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決鬥的畫面,在侏羅紀或白堊紀,或許並不罕見!在他們滅絕後的6700萬年後,要想重新再現那樣的場景,還真不多!
更別說,其中一隻還是肉食類恐龍最頂級的捕獵者——霸王龍,另外一隻也不弱,是草食性的三角龍。而2006年6月,這樣的兩隻恐龍的發現,還是震動恐龍研究學術界。畢竟,它們幾乎100% 包含了兩種生物的骨骼、身體輪廓和皮膚印記,甚至還可能還包含軟組織和胃部殘留物的珍貴化石。
它們的發現,一度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可是,當這些世界級的文物遺產,糾纏上人類的利益後,本來很有科學意義的古老化石,就變得很讓人揪心,甚至是索然無味。
重達13.6噸的恐龍化石,涉及三方利益:
第一,化石的發現者,恐龍牛仔克萊頓 · 菲普斯;
第二,化石出土的土地擁有者,瑪麗 · 安妮和利格 · 默裡;
第三,化石土地採礦權,傑裡和羅伯特 · 塞弗森兄弟。
事情因由是,恐龍牛仔菲普斯在遺址所在地,發現了恐龍化石,然後聯繫了土地所有者默裡他們,接著帶著一大票專家把化石挖掘整理出來。這個寶貝出現的時候,引起廣泛關注的同時,也讓涉事的利益方聞腥而動。塞弗森兄弟,是這塊土地原本的擁有者,但在化石發現之前,他們就把土地賣給了默裡他們,但是他們同時保留了對土地的採礦權。因此,化石出土後,他們認為這也是礦物的一種,所以化石的所有權應歸他們所有。
三方一言不合,就直接鬧到了法庭,更轟動了一時!而化石發現者恐龍牛仔菲普斯,還背著一堆花費,因為請專家團挖掘研究和判定,以及支付土地擁有默裡的許可費用,都讓他們掏了不少錢。所以,他們在2013年特地為此在紐約,舉辦了一次拍賣會。設定拍賣的最低評估價是700~900萬美元,可是拍賣的結果僅僅獲得550萬美元的起拍價,最後拍賣最終也流產了!
而三方的訴訟,經過幾次的審判,調解,再上訴,最終以塞弗森兄弟敗訴為結局。但這麼一通折騰,本來讓很有科學研究價值的恐龍化石,也一度擱置,誰也不想輕易去觸碰這個燙手山芋。
眼瞅著這事就要黃了,利益方經多輪協商後,還是賣給北卡羅來納州自然科學博物館。一方面,一個非營利組織,成功募集到了一筆私人資金,最終以600萬美元的交易,從發現者、地主和挖掘者那裡買下這珍貴化石標本。然後,捐贈給博物館作為科學研究。
而與此同時,美國銀行基金會(Bank of America Foundation),也慷慨解囊,掏出了100萬美元作為研究基金,成立科研項目小組,對標本進行CT掃描、創建恐龍化石的3D還原圖像,還從恐龍遺址上去採集的沉積物,以便研究人員能夠更多地了解那裡的微體化石。同時,尋找恐龍所留下的任何軟組織或蛋白質的保存痕跡,並分析這些化石印記,試圖破解兩隻恐龍致命傷口及相關證據。
因為,14年前所發現的這些標本,人們只證明了保存下來的三角龍皺褶,還有是霸王龍腳部的皮膚印記。但更多的證據鏈,還沒有一一被破解和研究,利益的糾葛,讓科學研究一度停滯下來。而這個名叫迪諾拉的實驗項目,預計會在2021年正式投入使用,大概會花5年的時間,不僅破解這對珍貴化石遺骸,給我們所傳遞6700萬年前神奇的故事,也會將它們塑造成一個受保護的恐龍化石展館,供愛好者們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