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學院合併潮中,上海交大醫學院為何能一枝獨秀躋身頂尖行列?

2021-01-09 英俊談教育

引言

在中國高等教育體系中,醫學院校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曾幾何時,中國有很多非常著名的醫學院校。在這其中,「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更是聞名遐邇。近年來,伴隨著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這些著名醫學院校絕大多數被合併。但是合併之後,似乎大多數發展得不是特別好,典型代表就是南湘雅的沒落。因此,對於醫學院校是應該獨立辦學,還是走綜合院校路線的爭議也是甚囂塵上。

不過也有例外,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合併之後,發展得卻非常不錯。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在合併前,是上海市屬醫學院校,辦學實力並不突出。在2005年合併成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之後,綜合實力發展卻相當迅猛。在2019年度醫學界主辦的醫學院綜合實力排行榜中,甚至雄居全國榜首位置。那麼,為什麼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會取得這樣好的成績呢?我們來一探究竟: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一景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的前世今生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簡稱上海二醫)原名上海第二醫學院,創建於1952年。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實行院系調整運動。在這次運動中,原聖約翰大學醫學院、震旦大學醫學院及同德醫學院合併組建,成立了上海第二醫學院。與此同時,廣慈醫院(現瑞金醫院)和仁濟醫院劃為上海第二醫學院附屬醫院。

在數年之後,上海第二醫學院劃歸上海市管理。1980年,學校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並在1985年更名為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在此之後,學校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先後成立了諸多醫學教育研究中心,辦學實力也得到巨大的提升。1997年,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被上海市列入國家211工程。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校園一景

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聯姻,是你情我願還是無奈之選?

在20世紀末期,伴隨著全國教育體制改革,全國高校掀起了合併組建的大潮。醫學院作為醫學類專門院校,合併組建綜合性大學成為大勢所趨。在此潮流之下,原衛生部直屬醫學院校,絕大多數被合併。上海醫科大學作為原衛生部直屬醫學院校,上海雙雄復旦大學和上海交大成為最好的歸宿。不過最終,上海醫科大學選擇和復旦大學聯姻,上海交大遺憾出局。

上海交通大學校園一景

不過據坊間傳言,初期復旦大學由於與上海二醫淵源頗深,曾經將其視為理想的選擇。不過上海二醫由於直屬上海市管理,辦學經費和資源非常充裕,因此對於合併之事並不上心。與此同時,上海醫科大學面臨下放地方的危險,合併之事迫在眉睫。在此情形之下,復旦大學就選擇與實力更強的上海醫科大學聯姻。

在復旦大學與上醫成功牽手之後,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就將目光瞄準了上海交通大學。而上海交大在合併上醫未果之後,卻將第一選擇放在了第二軍醫大學。不過由於第二軍醫大學性質特殊,上海交大幾經爭取未果。無奈之下,最後將目光轉向了上海第二醫科大學。2005年,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強強聯手,更名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在醫學院合併辦學不佳的背景下,上海交大醫學院卻為何能逆勢而上呢?

在上海交大醫學院成立之後,發展勢頭相當迅猛。2010年,上海交大醫學院入選衛生部與教育部第一批十所共建高校。2018年,學校成功入選醫學「雙一流」建設九校聯盟。在合併之後,上海交大醫學院綜合實力躋身全國頂尖行列。那麼在其他醫學院校合併之後發展不佳的同時,上海交大醫學院卻為何能一枝獨秀逆勢而上呢?我們來一探究竟:

第一:上海交大醫學院成立於2005年,相較於同城復旦大學晚了將近五年。在這段時間裡,復旦大學醫學院發展的並不順利,甚至是波折不斷。究其根源,是校領導對於醫學學科認識不足,強行改變醫學院的管理架構,造成教學科研工作無法順利展開。上海交大吸取教訓,採取了一校兩制的管理模式,醫學院保持了招生教學等自主權,並保持了獨立的財務和行政管理權,最大程度減少了合併帶來的弊端。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瑞金醫院

第二:上海交大醫學院成立之後,總體劃歸教育部直屬管理。但是醫學院前身是上海市建設高校,辦學資金仍由上海市劃撥。上海市財政實力雄厚,辦學資金非常充裕,而且相對容易批准。有了資金支持,學校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而教育部直屬院校眾多,僧多粥少,相對而言資金就不甚充裕。對於需要大量燒錢的醫學生命類學科,資金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第三:在合併之前,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綜合實力不算很強。在王振義教授等老一輩學者的引領下,上二醫科研氛圍濃厚。在上海交大醫學院成立之後,此傳統更是發揚光大。因此,上海交大醫學院在SCI數量、專利申請和自然基金等非常強勢。隨著科研課題與文章的數量增多,科研成果也層出不窮,這也使得上交大科研實力大增。

結語

綜合來看,知名醫學院合併之後發展情況千差萬別,總體而言發展低於預期。有的合併之後陷入沉淪,比如說著名的南湘雅;有的合併之後中規中矩,比如說原華西醫科大學;而上海交大醫學院發展得卻異常出色,成為為數不多的亮點。除了資金支持外,管理體制和學術導向等同樣非常重要。對此,你怎麼看呢?祝願中國醫學事業發展得越來越好!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校園一景

不拘一隅,唯才是舉。喜歡的話點個關注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相關焦點

  • 中科大為何不合併安徽醫科大學?看協和醫學院的招生規模就明白了
    中科大的宏偉目標選擇艱難的從0開始2017年在高校屆最令人吃驚的決定,那就是小而精的中科大決定新建醫學院,每年本科生招生規模嚴格控制在1800人左右的中科大似乎要開啟擴招模式,不同於復旦大學和上海交大走合併醫學院的路線
  • 全國聞名的29所「醫學院」被大學合併,中大、吉大、山大吃香?
    【科學世界博覽】教育品質專文:「全國聞名的29所醫學院被大學合併,浙大、吉大、山大、中大、中南大學、上海交大、復旦的醫學專業真的吃香嗎」,值此發布之際,林瑜伽老師攜手教育團隊,誠摯歡迎同學們點擊上方「藍字」,觸控「科學教育」的前沿新知識,專注把握「高校」發展的時代脈搏,
  • 中國醫學院校發展史,根正苗紅的醫學院排第一,武大醫學院發展快
    根正苗紅的上海醫學院北京市和上海市作為中國從民國開始最重要的兩座城市,北京市擁有協和醫學品牌,上海擁有同濟醫學院品牌,但是隨著同濟大學醫學院西遷武漢,上海第一醫學院回歸上海,從此根正苗紅的上海第一醫學院經過整合國內醫學院資源,成為全國實力最強的醫學院,從全國首批的醫學院博士點分布排名就可以看出醫學院間的實力差距,在首批的醫學院博士點排名中
  • 上海交大醫學院發布戰疫畫冊及叢書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雷禹、童寬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正式對外發布《交醫戰疫》畫冊和《交大醫學戰疫2020》《醫路聆聽交醫最美逆行紀事》系列叢書。據悉,劃策和叢書由黨委宣傳部、學生工作指導委員會於今年3月起組織編寫,通過交流採訪、專題約稿等形式集結成冊。
  • 專家:上海交大整體實力已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
    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官網發布消息稱,學校已進行「雙一流」建設總結工作,邀請專家審議相關報告。專家認為:上海交大整體實力已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9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學官網消息稱,該校學術委員會於9月21日召開2020年秋季學期全體會議。會議其中一項即審議了學校「雙一流」建設總結報告。
  • 陝西省支持西北大學復辦臨床醫學專業,原西大醫學院被併入西交大
    奮進中的陝西省屬第一校:西北大學大家都知道目前國內諸多名校都先後布局醫學院,中科大,哈工大,西工大、北航等校也都逐漸邁開了醫學的步伐,之後西遷到西安,經歷了西安臨時大學醫學院,西北聯合大學醫學院,1939年獨立成國立西北醫學院,1946年更名為國立西北大學醫學院,作為當時陝西省最頂尖的綜合大學,西北大學的實力毋容置疑。
  • 上海交大醫學院戰「疫」系列書籍發布
    圖說:上海交大醫學院戰「疫」系列書籍發布新民晚報訊(通訊員 雷禹 童寬 記者 易蓉)昨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交醫戰疫》畫冊和《交大醫學戰疫2020》《醫路聆聽交醫最美逆行紀事》正式發布,該戰「疫」系列書籍是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全體醫務師生員工自除夕夜以來,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忠實見證
  • 生物醫學促進高校發展,上海交大醫學院將引入人工智慧體系!
    2018年高校基金數量最多的上海交大 2018年上海交大基金申請NO.1隨著2018年各項國家基金審核數據的出爐,上海交通大學超越清華大學成為申請基金數量最多的高校,具體的十大高校排名情況如下:1、上海交大,2、浙江大學,3、中山大學,4、清華大學,5、復旦大學,6
  • 北大醫學部、清華醫學院、協和和首醫北京四大醫學院哪個更好?
    協和醫學院畢業證上有清華大學的章子,選調生和出國可走清華的途徑,據說上海落戶也能走清華。協和八年制前兩年半在清華生命科學院上基礎課,大四大五回協和醫學院上醫學基礎課。所以協和個別課程在清華學過了,回協和醫學院又上一遍,而且在清華的基礎課有些跟學醫並不相關。百年協和也患了官僚病,協和醫學院近年來發展緩慢,但中國醫學殿堂的名氣還在。
  • 上海才是中國醫療中心城市,上海交大一周內連發3篇頂級醫學論文
    連續多年排名第一的上海交大中國醫療城市最好的城市在哪裡?從最近幾年全國外地就醫人數來看,上海市已經超越了北京市,成為全國外地求醫者最多的城市,而且在前沿醫學領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已經連續多年排名全國第一,受到實力強勁的醫學院帶動,讓上海交通大學自然基金面上項目多年高居榜首的位置,因為目前的現代前沿醫學已經成為一門綜合學科,需要化學、物理、人工智慧、計算機、大數據分析等多學科基礎發展的學科,強大的理工科實力和醫學院強強聯合,讓上海交通大學在前沿醫學領域發展神速
  • 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第二屆餘㵑論壇在交大醫學院舉行
    11月26日,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第二屆餘㵑論壇在上海交大醫學院懿德樓二樓報告廳舉行。論壇特邀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教授擔任主講嘉賓。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國強院士,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袁正宏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黨委書記陳洪,以及來自交大醫學院、免疫所、周邊高校、科研院所逾300名師生全程參與。在論壇期間陳國強教授與聞玉梅院士親切交談,並感謝聞院士在耄耋之年親自到訪醫學院和免疫所,為母校師生傳道解惑並給予指導和關懷。
  • 國內四所最好的醫學院,技術頂尖,專業實力極強!
    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四所國內頂尖的醫學院,建校歷史悠久,實力極強。一、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北協和,南湘雅」,特別是對於大部分湖南人來說,湘雅醫院一點也不陌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湘雅醫院是湖南省最好的醫院,無論是其醫療設備還是醫生的專業程度,都是數一數二的,許多患有疑難雜症或者是病情較重的人,往往會被轉到湘雅醫院。
  • 南方的9大著名「醫學院」被大學合併,中山、同濟現在發展如何?
    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頂尖專業大學。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高校合併熱潮中,多所著名醫學院或醫科大學,被合併到綜合類大學名下,成為一所著名大學的醫學院。在這期間,南方的醫學院或醫科大學被合併的規模最為龐大,影響力也最為廣泛,比如四川大學合併華西醫學院、中南大學合併湘雅醫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合併同濟醫學院、武漢大學合併湖北醫科大學、浙江大學合併浙江醫科大學、復旦大學合併上海醫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合併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中山大學合併中山醫科大學。
  • 中國內陸醫學院綜合排名,北京大學綜合第一,中山大學學科精度高
    根據上海軟科的數據排名來看,首先北京大學醫學院擁有口腔和醫學兩項第一,護理學中山大學第一,基礎醫學復旦大學第一,臨床醫學上海交大第一,中醫學是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中西醫結合是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特種醫學屬於蘇州大學醫學院,需要大力發展的公共衛生醫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第一,中藥學屬於中國藥科大學第一。
  • 中國四大醫學院都是哪幾所?
    時至今日,論國內外聲望和綜合實力, 北京協和醫學院、北大醫學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已經成為新一輪的王者,在錄取分數、重點學科、兩院院士、附屬醫院質量方面已經遙遙領先,並遠超其他醫學院甚至單獨設立的醫科大學。 以下逐一說明。
  • 長三角醫學教育聯盟網絡共享課再「燃」 上海交大醫學院蘇冰教授...
    昨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國強教授回想起上周「與你談科學」首講時依然為新鮮體驗感到激動。作為該系列課程「穿針引線」「牽線搭橋」的發起人、推薦人與主講人,他在第二講中再次以「科學串講人」的新身份出場,笑稱醫界大牛不僅能靜心在冷板凳上做科研,也能登上講壇做代班主持。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所長蘇冰教授接棒第二講,直播觀看人次又一次達到十萬加。
  • 靠醫學院「撐門面」的985,口腔醫學全國第一,網友:難怪排名高
    國內很多著名大學都相繼開設了醫學院,藉以壯大鞏固自身的實力,比如北大和上海交大。重點大學加上醫學院出色的實力,讓很多大學的實力在全國院校中都處於前列。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所985大學在很多人看來就全是靠醫學院在支撐了,這所大學就是四川大學。
  • 武漢大學醫學院為何強勢崛起?理科做基礎,彌補先天短板!
    醫學M9高校的實力武漢大學醫學院能進入中國首批雙一流M9醫學院名單讓無數的網友們感到吃驚,畢竟武漢大學醫學院是曾經湖北省的省屬醫學高校,湖北省醫科大學,不僅是歷史底蘊和學科綜合實力,似乎遠不能和同城原衛生部直屬的同濟醫科大學相比,然而在武漢大學與同濟醫科大學合併未果後,面對同濟醫科大學併入華中科技大學後
  • 武大醫學排名為何比華科強?醫學院的實力並不等於臨床醫院的實力
    也許很多網友看到青塔的全國高校醫學院排名而感到詫異,主要是武漢大學的醫學排名居然超越了華中科技大學。畢竟華中科技大學當年合併的是著名的百年同濟醫科大學,那麼為何武漢大學的醫學綜合排名會超越華中科技大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