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生光電:非晶矽薄膜電池轉換效率已達到6.5%(組圖)

2020-12-01 OFweek維科網

  「中國首家第五代大面積非晶矽薄膜電池已在強生光電投入批量生產;強生光電非晶矽薄膜電池平均轉換效率達到6.5%為世界先進水平;強生光電電池組件成本有望在兩年半的時間內,降為每W0.5美元,這一成本將使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每度降至0.65元人民幣;強生光電發明並生產出世界第一片單層薄膜電池,使組件重量減輕50%,成本更低,為普及太陽能電池在建築物上的應用創造了最佳條件;強生光電薄膜電池產能計劃在2010年底達到500MW。目前,蘇州吳江汾湖開發區第二工廠正在緊張建設,第一批生產線將在8月下旬試產,強生光電計劃在今年建成6條生產線,產能達到200MW,進入全球非晶矽薄膜電池企業前五位,2010年再建9條生產線,產能達到500MW;強生光電積極順應國家鼓勵在建築物上使用太陽能發電政策,在光電建築一體化方面取得多項領先技術。」

新聞發布會現場圖

  今天下午,總部設在上海的強生光電董事長沙曉林,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長江廳向中外媒體發布了這六項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及光伏發電的全球前沿技術和成果。業者為此評論,「強生光電非晶矽薄膜池以其巨大的成本優勢,使太陽能發電在近三年內接近火電廠成本成為可能。」

沙嫣總經理正在接受媒體記者的訪問

  記者獲悉,今年3月23日,中國國家財政部和建設部聯合發文,確定對建築物的太陽能光伏應用實施補貼政策,每W補貼達到20元人民幣,基本與美國加洲的補貼水平持平,為日本太陽能裝置安裝每W補貼6元的三倍。

沙曉林董事長正在接受媒體訪問

  國家有關部門推出的這一政策,對我國太陽能行業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利好消息,也啟動了太陽能光伏發電在中國全面應用的「風帆」。但兩部政策也有明確的準入門檻,其中要求薄膜電池組件的轉換效率必須達到6%。而記者了解到,強生光電組件轉換率已經超過了這一標準。

  目前,強生光電為順應國家鼓勵政策,為實現光電建築一體化已經和正在採取多項措施:

  一是強生光電已於2008年8月份在南通光電工廠已建設了一座60千瓦示範電站,實際運行情況良好,目前強生光電確定在蘇州、南通光電工廠和如東縣政府大樓的屋頂、幕牆率先使用薄膜電池,兩地安裝薄膜電池電站功率將達到2.5兆瓦,以期以此引發示範效應;

  二是強生光電正在組建太陽能薄膜電池在建築物應用的設計、安裝的專業團隊,已設計並申請了太陽能電池構件式建築安裝方法的發明專利,以推進屋頂和幕牆安裝構件儘快形成行業標準和規格化、批量化生產;

  三是立即著手組建配套電器、支架等製造工廠,計劃與有基礎的電器工廠採取參股、控股等合作方式,生產逆變器、控制器、計量器及支架等電站組件,力求以較高質量、最低成本的安裝組件,配合薄膜電池組件,共同為降低屋頂、幕牆光伏工程的安裝成本創造條件。強生光電計劃在近幾年中,第一步使每瓦組件和安裝成本控制在30元以內,進而逐步降低到20元、甚至15元以內,以適應國家可能逐年調低補貼政策標準的要求。

  在由80餘中外媒體參加的新聞發布會上,強生光電方面發出呼籲,希望高度重視在屋頂和幕牆上使用強生光電非晶矽薄膜電池具有的重要的產品優勢和推廣示範優勢:一是重量輕,僅為晶矽組件重量的65%,為其他薄膜電池重量的一半;二是表面平整、美觀,外觀超過傳統瓦片屋面效果;三是實行構件化、標準化安裝方法,安裝便捷、成本低。與此同時,強生光電也希望有志於發展中國太陽能事業的政府部門、學校、醫院、部隊、建築開發商與強生光電聯繫,共同實施、推廣光電建築一體化項目,幫助強生光電尋找電器加工廠,實行最大範圍的合作,生產各種配套電器,以全面降低組件、配件和安裝成本,順應國家推進太陽能應用的政策導向,真正啟動太陽能光伏發電在中國的推廣和應用,為全面實現太陽能發電這一事關人類環境、子孫後代的宏大目標而攜手合作、共同努力。

  (編輯:xiaoyao)

相關焦點

  • 非晶矽薄膜電池三年後或平價上網
    產業鏈終端是選用非晶矽薄膜還是晶體矽?誰將替代誰的「替代論」似乎一刻都沒有停止過,但事實發展並非如此。近日,強生光電董事長沙曉林就對記者信心十足地表示:「我相信非晶矽薄膜兩年後將有一個大突破。」  薄膜是成熟產品  沙曉林說:「現在很多人質疑非晶矽薄膜電池的轉換率和使用壽命,這是對非晶矽薄膜電池不了解造成的。
  • 專家呼籲:大力支持非晶矽薄膜光伏發電產業
    有了新的發展思路     鑑於多晶矽電池光伏產業遇到的尷尬,總部設在上海的南通強生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引進了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非晶矽薄膜電池生產線,為我們推進太陽能光伏產業打開了新的思路。     強生光電投資的非晶矽薄膜光伏電池新技術,與目前國內眾多的晶體矽電池技術不同。
  • 柔性碲化鎘(CdTe)薄膜太陽能光伏電池模塊的光電轉換效率創世界記錄
    柔性碲化鎘(CdTe)薄膜太陽能光伏電池模塊的光電轉換效率創世界記錄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  聚醯亞胺薄膜比光伏玻璃薄100倍,輕200倍,有一種先天的優勢,可以過渡到柔性薄膜碲化鎘系統,碲化鎘太陽能電池組件。
  • 柔性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
    單結結構因其穩定性差、效率低已較少採用,而穩定性好、效率高的多結、疊層太陽電池是柔性襯底太陽電池的發展方向,目前多採用三結太陽電池結構。三結太陽電池中,每一個電池都是由三個半導體結相互疊加而成:底電池吸收紅光;中間電池吸收綠光;頂電池吸收藍光;對陽光光譜的寬範圍響應是提高電池效率的關鍵。美國Uni-Solar公司的不鏽鋼襯底、三結非晶矽鍺太陽電池結構如圖3所示,其小面積電池效率目前達到14.6%。
  • 柔性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解析
    單結結構因其穩定性差、效率低已較少採用,而穩定性好、效率高的多結、疊層太陽電池是柔性襯底太陽電池的發展方向,目前多採用三結太陽電池結構。三結太陽電池中,每一個電池都是由三個半導體結相互疊加而成:底電池吸收紅光;中間電池吸收綠光;頂電池吸收藍光;對陽光光譜的寬範圍響應是提高電池效率的關鍵。美國Uni-Solar公司的不鏽鋼襯底、三結非晶矽鍺太陽電池結構如圖3所示,其小面積電池效率目前達到14.6%。
  • 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工廠
    (厚度可低於矽晶圓太陽能電池90%以上),目前實驗室轉換效率最高已達20%以上,規模化量產穩定效率最高約13%。其中,GIGS的轉換效率最高,約為10%~12%,CdTe的轉換效率次之,約為8.5%~10.5%,非/微晶電池最低,一般為6%~8%;但從原材料的可獲取性來看,非/微晶電池的原材料為矽烷,最為普遍,而另外兩種電池的原材料中均包含稀有元素化合物,可獲取性較低。近年來,非晶矽薄膜太陽電池逐漸從各種類型的太陽電池中脫穎而出,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一股投資熱潮。
  • 柔性非晶矽太陽能電池性能的研究
    2.1 柔性非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形態柔性非晶矽太陽能電池軟性、透明、細薄(約為1微米之厚度),太陽能光電模塊原件(見圖②)呈片狀,其製造技術已完全成熟量產,每一KW所需矽材僅0.067公斤,而其對高頻日照光譜(藍色)最為敏感。
  • 雷射加工應用於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製造
    光穿過透明的TCO被電池吸收,要求有較高的透過率;另一方面,TCO是導電的,可作為電池的一個電極。太陽能電池就是以TCO薄膜為襯底生長的,用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法(PECVD)生長的太陽能電池層也稱為有效層。有效層包括兩個pin串聯的雙結結構。與TCO薄膜連接的第一結稱為頂層非晶矽層a- Si:H,能吸收短波長光子,與非晶矽層連接的第二結稱為底層微晶矽層ucSi:H,能吸收長波長光子。
  • 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最高的是哪種材料?它有哪五個優點?
    雖然這些太陽能電池佔據了柔性薄膜太陽能電池大部分的市場 份額,但這些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都相對較低,在一個太陽常數條件下 (AM0),就算是光電轉換效率最高的晶體矽薄膜太陽能電池,其光電轉換效率也很難突破 25%。
  • 鈣鈦礦電池有望實現光電轉換效率達到30%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晶矽PERC(鈍化發射極及背接觸)電池是目前最先進的太陽能電池技術之一,其量產轉換效率已達到22%,並且相較薄膜電池或傳統鋁背場(BSF)電池, PERC電池的度電成本優勢顯著。當前的問題是,哪項技術將成為新一代太陽能技術?
  • 薄膜太陽能電池現狀與發展趨勢
    隨著世界能源緊缺,薄膜太陽能電池作為一種光電功能薄膜,可以有效地解決能源短缺問題,而且無汙染,還可以實現光伏建築一體化,易於大面積推廣。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較低,實驗室轉換效率只有13%,但工藝成熟、成本較晶矽低廉、製備方便,適於大規模生產。
  • 盤點三大類薄膜太陽能電池的最新研究進展
    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具有質量輕,光吸收好,耐高溫等特點,其中,Villar.F等通過HWCVD方法製備了效率為4.6%的非晶矽薄膜電池;日本三菱重工也研製出面積達到1.4米*1.1米、效率為8%的高效太陽能電池;現階段,非晶矽薄膜太陽能光電效率最高可達9.5%。
  • 新型銀納米點增強非晶矽光伏薄膜的光吸收
    索比光伏網訊:當前,提高薄膜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是大家所關注的研究課題。除了表面絨化和抗反射層外,金屬納米圖形對於增強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吸收已引起更多的注意。以前的研究表明,不同直徑的金屬納米點能在800nm處將光電子流提高數倍。為了研究金屬納米點對增強吸收的作用,納米點的尺寸和分布必須均勻。有幾種方法已用於製造金屬納米圖形,例如常規的光刻和自組裝技術。
  • 矽基薄膜電池產量逐年下降,CdTe薄膜太陽電池產量大幅增長
    根據NREL的最新統計,上述幾種電池的實驗室最高轉換效率已分別達到22.1%、23.4%、12.3%和14.0%。作為對比,晶矽電池的實驗室最高轉換效率為47.1%。目前CdTe、CIGS和非晶矽電池均已實現產業化,染料敏化電池的進程相對落後。
  • 薄膜太陽能電池市場現狀解讀
    此外由於矽薄膜組件效率低(5%~7%),在光伏系統應用中單位發電功率佔地面積幾乎是晶體矽組件(效率為13%~15%)的2倍,相應地,BOS的成本也要增加,可見提高矽基薄膜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是贏得市場的重要條件。   最近幾年,更多的人開始關注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量產化成功的案例是日本的SolarFrontier(前身是Showa Shell),技術和設備是自主開發的。
  • 全國最大非晶矽太陽能薄膜電池項目落戶崇州
    總投資6億元的非晶矽太陽能薄膜電池項目將於7月在崇州市工業集中發展區開建。這是記者日前從崇州市工業集中發展區獲悉的消息。     據介紹,非晶矽太陽能薄膜電池項目的主要投資方是四川凱邁集團下屬的四川光亮投資有限公司,光亮投資公司於去年10月與崇州市確定了該項目。據凱邁集團董事長錢霄芒介紹,該公司將在1年內建成第一條生產線,30個月內建成全部項目。項目建成後,公司年生產非晶矽太陽能薄膜電池的能力將達到30兆瓦,為全國最大,年上繳稅收超過4500萬元。
  • 薄膜太陽能電池發展前景及市場分析
    薄膜太陽電池可以使用在價格低廉的玻璃、塑料、陶瓷、石墨,金屬片等不同材料當基板來製造,形成可產生電壓的薄膜厚度僅需數μm,因此在同一受光面積之下可較矽晶圓太陽能電池大幅減少原料的用量(厚度可低於矽晶圓太陽能電池90%以上),目前實驗室轉換效率最高已達20%以上,規模化量產穩定效率最高約13%。
  • 非晶矽鍺薄膜電池研究進展及發展方向(《真空》雜誌原創文章)
    太陽能電池主要以半導體材料為基礎,利用光電材料吸收光能後發生光電轉換反應從而產生電能。現如今,薄膜電池的主流產品為矽基薄膜太陽電池。在疊層電池的研究發展過程中,非晶矽鍺主要作為中間電池或底電池,在諸多的研究中都有報導。
  • 薄膜太陽能電池的進展和展望
    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Hitoshi等報導[1], 矽基太陽能電池在實驗室光衰減後最高效率達到14.04%;TEL Solar公司報導, 矽基太陽能電池的大規模組件轉化效率最高達到12.24% (表1) 。矽基薄膜太陽能電池最初的商業化產品是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創新高 達到25.2%
    中國財富網訊 據上證報中國證券網8月5日報導,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近日更新的「電池實驗室最高效率」圖顯示,單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再創新高,達到25.2%,比之前的24.2%提高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