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孩子在不同年齡,都有不同的發展和行為。
比如: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對吧?
但是,有些孩子偏偏不按套路出牌,他們「出其不意」的舉動,總會承包我們一天的笑點。
下面這個萌娃,話還說不利索呢,就先學會了「面壁思過」,過程讓人捧腹。
這個萌娃不簡單,還沒學會說話就學會面壁思過
樂樂今年1歲,爸爸是個婚禮主持,在爸爸的薰陶下,從小就是個「機靈鬼」。
有一次在家裡玩,不小心被盆栽扎到了胳膊。
很生氣,開始不停地打葉子。
媽媽看到後順嘴說:樂樂,不要再打葉子了。
聽到媽媽的話,樂樂掉頭離開了。
可沒過一會,他轉一圈又跑回去,趁媽媽不注意的時候,使勁把葉子揪下來了。
媽媽看到孩子的舉動,也挺無語,怎麼地還「殺出個回馬槍」?
於是假裝生氣地訓斥了一番。
對於一個1歲的孩子,當然看不出媽媽是在「演戲」。
下一步的反應就成了亮點。
悄悄面對著門口的牆,開始了「面壁思過」。
還會時不時偷偷看媽媽兩眼。
看到孩子的舉動,想必媽媽都快樂壞了。
但還是假裝生氣地衝孩子喊道:瞅我幹啥?
一句話嚇得樂樂倒退了幾步,掉頭就跑,一步三搖地晃到了爸爸的懷裡。
爸爸也被逗樂了,無奈地對娃說:「你看你嘚瑟啥?我都怕她,你還敢惹她?」
後來,爸爸將這段視頻上傳到網上,Dou音點讚量過百萬。
有網友評論:「1歲孩子的心智都這麼高了,長大還了得?」
那麼,關於「1歲孩子的心智」,還有哪些表現呢?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3個方面分析。
1、時間概念
1歲孩子已經有了時間概念,但是還不能準確理解時間的長短。
比如,他們的時間概念可以用一個詞概括:現在。
所以,當他們看中什麼東西時,一定是「現在」就要,一分鐘都不能等。無論你怎麼跟他說「等一下」、「一會就好」,他還是一點不理解,說了等於沒說。
不過,等到他們1歲9個月左右,會萌生出「未來」的概念。
這時候,再跟他們說「等一等」,他們就會暫時止住哭鬧,等一會了。
2、空間概念
1歲左右孩子,逐漸有了空間感。
這時你會發現,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把小手伸進空杯子裡,表明他們發現了第三度空間。
再經過幾個月學習,就可以清楚認識一些表示方向和空間的詞了,比如上、下、去、不見了等。
等到他們1歲9個月左右,會有更強的空間感。
你也會發現,在大人的引導下,可以玩捉迷藏的遊戲了。不過,他可不會等你藏好,就已經迫不及待地睜開眼睛:記住第一次找到人的地方,第二次還去那裡尋找。
當然,會逐漸成為你生活上的「小幫手」,幫你找東西了。
3、自我概念
1歲左右的孩子是怎麼看待自我的,你會完全了解嗎?
這時候,他們已經有了一點自我意識,對鏡子裡的自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
當然也會拍一拍鏡子中另一個自己,甚至會親親那個自己呢。
1歲3個月,膽子會變大,也不再那麼害羞。對於家裡的東西,表現的興趣十足,尤其是垃圾桶裡的雜物,特別感興趣。
1歲6個月,開始以自我為中心,就像一個小小的「獨行俠」。常常以否定、拒絕別人來肯定自己,口頭禪是「不行」。
1歲9個月,他們的口頭禪變成了「我的」,也就具有了一定的自我概念。他明白,屬於自己的東西,就代表了自己的一部分。
父母對於1歲—1歲9個月的孩子,如何教養?
分析孩子的發展能力,製作了一張教養簡表(記得收藏)。
最後,有很多父母從孩子1歲開始,就很關注孩子的智商了。
這是沒有必要的。
有研究證明,孩子1歲半以前,他們和小猩猩表現出來的能力,基本是一樣的。
(儘管在每位父母心中,孩子都是出類拔萃的「小神童」。)
少關注「智商」,多關注「成熟度」,會對孩子有更大幫助,而且孩子舉止行為的表現是否成熟,和智商是沒有聯繫的。
最後,你還記得家娃,有沒有過一些有趣的行為舉止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