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地是世界上生物物種富集度最高的地方,水生生物和陸生生物都生活在這裡,所以這裡的生態環境對生命物種乃至人類來說都十分重要,因此幾乎世界上所有的溼地都屬於生態保護區。
世界最大的溼地是潘塔納爾溼地,位於南美洲巴西馬託格羅索州和南馬託格羅索州,另有部分在玻利維亞及巴拉圭境內,總面積達24.2萬平方公裡,相當於我國華北平原面積的4/5,這裡地勢平坦,河流眾多,大量的水流匯集成了一個內陸三角洲,造就了這一片溼地。
從生態環境保護的角度上來看,溼地就是天然的水質處理設備,它具有強大的沉積和淨化作用,當水流進入溼地後,水流中攜帶的各種物質就會隨水流緩慢逐漸沉積,其中的有機物更是會成為溼地中動植物的養料,而有毒物質則會被迅速分解,溼地的這種功能類似於動物「腎」的作用,因此溼地又常被稱為「地球之腎」,而潘塔納爾溼地則可以被稱為最大的「地球之腎」。
這裡氣候溫暖溼潤,年平均溫度為25攝氏度,年降水量在1000~1500毫米之間,非常適合動植物生存,因此被認為是地球上最適宜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雨季的時候,這裡80%的地方都會被降水淹沒,旱季的時候這裡也是鬱鬱蔥蔥,生態環境十分優良。
然而據《中國新聞網》等媒體轉載國外報導,潘塔納爾溼地從今年6月份就開始火災不斷,至今已經三個多月大火不滅,只許100多日的火災,已經導致這裡20%的生命物種被燒掉,巴西方面對於火災發生的態度如同去年亞馬遜森林大火發生時一樣,並沒有認真的應對和救災,導致著火點持續增多,火災燃燒面積持續增大。
根據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9月24日發布的數據,潘塔納爾溼地在今年9月1日至23日期間的23天時間中共出現6048處著火點,創下1998年開始統計以來單月著火點數的最高紀錄,而今年1月至8月的8個月中,這裡共計出現了10153個火災點,相當於過去6年的總和,另一條消息則稱截止到9月24日,這片溼地共發生了15756處火災。這裡所包含的巴西馬託格羅索州在8月份出現了4200個著火點,而2018年同期只有71個,2019年只有140處,今年是去年的30倍,是前年的60倍。環境專家認為這裡的生態環境恢復至少需要5年,生物多樣性恢復甚至需要50年。
那麼是什麼原因引起了這個最大的「地球之腎」出現如此規模的持續性火災呢?巴西生態環境研究專家修奎洛認為很可能是2020年嚴重乾旱導致的,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當官方沒有採取必要措施儘快處理火災問題的結果,這裡人為縱火現象並非罕見。
今年潘塔納爾溼地降雨不足,出現了47年來最長的旱季,使得火災容易發生,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要減少這些火災,還需要依賴大規模的降雨。
不單是潘塔納爾溼地,巴西亞馬遜熱帶雨林在今年9月也已經記錄了比2019年9月更多的火災,亞馬遜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去年亞馬遜火災肆虐的情景,至今讓人們記憶猶新,其產生的煙霧都跨過大西洋飄到了非洲,然而2020年巴西亞馬遜火災總數仍呈上升趨勢。去年1~9月共記錄了66749處森林火災;今年9月還未結束,卻已經記錄了73000多處,比去年增加8.4%,而且無論是巴西的潘塔納爾溼地還是亞馬遜熱帶雨林都還未到降雨較多的階段,火災仍然會持續或增多,這對南美洲生態環境保護絕非好事,最大的「地球之腎」和「地球之肺」都在遭受火災的煎熬,這真的需要每一個地球人都認真重視了。
參考資料:
《中國新聞網》9月25日文章《巴西潘塔納爾溼地火災持續百日 恢復生態或需至少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