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溼地,著火了 | 地球知識局

2020-11-05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


NO.1703-世界第一溼地


作者:霍大元帥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提到南美洲的自然美景,人們的第一反應大多是這裡被稱為「地球之肺」的廣袤熱帶雨林及溼地。


地球上最綠的一個大洲,真地球之肺

(圖片:Anton Shahrai / shutterstock)▼

尤其是巴西,更是世界上擁有熱帶雨林第一大面積的國家。


全球熱帶雨林大致分布,亞馬孫是最大一塊▼

然而,這段時間來,作為「金磚四國」之一的巴西,除了飽受新冠肺炎疫情困擾之外,另一大自然災害事件也讓這個國家苦不堪言。

巴西著名的溼地發生了多次大火。


什麼是潘塔納爾?


潘塔納爾溼地是一處國際性溼地,佔地約1400萬公頃,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溼地生態系統之一,同時也是世界第三大生態圈保護區。除了巴西之外,它還延伸到玻利維亞和巴拉圭,但在巴西境內的面積最大。


潘塔納爾溼地這個位置倒很像是巴西的腎臟

(底圖:shutterstock)▼


處於巴西境內的潘塔納爾保護區總面積187818公頃。該保護區位於巴西中西部馬託格羅索省西南角,僅佔巴西潘塔納爾大沼澤地區(溼地)面積的1.3%。


潘塔納爾溼地中的「潘塔納爾馬託格羅索國家公園」

這下面不知藏著多少只大鱷魚

(圖片:google map)▼


而這個溼地的水源,主要是巴拉圭河及其眾多支流,來自北面和東面高原地帶的水源匯聚於此,使這裡成為一個巨大的蓄水池,保證了下遊拉普拉塔平原源源不絕的巨大水流量。


南美洲的地理頗為單純

大山、大川、大雨林、大高原、大沼澤、大平原

拉普拉塔河(巴拉圭河下遊)的年流量

是長江的55%,黃河的700%

(圖片:shutterstock)▼


由於周邊較大的海拔落差以及季節性的洪水,這裡形成了特殊的自然樣貌。儘管保護區只是巨大溼地的一小部分,但也是其精華所在,頗具代表性。


生活在潘塔納爾馬託格羅索國家公園的一群爬行動物

(圖片:Yu Roberto Tetsuo Okamura/shutterstock)▼


僅憑這一小塊保護區溼地,顯然還不足以確保整個沼澤的生態穩定。但受它的庇護,這裡棲息著許多瀕臨滅絕的物種,例如巨型犰狳、食蟻獸、巨型水獺、沼澤鹿、風信子、金剛鸚鵡等等,其中最為亮眼的就是特有的美洲虎。如果想看這種神奇的大貓,這裡值得一去。


一隻漂亮大貓

(圖片:Wildnerdpix/shutterstock)▼


如此重要的保護區,其實也是巴西的一處世界自然遺產。它於2000年進入世遺名錄。巧合的是,它進入世遺的編號也極其特殊,正是「999」,這意味著它是第999個被評為世界遺產的項目。


憨厚的裸頸鸛

(圖片:Wildnerdpix/shutterstock)▼


縱火


可是,有著充足水資源的潘塔納爾保護區並沒有逃過厄運,火災還是發生了,而造成它的原因卻多是人禍。


2019年的巴西,本身雨季時節的雨量不佳(這裡是南半球),巴拉圭河徑流量達到50年來的最低水平。降雨少,加上目前溼度低,溫度高,形成了發生災難性大火的必要條件。強風也使許多地區處於嚴重危險中,對森林生物多樣性構成了生存威脅,許多無法快速移動的動物(如凱門鱷、蛇等)均處於特別的風險之下。


乾旱和大火讓水分加速流失

河流更容易淤積,甚至不能沒過鱷魚的身體

(圖片:Pedro Helder Pinheiro / shutterstock)▼


根據巴西國家環境秘書處的數據,從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私人土地共有5000多個著火點,土著土地約有3000個著火點,保護區土地有890個著火點,被燒毀的土地已經達到65000公頃。


2020年3月4日的一場大火(今年眾多大火之一)

(圖片:NASA)▼


持續了一段時間的潘塔納爾大火,其著火點分散在多個地區,引發原因也各有千秋。


相關研究者分析了近一段時期以來的衛星圖像,首先將火源的範圍大致確定,之後採用逐步排查和分析的手段。


2020年9月,潘塔納爾大火熊熊,煙霧繚繞

(圖片:NASA)▼


在潘塔納爾自然遺產保護區的私人領地(RPPN)中,起火的原因非常簡單,研究人員分析:當地牧民需要更多的土地進行放牧,只能砍伐森林以建立新的牧場養牛,砍倒的植被則直接燒掉。


為了進一步證實整個過程,研究小組乘坐巴西空軍的飛機專門前往現場,發現了相關木材以及建立牧場所使用的柵欄和牛等相關物資。也是在這個地方附近,他們還發現了一批柴油,而這些柴油的用途則是用來點燃成堆的植被。


在成熟的農業用地與雨林溼地之間

有一條狹窄的過渡帶,略顯混亂和雜蕪

這條過渡帶一直在向溼地那一側移動

(圖片:google map)▼


而在另一處地區,起火的原因則是機械操作意外失火。一臺正在作業的農業機械在清理沒用的乾草時,意外引發火災,並引起該地區的大火。


經常是有意為之

如果是一著不慎,農民自己也是損失慘重

(圖片:Brastock/shutterstock)▼


甚至,交通事故也能在這裡引發大火。研究人員發現在一處公路上,一輛汽車在行駛中失控掉下山溝,不久後汽車起火,油箱爆炸,最終引起了整個地區性的火災。而在現場,還能看到這輛已經被燒光的車。


特殊的生產活動也能成為引發火災的原因,在一處名叫Moitão的封閉森林中,當地人採用煙燻的方式從野蜂巢中提取蜂蜜,而一旦沒控制好,就可能引發火災。在這裡,研究人員們還找到了這幾棵倒黴的樹。


此外,高壓電意外引發的火災,也是大火產生的原因之一。


在8/9月份,起火事件突然就飆升起來了▼


引發火災總會有人來管,這些報告經過研究小組分析匯總後,已轉發給環境警察進行處理,警察們將展開的調查並追究罪犯的責任。


至於罰款的金額則取決於受災區域的大小及損失(其中植被的類型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到火災的次生災害,比如是否危及其他動植物以及二次火災的可能。


環境警察叔叔

(圖片:Tarcisio Schnaider / Shutterstock)▼


根據巴西聯邦法令,著火面積每公頃的罰款從1000雷亞爾到7500雷亞爾(約1168元到8760元人民幣)不等,如果由此引發相關城鎮市區火災,則由市政府再處以罰款。


因此,當地研究人員估算,對在潘塔納爾進行非法縱火的人,環境罰款可處以5000萬雷亞爾(約5840萬元人民幣),縱火的行為則應至少處以6個月的拘留。當然,這些都是在縱火者表現誠實的情況下,如果意圖欺瞞並被發現,則要再被加1~4年的拘留刑期。


這筆金額和滅火的成本,以及損失相比

只能說是杯水車薪了

(圖片:Toa55 / shutterstock)▼


處罰正在進行,截至9月,今年巴西對於非法縱火已經處以超過1.07億雷亞爾(約1.25億元人民幣)的罰款。


當然光是處罰縱火罪其實對火災保護並沒有太大作用,另外一些處罰也要跟上,巴西總計對燒毀和非法砍伐森林等環境犯罪處以了8.05億雷亞爾(約9.4億人民幣)的罰款。


消滅火災


面對如此天災人禍,沒有人會坐視不管,根據當地環境警察的說法,已經有超過2500人參與撲滅森林大火,同時派出40輛汽車和50架飛機的支援。


調查還在繼續,研究團隊則繼續留在現場進行監視。這裡一共留有55名戰鬥人員,其中包括軍用消防員、奇科·門德斯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所(ICMBio)的特殊研究者、巴西陸軍士兵、地方官員及下屬。


不幸的事還在持續發生著,巴西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巴西軍方在參與潘塔納爾溼地滅火行動的時候,一架直升機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墜毀,所幸的是機上3人並未犧牲。


除了人力和機械救災滅火外,當地生態研究人員也別出心裁,想到了另一種滅火方式——「牛類消防員」。


請求出戰

(圖片:Rafael Goes / shutterstock)▼


研究者認為,牛類會吃掉大量乾草,從而可以降低火災蔓延的可能性。該研究者同時也表示,僅靠機械和牛也是遠遠不夠的,滅火更主要的因素還是在人,當地農民應避免採取放火燒荒的方式開闢農田。


然而儘管巴西國內的政府和民間組織已經拼盡全力,前所未有的大火仍然在潘塔納爾溼地肆虐,威脅著眾多瀕危物種和極有價值的生態系統。


此外,巴西的火還有可能燒到鄰國

同理,鄰國的也可以燒到巴西

管火類似管人,三不管地帶很難解決

(2020年九月的潘塔納爾,圖片:NASA)▼


所以現在,眾多國際組織也有所表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野生動植物保護組織正在支援潘塔納爾保護區消防活動,以防止火災蔓延到潘塔納爾世界遺產保護區核心。


國際機構向當地一處研究所提供了37745美元,這些資金將主要用來購買新型設備以預防火災,例如為澆灌和撲滅森林大火而開發的高壓浮動泵,可以加強地面上的消防隊伍滅火效果。這些設施非常高效,它們可以在水道上四處移動,到達消防員難以到達的區域。


飛機支援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事務,另外國際機構和巴西當地還將採取行動保護沿河居民的房屋和船隻,更為重要的是保護當地土著民族。


但是人類的這些努力,還是遠遠無法衝淡整個2020年的悲劇色彩。


參考資料:

1.https://news.mongabay.com/2020/10/fires-raze-nearly-half-of-indigenous-territories-in-brazils-pantanales/

2.https://g1.globo.com/mt/mato-grosso/noticia/2020/09/05/pericia-aponta-que-incendios-no-pantanal-de-mt-foram-provocados-por-acao-humana.ghtml

3.https://whc.unesco.org/en/list/999/

4.http://www.mafengwo.cn/i/16274136.html

5.https://huanbao-world.com/view.php?aid=170445

6.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0/0915/c1002-31862196.html

7.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0D7R2yoV5h

8.http://m.yunnan.cn/system/2020/10/13/031035973.shtml

9.http://www.xinhuanet.com/2020-09/15/c_1126494606.htm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NASA


END

相關焦點

  • 著火點超7萬,世界最大溼地火災是去年30多倍
    溼地是世界上生物物種富集度最高的地方,水生生物和陸生生物都生活在這裡,所以這裡的生態環境對生命物種乃至人類來說都十分重要,因此幾乎世界上所有的溼地都屬於生態保護區。世界最大的溼地是潘塔納爾溼地,位於,其中的有機物更是會成為溼地中動植物的養料,而有毒物質則會被迅速分解,溼地的這種功能類似於動物「腎」的作用,因此溼地又常被稱為「地球之腎」,而潘塔納爾溼地則可以被稱為最大的「地球之腎」。
  • 俄羅斯,解凍之危 | 地球知識局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可惜這類凍土退化形成的溼地並不是亞熱帶、溫帶溼地那樣的地球之腎。因緯度、溫度、動植物種類等因素的限制,凍土形成的溼地更像是蚊子的天堂,而大片水域又會進一步加快凍土融化的速度。
  • 專訪「地球知識局」公眾號創始人:嚴肅科普也能「玩梗」
    從理工科碩士到新媒體人,從沒有基礎到歷史、地理、管理樣樣精通,「地球知識局」公眾號聯合創始人田地心在2020新媒體行業南方峰會上分享了新媒體經驗。「地球知識局」公眾號聯合創始人理工科碩士轉型為新媒體人「17年我還在德國留學的時候,『地球知識局』創始人就找到我
  •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月球和太陽三者的運動有關,當三者恰巧處於直線,且月球處於日地之間的時候,月球就會擋住部分太陽射向地球的光。而如果地月日三顆天體的直線位置特別正,月球遮擋太陽形成月影的中心點位於地球之上,那麼位於地球月影覆蓋區域的人就能觀測到太陽完全被月球擋住所形成的日全食或日環食。
  • | 地球知識局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NO.1729-摩洛哥與西撒哈拉  作者:深眸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近日,北非國家摩洛哥的對外行動成為聯合國和地區國家關注的焦點。
  •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NO.1539-巴爾喀什湖作者:那日蘇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中亞深處亞歐大陸腹地,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遙遠的地方,乾旱和貧瘠是這片蒼涼土地的主旋律。
  • | 地球知識局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作為中東大國,沙特王室深知一旦本國參與航天競賽,且在其中有所收穫,那麼不僅沙特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地位將有所提升,在伊斯蘭世界中的話語權也會顯著增強。至於太空飛行期間,他將按照佛羅裡達時間把齋,並儘可能地面向地球做一天五次的禮拜。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791 老大哥露出了獠牙 上個世紀的大部分時候,蘇聯都被認為是共產主義世界的領導者,是歐亞一眾社會主義制度國家的「老大哥」、「保護傘」。 」蘇聯人和中國人永遠是兄弟「▼
  • 一場被隱瞞的核洩漏 | 地球知識局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作為世界第三大核災難,蘇聯「克什特姆核事故」卻鮮有人提及。,也被西方稱為「地球的墳墓」(The Grave of The Earth)。至於生活在「地球墳墓」裡的居民們,也選擇有意無意地忽略這個問題,畢竟就是說出來,也是沒法解決的。
  • 美國天眼塌了 | 地球知識局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反導產物上世紀50年代後期,美蘇冷戰第一階段期間,蘇聯在拜科努爾發射了斯普特尼克1號衛星,成為首個將人造地球衛星送上太空的國家。在長達53年的時間裡都是世界第一大望遠鏡想要一睹其風採的遊客絡繹不絕
  • 「地球之腎」——成都白鷺灣溼地
    1000畝,是國家級的生態溼地,猶如現在改造建設,只看到部分景色,最醒目的「荷塘月色」沒有看到。​​​中國溼地面積佔世界溼地的10%,6600萬公頃,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四。​溼地是真貴的自然資源,也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具有不可替代的綜合功能,我國是1992年加入《溼地公約》。
  • 非洲,難上加難 | 地球知識局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但或許是因為與歐美國家過從甚密的關係,南非確診人數遠高於埃及,已經超過50萬人,位列世界第五,疫情中心豪登省則是南非人口最集中,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因此世界衛生組織發出了警告,認為南非的疫情可能僅僅是非洲其他地區的前奏。
  • 界上最大的溼地著火了。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場災難
    今年,全世界都在看加利福尼亞州和亞馬遜河的火焰,但是地球上最大的熱帶溼地已經燃燒了幾個月,外界幾乎沒有注意到。 像潘塔納爾溼地這樣的溼地是地球上最有效的二氧化碳「淨化器」因為該溼地的吸收和儲存的碳量超過其釋放的碳量,從而很好的保護著大氣層並減少破壞。
  • | 地球知識局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其省內第一大面積的地級行政單位,其實是佔了將近全省一半面積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只是因為它位於其西部而聲量不夠大。到了1933年,新疆「四一二」事件發生後,金樹仁下臺,盛世才逐漸成為新疆第一號人物。
  • 英國油田,正在枯竭 | 地球知識局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通過對北海油田的開採,英國與挪威等國發展起的石油工業也曾走在世界前列。在這段時期,石油的消費量劇增,並逐步取代煤炭成為了世界第一能源,歐洲各國的工業設備也開始從煤炭驅動向石油驅動升級轉換。
  • 伊朗,要上天 | 地球知識局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不僅在地球上競爭,還要到太空中比賽(圖片:NASA )▼ 飛彈升天進入10年代後,伊朗航天計劃繼續在曲折中前進:「信使1A」與「信使1B」分別於2011年6月與2012年2月成功將兩顆地球觀測衛星送入軌道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土耳其的伊茲密爾市數十座建築瞬間倒塌,海水湧入了街道,裹挾著碎石衝擊著街上因地震造成的殘垣斷壁。
  • 地球失去溼地 人類會怎樣
    因為有人比喻森林是地球的肺,溼地是地球的腎,但是現在地球的腎有點兒腎虧,因為這個溼地已經面臨著衰退以及被汙染等等多重的威脅。那麼,怎麼樣保護好地球的腎?怎麼樣保護好溼地呢?因為九寨溝是我們國家非常著名的溼地之一。今天是第11個國際溼地日,所以我們今天要談論的是溼地的話題。因為有人比喻森林是地球的肺,溼地是地球的腎,但是現在地球的腎有點兒腎虧,因為這個溼地已經面臨著衰退以及被汙染等等多重的威脅。那麼,怎麼樣保護好地球的腎?怎麼樣保護好溼地呢? 我們今天就請了兩位嘉賓,一位是國家林業局溼地保護中心的常務副印紅女士。還有一位是溼地使者劉曉陽,歡迎你。
  • 該國首都,正在「陷落」| 地球知識局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現今墨西哥城都會區人口排名世界前列,狹窄有限的土地艱難承載著龐大首都的運轉。我們可以以同樣人口密集的日本東京都會區作為比較。作為世界上最高的紀念碑,它矗立在市中心開闊林蔭大道的轉盤中央,建築頂端鍍金的天使俯視著身下的車流,她是墨西哥人的驕傲。
  • 中國·鹽城溼地,地球留給人類的最美遺產
    這是我國第54項世界遺產、第14項世界自然遺產,也是我國第一塊、全球第二塊潮間帶溼地世界遺產,填補了我國濱海溼地類型世界自然遺產空白。和中國其他所有17項自然遺產及複合遺產不同的是,位於鹽城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大部分遺產地為海域,因此可以說本次申遺成功是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從陸地走向海洋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