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小夥伴們!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位
警營裡的攝影創作達人
她將鏡頭對準身邊的戰友
用鏡頭記錄和謳歌戰友們的感人故事
王菊萍(右)與同事探討攝影技巧。詹王地 攝
人物簡介
王菊萍,女,1964年8月出生,浙江省麗水市公安局蓮都分局刑事偵查中心刑事科學技術室警務技術四級主任,浙江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浙江省公安攝影協會理事。2019年9月,攝影作品《鋼鐵戰士》獲第27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評委會推薦獎;2019年9月,攝影作品《專注》獲浙江公安第七屆「東海衛士」書畫攝影比賽二等獎;2020年9月,攝影作品《14天的守護》(組照)在第九屆中國科普攝影大賽中獲優秀獎。
她個頭不高,一頭短髮,臉上總是流露著和藹可親的笑容;一身整潔的警服,背著由警用背包改成的攝影包,奔走採風的樣子顯得特別精神。這位被同事親切地稱為「菊萍姐姐」的民警叫王菊萍,是浙江省麗水市公安局蓮都分局刑事偵查中心刑事科學技術室警務技術四級主任,一位地地道道的攝影創作達人。
01
用鏡頭「聆聽」戰友的「聲音」
這些年,不是在攝影創作的現場,就是在去攝影創作的路上。這是王菊萍在警隊創作作品中最真實的寫照。
王菊萍真正開始攝影創作,至今不過三四年,但與攝影結緣,卻早在30多年前。1983年,王菊萍在浙江省人民警察學校讀書時,就學習過「刑事照相」這門課程。當時她不僅學習照相,還學習暗房技術,在暗房紅燈的照射下,控制影像製作過程的每一步驟,觀看照片逐步成影,是一種別樣的體驗。自那以後,王菊萍便喜歡上了攝影。
畢業後,王菊萍一直從事刑事科學技術工作,雖不是專業的影像技術員,但她的工作始終與「照相」有著聯繫,也一直關注著攝影,就是源於這份喜歡。可由於工作繁忙,又要照顧家庭,她把這份喜歡只能默默「藏」在心裡。直到近幾年,孩子長大參加工作,她也慢慢退居「二線」,這才有時間把這份喜歡付諸行動,拿起相機探索起自己的攝影愛好。
一開始,她和所有初學者一樣,拍些山水風光,後來漸漸地感覺到,花草山水雖美,但真正觸動人心的還是那些背後有故事的照片。作為一名警營攝影愛好者,王菊萍決心將鏡頭對準身邊的戰友,用鏡頭記錄和謳歌戰友們的感人故事。
王菊萍是雙警家庭,她既是民警,也是警嫂。從警35年,她和丈夫一直紮根在基層,朋友圈中大多是警察,聽過太多也見過太多戰友因公負傷被搶救,甚至因公犧牲在崗位上的事跡。身邊的戰友連續作戰幾天幾夜沒有合眼,或加班加點到次日凌晨的故事猶如「家常便飯」,作為警察、妻子、母親、女兒的王菊萍更能體會到警隊裡、家庭中的那些「五味」。作為警營攝影愛好者,她用鏡頭畫面讓人們來了解警察、關心警察的心情尤為急迫。於是,王菊萍便開始收集受傷民警和警務輔助人員的各種資料,經常思考如何用自己的影像作品來體現公安民警的奉獻和擔當精神,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
打那開始,無論局裡有什麼行動,或有什麼突發事件,王菊萍總是隨警作戰,隨時出現在第一現場,用鏡頭對準自己的戰友,用畫面記錄每一個感人的瞬間和故事。
王菊萍說,身邊的女性朋友外出時,不是挎包就是背包,包裡不是化妝品就是小飾品。而她卻與眾不同,背的永遠是用警用背包改成的攝影包,包裡除了照相機就是器材的配套物品。因此,很多朋友都說她是遊走在警隊裡的「發燒拍客」、「編外宣傳員」。
沒錯,這樣的評價有理有據。
一次周末休假,外出購物的王菊萍正幫朋友挑選衣服,突然從工作群中得知城邊某河邊有人被困,公安民警正在救援的消息。王菊萍立即拿起裝有相機的背包就往停車場跑去,壓根兒就沒有時間與正在試衣間試衣服的好友告別。待趕到現場拍攝完成所有的救援照片後,她才想起自己的「糊塗」,於是趕緊給好友打電話解釋。
用鏡頭「聆聽」戰友的「聲音」,這是王菊萍攝影創作中說得最多的一句話。這些年,王菊萍堅持在攝影路上,用鏡頭「講述」警隊故事,用鏡頭「記載」每一幅警隊裡感人的畫面,用鏡頭「傳播」正能量,這一切不只是對攝影藝術的喜愛,更多的是內心深深的警察情結。
02
組照《鋼鐵戰士》記錄戰友的故事
從警35年,王菊萍一直堅守在刑事科學技術崗位上,日常的工作總會與「受傷」有聯繫。
她的辦公室隔壁就是法醫室,除了日常案(事)件受傷害群眾諮詢查看傷情外,經常會有在執行任務中受傷的民警來查驗傷情。傷痕、血跡以及戰友們的眼神,這一幕幕常常會打動王菊萍的心。於是,她萌發了要拍攝一組反映戰友英勇負傷、無私奉獻的攝影作品的念頭,讓更多人關注警察、了解警察。
但公安民警、輔警在工作中受傷是難以預知的,王菊萍很難做到出現在民警受傷的第一現場。如何突破現場的制約,又能將這一主題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來呢?王菊萍陷入了思考。為拓寬思路,她請教知名攝影家,參加攝影研修班,以不斷提高自己對影像的認知。
去年的一天,王菊萍偶然見到同事沈鎏湧手中拿著因公負傷手術後的CT影像片,她被CT顯示的畫面震驚了,「幾枚鋼釘連著鋼板釘入腰椎,看著就能感受到鑽心的痛!」這一次受到的震撼,使她腦中靈光一閃,她猛然想到,這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有了靈感,王菊萍馬上行動。在徵得本人同意後,她拍攝了大量受傷民警、輔警肖像照,並借來民警、輔警們的CT影像片進行翻拍,最終用人物正面肖像和受傷時留下的CT影像片並置的形式,形成了作品。
在創作後期,為了讓畫面更有震撼力,王菊萍幾天幾夜構思著組照版面設計、標題文字的組織等。那段時間王菊萍除了工作時間外,一個人在辦公室或者家裡電腦前進行後期製作的精雕細琢,完全置身在自己的空間裡。
經過不懈努力,最終這組名為《鋼鐵戰士》的攝影組照作品創作完成。
2019年9月24日,「致敬英雄」麗水公安先進典型攝影展開展。作為此次影展的「重頭戲」,組照作品《鋼鐵戰士》擺在攝影展入口處最顯眼的位置:8位公安民警和輔警的肖像照與黑白分明的CT影像並列,藏藍色制服與「錚錚鐵骨」相映,照片無言卻頗顯肅穆,形成強烈的視覺衝擊。這組作品,正是王菊萍孜孜以求、厚積薄發的創作成果。
當然,這幅作品一經面世,便引起極大反響,得到廣大觀眾的認可和稱讚,而更多則是感動。
同樣,這幅《鋼鐵戰士》作品也在攝影界得到很多關注和認可,獲得第27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評委會推薦獎,入選2019年「甌江行」麗水攝影大展、中國麗水攝影節「萬象麗水」本土攝影家群體展。
就在今年11月,王菊萍創作的這組《鋼鐵戰士》攝影作品還被評為麗水市文藝精品創作項目。
《鋼鐵戰士》的創作仍然在繼續。今年以來,王菊萍將「鋼鐵戰士」的「故事」延續記錄,不僅繼續將鏡頭對準麗水市公安民警、輔警,而且還向外市公安機關「發展」。就在前幾天,王菊萍帶著相機趕到嘉興等地公安機關,相繼拍攝了多個因公負傷的民警。王菊萍說,警隊的「故事」在繼續,自己的創作就會繼續,記錄英雄、講述鏡頭裡的故事,自己一直在路上。
《鋼鐵戰士》
夏夢彬,男,1992年10月出生,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公安局警務輔助人員。2015年9月6日,在執行巡邏任務時,被肇事車輛撞傷,造成重型顱腦損傷,致顱腦九級傷殘。
沈鎏湧,男,1978年7月出生,浙江省麗水市公安局蓮都區分局民警。2018年6月9日,在處置警情過程中車輛側翻,造成腰椎壓縮性骨折,致八級傷殘。
鍾旻棟,男,1974年9月出生,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公安分局民警。2013年9月29日在抓捕逃犯時,被逃犯駕駛的車輛撞傷,造成左側顳頂部急性硬膜外血腫,左側顳骨骨折,右側脛骨平臺、髁間窿突骨折,致六級傷殘。
王冬,男,1975年12月出生,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公安局民警。2011年8月31日,在追捕逃犯時,所乘警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右肩粉碎性骨折,腰椎橫突性骨折,致八級傷殘。
張和敏,男,1986年6月出生,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公安分局民警。2020年7月6日,在追捕犯罪嫌疑人時,造成左脛骨平臺骨折。
毛文哲,男,1983年10月出生,嘉興市公安局經濟開發區分局民警。2020年3月22日,在處置警情時,被嫌疑人損傷,造成右手小指骨骨折,骨囊腫。
季鈺傑,男,1991年1月出生,浙江省麗水市雲和縣公安局民警。2016年9月14日,在處置警情時造成左脛腓骨下段骨折,致九級傷殘。
楊麗華,女,1978年7月出生,浙江省麗水市公安局蓮都區分局警務輔助人員。2017年3月31日在執行公務時,造成腰椎爆裂性骨折,致九級傷殘。
季金松,男,1978年7月出生,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市公安局民警。2017年6月15日,在執行公務途中車輛發生事故,造成左肱骨骨折,致九級傷殘。
高琦,女,1986年4月出生,嘉興市公安局民警。2019年1月18日,在執行公務時,造成右脛骨骨折,十字韌帶斷裂,致八級傷殘。
徐曉鋼,男,1986年3月出生,嘉興市公安局經濟開發區分局民警。2019年4月20日,在執行公務時,造成左側肱骨外髁及尺骨冠突骨折,左橈骨骨折。
金賢明,男,1982年6月出生,嘉興市平湖市公安局民警。2010年6月11日,在勘察交通事故現場時,被肇事車輛撞傷,造成右脛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右恥骨下支粉碎性骨折,左膝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恥骨聯合嚴重分離,頭部外傷,左膝蓋節半月板撕裂,致左下肢10級傷殘,右下肢9級傷殘。
03
她一直奔波在抗疫戰場上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這個春天。當戰『疫』成為全民口中的關鍵詞,作為守護民安的人民警察,始終衝鋒在前,他們用日夜奮戰鑄就鋼鐵防線,守護百姓安康。疫不退,不言回,警徽閃耀,守望安寧!他們是最美的抗疫戰士!」這是王菊萍在今年疫情期間創作完組照《疫情生活》《14天的守護》後的拍攝感言。
今年4月13日,王菊萍再次來到位於麗水市區的隔離觀察點。她對之前拍攝的照片並不滿意,此次前來便是為了再拍一次公安民警執勤的照片。疫情的影響正逐漸淡去,但仍有這麼一批鮮為人知的奉獻者,堅守在戰「疫」崗位上。
疫情發生後,王菊萍常常趁著工作間隙與休息時間,奔波在拍攝路上。她要用手中的鏡頭記錄這場疫情中,公安民警、輔警夜以繼日堅守崗位的感人瞬間。
「那些日子,看著身邊的戰友放棄休假,日夜守護在戰『疫』一線,心裡總有種莫名的心疼和感動。他們真的很辛苦,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我總覺得自己有責任給他們拍點東西。」談起她拍攝的民警戰「疫」主題組照時,王菊萍說。
其實,很少有人知道,王菊萍在拍攝公安民警防控疫情背後的危險與艱辛。那段時間,同樣作為疫情防控民警,王菊萍也要執勤,但只要輪到休息,她就會背著相機繼續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用鏡頭記錄戰友們最美的瞬間與身影。很多時候,她渴了就喝冰冷的礦泉水,餓了就啃幾口麵包或者方便麵。王菊萍說,最美最能打動人的畫面總是在瞬間,我不想錯過任何一個感人的畫面。
在疫情形勢嚴峻的那些日子,王菊萍幾乎是家裡、單位、疫情防控崗位「三點」跑,很多時候考慮到安全問題,她在執勤或者拍攝後索性就住在單位。
都說付出總有回報,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王菊萍用手中的相機接連創作出了組照《疫情生活》《我的抗疫戰友》《14天的守護》等多組反映公安民警抗疫優秀作品,組照《疫情生活》不僅在今年9月入選浙江省第十八屆攝影藝術展,同時還入選了2020「甌江行」麗水攝影大展。組照作品《14天的守護》在今年9月舉辦的第九屆中國科普攝影大賽中榮獲優秀獎。
作為一名人民警察,王菊萍執著堅守在她的工作崗位,當然她的公安題材攝影創作也在繼續。王菊萍說,過不了多久,自己就要退休了,那時仍會繼續將鏡頭對準自己的戰友,繼續創作公安題材作品。如果說自己對攝影的喜愛是一種樂趣,對公安工作是一種責任與擔當,那麼這兩者結合就是自己生命裡最美的情懷!
…………………………………………
來源: 人民公安報 2020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