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天文的朋友對「創生之柱」都不陌生,它是位於老鷹星雲中的一大團星雲狀物質,老鷹星雲又名鷹狀星雲M16等,位於巨蛇座尾端,距離我們約6500~7000光年,形狀宛如一隻展翅飛騰的老鷹而得名,兩端距離最少可達100光年,星雲中有大量的氣體和塵埃,是一片電離氫富集區,也是銀河系中的重要恆星誕生區。
「創生之柱」位於老鷹星雲的心臟部位,長度至少有5光年,體現為兩大一小三個柱狀結構,每個「柱子」的直徑大約有1光年,相對於其他星雲而言,這裡的物質更為富集,其中有很多顆恆星正在形成,所以也是恆星「創生」的地方,因此被天文學家稱作「創生之柱」或「造物之柱」。
老鷹星雲是一種發射星雲,距離太陽系約6500光年,約20光年寬,用雙筒望遠鏡朝北天巨蛇座的方向即可看到。從遠處看,整體看起來像只老鷹,創生之路就位於它的心臟位置。老鷹星雲中明亮的區域實際上是一個通往由塵埃所組成的如同洞穴的暗雲中心的窗口,裡面一個疏散星團正逐漸形成。在這個洞穴裡,高大的雲柱、冰冷分子氣體雲和由黯淡塵埃組成的圓形雲球,仍留在這個正在形成恆星的區域,創生之柱就是其中之一。
這張照片非常著名,影像是由不同元素髮射的光合成的,在星雲中不同的元素以不同的顏色表示:綠色的是氫、單獨的紅色是電離的硫、藍色是少了兩個電子的氧原子,所以顏色看上去豐富多彩。而其中的點點繁星是新誕生的年輕的大質量恆星。在恆星映襯下創生之柱展現出雲霧狀和絲狀的輪廓,是星雲中氣體和塵埃最密集的區域,而它們周圍的區域是已經被電離的密度較低氣體。
不過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近日報導,哈勃望遠鏡發現在新的紅外圖像中,「創生之柱」正在崩塌,清晰的邊緣正逐漸褪色為模糊的景象,而內部的新生恆星卻越來越明亮
該消息來自於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由於創生之柱富含大量的氣體和塵埃,所以物質很容易聚集,當越來越多的氣體和塵埃堆積到一起,就會形成原始的星核,開始它只是個小行星,但是在引力作用下,它會吸附更多的物質,小行星會變得越來越大從而成為行星,仍然不斷吸附物質的話,就會激發內部的氫核聚變成為恆星,天文學家們通過觀測也發現在創生之柱中有很多的原始星核,其中有些已經成為恆星。
在這些恆星的形成過程中,它勢必會吸取星雲中大量的氣體和塵埃,而星體活動和重力影響又會激蕩星雲中的氣體和塵埃,因此也使得創生之柱的形狀在不斷的變化中,其外緣變得模糊,恆星變得清晰就是這種現象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