眼鏡猴又稱跗猴,是全世界已知的最小猴種。眼鏡猴有一個特別酷的事實,那就是它們每隻巨大的眼睛實際上比它們的大腦還要重,眼鏡猴是一種體型很小的靈長類動物,具有許多獨特的特徵,其化石歷史可以追溯到5000萬年前。
這是一種看起來壯觀的小動物,有著巨大的眼睛,細膩的精靈般的鼻子和甜蜜的笑容。 他們的手和手指富有表現力,後腿怪異地折起來,蜷在肚子下面。
我們大多數人只看到它們靜止不動,凍結在照片或模因中,像模糊的棕色網球一樣緊貼蘆葦。它們最常被拍到的盤繞姿勢讓它們看上去很圓,甚至有些肥大,然而眼鏡猴實際上是一種修長、瘦長的運動員。
眼鏡猴是最小的靈長類動物之一,也是最古老的靈長類動物之一,也是唯一一種完全食肉的靈長類動物。它們整夜捕食昆蟲,偶爾捕食爬行動物或小鳥,在森林中穿梭,從一棵樹跳到另一棵樹,用它們令人難以置信的腿一次就能跳上4米遠,幾乎是它們身體長度的30倍。
眼鏡猴的身體比例與袋鼠相似,前肢較短,後肢伸展,但袋鼠的脛骨和腓骨大部分被拉長。眼鏡猴腳踝的跟骨和舟骨(又稱為跗骨)異常長,這就是眼鏡猴又被稱為跗猴名字的由來。
在地面上,眼鏡猴像青蛙一樣跳躍,也可以用四足行走。它們通常只在地面停留片刻,捕捉並吃掉一兩隻昆蟲,然後又返回到樹上。
它們的手和腳有小而圓的尖端,就像吸盤一樣。 拇指不是相對的,但大腳趾是,後腳可以旋轉,以允許在不同的位置抓住樹枝。除了第三和第四腳趾,所有的手指和腳趾都有扁平的指甲,它們長而彎曲的爪子專門是為修飾而設計的。
眼鏡猴的尾巴也很長,大部分都是裸露的,尾巴末端通常有一簇毛,實際上在底部有像指紋一樣的皮膚紋路,為光滑的表面提供牽引力。尾巴不能纏繞,但在空中起著方向舵的作用,就像一個三腳架,可以讓眼鏡猴舒適地坐在垂直的樹枝上。
它們曾經生活在世界上許多角落,包括歐洲和北美,但現在它們生活在婆羅洲、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的熱帶雨林中。
眼鏡猴大部分時間都依附在垂直的蘆葦和樹枝上。眼鏡猴的巨大眼睛是所有哺乳動物中體型比例最大的。大腦中負責視覺的視覺皮層相應地也很大。
他們的眼球無法在眼窩內移動,但頸部的設計允許頭部任意方向旋轉180度,從而使其擁有360度的視野,就像貓頭鷹一樣。眼鏡猴的眼睛不像許多夜行動物那樣反光,這可能就是它們需要這麼大眼睛的原因,這也表明眼鏡猴的祖先很可能在白天活動。
眼鏡猴是一種非常神秘的小動物,人們對它知之甚少。
甚至還有很多物種是未知的,因為用來鑑別差異的調查還沒有進行,而現有的信息也有很大的爭議。
目前,根據來源的不同,被認為有6到26種不同的物種。該物種在生活方式、發聲方式、眼睛和耳朵大小等方面略有不同,尾巴上的毛髮長度和數量也不同。
發聲已經成為區分不同物種的合理來源。人們一度認為它們是一種非常安靜的動物,但最近對它們的交流習慣有了新見解。
眼鏡猴是被認為會「唱歌」的少數動物之一,這意味著它們會像鳥一樣順序重複旋律音符。 但是直到最近才發現,眼鏡猴會發出超聲波噪音-這種聲音頻率很高,以至於人耳聽不到。
這一發現令研究人員有些尷尬,因為眼鏡猴經常張開嘴巴,看起來像是無聲地打哈欠。長期以來,科學家都將它們解釋為打哈欠,它們實際上是尖叫聲,通常是警告聲,我們只是聽不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