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高考
堅持到底
不求與人相比,
但求超越自己,
要哭就哭出激動的淚水,
要笑就笑出青春的絢爛!
生命就像一簇小小的火焰,在與不同的意志、境遇碰撞後,會迸發出炙熱的力量。那股力量是曾孝濂的提筆半生,是王石的永遠年少,是胡歌的破後而立,是黃泓翔的以命止殺,是阿乙的以命搏文。人生如寄,卻有著無限可能!
卷首
生命是多麼深邃的話題,它包含著人世間一切最極致的體驗,生命可以是能夠被毀滅,但不能夠被打敗那般頑強,也可以是「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那般博大。
生命如果有顏色,會不會看上去就像梵谷的《向日葵》和《星空》。
生命如果有態度,是不是聽上去就是貝多芬的《田園》和《英雄》。
生命的意義是如此厚重,無論我們怎樣全力以赴都不為過,因為我們生而為人,生而為眾生。
開場白
我們今天這期節目的主題詞是生命,說到生命,你會想到什麼呢?
四季輪迴,生命交替,一個你愛他如生命一般的人,還是我為什麼要活著?
傑克倫敦曾經說過一句話「願我的生命如同那最絢爛的流星,願它的每一顆都綻放著動人的光輝」,我想這也是對生命的一種詮釋吧,生命本來就應該充滿著光和熱。
生命是什麼?
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在哪裡?
生命,是曾孝濂的熱愛自然始終如一,是王石的不斷探索勇攀高峰,是胡歌的直面困境重新出發,是黃泓翔的心懷大愛捨生忘死,是阿乙的筆尖蓮花手心薔薇,追求生命的質量!
朗讀者胡歌:我想從令狐衝變成郭靖
他是仙劍奇俠傳裡的李逍遙,他是辛亥革命裡的林覺民,他是如夢之夢的五號病人,他是偽裝者裡的明臺,他也是麒麟才子江左梅郎。在這一切的背後,是光、是火、是信仰、是追索,是對生命的無限敬畏,他就是朗讀者胡歌。
他敢於撕掉標籤,想要自由,想要掙脫束縛。就如同《如夢之夢》中五號病人的華麗轉身,胡歌也一直在尋找一個答案,尋找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在經歷了人生的至暗時刻之後,他直面困境,與生命重新邀約!
胡歌朗讀的是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獻給在迷霧中砥礪前進的朋友們。「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這是百年前哈姆雷特思考的問題,也是一個困擾了胡歌很久的問題。曾經站在命運的分叉口,他一直覺得,自己能夠留下來,是有一些事情要去做,有一些特殊的使命去完成,去思索、追尋生命。
朗讀素材
朗讀者黃泓翔:我最大的獎勵就是不死
他是畢業於復旦大學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高材生;他放棄世界最頂尖諮詢公司工作機會、創立中南屋ChinaHouse,致力促進中非交流;他是以身涉險、臥底調查象牙走私案的「中國英雄」,他就是朗讀者黃泓翔。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黃泓翔說,「人的生命可能達到三種層次,而最高的層次就是你做的事情你覺得有意義,這是賺再多的錢也沒有辦法體會到的樂趣。」而他做這些事情是沒有獎勵的,他最大的獎勵就是不死,他用一次次捨生忘死的實際行動,改變著許多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對中國人的印象。著名動物學專家珍·古道爾也稱讚他為最勇敢的中國英雄。
黃泓翔和84歲的著名動物學專家珍·古道爾隔空朗讀蕾切爾·卡森的《寂靜的春天》,獻給已經消失的生命永遠的朋友——薩陶。生命世界本該是豐富多彩的,任何生命都值得被尊重、被熱愛,畢竟,生命本身就是一個美好的事情,不是嗎?
朗讀素材
朗讀者王石:熱血生命似少年
他32歲開始創業,一手創造萬科企業,他66歲時登頂珠峰,近距離感受「無限風光在險峰」,他玩賽艇、遊學哈佛和劍橋,追求健康自由的肆意人生,他還說:「熬過人生最黑暗時刻的經歷,會成為你的財富。」他就是朗讀者王石 。
生命本身是沒有什麼意義的,我們有了追求、有了比較、有了競爭,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賦予生命意義。用二十年打造商界領軍企業,作為世界上年紀最大的登珠峰運動員,以耳順之年遊學歐美名校,就如同熱血少年般,朗讀者王石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探求生命的壯闊!
王石朗讀的是塞涅卡的《論天意》,獻給北京大學山鷹社遇難的五位學子的英靈,「不經歷風吹雨打,沒有哪棵樹能根深蒂固。」生命也是如此,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享受生活,享受生命!
朗讀素材
朗讀者曾孝濂從花兒那得到愛和美的啟迪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生活在我們周圍的有各種各樣的植物,它們的生命美化著我們多姿多彩的生活。但是你能想像到有這樣一個人,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四十年著一志,和同仁們一起,為華夏大地上的植物樹碑立傳,編纂出世界上最大型、種類最豐富的《中國植物志》。他就是中國植物畫第一人,朗讀者曾孝濂。
「我們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也不是清高的旁觀者,我們就是自然的一部分。「雪山之花帶給曾孝濂的,是來自靈魂的震動。那張力四射的花,讓他得到愛和美的啟迪。植物之美讓他耗費半生用畫筆為它們造冊,生命之愛讓他心胸開闊自得其樂。如董卿#所說:」作為人類,我們的生命還有一種力量,審美,那是心靈的精神的創造活動。」
曾老先生朗讀的是賈平凹的《落葉》,獻給老所長蔡希陶。「有時我也感到它,切切細語,但那不是人聽的,要用心靈去感受。」曾孝濂先生的言辭和舉手投足間似是帶著植物的繁花與空靈,他會驚嘆花葉的繁盛,也會讚美愛和美麗。他的氣質那樣輕那樣淡,卻總能透出一股蓬勃的生命力來。
朗讀素材
朗讀者阿乙:把生命從死神手裡奪回來
他借飄泊者、流浪者的口吻,力證尊嚴的不可冒犯。他以近乎粗野暴烈的筆力,書寫精神流離飄蕩的景象,也嘲諷那種大難臨頭各自飛的慌張與不義。他介於瘋狂和傳奇之間,他是近年來最優秀的中文小說家之一,他以幾乎「聖徒式」的寫作方式創造一部又一部的優秀作品,他的文字被翻譯成了英語、法語、義大利語等七種語言十個版本,以命博文好似他的宿命。他就是朗讀者阿乙。
寫作本身,就是一場對抗。有人用它,與現實、孤獨、虛無對抗,而阿乙以它為矛,與死神對抗。咳血、住院、化療折磨著阿乙,不是沒有嘗試過放棄,可指尖一觸摸到鍵盤就生出一種滾燙感,讓他難以抑制那份熱愛。 「生命一開始是屬於死神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它奪回來。」
「它們不能變成語言,它們的領地只有兩處,心與墳墓。」阿乙朗讀的是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獻給那些在寫作道路上引領、支持和幫助他的人。寫作於阿乙來說,也是無法言說的、好似刻在骨血裡的執著和熱愛,這份熱愛照耀著他,如同鬥士,用生命的力量一直戰鬥下去。
朗讀素材
「無論怎樣全力以赴都不為過,因為,我們生而為人,生而為眾生。」
你覺得生命的意義在於什麼嗎?歡迎留言和小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