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醫學院戰「疫」系列書籍發布

2021-01-09 新民晚報

圖說:上海交大醫學院戰「疫」系列書籍發布

新民晚報訊(通訊員 雷禹 童寬 記者 易蓉)昨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交醫戰疫》畫冊和《交大醫學戰疫2020》《醫路聆聽交醫最美逆行紀事》正式發布,該戰「疫」系列書籍是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全體醫務師生員工自除夕夜以來,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忠實見證,是交醫人與病毒短兵相接、捨命相搏的戰地實錄,也是交醫人對黨和人民忠誠擔當、無私奉獻的精神寫照。

《交醫戰疫》畫冊以逆行出徵、守衛上海、前線奮戰、黨旗飄揚、英雄凱旋、智慧戰疫、人生大課等版塊,展示交醫人為人民健康和醫學事業奮鬥的初心、使命、責任和擔當。《交大醫學·戰疫2020》是醫源系列叢書之一,作為上海交大醫學院全體師生醫務員工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文字見證,忠實地記錄下了這段歷史,該書以逆行出徵、戰疫時刻、凱旋歸來、致敬英雄、黨旗飄揚、一線日記、兩地家書和詩詞抗疫等八個篇章,以文字和圖片從不同角度講述了交醫人英勇感人的抗疫故事。

《醫路聆聽·交醫最美逆行紀事》是以「敘事醫學」形式組織學生開展訪談活動,共完成了54位參與抗疫的教師及醫護人員的交流採訪,記錄了他們在武漢金銀潭醫院,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武漢雷神山醫院,赴鄂病因診斷、病毒檢測、心理援助,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以及各附屬醫院戰疫群像,形成了20餘萬字篇幅的作品。有「逆行者」的動人故事與家國情懷,也有醫學生在訪談後的感觸與心聲,該書既是青年學子對一段特別歷史的記載與思考,又是閃耀醫學人文精神的朋輩教育讀本,也是面向全社會讀者的交醫戰疫生動實錄。

上海交大醫學院黨委書記範先群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交醫人在疫情「大考」中做到了國有難,召必應,戰必勝!叢書與畫冊是交醫人與病毒短兵相接、捨命相搏的戰地實錄,是交醫人自除夕夜起白衣為甲、向險而行的場景剪影,是交醫人對黨和人民忠誠擔當、無私奉獻的精神寫照,「當前,境外疫情持續蔓延,國內零星散發病例和局部暴發疫情的風險仍然存在,我們要善於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把偉大的抗疫精神轉化為改革發展的強大勢能,有力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健康篇章。」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醫學院發布戰疫畫冊及叢書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雷禹、童寬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正式對外發布《交醫戰疫》畫冊和《交大醫學戰疫2020》《醫路聆聽交醫最美逆行紀事》系列叢書。據悉,劃策和叢書由黨委宣傳部、學生工作指導委員會於今年3月起組織編寫,通過交流採訪、專題約稿等形式集結成冊。
  • 西安交大:將科技勢能轉化為戰「疫」動能
    原標題:西安交大:將科技勢能轉化為戰「疫」動能 1月26日清晨,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裡,員工們正忙碌地將全自動核酸檢測工作站裝車,緊急發往武漢協和醫院。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這家公司所生產的核酸檢測試劑、全自動核酸檢測工作站、核酸提取儀等已裝備了全國500餘家醫院和疾控中心,助力疫情防控。
  • 在醫學院合併潮中,上海交大醫學院為何能一枝獨秀躋身頂尖行列?
    醫學院作為醫學類專門院校,合併組建綜合性大學成為大勢所趨。在此潮流之下,原衛生部直屬醫學院校,絕大多數被合併。上海醫科大學作為原衛生部直屬醫學院校,上海雙雄復旦大學和上海交大成為最好的歸宿。不過最終,上海醫科大學選擇和復旦大學聯姻,上海交大遺憾出局。
  • 生物醫學促進高校發展,上海交大醫學院將引入人工智慧體系!
    2018年高校基金數量最多的上海交大 2018年上海交大基金申請NO.1隨著2018年各項國家基金審核數據的出爐,上海交通大學超越清華大學成為申請基金數量最多的高校,具體的十大高校排名情況如下:1、上海交大,2、浙江大學,3、中山大學,4、清華大學,5、復旦大學,6
  • 交大醫學院及瑞金醫院「偵查小分隊」出徵武漢:病因診斷的任務同樣...
    2月17日上午8時許,隨著D952次動車一聲汽笛,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新冠肺炎病因診斷專家組踏上徵程。該專家組由國家衛健委委派,赴武漢開展新冠肺炎病理學和病因診斷研究工作。瑞金醫院病理科主任王朝夫親自帶隊,隊伍由病理科黨支部書記費曉春副主任醫師、張衡主治醫師、超聲診斷科劉振華主治醫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院蔡軍、趙雷老師共同組成。
  • 「2018年度中國醫院科研學術排行榜」發布 交大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
    「2018年度中國醫院科研學術排行榜」發布 交大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連續十年入選 2019-11-12 22:37:00來源:央廣網
  • 長三角醫學教育聯盟網絡共享課再「燃」 上海交大醫學院蘇冰教授...
    昨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國強教授回想起上周「與你談科學」首講時依然為新鮮體驗感到激動。作為該系列課程「穿針引線」「牽線搭橋」的發起人、推薦人與主講人,他在第二講中再次以「科學串講人」的新身份出場,笑稱醫界大牛不僅能靜心在冷板凳上做科研,也能登上講壇做代班主持。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所長蘇冰教授接棒第二講,直播觀看人次又一次達到十萬加。
  • 上海交大師生堅信:終能撥開雲霧見青天,在最美好的季節裡重逢
    課上,清華大學艾四林、中國人民大學秦宣、北京師範大學王炳林、中央財經大學馮秀軍四位教授,結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四門必修課教學內容,解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分析中國戰疫彰顯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講述防疫戰疫一線的感人故事,發揮高校思政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作用
  • 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第二屆餘㵑論壇在交大醫學院舉行
    11月26日,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第二屆餘㵑論壇在上海交大醫學院懿德樓二樓報告廳舉行。論壇特邀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教授擔任主講嘉賓。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國強院士,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袁正宏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黨委書記陳洪,以及來自交大醫學院、免疫所、周邊高校、科研院所逾300名師生全程參與。在論壇期間陳國強教授與聞玉梅院士親切交談,並感謝聞院士在耄耋之年親自到訪醫學院和免疫所,為母校師生傳道解惑並給予指導和關懷。
  • 我和我的學校 | 上海交大開年主題大片《心之所向》發布!北京地標...
    我和我的學校 | 上海交大開年主題大片《心之所向》發布!北京地標刷屏亮相!——王振義,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振義院士,通過數年研究探索改寫了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現狀。如今,從醫近八十載、96歲高齡的他仍堅持每周查房問診。他的仁愛之心給無數病人送去生的希望,也為交大人照亮前行的方向。
  • 【求學求職】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耶魯大學...
    【求學求職】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耶魯大學免疫代謝研究院李華兵課題組誠聘博士後和… 2020-06-24 05: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中國新媒體戰「疫」十大精品案例揭曉
    還揭曉了中國新媒體戰「疫」十大精品案例、扶貧十大優秀案例。  疫情期間,人們的新聞消息多來自新媒體平臺,足不出戶便可知天下。面對多元的平臺,廣泛的受眾,新聞工作者積極探索創新內容形式,用手中的筆書寫著擔當,創造了不少優秀新媒體作品。
  • 上海交大發布微電影《心之所向》
    延續著錢學森、黃旭華、王振義等大師前輩的足跡,交大人在實驗室、在操作臺、在病房裡、在每一個平凡崗位上,共同唱響《唱支山歌給黨聽》《我們都是追夢人》,講述「我和我的學校」成長故事,  2021年第一天,上海交通大學發布主題微電影《心之所向》,公益短片同時在北京站新華社LED大屏幕、北京王府井LED大屏幕亮相。
  • 戰「疫」人物|堅持微笑的戰「疫」人
    戰「疫」人物|堅持微笑的戰「疫」人 2020-03-24 13: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戰「疫」e起來丨ISC 2020前沿解讀系列 腦出血後抗栓治療的重啟與...
    戰「疫」e起來丨ISC 2020前沿解讀系列 腦出血後抗栓治療的重啟與時機—高遠 2020-06-05 03: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交大開年主題大片《心之所向》發布!北京地標刷屏亮相!
    歲末年初之際交大發布主題微電影《心之所向》公益短片同時在北京站新華社LED大屏幕北京王府井LED大屏幕等城市地標亮相交大人在實驗室、在操作臺、在病房裡在每一個平凡崗位上致敬大師,砥礪傳承講述「我和我的學校」成長故事仰望星空從毫釐跬步到萬裡蒼穹
  • 2020上海交大報考寶典,看這一條就夠了!
    2020上海交大報考寶典,看這一條就夠了!掃描下方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全文」即可進入交大2020年上海考生專場頁面長按識別二維碼進入專場頁面分省份行程日前,交大也發布了分省招生組行程請點擊查看對應的信息來啦!
  • 清華、上海交大、大連理工師生接力講述追夢之旅|...
    上海交通大學心之所向2020年的新冠戰「疫」,數百位交大醫護人員逆行出徵,更多的交大醫學人戰鬥在各地抗疫一線。他們個個都有名字,他們又都沒有名字,艱苦卓絕的戰「疫」之後,只留下穿著寬大防護服的模糊背影。疫情平穩,山河無恙,他們欣慰地微笑,繼續投身日常的醫護工作。他們知道,平凡中的堅守,才換來平靜的生活,守護生命,是他們所選擇的責任。
  • 青少年走進上海交大醫學院實驗室:科學原來這麼有趣![圖]
    由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聯合上海市免疫研究所、中國細胞生物學會、上海市細胞生物學會推出據悉,實驗室開放日活動是為響應中央對於科普活動力度的號召,拓展公共衛生健康教育服務範圍,提高青少年科技創新意識和科學實踐能力發起的,已成為交醫品牌科普活動之一。
  • 上海交大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韓達研究員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2020年12月10日,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揭曉了中國最權威青年人才榜單—《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TR35)評選結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和仁濟醫院的PI韓達研究員獲得「遠見者Visionaries」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