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床與鐵書架
(2018-11-06 10:16:)——兼談加減法思維
選自本人的新浪博客
今早一個學生打來電話,有氣無力地,看來病比較重。我提醒她最好回家治病,她說家沒人。學校的醫療條件有限,沒有病床位,一旦病情多髮根本顧不過來。我又走過教室,向裡面瞄了一眼,見教室後面有一排鐵製的書架,上面已經放滿了學生的書。
學生的書越來越多,他們就買了五顏六色的書箱,書箱也裝滿了,學校就想辦法做一個鐵架讓學生放書,如果鐵架也裝滿了,是不是需要在天花板上再裝一個壁櫥?
醫療設施和人員是應該加上的,這是學生健康的迫切需要,強化封閉了,必然會造成醫療服務需求旺盛,供給應該增加。另外,學生的心理方面的問題日益突出,心理諮詢室也應該有,比較正常的學校都有。這些短板是應該補上的。而學生書架增加實在沒有必要,因為大部分書學生就沒有用過,放在那兒純粹是佔地方。教室裡的書堆積如山,給人的感覺是除了累還有淚,累的是眼睛,可憐的是學生。學生在書山和題海中攀爬搜尋,盼望著高考後清理這些垃圾。教室裡清清爽爽,多好。完全可以指導學生過一段時間清理書籍,把不用的東西或賣或存,不要放在教室裡了。小學生都有整理書包的習慣,高中生也得有整理書桌的習慣,整理有利於條理化。
醫療服務的增加是補短板,清理書籍是去庫存。在這一加一減之中,資源得到暫時的均衡,管理的智慧體現了出來,學生也受益不少。
清理書籍看似那麼簡單的事情,之所以成為頑疾,是因為固化思維,只會做加法不會做減法。「增加、增長、提升、擴大」是積極的詞彙,「減少、消減、縮小、降低」是消極的詞彙。在「大大促進」「大力推廣」宣傳語的薰陶之中,逐漸形成了「加就是好,就是對」的刻板表象,在處理問題時就會自動滑入加法的狀態中。成績在比較中落後了,那是因為時間抓得不夠緊,於是犧牲午休時間,晚睡早起,如果成績好了一些,增加時間就成了經驗,如果成績差強人意,那是時間抓還不緊。除了時間之外,還有作業量,做題量也要加大。於是印刷機開動起來,機輪陣陣,車輪滾滾,試卷譁譁,筆尖刷刷。一切運轉加速的同時,學生的背駝了,眼鏡的度數也增加了,胃酸也多了,夢囈和疑神疑鬼的多了。在空前繁榮的表象之下,掩蓋了本來可以冷靜消減的項目。
只知道數量的增加往往忽視減肥增效和結構優化。
不必要的會議可以少開一些,會議的內容可以精減一些,一遍遍的叮囑可以減少一些,大呼隆式的口號和標語可以少搞一些,課堂上的廢話可以少說一些,一句話能講透的不要說兩句,大水漫灌式的作業可以減少一些。學校的層級可以減少一些,向扁平化靠攏,年級和處室的縫隙可以減小一些,後勤和前勤的空間距離再小一些。
但是,增加了增長了加速了前進了的失敗是工作中的失誤,減少了消減了縮小了後退了的失敗是態度上的不忠。誰也不想戴上偷懶和不忠的帽子。於是,天下就出現了織機旁揮汗如雨為皇帝趕製新衣的騙子,也出現了恭恭敬敬端著皇帝睡袍的大臣和口無遮欄的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