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逄觀星】
拒絕遺忘,定格瞬間
——觀攝影家錢捍
大眾日報·新銳大眾記者 逄春階
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可我們開始遺忘了。忘記了庚子年初的焦慮和恐懼,忘記了防控的緊張與不安,忘記了白衣戰士含淚的目光。口罩儘管還戴著,已成了一種裝飾,而不是防止傳染的必須。小區門口測體溫,也是走形式,測溫槍還沒出數字,就已收回去。怎麼這麼快就忘了呢?好了傷疤忘了疼。6月13日,《面對:錢捍抗疫生活影像日記》攝影展在山東省美術館開展了,錢捍拍攝的一幅幅圖片,喚起了還沒走遠的記憶。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著名策展人陳小波一語中的:「中國人善忘,很多大歷史中的人的處境、人的悲傷很快就會忘記。所以需要記錄,需要留下來。優秀的攝影者儘可能地記錄他經歷的事,多年以後這些瞬間能夠幫助人們回憶。若沒有圖像記載、沒有文字的記載,這場疫情也很容易被忘掉。所以特別感謝以不同方式記錄這場疫情的攝影師們,感謝錢捍。」
遺忘是一種本能,如果不遺忘,陳穀子爛芝麻,一大堆,都裝在腦子裡,腦子也很累。但是對一些影響人命運的重大歷史事件,對人們的身心受到傷害的歷史瞬間,不能忘記,尤其不能選擇性遺忘。不但不能遺忘,還要強化記憶,銘記它,只有銘記,才會避免悲劇重演。比如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或深或淺地影響著每一個人。多年以後,這場疫情,就會淡出人們的視野。若沒有視頻、圖像、文字的記載,這場疫情就像沒發生一樣。
錢捍一直保持著清醒,他睜大眼睛,捕捉著一個個瞬間。他忘記了年齡,躲避著危險,每天拍,不停地拍,手機、相機成了他身上的一個器官。有一次我跟他出去拍攝,他戴著護目鏡,後來我知道,護目鏡質量不大合格,但他認真戴著。上公交車,我沒帶身份證,就在顛簸的車廂裡歪歪扭扭地登記信息,錢捍眼疾手快,暗下快門,記下了我的狼狽。他說,這才是真實的顛簸中的你。
這次攝影展的策展人楊明先生很用心,他把展覽的標誌設計成口罩造型。每一幅圖片的背景都是一個口罩,圖片說明牌,也是口罩造型。這就是現實,口罩無處不在,這幾十天口罩已經長在了我們嘴上,形影不離。有的人甚至恐懼到睡覺都戴著口罩。
專程來看展覽的著名報人、攝影理論家楊浪先生為攝影展的口罩造型點讚:「在我們共同的生活經歷當中找到人們的共情點。口罩就是這個事件的一個共情點。」
好多人看了錢捍的攝影展說,我手機裡也拍了不少,但是拍了也就拍了,有的留著,有的刪掉,隨拍隨扔。隨扔隨拍,拍著隨意,也就無思考,不珍惜。而錢捍不,他留心,他在乎,他反思,他整理,顯示出一個職業攝影人的素養。他有把零碎的信息捏合成一個整體的能力。
錢捍的攝影展,像漣漪,是一圈一圈慢慢放大的。一開始是客廳、廚房、臥室、陽臺,慢慢地到了樓下、小區,再後來到了理髮店、商場、藥房、機場。他身在有限的空間裡,但心在市外、省外、國外。有對自己身邊生活的觀察,更有對人類命運的關懷。封閉的環境並沒有封住他飛翔的心。他腦子裡轉著好多奇奇怪怪的念頭,像旋渦,然後平靜,又是一圈圈漣漪。
錢捍是個容易激動的主兒,有時在凌晨,有時在深夜,每當拍到滿意的片子,就發我分享,掩飾不住拍攝的興奮。他根本不像一個六十七歲的老兵,我們年齡差一旬,但他的心態比我還年輕。為了拍到山東隊從湖北歸來的珍貴鏡頭,他事先備足了功課,做了好幾套方案。我當時在武漢,他提前兩天就詢問我們到達濟南的時間,詢問隊員狀況。我一下飛機,就看到了錢捍端著相機在拍。與年輕人比賽,體力上無法拼,拼得是智慧。
誰能想到,剛在機場拍攝醫療隊歸來,又連夜趕到齊河拍攝解除隔離的醫療隊回家。誰也沒安排他,他是沒事找事,自己給自己下命令:「老錢,咱走!」錢捍就用鞭子趕著錢捍跑起來。
錢捍把鏡頭對準了普通人,100張照片,100個故事,定格了山東人抗疫的珍貴歷史片段。從平民視角切入,以圖敘事,不煽情,冷靜、客觀,平靜訴說。錢捍說:「在這場全民戰疫中,每個平凡人都是英雄,我就想向抗疫的普通人致敬。」
拒絕遺忘,定格瞬間。老錢真棒!
【「小逄觀星」是中國作協會員、大眾日報逄春階老師的專欄,每周一期,關注熱點文化現象,文章可讀耐讀,這一品牌欄目已經堅持了十六個年頭,是山東省新聞名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