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們在暮年的時候,都在想什麼?
是感慨時光流逝,
還是依然快意人生,
下面十首詩詞,
一起感受詩人的暮年時光!
《終南別業》唐·王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少年如何也不會有這樣淡然詩意的心境。
有些道理,還是要經歷了足夠的滄桑往事,才能夠瞭然於心。
如果智慧和領悟都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黃昏有什麼可怕的?
《浣溪沙》宋·歐陽修堤上遊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鞦韆。白髮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盞頻傳。人生何處似尊前!
時光漸老,當我們不再被工作束縛的時候,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約上三五好友,春天賞花,夏天釣魚,秋天望月,冬天煮雪,在白髮間插一枝紅色的花,互相嘲笑一番。
會玩的人生,永遠不會枯燥。
《惠州一絕》宋·蘇軾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寫下這首詩時,蘇軾被貶惠州,年過半百。
然而不管到了哪裡,他的生命中始終伴隨著對境遇的樂觀,和對美食的熱情。
年老又怎樣,失意又如何,只要有美食可以尋覓,還有什麼不能看開?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宋·辛棄疾連雲松竹,萬事從今足。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閒看。
小朋友的天真,在於他們的好奇和懵懂。
如果我是好奇又好玩的老人,那我不介意別人叫我老人,你說是嗎?
《南鄉子》宋·黃庭堅諸將說封侯,短笛長歌獨倚樓。萬事盡隨風雨去,休休,戲馬臺南金絡頭。催酒莫遲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頭上笑,羞羞,白髮簪花不解愁。
這首詞是黃庭堅的絕筆。詞人對自己一生經歷的風雨坎坷,表達了無限深沉的感慨,對功名富貴予以鄙棄,抒發了縱酒頹放、笑傲人世的曠達之情。全詞用語質樸,感情真摯,豪放中隱隱有一股凌厲之氣。
《酬樂天詠老見示》唐·劉禹錫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黃昏有什麼可怕的?尚且有滿天的霞光可以賞玩。
即便霞光終會散去,那時月出東山,夜空澄澈,比之白天,難道不是多了份詩意?
《歸園田居·其一》晉·陶淵明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這是一幅美麗的畫卷。這個畫卷不是關於青春年少的美夢,不是關於盛年正當的豪情,卻是關於「黃昏時期」的追求。
如果當人生的黃昏到來的時候,我們有自己想要的活法,有為之努力的勇氣,那麼,黃昏只是新的開始。並且,是令人期待的開始。
《武陵春·春晚》宋·李清照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寫下這首詞的時候,李清照已經五十多歲了,此時的她經歷家國破碎、親人離散、珍寶散佚之後,心境較之前大為不同。
她憂愁國家、感懷人事,其中的愁緒,只怕是那小小的舟船也承載不起。
《早發白帝城》唐·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很少有人知道,這首詩寫於李白58歲時,很難想像這首意氣風發的詩寫於詩人的晚年,但這位詩人如果是李白,那麼一切都合理了。
李白58歲時,在流放途中遇赦,他十分高興,寫下這首明快的詩。「輕舟已過萬重山」呼應著李白此時愉快的心情,雖然,他此時已經是一個老頭子了。
這就是李白,他永遠浪漫,永遠不老,年齡於他來說,只是數字而已。
《臨安春雨初霽》【宋】陸遊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陸遊寫下這首詞時,已經62歲了。詩人少年時的意氣風發與壯年時的裘馬輕狂,都隨著歲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雖然光復中原的志氣猶存,可朝廷的軟弱卻讓人越來越失望。
此時的陸遊在臨安,回顧半生,最終還是「不如歸去」,「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足以說明陸遊此時的心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