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受到國家級抗疫表彰的紀錄片團隊:《生命緣》是如何做到的?

2021-01-09 網易

  83次跟拍ICU氣管切開搶救,首次公開ECMO搶救全程,300多次拍攝咽拭子檢測,900多次記錄救治重症患者,被消毒液嚴重腐蝕的皮膚和衣服……

  今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北京廣播電視臺《生命緣》欄目組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這也是唯一受到國家級抗疫表彰的紀錄片團隊。

  

  北京廣播電視臺衛視節目中心副主任邵晶代表《生命緣》欄目組在人民大會堂接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的表彰

  

  北京廣播電視臺《生命緣》欄目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證書及獎牌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頒授勳章獎章並發表重要講話。其中,新聞戰線上13個被表彰的集體中,北京廣播電視臺《生命緣》欄目是唯一一個紀錄片團隊獲此殊榮。

  

  分管臺領導徐滔(前排右二)同志、衛視中心副主任邵晶(左三)同志、疫情期間連夜在機房審片

  一、主動出擊,繪就首都媒體與醫務工作者心心相印的抗疫戰圖;多個之「最」,打造中國第一醫療新聞紀實品牌。

  《生命緣》是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進駐北京定點醫院隔離區拍攝的首都新聞隊伍。1月23日(臘月二十九)開始,先後有22人進入地壇、佑安、302、小湯山醫院隔離區進行駐點報導,極大展現了首都醫護工作者無私無畏的形象,更加強烈地傳遞了北京市委市政府戰勝疫情的必勝信念!

  

  《生命緣》武漢小分隊成員出發前與邵晶主任合影。從左至右分別是:攝像張杰、衛視中心副主任邵晶、製片人李瀟、攝像侯雷鋼、記者賴一銳

  《生命緣》是第一支進入武漢金銀潭醫院、武漢肺科醫院、武漢同濟醫院拍攝的北京記者團隊,這些醫院的隔離區被稱為「風暴之眼」,6人武漢前方報導組,是除了央視之外唯一在隔離區日夜蹲守的媒體,與北京援鄂醫療隊並肩戰鬥,生死與共!

  《生命緣》是第一支完整記錄並首度公開ECMO救治全過程的新聞團隊;是人均進入隔離區次數最多的記者團隊之一,最多的記者進入隔離病房高達百次,在隔離區內每天的拍攝時長均超過十小時。

  《生命緣》是經歷危險最多的記者團隊,83次跟拍ICU氣切手術,300餘次近距離拍攝採集咽拭子,900多次拍攝救治危重症患者,因為攝像機被保鮮膜裹住無法變焦,最近的拍攝距離患者不足半米。

  

  《生命緣》攝像侯雷鋼在武漢同濟醫院重症病房拍攝病人氣切操作,不顧空氣中瀰漫著大量氣溶膠。因為攝像機被保鮮膜裹住無法變焦,為記錄細節,他冒著生命危險拍攝,距離感染者不足半米

  二、戰地記者無畏生死、深入一線,成就催人淚下也催人奮進的佳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會上說:「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正是銘刻在記者心裡,完成這些報導的不竭動力。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是每一秒素材,都是用生命與生命完成的交換。在醫院裡,記者跟醫生同吃同住,一樣是每天穿上密不透氣的隔離服,一樣是每天推開5道門走進感染區,一樣是每天10餘次被消毒水噴洗,一樣是滿臉的皺紋,滿手的皴裂,穿著被消毒劑腐蝕變色的衣服,所以醫生告訴記者:「這是留給你們最美的『戰鬥勳章』!」

  

  

  記者楊懿丁的褲子因為多次拍攝後消毒,已經被消毒液侵蝕褪色,完全看不出原貌。記者郭洪龍的雙手被消毒水腐蝕皸裂,地壇醫院醫生說:這是最美的『戰鬥勳章』!

  為了節省防護服,記者在隔離區的拍攝經常在十幾個小時,靠著兜裡的幾塊餅乾一直堅持到攝像機的電量耗盡。

  

  《生命緣》團隊83次跟拍最危險的ICU氣管切開搶救。其中,記者賴一銳深入「風暴之眼」之稱的武漢金銀潭醫院、武漢肺科醫院等拍攝。在通宵達旦連續在隔離區拍攝13小時ecmo搶救之後,記者站立不住,靠在輸液泵上休息片刻

  

  《生命緣》記者陳夢圓為節省防護服,每次拍攝到電池沒電才會出隔離病房。經過10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後,累到蹲在地上睡著了。

  在拍攝重症患者緊急插管時,記者和醫生一起衝上去,冒著空氣中瀰漫著大量的氣溶膠和感染者隨時噴射痰液的風險,記者的攝像距離患者最近只有半米距離。在拍攝搶救一名武漢感染醫生時,為了記者的安全,醫生數次將記者趕了出來,記者一次又一次地哭著懇求醫生說:「您不用對我負責!」最終,醫生含淚同意了記者的拍攝。就是這樣的報導激勵了無數首都的抗疫醫者,《生命緣》也被醫生們稱為最好的戰友和同袍。

  

  在武漢同濟醫院,《生命緣》製片人李瀟獨家記錄武漢中心醫院醫生易凡的搶救過程。為保證記者安全,醫生多次將記者拒之門外。記者哭著懇求,鍥而不捨.最終該獨家報導引發了巨大社會反響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是記者視人民如家人。為了鼓勵失去親人的感染者活下去,記者無畏感染,主動和他們擁抱,幫他們傳遞隔離病區親人的消息。記者在隔離病房陪酷愛廣場舞的感染者大媽跳舞,為感染者餵飯、排痰、倒尿盆,只為他們早日痊癒,重拾生活的笑容。記者卻把拍攝時必須遠離自己親人的傷痛埋在心底。在地壇醫院,記者住在醫院的集體宿舍裡近百天,每天早上彼此喊出「奧力給」來互相打氣,在隔離病房的窗戶上寫下每天的戰鬥日記,鼓舞著自己必須堅持。記者堅信,只有淬火成鋼才能讓死神卻步!

  

  《生命緣》記者在地壇醫院隔離病房裡的「戰鬥日曆」

  

  《生命緣》地壇小分隊記者們在宿舍內合影,為自己加油。從左至右分別是:張鵬、楊懿丁、李佔威、李曉東、郭洪瀧、張杰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是將人民賦予記者的神聖使命融入記者的生命,講好每一個中國故事。《生命緣》是最會講故事的新聞紀錄片團隊,曾經連續兩年獲得中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為了講好故事,記者和醫生同吃同住,直到成為「生死之交」;記者陪患者日夜傾談,直到他們敞開所有心扉;記者在隔離病房攝像機從不關機,直到自己累癱在地上,因為血氧過低幾近搶救;記者後期30人吃住在機房,為了成片時不錯過每一個拍攝的細節。為此,記者在北京拍攝的片比是700:1,而武漢報導記者的片比達到2300:1,即平均拍攝2300多分鐘的素材才能編輯出平均1分鐘的播出節目。記者堅信,好故事一定是聰明人用笨辦法「磨「出來的!

  

  正在審片的後期機房

  三、融媒體傳播,影響巨大,是一次具有積極輿論引導力和現象級傳播力的媒體行動。

  2020年1月起,《生命緣》團隊堅守抗疫一線7個月,是唯一一個在武漢和北京隔離區裡蹲點式拍攝的欄目組,完成79篇新聞報導、11篇來自武漢的深度特寫、和10篇北京新發地疫情紀錄片,全國收視穩定在同時段節目的第一名。《生命緣》是全國抗擊疫情過程中發稿最多的新聞紀錄片團隊,共播出新聞紀錄片100篇。

  《生命緣》是第一支被有1.18億粉絲的人民日報官微轉載報導點讚的新聞團隊;《生命緣》拍攝的獨家素材,被央視《新聞1+1》《新聞面對面》等欄目爭相轉載;《生命緣》欄目與北京時間、騰訊新聞、新浪微博、今日頭條、抖音等網絡媒體充分融合,疫情特別報導所引發的話題,全網累計閱讀量超40億次,視頻播放量超10億次,各平臺熱搜累計60個,是熱搜最多的新冠疫情紀錄片。

  《生命緣》系列報導還被包括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央視網、央廣網、中國日報、經濟日報、半月談、光明網、環球網、瞭望、強國論壇等在內的800多個大號轉發,微信公眾號自發進行二次創作。素不相識的網友們在北京衛視的官微中排隊刷屏點讚,他們說,《生命緣》是抗疫期間最好的紀錄片!

  《生命緣·來自武漢的報導》還是第一批被廣電總局推廣到海外平臺播出的抗疫紀錄片。外網評價說:「這是最光輝的人性,這是真正的人道主義精神,患難見真情,無限的感動。」《生命緣》讓國際各界人士看到了黨的偉大、人民的偉大,更為中國的制度優勢所信服。

  

  《生命緣》來自武漢的報導 第二集《重啟》

  

  《生命緣》來自武漢的報導 第十一集《長留》

  這就是《生命緣》的特別之處,以「腳力」為根基,迅速開赴一線、紮根一線;以「眼力」為前提,既當鷹眼記者、更做新聞鐵軍;以「腦力」為中樞,在動情走心中實現輿論同頻共振;以「筆力」為關鍵,發揮主力軍、主渠道、主陣地的首善擔當。這也是深深印刻在《生命緣》團隊每一個記者心裡的樣子,就像千年的胡楊,生根在最簡單的地方,即使風雨入到、面對死亡,也如黃鶴樓塔尖上不滅的明燈一般,始終心中有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京舉行,國航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受到表彰
    ,中航集團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飛行總隊(以下簡稱「國航飛行總隊」)和中航集團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客艙服務部主任乘務長劉婷婷分別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並現場受到表彰。國航飛行總隊機組成員執行高風險任務後,嚴格執行防控要求自疫情發生以來,國航飛行總隊不講條件、不計代價,圓滿完成70架次國內外重大運輸任務,保障2786名醫護人員、260餘噸物資馳援抗疫一線
  • 芭蕾作品《逆風飛翔》首演 生命緣來自武漢的報導 致敬最美逆行者
    他們分別來自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北京同仁醫院等醫療機構,以及北京電視臺《生命緣》欄目組。演出中,中央芭蕾舞團隆重首演了原創交響芭蕾作品《逆風飛翔》。這部作品通過芭蕾的形式傳達出對於生命的、對於信仰、對於理想堅定不移的信念,作品也取材自北京衛視《生命緣·來自武漢的報導》疫情防控特別節目。
  • 傳播防疫知識 傳遞抗疫力量 戰「疫」中的廣播電視強信心暖人心聚...
    1月23日至今,湖北衛視每天7檔滾動播出戰「疫」特別節目《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日播出總時長達到600分鐘,不間斷報導疫情防控一線情況。北京衛視《生命緣》節目第一時間派出報導小分隊進駐地壇醫院採訪報導,至今已有18批報導團隊進駐重點醫療機構展開報導。
  • 以國之名,致敬鍾南山院士等抗疫英雄:以生命之輕託起人生之重
    在這場抗疫戰爭中,鍾南山成了人們的靠山,張伯禮、張定宇、陳薇、李蘭娟等醫務專家成了人們的期望。他們在這場抗疫戰鬥中挺身而出,憑著醫務工作者救死扶傷的初心,不顧自身安危奔赴一線,才為對抗新冠病毒做出一項項堅決有力的打擊,才取得後來的抗疫成功。
  • 小逄觀星|紀錄片《同心戰「疫」》熱播:我們都是歷史的見證者
    【小逄觀星】可愛的中國,可愛的身影——觀紀錄片《同心戰「疫」》大眾日報·新銳大眾記者 逄春階我喜歡看紀錄片,我喜歡看同代人拍的紀錄片6集紀錄片《同心戰「疫」》,讓我看到了一幅幅面孔。有熟悉的面孔,他們是鍾南山、張定宇、張伯禮、陳薇、杜斌、焦亞輝等等;更多的是陌生的面孔,但陌生的面孔裡,我也看到了熟悉的姿態,那是逆行的姿態,透著堅毅和從容。看不見的敵人,看得見的戰線。有戰線,就有戰士的身影。
  • 2020衡陽年度熱詞·抗疫:大疫大考,記住這些名字這些面孔
    衡山縣東湖鎮馬跡衛生院藥劑組副組長宋英傑:  生命最後十天的堅守  2020年2月3日凌晨,因為突發心源性疾病,衡山縣東湖鎮馬跡衛生院藥劑組副組長宋英傑,這位年僅28歲的入黨積極分子、「抗疫戰士」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他把生命的最後十天時間留在了抗疫一線,為東湖鎮的人民築牢了疫情防控的「紅色大壩」。
  • 發揚抗疫精神 守護百姓安康
    26日上午,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南京召開。我市共有59名同志被授予「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17家單位被授予「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昨天中午,表彰大會結束後,日報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我市受表彰人員和參會代表,他們都有一個共同心聲:發揚好抗疫精神,守護好百姓健康!
  • 五集紀錄片《戰「疫」》今晚央視四套首播
    五集紀錄片《戰「疫」》今晚央視四套首播 澎湃新聞記者 黃小河 2020-03-30 15:53 來源:澎湃新聞
  • 抗「疫」保油加速中國首個國家級頁巖油示範區智能化建設
    (抗擊新冠肺炎)抗「疫」保油加速中國首個國家級頁巖油示範區智能化建設中新網烏魯木齊2月29日電(孫亭文 宋娜娜) 記者29日從新疆油田獲悉,新冠肺炎疫情當下,新疆油田從吉木薩爾國家級陸相頁巖油示範區的39口井中,選出
  • 東航這一集體和個人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
    「千裡馳援,打通空中生命通道!」,對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進行表彰。派出最新銳機型,3小時完成航班批覆;3度申請時間,確保逆行團隊啟程。東航上海飛行部本就高手雲集的A350飛行團隊,再次優中選優,挑選3名經驗豐富、技術出色的黨員機長執行航班。這趟航班上,東東考慮到專家組一行在義大利的生活後勤所需,東航食品還專門製作了自製辣醬、東航地服部也專門準備了一批方便麵等食材,配上航班。
  • 謝謝你,海裕抗疫人
    新安街道海裕社區黨委表彰一批抗疫先進。 寶安日報訊(記者 何冬英 通訊員 王星源 岑宇斌 文/圖)11月24日上午,新安街道海裕社區黨委表彰了抗疫先進個人和集體。 記者從活動現場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發來以來,海裕社區湧現了一批敢擔當、有作為且默默奉獻的先進個人和集體。
  • 華中科技大學:抗疫精神成思政課最生動教材
    華中科技大學:抗疫精神成思政課最生動教材從對未來生涯的迷茫到堅信「學習的知識就是手中的槍」,華中科技大學電氣學院學生吳逸桐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後思想態度發生轉變,毅然選擇赴西部基層支教一年。熬夜製作手工餅乾、手寫賀卡,甚至差點忘記自己的結婚紀念日,只為將暖心傳遞給《營養與健康》課堂的學生。
  • 生命至上!鍾南山院士為廣醫一院抗疫主題展揭幕
    據介紹,主題展現場匯集了在這場戰「疫」中上百幅紀實影像作品,及各類抗疫見證實物,從不同側面展示了廣醫一院和鍾南山院士團隊為國家乃至國際抗疫做出的努力。今天這個展覽,是希望讓媒體朋友了解廣醫一院廣大職工是如何工作、做出什麼貢獻的,而不是關注一兩個人。」「我相信,通過抗疫人們對國家的信仰更加堅定。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我們能在這裡面對面接觸,這在很多國家是不可能的。」
  • 曠視AI抗疫聯合攻關項目組榮獲「北京市模範集體」榮譽稱號
    曠視AI抗疫聯合攻關項目組被授予「北京市模範集體」榮譽稱號,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在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並為曠視授牌。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主持會議,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偉、市政協主席吉林出席會議,市委副書記張延昆宣讀表彰決定。圖:曠視AI抗疫聯合攻關項目組被授予「北京市模範集體」榮譽稱號本次共表彰北京市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1148名,北京市模範集體186個。
  • 深航新總裁到任;罕見的三印同列抗疫表彰
    2今天上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大會對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進行表彰,此外多位民航人獲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 中國網「大使談抗疫」中英文專題
    在做好國內防疫的同時,中國陸續向伊朗、日本、韓國、義大利、西班牙等疫情嚴重地區提供防護醫療物資和人員協助,受到國際社會點讚。境外輿情既有對中國防疫抗疫的客觀肯定,也有根植於意識形態偏見的傲慢批評,那麼,其他國家如何評價中方為此作出的努力和貢獻呢?
  • 湖北省委書記應勇讀出李文亮等抗疫英烈名字後落淚
    他一一讀出江學慶、劉智明等犧牲英烈的名字,「在與疫情的殊死較量中,把生命定格在抗疫戰場上,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脊梁。」湖北省委書記應勇落淚9月21上午,湖北省委省政府召開湖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致敬抗疫英雄。大會開始,全體起立向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
  • 漢源縣人民法院九襄人民法庭獲國家級榮譽表彰
    漢源縣人民法院九襄人民法庭獲國家級榮譽表彰 2020-05-10 02: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寫抗「疫」作文, 這些好標題/好句子/好素材不可錯過!
    做「識途者」,就是要做到遊必有方。寫抗疫類作文,可以用這個標題表達國際社會對中國抗疫的援助,或者各行各業對抗疫防疫人員的支持。面對疫情,同仇敵愾,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08 癘難吞志,醫道鑄新 這個標題,意思是疫情難以吞沒壯志,醫者仁心的精神會永遠閃光。寫抗疫類作文,適合用來讚頌醫療工作者,並表達戰「疫」必勝的信心和決心。
  • 「巾幗姐妹花,抗疫綻芳華」 西鹹新區大王中心衛生院「抗疫八姐妹」
    中國醫師節前夕,陝西省衛生健康委發布了第四屆「三秦最美抗疫團隊」名單,大王中心衛生院「抗疫八姐妹」團隊入選。該衛生院也是全省唯一入選的基層單位。大王中心衛生院是一家一級甲等公立醫院,也是灃西新城四家鄉鎮衛生院之一,負責灃西新城27個行政村約3.5萬餘人的「生老病死」。劉敏代表團隊上臺領獎,她的思緒又回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那段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