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學促進高校發展,上海交大醫學院將引入人工智慧體系!

2021-01-11 高校網大秀

2018年高校基金數量最多的上海交大

2018年上海交大基金申請NO.1

隨著2018年各項國家基金審核數據的出爐,上海交通大學超越清華大學成為申請基金數量最多的高校,具體的十大高校排名情況如下:1、上海交大,2、浙江大學,3、中山大學,4、清華大學,5、復旦大學,6華中科大,7、北京大學,8、同濟大學,9、武漢大學,10、南京大學。不光是上海交大,就連浙江大學和中山大學都超越了清華大學,如果仔細分析上海交大、浙江大學、中山大學的基金數量分布,就會發現這三所高校超越清華大學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強大的醫學院實力,而清華大學一直想兼併北京協和醫學院,但是都被北京協和醫學院拒絕,協和醫學院只是答應協助清華大學新辦醫學院,這也是清華大學在2018年基金申請上排名靠後的重要原因。

浙大和清華工科實力強

浙大和清華強大的理工科支撐數據

從醫學所佔比例來看,浙江大學和清華大學可以排名靠前的主要原因是強大的工科綜合實力,在基金前十大高校中清華大學和南京大學的醫學院實力最差,浙江大學醫學院所佔比例也符合目前浙江大學醫學院的綜合排名,目前浙江大學醫學院學生都和浙江大學分開招生,普遍生源質量不如浙江大學,主要是受到浙江大學醫學院實力對比浙江大學其他學科較差的原因,而上海交大和復旦大學靠著生物醫學的綜合實力,醫學院實力發展非常強勁,目前已經有超越北京大學和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勢頭,未來生物醫學越來越綜合,從人工智慧到大數據計算,生物醫學強勢發展,將帶動理工科的發展。

生物醫學綜合學科

上海交大醫學將引入人工智慧

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是專門從事生物技術和醫學綜合研究的一個學院,其中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教授顧力栩,身兼研發和創客雙重角色。他所創立的精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是上海交通大學培育和孵化出的科技型企業,其精勱機器人輔助穿刺診療系統則是醫療機器人研究院三年規劃的孵化項目之一。上海交大的醫療機器人可以精準繞開人體內複雜的血管和神經,直達病灶,完成一系列介入治療;醫生只需「發號施令」,與機器人完美配合,遠程就能完成一臺精確、穩定的手術操作。人工智慧(AI)+手術,這樣的場景不久就將成為現實——由閔行區政府與上海交通大學共建的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已於去年底揭牌成立,臨床研究即將在上海交通大學13家附屬醫院展開。

未來科技發展方向

正是由於上海交大可以把傳統的工科強勢和醫學相結合,才讓上海交大在國家基金和綜合學科發展上一直保持領先的重要原因,雖然目前上海交大在工科領域不如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但是依靠強大的生物醫學實力,未來依靠強大的生物醫學發展自己的人工智慧學科,未來也會促進上海交大的傳統理工科實力大幅提升!

相關焦點

  • 在醫學院合併潮中,上海交大醫學院為何能一枝獨秀躋身頂尖行列?
    但是合併之後,似乎大多數發展得不是特別好,典型代表就是南湘雅的沒落。因此,對於醫學院校是應該獨立辦學,還是走綜合院校路線的爭議也是甚囂塵上。不過也有例外,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合併之後,發展得卻非常不錯。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在合併前,是上海市屬醫學院校,辦學實力並不突出。在2005年合併成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之後,綜合實力發展卻相當迅猛。
  • 「上海交大特色」社會服務合作體系愈發完善
    在上海交通大學黨委領導下,學校社會服務明確了指導思想,不斷發展完善服務工作體系,提升了服務成果質量,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應。學校相關部門深入貫徹實踐「國家有戰略、地方有需求、學校有能力」發展方針,形成了面向國家戰略,服務區域創新發展,展現交大特色的社會服務合作體系,使「國家任務、戰略支撐和專項合作」的社會服務內容不斷得到充實和發展。
  • 上海交大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韓達研究員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畢業後,以製程研發工程師身份就職於美國Intel公司,於2018年全職回國加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組建課題組。研究工作創造性地把核酸分子的調控功能和計算功能整合起來,實現了更為精細、複雜和智能的分子識別與運算,為核酸智能分子計算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建立了全新方法和體系。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在Science、Nat. Nanotechnol.、Nat. Chem.、JACS、ACS Nano、Angew. Chem.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
  • 中國醫學院校發展史,根正苗紅的醫學院排第一,武大醫學院發展快
    現代醫學屬於舶來品一場新冠疫情讓醫學重新變成熱門學科,對比歐美國家,醫學一直是最頂尖學子挑戰學習的科目,需要投入大量的基礎知識學習時間和實踐經驗的積累,現代解剖學帶動外科醫學的發展,現代生物醫藥學的助推抗生素的出現,也讓現代西方醫學逐步佔據主導地位
  • 中國30所「生物醫學工程」強校:東大、華科、交大,就業優勢比較
    在中國的高等教育體系當中,生物醫學工程屬於較為特殊的一個學科。在該學科的佔據優勢的大學不一定是醫學院聞名全國的大學,但一定是一所理工科見長的高校。本期科學世界博覽教育品文針對其中三多頂尖的高校,做了進一步分析。接下來,我們一同來認識一下東大、華科、上海交大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實力與就業前景。
  • 上海才是中國醫療中心城市,上海交大一周內連發3篇頂級醫學論文
    連續多年排名第一的上海交大中國醫療城市最好的城市在哪裡?從最近幾年全國外地就醫人數來看,上海市已經超越了北京市,成為全國外地求醫者最多的城市,而且在前沿醫學領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已經連續多年排名全國第一,受到實力強勁的醫學院帶動,讓上海交通大學自然基金面上項目多年高居榜首的位置,因為目前的現代前沿醫學已經成為一門綜合學科,需要化學、物理、人工智慧、計算機、大數據分析等多學科基礎發展的學科,強大的理工科實力和醫學院強強聯合,讓上海交通大學在前沿醫學領域發展神速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國際學術論壇舉行
    區校聯動,支撐上海「南部科創中心」建設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是上海交大醫工(理)交叉平臺,由上海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牽頭校內醫、機、電、材、物、數等多個學科,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帝國理工哈姆林手術實驗室主任楊廣中院士擔任研究院創始院長。
  • 上海交大醫學院發布戰疫畫冊及叢書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雷禹、童寬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正式對外發布《交醫戰疫》畫冊和《交大醫學戰疫2020》《醫路聆聽交醫最美逆行紀事》系列叢書。據悉,劃策和叢書由黨委宣傳部、學生工作指導委員會於今年3月起組織編寫,通過交流採訪、專題約稿等形式集結成冊。
  • 西安交大聯手西湖大學,醫學生物領域將迎來大發展
    西湖大學西交」聯合「西湖大學近日,應王樹國校長邀請,世界著名生物學家,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一行院士來西安交大進行訪問,並且參加了新時代醫學教育高質量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和轉化醫學研究院第二屆學術年會。西湖大學校園會議上,兩所高校副校長分別代表兩校籤署了《西安交通大學——西湖大學校際合作框架協議》,那麼兩校將通過強強聯手,在創新型人才培養、原創性科學研究以及高水平人才隊伍建設上加強校際合作,兩校共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 最新:醫學領域TOP 1%論文高校排名,頂尖醫學院及附屬醫院大PK
    本期我們整理了2018-2020年間,中國大陸高校在醫學領域TOP 1%論文數的排名,可以從一定程度反映各個高校研究質量的情況。說明:(1)僅統計Article和Review類型文章,以及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單位。(2)本文的醫學包括了臨床醫學、免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神經系統科學與行為學以及精神病學與心理學五個領域。
  • 上海交大醫學院戰「疫」系列書籍發布
    圖說:上海交大醫學院戰「疫」系列書籍發布新民晚報訊(通訊員 雷禹 童寬 記者 易蓉)昨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交醫戰疫》畫冊和《交大醫學戰疫2020》《醫路聆聽交醫最美逆行紀事》正式發布,該戰「疫」系列書籍是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全體醫務師生員工自除夕夜以來,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忠實見證
  • 上海交大:MBA升級「四位一體」提升體系 力求改革與創新
    來源:新浪財經新浪商學院直播間本期嘉賓邀請到了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市場辦學發展辦公室主任,MBA中心常務副主任陳建科。為我們帶來了主題為「疫情下的企業合同風險管理」的主題演講。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市場辦學發展辦公室主任,MBA中心常務副主任陳建科以下為全程直播的實錄內容:一、上海交大學院院校概況主持人:有請陳老師給大家詳細地介紹一下上海交大的院校性質陳建科:我們交大安泰MBA經過了20多年的發展,其實一直走在全國商學院的最前列。
  • 上海又添一個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口腔醫學中心落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
    今天一早,第九人民醫院透露: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正式批准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為主體設置國家口腔醫學中心。國家口腔醫學中心是國家衛健委繼心血管病、癌症等國家醫學中心之後,設置的第八個國家級醫學中心。
  • 「2018年度中國醫院科研學術排行榜」發布 交大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
    「2018年度中國醫院科研學術排行榜」發布 交大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連續十年入選 2019-11-12 22:37:00來源:央廣網
  • 張澄宇:從上交大處長到上海國際醫學中心院長
    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既是我們交大醫學院積極參與城市轉型發展和深化公立醫院改革的一種有益嘗試,又是進一步了解、全方位參與建設一個全新服務模式醫院的學習和實踐機會,我個人也十分有興趣,所以就來了。健康界:交通大學醫學院及其醫院體系當初為什麼積極與上海國際醫學中心合作?
  • 高招時間|上海交通大學:2020年開創「2+6+7+X」特色招生培養新模式
    上海交通大學招生辦主任王琳媛 開創「2+6+7+X」特色招生培養新模式央廣網教育:介紹一下上海交通大學2020年的招生培養特色王琳媛:時代浪潮奔湧前行的今天,交大一直致力於打造「不出國門的世界一流本科教育」,以一系列舉措促進人才培養質量全面躍升。
  • 初步建成的分類評價體系 讓更多上海高校被「看見」
    告別「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高校」,上海在全國率先啟動高校分類指導和績效評估,對62所高校全部進行分類管理。  記者昨天從市教委獲悉,截至目前,上海各安其位的高校分類發展體系已經構建形成,各顯所長的高校分類評價體系也已初步健全。
  • 2020年十大熱搜專業出爐,臨床醫學專業上榜,105所高校通過認證
    現在,不少考生已經開始思考自己要報什麼專業,將來要從事什麼工作,畢竟這是關係到以後發展的大事,一定要深思熟慮才行。近期,2020年十大熱搜專業出爐。人工智慧專業高居熱搜第一名。機器人工程、電子商務、物聯網工程、大數據專業位居前五。另外網絡與新媒體、網絡空間安全、軟體工程這些社會需求量大的專業上榜,也在意料之中。
  • 全國首個生物醫學科學本科專業迎來首屆...
    10名畢業生,3名將分赴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雪梨大學、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和碩士,4位名將在上海交通大學和北京大學繼續深造,還有3名暫先就業但也表示將繼續申請海外求學和考研。這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科學本科專業首屆學生的畢業去向。
  • 長三角醫學教育聯盟網絡共享課再「燃」 上海交大醫學院蘇冰教授...
    昨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國強教授回想起上周「與你談科學」首講時依然為新鮮體驗感到激動。作為該系列課程「穿針引線」「牽線搭橋」的發起人、推薦人與主講人,他在第二講中再次以「科學串講人」的新身份出場,笑稱醫界大牛不僅能靜心在冷板凳上做科研,也能登上講壇做代班主持。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所長蘇冰教授接棒第二講,直播觀看人次又一次達到十萬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