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逄觀星】
可愛的中國,可愛的身影
——觀紀錄片《同心戰「疫」》
大眾日報·新銳大眾記者 逄春階
我喜歡看紀錄片,我喜歡看同代人拍的紀錄片,儘管不盡如人意,有的地方還粗糙,但是透出的氣息是同代人的那種氣息。那種氣息獨一無二,是無法掩蓋的,那種氣息恰恰是最珍貴,最真實的。這就是同代人記錄的價值。這是獻給未來者的珍貴禮物。
6集紀錄片《同心戰「疫」》,讓我看到了一幅幅面孔。有熟悉的面孔,他們是鍾南山、張定宇、張伯禮、陳薇、杜斌、焦亞輝等等;更多的是陌生的面孔,但陌生的面孔裡,我也看到了熟悉的姿態,那是逆行的姿態,透著堅毅和從容。
看不見的敵人,看得見的戰線。有戰線,就有戰士的身影。紀錄片展現最多的是白衣戰士無畏的身影,厚厚的防護服下看不見他們的面容,但能看見他們的名字。在黃岡,我曾聽一位護士說:「在防護服上寫上自己的名兒,不是為了炫耀,一是方便認人,另外呢,萬一哪天誰倒下了,也能知道倒下的人是誰呀!」是護士,更應是戰士。把每一次經歷都當成是淬鍊,有著熾熱的情感,痴狂的專注,還有橫到邊豎到沿的人生飽滿感,他們是「內心有光」的人,這種光澤能把自己和周邊照亮。
然後是志願者奔波的身影,公安幹警堅守的身影,快遞小哥忙碌的身影,治癒患者淚水難抑的身影,居家抗「疫」的親情暖暖的身影。還有最珍貴的為國捐軀的劉智明等烈士的身影。等等。
紀錄片是6集速寫,速寫出一幅幅可愛的面孔。這是庚子年中國人的面孔,這是大災大難面前中國人的面孔,讓人心動,讓人難忘。這些面孔了不起。人民至上,生命之上,在這裡,生命閃耀著奪目的光輝。
我又看到了那些珍貴的畫面,一次次讓我潸然淚下,這些彌足珍貴的瞬間,把我拉回到了那段特殊的日子。
我要說的是,還有一些人的面孔,沒有出現在紀錄片中,這就是記錄者、拍攝者。一個個珍貴的鏡頭,都是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拍攝下來的。紀錄片中沒有他們的面孔,但是他們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他們是歷史的見證者。在武漢期間,有作家朋友向我介紹這支紀錄片隊伍,但是因為忙碌,與他們擦肩而過。緣慳一面,十分遺憾。我向他們致敬。
出現在紀錄片中的面孔,畢竟是少數,這這少數面孔,是戰「役」的代表,背後是14億中國人的面孔。
進一步說,如果細心,你會找到自己的面孔,每個人都會在紀錄片中尋找到自己的位置,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在場的那種氣息,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瞬間。
這是一部暖心的紀錄片,這是歷史的草稿,這是中國人的記憶,這是人類的記憶,這是滾燙的記憶。
我推薦大家看看這部紀錄片。真的,我們都能找到自己,因為我們面對了,因為我們經歷了,只要細心、靜心、用心觀看。
【「小逄觀星」是中國作協會員、大眾日報逄春階老師的專欄,每周一期,關注熱點文化現象,文章可讀耐讀,這一品牌欄目已經堅持了十六個年頭,是山東省新聞名專欄。】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