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響
雖然魔幻事件頻出,但屬於2020年的商業故事仍舊精彩紛呈。
這一年,資本無疑是謹慎而理性的。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風險投資市場大幅縮水,中國一級市場投融資筆數和金額,同比下滑超過30%。
但是,寒風越是凜冽,越冬能力越強的熱點領域更容易吸引資本匯聚。因此,眾多符合線上化趨勢、新消費趨勢的企業成為寵兒,從上半年的短視頻、直播帶貨、新消費,到下半年的K12、潮玩,消費賽道一直非常熱鬧。但在流量生意之外,資本也在搜尋那些基於科技創新,探索未來的優質標的,產業網際網路正是方向之一。
2020年1到9月,「工業網際網路」已經出現24個融資案例,融資總金額達到23.6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增長了65倍。這個相對低調的賽道,正在批量吸引中國最頂級的公司和機構入局:騰訊、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頭部網際網路公司,以及紅杉資本、IDG資本、GGV紀源資本、源碼資本、經緯創投等頂級投資機構都在跑步進場或持續加注。
近日,該領域又一家頭部企業樹根互聯宣布完成C輪融資,成為工業網際網路新晉「獨角獸」。背後是IDG資本、騰訊投資等頂級投資機構的「加持」。
很多人或許知道,工業網際網路跟「新基建」一樣,是今年的熱詞。但這個看上去既熟悉又陌生的領域,究竟是什麼?當風口已現,該如何抓住其中紅利?相較於消費網際網路,產業網際網路中優勢企業的評價標準又是怎樣的?
工業網際網路踏入上升期
屬於工業網際網路的2020是熱鬧的。
數據顯示,2016-2018年,工業網際網路的戰略融資數量分別為7、12、11起。到2020年,這個數量則上升為24起。
開年「第一投」發生在今年2月。「通用工業設備一站式AIoT SaaS服務商」蘑菇物聯宣布獲得GGV紀源資本投資。
3月是最活躍的月份,共有8家工業網際網路公司宣布獲得投資。其中,有著清華大學背景、專攻高效能AI晶片和AI算法的年輕企業湃方科技,獲經緯中國等數家機構數千萬人民幣投資;另一家同樣專注半導體的埃克斯工業,獲得紅杉中國種子基金投資。
而目前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第一梯隊、工信部公布的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中,也受到資本青睞:
今年3月,浪潮雲宣布獲C輪億元+融資,但並未公布投資方; 4月,海爾卡奧斯獲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投控東海、誠鼎投資、同創偉業等; 5月,阿里巴巴向旗下總部位於重慶的飛象工業物聯網平臺投資750萬元; 12月,樹根互聯宣布完成C輪8億元融資,成為中國第一隻自主可控的「平臺型工業作業系統」獨角獸。這是IDG資本今年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領域的「第一投」,同時也是國內平臺型工業作業系統第一次受資本認可,走進大眾視野。 在今年風口眾多的背景下,工業網際網路仍能夠吸引資金傾斜,變化背後,更值得透視的是深層原因。
從宏觀上來講,工業網際網路指向的是製造業的數位化轉型升級,也就是說規模龐大的製造業是工業網際網路的基本盤,結合中國的製造業規模不難想像,工業網際網路的未來前景巨大。
與此同時,從現狀來看,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工業產值佔全球30%,正處於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高端製造業轉型勢在必行。
這意味著未來中國在製造業的智能化投入和需求上都會有爆發式增長,而工業網際網路在其中將扮演重要角色。
從產業本身看,供需兩端的快速發展為工業網際網路的崛起提供土壤。在需求端,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訴求,今年疫情更是凸顯了轉型的重要性並加速了市場發展。
隨著越來越多傳統行業的企業客戶有了智能化轉型的需求,例如,如何在不受物理距離隔離的影響下,正常有序開展生產;如何更快地實現產業鏈上下遊的高效協同;如何更快地縮短產品迭代周期、迅速回應市場端的需求;資金不及大企業雄厚的大量中小製造業,如何搭上這波數位化浪潮的「班車」……這些都是疫情催生下企業「越冬」的剛需。而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是回應剛需、支撐未來製造業轉型的「基座」。
在供給側,經過數年發展,技術與平臺能力得到發展。不少項目經過數年的測試周期,開始走到實際應用階段。為工業網際網路產業騰飛做好基礎準備。
2020年,「新基建」風口勁吹。但要分享賽道紅利,則有更多問題需要釐清。
工業、技術「兩手抓」
與消費網際網路不同,工業網際網路存在許多特點,其基本架構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
一是數據採集:要解決如何從線下龐雜的設備和機器上實現信息的採集和整理; 二是數據處理:數據採集回來之後如何將不同來源、結構的數據進行存儲、處理; 三是數據分析:對採集回的數據基於工業機理和數據科學實現海量數據的深度分析,並實現工業知識的沉澱和復用; 四是應用開發:提供開發工具及環境,實現工業APP的開發、測試和部署。 分別對應邊緣層、IaaS層、工業PaaS層、工業SaaS層以及貫穿上述各層級的安全防護,其中,邊緣層、平臺層、應用層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三大核心層級。
邊緣層即底層設備層,需要將物理空間的隱形數據在網絡空間顯性化; 平臺層主要包含工業數據分析與建模能力兩大能力; 應用層是對工業網際網路的服務做最終輸出,為用戶提供各類在平臺中定製化開發的智能化工業應用和解決方案。
來源: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聯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白皮書(2019)》
能夠看出,工業網際網路鏈條極長、範圍很大、產業連結很深:只有平臺層沒有底層連接無異於無源之水;沒有數據分析處理能力也無法真正施展能量。
當前,參與到工業網際網路賽道的玩家,有阿里巴巴、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有華為等ICT企業,也有如樹根互聯、航天雲網、工業富聯等擁有深厚製造業基因的企業。
在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中,出身自製造業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是其中主力。
這一現象與工業網際網路的本質相關:它是藉由新興技術如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提升製造業的智能化、效率和互聯互通。因此,場內玩家需要同時具備技術能力,也要對工業有充分理解和認知,只具備單項能力是無法玩轉工業網際網路的。正因如此,具有工業基因的技術驅動型平臺,能夠在探索中國製造業轉型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以樹根互聯為例,以高達70%的研發資金投入、超過7成研發人員,其在設備連接、信息採集及處理、深度分析、應用上均已取得一定成績,也就是說樹根互聯打通了連接、邊緣、平臺、應用四層,因此擁有在工業落地的能力,能夠成為眾多製造企業轉型的作業系統與轉型基座。
多重因素疊加造就的工業網際網路浪潮,讓樹根互聯這樣的行業隱形冠軍擁有了浮出水面的契機。
在全球權威IT研究機構GartnerIIoT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魔力象限報告中,樹根互聯根雲(ROOTCLOUD)平臺連續2年作為中國唯一一家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在全球舞臺上展示中國智造的力量。
在C輪融資中,樹根互聯獲得IDG資本、騰訊投資、海通投資、科源產業基金、天雅資本、建信金圓及現有股東眾為資本等資本的青睞。在樹根互聯的投資人名單中,還有經緯中國、國投創新、和君資本等一系列機構。
從樹根互聯的投資人陣容就不難看到資本對於行業頭部平臺級選手的追捧。
這背後還有更值得深究的原因。
平臺型工業作業系統的價值
「風口會吹到有準備的人,而不是有了風口後再去趕風口,這是兩碼事。」
樹根互聯聯合創始人、CEO賀東東曾在今年的一次採訪中提及工業網際網路的風口。樹根互聯成立於2016年,雖「年僅4歲」,卻已是中國「資歷最深」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企業。
樹根互聯脫胎於三一集團,作為國內工業龍頭,三一重工在全國分布數十萬臺設備,7000個工程師和近千個網點,並且大部分建築場地條件惡劣、交通不便,一旦發生故障,工程師難以在短時間內抵達現場。為解決這些問題,三一重工自2008年開始便著手物聯網布局,在線檢測、管理並為分布於全球的三一產品提供遠程響應、高效維修,以「產品+服務」,參與激烈的全球競爭,積累了長期的一線經驗。
2016年,賀東東就看到,「製造即服務,風口已經來臨。」而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是助推製造業服務化轉型的重要基礎設施。樹根互聯在這一年成立,並在同年12月發布了中國第一個自主可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根雲(ROOTCLOUD)。
樹根互聯將根雲平臺定位為「平臺型的工業作業系統」,提供從設備連接、到數據儲存、分析、管理再到上層應用的「端到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服務。
在實際中,能系統性地解決各行業問題的平臺型工業作業系統是關鍵。
傑克縫紉機是全球工業縫紉機銷量領先的龍頭企業,近萬家經銷商組成其營銷和服務網絡,輻射下遊十幾萬家服裝企業。通過與樹根互聯聯手打造智慧縫紉平臺,傑克正在幫助中國製衣產業升級轉型。
平臺幫助傑克及經銷商實現設備健康管理,讓經銷商對下遊終端企業的服務及時率提升15%,設備管理效率提升30%。
同樣的情形還有廣州的家具產業,以廣州市美洛士家具有限公司為例,其痛點在於斷點信息化嚴重,數據不通。通過樹根互聯 「全球定製家居產業鏈平臺」,美洛士完成了訂單管理系統的實施:門店端設計數據與工廠生產工藝數據對接、互通,實現了門店與工廠端訂單狀態共享和預警——試想一下,用戶在門店實時訂下的沙發能無縫對接工廠,無疑能大大提升生產效率,進而提升用戶體驗——事實上,美洛士確實因此拿到了更多新的訂單。
而在故事的起點——三一集團基於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開啟的數位化轉型,為這家千億級的集團持續保持領先提供重要動能。公開數字顯示,自2016年開始,三一重工便開啟了上漲通道,在2020年度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排行榜中以營業額109.56億美元位列前三。
這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支撐傳統行業轉型的典型案例,從中也能看到「作業系統」的價值所在。
然而,這個如今看上去足夠振奮的故事,在開頭卻是伴隨著寂寞和艱難的。
賀東東在C輪融資之後由衷感嘆:「樹根互聯在寂寞時創業,在熱鬧時冷靜,在困難時堅守。」結合樹根誕生的故事,其中含義不難理解——樹根互聯在2016年發布根雲1.0時,工業網際網路仍未為絕大多部分人熟知。
成績背後的「苦工」
做好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之難,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冷暖自知」。
就以設備物聯為例,不同種類的工業設備,連接協議種類成千上萬,加上中國製造業數位化程度不一,許多廠房中有大量「啞」設備(沒有數控裝置的設備),往往需要在工業現場做一線大量的基礎工作,被認為是「髒活」、「累活」。
然而,對於立志打造平臺型工業作業系統的樹根互聯,硬是將「連接」這塊「硬骨頭」啃成了平臺優勢。目前,樹根支持接入工業協議超過一千,機器接入類型超過5000種,連接72萬臺工業設備,價值超過6000億。
正是因為具備製造業巨頭的基因,同時擁有創新創業企業的快速迭代能力,樹根互聯的系列架構已經包含了連接底座、數據分析與處理、應用輸出等多維度能力,賀東東表示,「要完成這樣的平臺搭建,需要從基礎設施到上層系統形成較為統一及標準的規範及模型,只有數據基座是標準化的,才可在工業大數據的積累下,推動工業機理的不斷沉澱與復用。」
總結來看,在底層上,樹根不斷下探技術與工業結合的深度,例如投入AI、5G、工業區塊鏈等技術應用的研究;同時,不斷夯實整個根與土壤的厚度,讓環境更「肥沃」,即平臺的厚度,橫跨連接、數據應用和應用層。基於此,樹根互聯支撐起了更多如三一一樣的大樹,如今,包括上汽通用、長城汽車、川潤等全球龍頭企業都已成為其客戶。
2020年,疫情之下數字經濟的巨大韌性得到凸顯,同時,全球疫情常態化與全球化進程遭遇波折也衝擊著全球產業鏈價值,在此背景下,構建國內外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尤為重要,這也是2020年新基建成為熱詞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基建將為工業網際網路的基礎設施建設指路,將持續做強「數字底座」,工業智能的價值將得到更多企業認可。伴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自身日趨成熟,工業網際網路將從解決企業的單點問題,快速向全局智能躍遷。在樹根互聯根雲平臺上,這樣的中國「智造」故事正在發生。
在廣東廉江,電飯煲、電水壺等小家電集群是廉江當地的主導產業,然而近年來面對一線家電品牌擴張的擠壓,以及產業集群高度集中同質化競爭嚴重的影響,當地產業集群面臨著轉型升級的較大壓力。樹根互聯牽頭搭建的廉江家電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便旨在解決以上問題。通過廉江家電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湛江小家電產業鏈逐步實現整個區域集群,做了到全流程訂單和生產透明化管控,產業鏈各環節高效協同,實現了設備利用率、生產效率與集群競爭力的同步提升。
在一個個案例中間,隨著行業逐漸走過單點技術突破,朝系統性、整合性地解決工業問題發展時,一個新作業系統的威力開始顯現。
客觀地看,工業網際網路的前景毋庸置疑,但是這個前景廣闊的賽道並不好做,能真正紮根產業並且輸出可復用解決方案的樹根互聯,不僅展示了落地的可能性,也體現了未來加速發展的可能。
正如蘋果的iOS系統和谷歌的Android系統牢牢控制著消費網際網路一樣,誰提供了最好的工業網際網路「作業系統」,應用生態最豐富,誰就擁有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主動權。這也是樹根互聯能得到資本青睞的根本原因。
樹根互聯這樣的獨角獸已經浮出水面,水大魚大,接下來,在工業網際網路的浪潮中,樹根互聯的未來還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