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更多校園通知動態,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進入專題頁面
【編者按】在「我的在線教與學|如期開課第一日」推送中,相信大家已經了解到在戰「疫」期間廣大師生的花式教與學,以及各類授課軟體測試體會和師生們的高度配合與付出。從今天起,我們將陸續推出各學院的在線教與學動態,展現學院的教學方法及經驗。本期,與大家分享生物學院的在線教學工作。
為保障疫情防控儘早取得勝利,各高校在校生返校仍需時日,但「傳道受業解惑」的事業不能止步。利用現代網絡技術,確保「停學不停課」目標的實現,激勵引導學生居家開展自主學習,不負韶華汲取知識是擺在所有高校教師面前的命題,也是切實落實立德樹人教育使命的時代考驗。生物學院高度重視,在學院教學中心統籌組織下,整合教、學、管三方力量,統籌本科生課程建設,積極推進網絡教學工作有序開展。截至2月26日,生物學院已開課《植物學A》、《植物生物學》、《遺傳學A》、《微生物學》等18門課程,20個課堂。
No.1
頂層布局,統籌協調
生物學院領導及早謀篇布局,經多次網絡研討認為教學中心應統籌全局,儘快啟動遠程教學相關準備工作。學院承擔著7個學院共計6313人次本科生的生物類課程,其中不乏各專業的核心課、通識課,必須站在切實加強學生全面能力提升的高度,認真做好在線教學工作,確保授課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以此為契機,對已經建設的線上課程進行檢視,並調動廣大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模式、提升網絡授課能力。學院通過教學中心整合教、學、管三方力量,發揮各系列課程團隊的組織優勢,鼓勵團隊組織授課教師用好已有資源,拓展網絡資源,優化授課模式,制定課程統一授課方案,確保授課質量。
No.2
積極籌備,團隊作戰
教學中心統籌各系列課程團隊,很早便開始布置落實各項「網絡教學」準備工作。根據學校工作部署、在教師發展中心組織下構建獨立的微信群,對「雨課堂」和「中國農業大學在線教育綜合平臺」進行專門學習,邀請專家對教師進行在線輔導,學習利用平臺開展遠程教學的技能。學院還利用騰訊會議組織了專門的經驗交流會,邀請校級教學名師劉朝輝教授介紹自己多年來使用「中國農業大學在線教育綜合平臺」服務國家級精品課《植物學》的方法和經驗,演示在線平臺的使用方法。在此基礎上,各教學團隊紛紛行動,通過網絡集中研討授課模式、分享軟體使用心得,進行學情教情分析,共同優化教學組織,在開學一周前基本形成了各課程網絡授課的基本方案,上報學院教學中心審核。
部分前期遠程部署,保障停課不停學
No.3
充分準備,確保質量
各教學團隊根據學校、學院工作部署,積極對網絡教學平臺進行測試,據不完全統計學院教師先後使用測試過的平臺包括:雨課堂、中農大在線教育綜合平臺、騰訊會議、騰訊課堂、阿里「釘釘直播」、「釘釘會議」、微信群、zoom視頻會議服務、中國大學MOOC、「對分易」、高教社ICC等多個平臺。為了便於學生及時掌握各課程網絡授課情況,一方面教學中心公布1-4周所有生物學院開設課程的網絡授課的信息,包括授課主平臺、授課教師與助教聯繫方式、課程群二維碼等信息;另一方面組建所有課程的學習群(微信群或QQ群)共42個,要求所有聽課學生加入,以便根據遠程授課實踐及時調整方案進行通知和授課反饋。同時在開課前一周,大部分教師均進行了課程預講,根據學生反映、網絡情況等不斷修訂教學組織形式,適應網絡教學實際,保證教學質量。
積極組織培訓,保障教學
No.4
重視反饋,構建體系
遠程教學使得教師無法面對面獲得學生的信息反饋,進而無法及時對授課進行調整。鑑於此,學院教學中心不僅在學院內通過學生促進教學委員會構建信息反饋體系,同時行函各授課兄弟院系,請求協助建設院、課兩級的信息反饋系統,由教學中心專人進行負責,及時反饋信息到授課教師,供其參考。目前學生信息反饋員通過問卷星、授課訪談、微信群反饋等模式,積極向授課教師反饋學生學習情況,教師們也根據反饋及時調整授課平臺、教學組織和增加答疑時間。同時,各教學團隊微信群和1-4周上課微信群中,教師們也就授課經驗、遇到問題積極協調討論,及時將網上授課心得分享給其他老師,讓即將授課的老師做到心中有底,及時調整,有的放矢,形成了較為濃鬱的研討網絡教學的工作氛圍。
No.5
在線教與學小結
從目前授課情況來看,線上課程基本實現了無阻礙傳播,且第二日授課流暢程度優於首日。學生對課堂教學反映總體積極正向,認為達到了學習的效果與預期。同時各課程團隊也在不斷總結經驗,通過優化授課模式,選擇適當平臺,增加答疑頻次等調整使教學效果進一步提升。教學中心也將針對師生反映普遍的問題,及時協調溝通,尋找妥善的解決辦法,持續保障遠程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確保遠程教學質量,切實讓學生居家學習有所得、有所思、有所長。
No.6
課前周全準備,做到有備無患
為了給同學們呈現更好的在線教學效果,生物學院的老師們在開課前嘗試了各種方法,不斷調試,精心為同學們準備了豐富的學習資料和預習課件,並利用微信群、QQ群等及時溝通交流。
來康康老師們的準備style
1. 李連芳,《普通生物學》、《生物學A》、《植物學B》
(1)按照課程屬性分別設定在線教學模式,網絡直播班級(普通生物學和生物學A課程)、MOOC班級(植物學B課程);
(2)需要設計應對軟硬體突發事件預案;
(3)由於初次接觸同學,應提前建立班級微信群,做好預熱工作,如發布校園植物物候信息;
(4)開課前做好調試工作。
2. 孟雷、劉朝輝,《植物學》課程團隊
(1)重新梳理了在線課程平臺的知識點,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每周發布上線課程內容,以適應本校學生的學習;
(2)重新增加並替換了在線課程平臺所有的章節測試題,設置兩次隨機測試機會,避免題目重複,同時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測機會,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課堂知識;
(3)為同學們準備了電子版教材、課件和每周學習指南,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
(4)精心準備開放性的思考題和討論題,吸引同學參與討論學習,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適應網絡學習;
(5)在中國大學慕課平臺通過慕課堂小程序組建班級,以更好管理、記錄同學們的學習情況;
(6)精心編寫開課通知、教學安排、所用平臺的使用說明並組建了微信群,以便師生時時聯繫,及時收集學生反饋;
(7)雖然已經選定了使用中國大學慕課和本校教學平臺,課程組教師仍然積極參加了騰訊會議、雨課堂等平臺的使用培訓,設計了教學備選方案,確保課程萬無一失;
(8)雖然不是在面對學生的課堂,在網絡這一端的教師著好裝、修好容,會讓課堂充滿正能量。
No.7
巧打軟體「組合拳」,「在線教學」不忐忑
從授課模式上看,教師授課不僅有學校推薦的雨課堂和在線教育綜合平臺,還根據前期教學實踐和討論,採用多種形式進行授課:如騰訊課堂、中國大學MOOC、對分易、微信、騰訊會議等,巧打直播軟體「組合拳」,保證了課堂的正常運轉。從目前實踐效果上看,騰訊課堂的直播授課效果最為理想,在線教育綜合平臺也基本可以滿足授課需求,但雨課堂出現了較為大面積的卡頓、中國大學MOOC也出現了較長時間無法登陸的情況;部分課程採用翻轉課堂模式,學生提前線上學習,教師課程答疑也取得了較好效果。
直播軟體組合拳,PUNCH!
組合拳1:中國大學MOOC+在線教育綜合平臺+微信群
使用教師:孟雷、劉朝輝,《植物學》課程團隊
(1)在學校課程平臺單元學習模塊發布每周學習指南,讓學生清楚每周的學習任務和作業,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充分了解個人學習任務和學習內容,學生在行動上就有了保證;
(2)已有的在線課程已經製作了緒論課,但第一次課,為了更好的激起大家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們探索科學的熱情,多位課程組老師每人進行了半小時的開場直播,以情動人;
(3)選擇兩個以上的平臺合作完成教學時,協調各平臺的任務儘量不重疊很重要;採用在線課程教學為主,給學生更多學習自由,精心設計和把控直播環節,拉近與同學的距離。
組合拳2:雨課堂+在線教育綜合平臺+對分易+騰訊課堂
使用教師:吳瑋,《生物化學(下)》
雨課堂:做課前推送,收集學生反映的問題,在線授課時解答。
在線教育綜合平臺:提前上傳學習材料及發布課程通知。課前已上傳課件、單元導學、電子教材、動畫視頻、自己錄屏的相課程信息、討論話題、發布作業、上課通知等。
對分易:通過對分易跟學生建立一對一的聯繫,並課前聯繫到每位學生,確認可以進行在線學習的方式。雙重保險發布課程通知,並能課後布置在線測試題。
騰訊課堂:在線直播、在線答疑。
組合拳3:釘釘直播+釘釘會議+在線教育綜合平臺+微信群
使用教師:周波,《動物行為學》
在線教育綜合平臺:上傳ppt課件、視頻資料、文獻資料、教材資料和課程作業以及課程通知。
釘釘直播、釘釘會議:進行直播和現場學生互動。
微信群:即時通知和課後交流討論。
No.8
教師各出新招,提升課堂互動
1. 教具、標本、動畫、故事齊上線,
同學們請eyes on me!
出招人:李連芳教授
(1)根據在線學習特點,應該具有更多「起伏」,避免學生疲勞。不僅有測試題,而且要適時發布指導性意見,實時根據學生研學進程的反饋,適當穿插直播或互動活動,如教具、標本、圖片、動畫、故事等。如初次見面課,以校園第一朵花——迎春花開始。
(2)引導學生將生物學的學習融入到生活中,做到實時、及時、認真。針對學生研學出現的問題,尤其是討論區提出的重要問題,不僅認真回復,而且要圖文並茂、適當拓展,滿足不同層次同學的需求。
2. 講課語速slow down,
課堂效果speed up
出招人:朱登雲副教授,《遺傳學B》
(1)針對學生遠程學習的特點,採取平臺「舉手」提問,在線出題測驗和布置作業等多種手段提高學生學習參與度,鞏固課堂直播授課效果;
(2)注意講課語速比平時課堂稍慢些,便於學生理解;
(3)隨時留意直播上課過程中課程微信群及騰訊課堂的討論區裡同學提出和反饋的問題,及時回答學生的疑問,營造積極互動的課堂氛圍。
3. 課後討論難度「+」,
拓展資料把你「抓」
出招人:孟雷副教授、劉朝輝教授,《植物學》
完成學習後,學生可以發起討論,也可參與教師或其他同學發起的討論。教師發起的具有一定難度、啟發意義較強的討論題吸引了較多學生參與,並起到了引導學生開外查閱資料,擴展視野的作用。
「在線教學」
那些事兒
師生說
李連芳教授
祝願在院校全面部署,積極應對「大考」,攻堅克難,師生共同努力情況下,順利完成教學計劃,教學相長,進一步改善和提升教與學水平。
吳瑋副教授
課堂整個互動性效果很好。課後繼續在騰訊課堂進行30min答疑,及時解答本節課產生的問題。同學們均反饋,效果不錯。並且同學們也幫我解決了內置設備播放沒有聲音的問題。
學生促進教學委員會
學生對網絡授課總體效果評價很好,對老師授課的精神狀態與課堂組織表示十分滿意,師生間課程互動溝通較為順暢,雖然偶爾會有卡頓情況,但是不影響學習效果;相比於傳統的課堂教學,更容易和老師進行互動,但也因為互動過程較多,可能會影響授課節奏。
孫沁沁同學
作為參加過前期試講的同學更能充分的體會到老師為了準備一節優秀的網課所付出的努力,為了給同學們呈現更好的教學效果,老師在開課前嘗試了各種方法,不斷調試,精心為同學們準備了豐富的學習資料和預習課件。
朱然同學
吳老師的光標是黑色的,而且有點小,希望可以參考下朱登雲老師的,紅色還會發光,比較醒目,(❁´ω`❁)很感謝老師費這麼多心思準備網課,不論是上傳資料還是特意準備放音樂,我們都能感受到您的認真負責!謝謝!
我感覺這幾天
最富有❤正能量❤的事情
大概要說到我們每天
聽到重複性最高的那句話
同學們
能聽得清麼?
來源:生物學院
原標題:《我的在線教與學 | 生物學院:同心戰「疫」育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