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 「金十數據」。
歐佩克秘書長巴爾金都口中「史上最重要」的歐佩克大會馬上要召開了,但周日結束的歐佩克+JMMC緊急會議卻沒有就延長減產計劃達成一致,其中阿聯和哈薩克斯坦持反對意見。
早在11月中旬,就有匿名的阿聯官員聲稱,該國正在考慮脫離歐佩克,理由是苛刻的減產要求給經濟帶來了困難。隨後阿聯能源部長正式回應了這些指控,稱阿聯公開透明地支持歐佩克的所有決策。
然而,事實可能更為複雜。雖然能源部長的聲明沒有明確反駁「退群」的傳言,但如果阿聯甚至其他歐佩克成員國要討論「退群」也不是不可能,因為經歷了大半年減產期,許多經濟依賴石油出口的國家已經遭遇經濟衰退,其中阿聯是歐佩克中第三大石油生產國,若還要延長減產期將讓這些國家更加苦不堪言。
01、美頁巖油按下暫停鍵≠歐佩克消除「外患」
在努力說服經濟凋敝的成員國延長減產之際,昔日強勁的競爭對手美國或許能讓歐佩克及其盟友暫時鬆一口氣。根據預測機構IHS Markit、Rystad Energy、Enverus和EIA的預測,2021年美國的石油產量將接近1100萬桶/日,在今年大幅下滑後將趨於持平。EOG資源公司是美國市值最大的獨立頁巖油生產商,該公司CEO比爾•託馬斯本月早些時候表示:
「我們相信,未來歐佩克將成為全球唯一的原油領導組織,完全控制油價。我們不想叫板歐佩克,他們在支撐油價的時候,我們不想表現得像在搶佔市場份額。」
先鋒自然資源公司是第四大頁巖油企業,其CEO斯科特•謝菲爾德在一次採訪中說,甚至到2022、2023年,美國頁巖油行業都難以看到再次增長。
2020年初衛生事件暴發前,歐佩克為了控制國際油價就面臨著美國對手帶來的壓力。水平鑽井和水力壓裂技術的突破引領了美國頁巖革命,今年2月,美國石油日產量首次超過1300萬桶。
然後衛生事件暴發了,世界各地的陸路和航空旅行驟然停止,石油市場崩潰。幸好今年4月,川普與歐佩克達成了一項歷史性協議,將全球近十分之一的石油從市場上撤出。川普說,美國將根據市場需求進行減產,為國際油市做出貢獻。此外,頁巖油生產商的投資者已經厭倦了這一行業的燒錢熱潮,紛紛撤資,令幾家美頁巖油巨頭破產。在第三季度之前,美國的石油日產量已銳減340萬桶,幾乎相當於阿聯減產高峰時期的產量。
美國似乎突然從歐佩克的眼中釘,變成了歐佩克的非正式成員國。自6月以來,美國基準油價一直非常穩定,徘徊在每桶40美元左右,這正是歐佩克所樂見的。但也要承認一個事實,美國仍是一個石油超級大國,而且在未來數年仍將如此。若油價繼續上漲,有可能讓勘探公司像以前一樣擴大開採活動。
能源預測機構Enverus負責戰略和分析的副總裁Bernadette Johnson表示:
若油價站穩50美元以上將再次打開頁巖開採活動的閥門;若達到油價達到60美元,美國頁巖油將強勢反彈。
頁巖油的回歸是歐佩克必須考慮的風險。另一個未知數是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這兩大頁巖油巨頭明年的行動。今年,兩家公司都將資本預算削減了約三分之一,其中對美國頁巖油的投資削減幅度最大。
摩根大通的大宗商品分析師Natasha Kaneva說,美國頁巖油產量仍將受到限制,歐佩克目前還不需要爭奪市場份額,隨著減產的大部分原油已重回市場,現在歐佩克可能會更加關注衛生事件對石油消費的影響。
02、東西半球冰火兩重天,油市尚未平衡
當前歐洲和美國面臨再次封鎖的風險,不過在亞洲,情況幾乎相反。在最近的排燈節慶祝活動期間,印度的街道上擠滿了人;在中國的黃金周假期,數百萬人乘汽車、火車甚至飛機到全國各地探親。歐佩克大部分石油產出都流向了需求強勁的亞洲,而歐洲和美國的需求還較弱。
對歐佩克+來說,東西半球的冰火兩重天是一個難題,正如牛津能源研究所所長Bassam Fattouh表示,此次衛生事件對不同地區衝衝擊力度的不平衡,意味著全球原油市場恢復的過程遠非一帆風順。
除此之外的一個關鍵差異是:儘管汽油和柴油需求已恢復到正常水平的90%左右,但航空燃油的消耗量仍在50%左右徘徊。但有一些值得欣慰的信號,市場受到的衝擊與今年早些時候不同,歐洲的封鎖不像第一波那樣嚴重,亞洲的需求激增也不僅限於中國,印度、日本和韓國也在復甦。
根據媒體編制的一項數據顯示,與衛生事件前的水平相比,11月初公路使用頻率降幅約為30%,而3月底和4月初的降幅接近70%。最新數據顯示,道路燃油需求在11月15日左右觸底,此後一直在復甦。接下來隨著歐洲國家在聖誕節前夕放鬆封鎖,需求可能會進一步復甦。
但這不代表歐佩克+可以放鬆,如果要繼續消耗今年早些時候積累的庫存,就需要讓油市處於供小於求的赤字狀態。
03、歐佩克必須迅速行動了
媒體專欄作家Julian Lee曾多次指責歐佩克應對衛生事件的行動不夠迅速。
在3月份的會議上,俄羅斯拒絕接受進一步減產,引發了一場短暫的混戰,導致原油價格跌破每桶20美元。4月的會議也因為墨西哥拒絕接受延長減產拖延了好幾天。
就在原油需求未有明顯反彈的情況下,經過多番斡旋,8月份修改的770萬桶/天的減產協議還是比4月時970萬桶/天的規模縮小了。來自歐佩克內部分析師的數據顯示,到2020年底,供應鏈各環節中的石油儲量將比年初高出近13億桶。
隨著利比亞石油產量大幅回升,歐佩克的經濟學家認為,如果按原計劃在明年1月增產,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石油庫存將增加約20萬桶/天;如果推遲三個月增產,那麼1月至3月間庫存將減少約170萬桶/天。
鑑於歐佩克+內部成員國的國情不盡相同,潛伏著的美國頁巖油仍然是潛在的威脅,東西半球的需求復甦路徑也因為疫苗的不確定性而難以揣摩,因此Julian Lee呼籲,以後歐佩克+的行動必須足夠迅速,才能應對衛生事件中瞬息萬變的油市。
(編輯: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