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需要美顏嗎?看哈勃經典天文照片「創生之柱」的色彩變化

2020-12-11 想法捕手

似宇宙中仰天長嘯的象鼻,又似一種「形而上」的星際圖騰。

初見這張照片時,不少天文愛好者這樣描述其內心感受,震撼且敬畏,如胸膛裡掀起一股巨浪席捲心靈,最後扑打在腦門上,懵了!

哈勃拍攝的天文奇景——創生之柱(the Pillars of Creation)

這張照片拍攝於2014年10月(由2009年安裝哈勃上的廣域攝像機拍攝),為慶祝哈勃空間望遠鏡升空25周年,2015年1月正式發布,是至今為止哈勃空間望遠鏡最著名的天文圖像之一。

如果你喜歡凝視星空,圖中的這些塵埃柱就位於夜空中的巨蛇座(Serpens)和射手座(Sagittarius)之間的鷹星雲(AKAM16),距離我們約7000光年。

雖謂「創生」,但那裡卻也是一片毀滅之地。

被一些天文學家稱為「象鼻」的塵埃柱,是由氫氣和塵埃組成的小型恆星幼兒園。大量的氣體雲孕育著越來越多新的恆星,它們發出炙熱的輻射將周邊的一切電離,塵埃柱實際上正經受著電子從原子中被剝離出來的痛苦,向生而滅。

塵埃柱很大,大到太陽系不過是其頂端象鼻尖一般的微小突起。它的內部映射著太陽系誕生之前的樣子,但卻更加狂野。這個巨大的恆星工廠不僅孕育著恆星,還孕育著一顆能摧毀自己的超新星,最終將掀起一場星際海嘯,向滅而生。

這幅廣闊的畫面,實際上代表著一種虛假的真實。這裡所說的虛假,並不是什麼由於光速限制導致的過去景象,而是我們肉眼的局限,以及為了更好地科學研究,而對這幅畫面進行的虛假處理。然而,這種虛假的處理本質上是為了更清晰地再現真實的科學數據。

太空照片的秘密

事實上,哈勃拍攝的那些震撼的太空照片原本都是黑白的,顏色都是後期P上去的。一大堆科研人員,天天都忙著用photoshop在給星空做美顏。

群星因P圖而靚麗,這話沒錯!

但P圖,也要分專業與非專業、科研與非科研。如果僅僅認為是為了讓圖片好看,那你可太小看哈勃的科研工作者了。

我們先看看,1995年4月1日拍攝的最原始的這組「創生之柱」照片。這三幅圖是拍攝的三種元素的成像圖,左邊的圖片記錄了氧元素髮出的光,中間的圖片記錄了氫元素髮出的光,右邊的圖片記錄了硫元素髮出的光。為什麼只捕捉這些元素的光?因為氫、硫和氧元素是構成星體的三大基本元素。

有時精確,意味著做減法,而不是加法。為了更好地展現想要的細節,研究人員往往會用濾光器遮擋大部分其他光線。正常情況下,這樣的黑白圖像只會顯示氧氣502納米、氫657納米和硫673納米的光。

對應光譜來看,氧元素是綠偏藍,氫元素和硫元素是幾乎無法分辨的紅,以人眼感知大概就是青、紅、紅。如果是這樣,組合出來的圖像會像下面這樣令人沮喪。

這樣一副血腥的修羅圖,雖然適合「向死而生」的宇宙精神,但看起來確實不舒服。誰讓人類肉眼可見光只佔宇宙光的2%呢?

我們所能感知的世界,實在太小。我們眼中的世界,不過是宇宙中最美麗的那2%七彩斑斕罷了!

圖片:NASA, Jeff Hester,

所以,1995年對外公布的第一張「創生之柱」照片,顯然是經過美顏了的。而哈勃的美圖大師們到底是怎麼處理的呢?又為何要這樣處理?

不真實的真實

氫、硫和氧元素的本色疊加除了不好看,最主要是太不好辨認,而作為科學研究,如果獲得的數據圖像無法有助於研究應用,看上去再真實又有何用?

所以,為了讓人眼能更直觀地分辨出氧、氫、硫元素,研究人員把氧、氫、硫元素的「色階順序」 替換為了紅、綠、藍。氧元素髮出的光頻率最高,被定為藍色;氫元素髮出的光頻率次之,被定為綠色;硫元素最低,被定為紅色。之所以這樣定,是為了配合我們人眼的感知習慣。

紅、綠、藍被稱為光學三原色,是我們肉眼對長波、中波、短波最清晰的色彩感知。

通過這樣的替換,不僅能讓圖片看上去更漂亮,還能更清晰地呈現出元素數據細節。也就是說,你看見的並非是「創生之柱」的真實面貌,而只是以一種更具科學性的方式呈現出來的哈勃數據。

如果非要在「虛假的真實」和「真實的虛假」中選擇,你會選擇哪個?

不管怎樣,這種技術處理的普及,已經改變了天文學家向公眾展示太空圖景的方式。他們做出了一種科學的選擇。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被騙了,因為在地球大氣層的後院裡,你永遠不會從望遠鏡裡看到這樣的圖像。

黑夜永遠在閃爍,但我們卻只會看見黑暗。是在黑暗裡睜大眼繼續摸索,還是閉上眼思忖那可能的幻覺,全憑自我選擇。

隱形轟炸效應

除了顏色,不知道你發現沒,1995年的照片右上角有幾個黑方塊區。這可以說是合成後的「後遺症」。

這張照片是由當時哈勃上的寬視場行星照相機2(WFPC 2)拍攝的,它有四個攝像頭。天文學家必須將這4個攝像頭拍攝的圖像組合在一起,但其中一個拍攝的圖像是放大了的。因此在組合時,就需要縮小比例,這就是右上角會出現黑方塊的原因。

要把他們調整到精確且合適的比例可比「美顏P圖」難多了,也是整個數據整理工作最具挑戰性的部分。攻克難關後,研究人員將那個區域吸塵為「隱形轟炸效應」。

雖然現在看這張照片很大,但這張照片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大,如果可以用肉眼觀察,它的大小不過滿月的十分之一。哈勃空間望遠鏡卻能從那塊微小的區域中,收集到遙遠的微弱光粒子,然後為每一點建立圖像,最後用大量的小圓點繪出一幅可以放大的「星空點畫」。

由於「創生之柱」帶來的震撼效果,很多天文學家開始持續觀察鷹星雲。他們甚至試著去創作「創生之柱」的三維空間。

圖片: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

然而,事實上在可見光下觀測到的塵埃幾乎是不透明的,但是僅用紅外線觀測又只能窺視塵埃柱的內部。

圖片:NASA, ESA/Hubble

上幅圖像只使用兩種顏色的光:1100nm紅外光用藍色表示,而1600nnm光用黃色表示。這幅圖是2015年哈勃上的廣域攝像機(WFC 3) 對「創生之柱」進行的紅外線觀測,揭示了隱藏在塵埃柱內部和後面由星雲形成的大量恆星。這些恆星在可見光下是看不見的。

還有天文學家用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在最大塵埃柱頂部拍攝到一顆新星之光。這似乎暗示著「創生之柱」已經不復存在,超新星的爆發已經摧毀了「創生之柱」,但最近似乎又有新的證據並不支持這一結論。

無論如何,「創生之柱」將會成為一個永久的宇宙記憶,這張照片也會被封進史冊之中。

相關焦點

  • 哈勃望遠鏡經典照片之創生之柱,創造無數恆星,卻要被恆星摧毀
    左邊的這一處,就是哈勃太空望遠鏡在2015年慶祝升空15周年時公布的兩張照片之一而右側紅框內的,就是鷹狀星雲最著名的創生之柱。 他們萬萬想不到,一張史上最成功的太空照片,即將由此誕生。 他們利用哈勃望遠鏡第二代廣域和行星照相機的四架不同的相機拍攝了32張照片,然後加以拼接。我們知道,哈勃望遠鏡傳回的照片是黑白的,需要科學家渲染色彩。他們用綠色渲染氫離子、藍色渲染的是氧、紅色的是硫。最終,添加了色彩的創生之柱照片,就此問世。
  • 美輪美奐的「創生之柱」其實是修圖效果?哈勃拍的全都是黑白照
    美輪美奐的「創生之柱」其實是修圖效果?哈勃拍的全都是黑白照在宇宙中,存在許多未知的天體,人類雖然已經使用望遠鏡觀測星空幾百年,但是卻也不可能觀測太多的天體,畢竟就算是太陽系都有無數的小行星天體,更別說銀河系中擁有的數千億恆星了。
  • 「創生之柱」被摧毀?是什麼神秘力量?哈勃望遠鏡拍到了什麼?
    是什麼力量在摧毀「創生之柱」?哈勃拍到閃光點,疑似星球大戰!曾經哈勃望遠鏡在1995年所拍攝的一張照片被評為十大最佳照片之一,這張照片是展示了老鷹星雲內圓柱形的星際氣體和塵埃的一張影像,被命名為創生之柱。
  • 宇宙最壯美的景象創生之柱,哈勃望遠鏡拍攝的鷹狀星雲
    創生之柱早在6000年前被摧毀      創生之柱是1995年4月1日哈勃望遠鏡在老鷹星雲中拍攝到的一張影像,拍攝到的創生之柱景象是由圓柱形的星際氣體和塵埃構成,堪稱宇宙中最壯美的星象,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洪荒之力,這件藝術作品也被評為哈勃望遠鏡拍攝的最佳前十名照片之一,可見創生之柱受到多麼大的認可。
  • 創生之柱有多大,創生之柱越看越恐怖
    許多朋友應該熟悉創生之柱,它來自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圖像,看起來非常漂亮。然而,儘管創生的支柱是美麗的,一些人說它看起來越多,它就越可怕。 這是為什麼?創生的支柱有多大?創世之柱離地球有多遠?接下來,讓我們去看看。
  • 創生之柱有多大,創生之柱越看越恐怖
    許多朋友應該熟悉創生之柱,它來自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圖像,看起來非常漂亮。
  • 宇宙中的創生之柱指的是什麼?宇宙中最壯觀的天鷹星雲所形成的
    宇宙的神秘是我們可望不可及的,在1995年由美國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一張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天文圖像——創生之柱,它是宇宙中最壯觀的天鷹星雲所形成的
  • 宇宙絕美現象:創生之柱
    喜歡天文的朋友對「創生之柱」都不陌生,它是位於老鷹星雲中的一大團星雲狀物質,老鷹星雲又名鷹狀星雲M16等,位於巨蛇座尾端,距離我們約6500~7000光年,形狀宛如一隻展翅飛騰的老鷹而得名」的直徑大約有1光年,相對於其他星雲而言,這裡的物質更為富集,其中有很多顆恆星正在形成,所以也是恆星「創生」的地方,因此被天文學家稱作「創生之柱」或「造物之柱」。
  • 創生之柱
    創生之柱指的是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在老鷹星雲內圓柱形的星際氣體和塵埃的一張影像。
  • 創生之柱也許早已被摧毀
    從遠處看整體就像只老鷹,創生之柱就位於心臟的位置,老鷹星雲明亮的區域,實際上是一個通往由塵埃所組成的,如同洞穴的暗雲中心的窗口,裡面一個疏散的星團正在形成,在這個洞穴裡高大的雲柱,冰冷分子氣體雲和暗淡塵埃組成的圓形雲球,仍留在這個正在形成恆星的區域,創生之柱就是其中之一。
  • 酷圖集合:NASA用紅外光線觀測揭秘著名哈勃拍攝星雲「創生之柱」
    在紅外線中看到哈勃望遠鏡標誌性的「創造之柱」視圖鷹狀星雲中創生之柱的全新紅外光線觀測(圖片來源:NASA, ESA/Hubble and the Hubble Heritage Team)科學家們再次審視了由哈勃望遠鏡所拍攝的最具代表性的圖像之一——創生之柱
  • 「創生之柱」被發現在坍塌,因為它創生的東西破壞了它
    喜歡天文的朋友對「創生之柱」都不陌生,它是位於老鷹星雲中的一大團星雲狀物質,老鷹星雲又名鷹狀星雲M16等,位於巨蛇座尾端,距離我們約6500
  • 美隊新劇即將開播,NASA發布「創生之柱」照片|直男Daily
    購買慾望增加了嗎?NASA發布鷹狀星雲「創生之柱」最新照片近日,NASA發布了一張鷹狀星雲「創生之柱」最新宇宙照片。這也是繼1995年後哈勃望遠鏡再次以紅外線拍攝了創生之柱,新照片看上去更加清晰,周圍還暈染著藍光,整個框架中布滿明亮的星星。「創生之柱」是指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在鷹星雲內圓柱形的星際氣體和塵埃的一張影像。它是在1995年4月1日拍攝的,被Space.com評定為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最佳前十名的照片之一。
  • 《星圖鑑賞》:創生之柱
    那一定非下圖中的創生之柱(Pillars of Creation)莫屬。在大眾眼裡,它是NASA最棒最炫的視覺大作;在美國宇航局眼裡,它是哈勃太空望遠鏡的雪恥照片;在藝術家眼裡,它是美輪美奐的宇宙象徵;在神學家眼裡,它則是證實上帝真實存在的神跡。創生之柱是老鷹星雲內外形異常奇特的一片星雲,距離地球約7000光年。
  • 「創生之柱」塌了!耀眼亮光閃擊不止,宇宙深處或在發生星際戰爭
    關心天文學新聞事件的朋友,一定還記得那幅著名的「創生之柱」照片吧?它是由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一張圓柱形雲狀物圖像,位於巨蛇座尾端老鷹星雲內,1995年4月1日拍攝成像。「創生之柱」共有三根圓柱,柱子周圍雲霧繚繞,「妖」氣十足,詭異莫名,引人遐想不斷,因此曾被評為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最佳照片。而巨蛇座尾端的老鷹星雲,距離我們6500~7000光年,因形狀酷似一隻展翅騰飛的老鷹而得名。
  • 創生之柱離地球多遠?距地7000光年遠(老鷹星雲內)
    解答:創生之柱是1995年哈勃空間望遠鏡在老鷹星雲中拍攝到的神奇畫面,它距離地球大約7000光年遠。這裡並不是一個平靜的位置,每天都會有星雲在不斷爆炸,同時也是相當美麗和耀眼的存在。 創生之柱是什麼
  • 6500光年外的「創生之柱」,出現亮光閃射,科學家拍下神奇畫面!
    6500光年外的「創生之柱」,出現亮光閃射,科學家拍下神奇畫面!天文愛好者對於創生之柱都非常的了解,非天文愛好者也大都看過這樣一張壁紙,像三顆手指一樣的柱子在星雲當中矗立,其實這張照片並非是經過後期合成的,而是真真正正的由望遠鏡在星雲當中拍攝的,這張照片在1995年4月1日被拍攝哈勃望遠鏡,在拍攝星雲的時候捕捉到了這一張照片都存在,後來它還被評為了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最佳前10名的照片之一。
  • 7000光年外的宇宙幽靈,老鷹星雲的創生之柱正在消散
    而就在這個神奇的星雲中,在一群剛剛降生不久的巨星身旁赫然就矗立著鼎鼎有名的「創生之柱」。哈勃太空望遠鏡在1995-2015年這20年間為創生之柱拍攝了許許多多的照片,1995年哈勃望遠鏡拍攝的照片就已經具有了豐富的細節,讓人嘆為觀止。經過了20多年的持續跟蹤觀測積累,天文學家們積累了更加廣泛和深入的研究材料。
  • 哈勃曝光真實的照片,你們可能都被騙了
    許多天文愛好者都十分喜歡哈勃望遠鏡,這是因為哈勃望遠鏡自服役以來,就為我們貢獻了諸多天文精美照片。其中的作品有創生之柱、星系玫瑰、黑洞相撞等等太空景象。因此,每當哈勃準備向地球傳送照片的時候,這些照片上傳到網上的時候,那些天文愛好者就會第一時間在網上等著下載,然後保留到自己的電腦中,供自己慢慢欣賞。你要知道,假如沒有哈勃望遠鏡,或許我們沒有機會看到這種美麗的景象。
  • 遇見「巨型象鼻」 ,這一神秘的宇宙體系竟是創生之柱的10倍
    類似體系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馬頭星雲和象鼻星雲,以及在鷹狀星雲中發現的非常著名的創世之柱。研究人員經常研究象鼻,因為它們是恆星誕生和早期進化的地方。 相關知識延伸閱讀 創造之柱是由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一張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