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國首都,正在「陷落」| 地球知識局

2020-10-09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


NO.1666-沉到湖底


作者:德米特裡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說起傾斜的建築,人們第一個想起的往往都是義大利的比薩斜塔。但是有這麼一座城市,城中心的全部建築幾乎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傾斜。


那就是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


今天上場的,就是墨西哥城▼


如同一些沿海城市一樣,墨西哥城也遭遇著地面沉降問題,近年來城區部分地區每年下降程度達到驚人的30釐米。相比之下總是被警告正在沉入海底的水城威尼斯,下降到這個距離,則需要至少20年。


這可真是個問題▼


那麼墨西哥的首都為何沉降幅度如此之大,又怎麼樣才能走出這個困境呢?



海綿上的城市


墨西哥城位於墨西哥中部,與撒哈拉沙漠同一緯度。這一區域屬於熱帶草原氣候,全年分為旱雨兩季,雨季的暴雨順著山脈流向墨西哥谷盆地的中央,形成湖泊


墨西哥給人的印象頗為複雜shutterstock

從亞熱帶沙漠到熱帶雨林,墨西哥都有

墨西哥城海拔較高,雖然在熱帶,但也相對涼爽

(圖片:shutterstock@Anton Shahrai)▼


氣候適宜也有著充沛的水源,所以墨西哥城周邊很早就有人類居住。美洲原住民中最著名的一支阿茲特克人就棲居於此,


好久不見了,大家好

(圖片:《文明5》)▼


早期的原住民們在當時該地最大的特斯科科湖上一座小島興建了城市,這是一座獨特的湖上都城,直到歐洲殖民者們來到了這片大陸。徵服墨西哥的是西班牙人他們利用堅船利炮徵服了阿茲特克文明,佔有了原住民的土地和財富,並強制原住民皈依天主教。


墨西哥谷曾經是一片湖澤

特諾奇蒂特蘭則建在湖中島上

(圖片:wikipedia@Sémhur)▼


一座少見的湖上都城

可惜阿茲特克文明的種種獨特性

今天已經基本看不到了

(圖片:wikipedia@flickr-Xuan Che)▼


戰火中,特斯科科湖上的島城被夷為平地。隨後西班牙人又在這塊地上建立起了新的城市,作為美洲大陸新建國家新西班牙的首都,也就是今天的墨西哥城。


從特諾奇蒂特蘭到墨西哥城

(圖片:wikipedia@Jujomx)▼


隨著新西班牙的發展,墨西哥城城區不斷擴大,原本的小島不再能承載一個拉美新興城市對於土地的要求。於是西班牙人決定擴大這座小島。


曾經的土著城市則幾乎蕩然無存

只剩下一些零散痕跡,但文化傳承已然斷絕

(圖片:Andrea Izzotti / Shutterstock)▼


16世紀以後,西班牙人將湖面的大部分都填平以用作城市用地,街道和廣場代替了堤防和運河,湖水在一次次填土圍堵的過程中被逐漸排乾。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看不見原來的特斯科科湖以及其它水系,有的只是一座擁有2000多萬人口的超級擁擠城市。


只看人口規模的話

墨西哥城無疑是巨無霸,開羅也同樣矚目

(圖片:wikipedia-List of largest cities)▼


這樣做雖然吸納了巨量的進城人口,但害處也很多,給城市居民生活的安全帶來諸多隱患。首先是洪澇災害,在湖水被排乾之後,由於缺少湖泊調蓄,暴雨之後雨水和匯聚的溪流湧進城市,讓墨西哥城連續數年遭到洪水淹沒。


所以墨西哥城還是保留了一些較小的水域

畢竟水往低處流,完全硬化路面的結果是災難性的

(圖片:shutterstock@Ulrike Stein)▼


另一個隱患則更為嚴重,那就是整座城市坐落在不穩定的回填土和湖床之上。原有湖床的黏土和後來西班牙人用於填滿湖泊的火山土壤都不同於我們平時腳下踩的土地,極其鬆軟。


火山土壤有個特性——多孔。雨水會穿過多孔土壤直接進入到地下含水層,飽滿的含水層又會支撐起上層的土壤。


墨西哥城的地下結構可以想像成一個海綿,把水倒進去海綿會吸水膨脹,把水抽出來海綿就會萎縮。


而且墨西哥城地勢低洼

這兩千萬人腳下原本是巨大的湖泊

現在低洼處仍保留著一些較小水域

(圖片:decolonialatlas.wordpress.com)▼


所以一旦墨西哥城的水循環出現問題,地下含水層的水量不足以撐起地上的土壤和建築物,那麼整座城市都會下陷,最終有可能沉入地底。


危險並不直接來源於城市的下沉,如果整座城市以相同的速度整體向下移動並不會發生什麼,但含水層不規則的形狀導致在缺水的時候城市下沉也是東一塊西一塊。在這個過程中地下管道會被破壞,地上的結構體被縱向撕裂,嚴重威脅人們的安全。


乾渴的中美洲


儘管墨西哥城的地下結構如此不穩定,可是只要含水層有足夠的水,就能支撐起地面日益擴大的繁忙城市。一座建立在湖床之上的城市看起來似乎並不會存在缺水的問題。


按說雨季的降水量這麼猛

應該不存在缺水問題?其實也未必

(圖片:wikipedia@Jujomx)▼


然而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因素,共同改變了中美洲的生態結構。


墨西哥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草原氣候,全年分為旱雨兩季,降水多出現於雨季。全球變暖所造成的極端氣候現象讓墨西哥雨季的降水變得越來越暴烈,同時雨季變得更短,而乾旱的旱季被拉長,並且旱季降水更為稀少。


這導致雨季多餘的降水在滲透到含水層之前就流失掉了,而旱季補充地下水的降水不夠充足,墨西哥的地下水位逐漸下降。


尤其是墨西哥灣颶風來時

這裡可是熱帶海,大規模降水會相當猛烈

(圖片:NASA)▼


與逐漸下降的地下水位同時發生的,是人口逐漸上升。


20世紀初,墨西哥全國人口才僅有約1400萬,而今天僅僅首都墨西哥城的人口就超過了2200萬。和拉美其他國家一樣,成千上萬的移民從全國各地湧進首都尋找機會,讓這座城市從1950年的約80平方公裡發展到今天的7770平方公裡。


從1910到1990,墨西哥城的快速擴張

(圖片:wikipedia)▼


城市在整個山谷鋪展而開,幾乎抹去了原始湖泊所有剩餘的痕跡。


現今墨西哥城都會區人口排名世界前列,狹窄有限的土地艱難承載著龐大首都的運轉。我們可以以同樣人口密集的日本東京都會區作為比較。


同樣聚集了本國接近四分之一人口的東京

(圖片:taihern / Shutterstock)▼


東京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又是島國海岸,降水豐沛。即使是這樣優越的先天條件,它也曾經因為無度開採地下水而導致地面沉降,並在1968年達到頂峰。這一年整個東京市平均下降了24釐米,該市的地下水抽取量也達到每天150萬立方米。後來東京政府出臺了限制抽水的法案,將沉降速度降至每年低於1釐米。


關東眾多河流流入東京灣

且同樣會受到颱風的影響,洪水也是有的

但水量大,不表示城市能留住水以防止沉降

(圖片:dreamnikon / Shutterstock)▼


但墨西哥城顯然無法做到停止抽取地下水,它的地表河流和淺層地下水無法滿足城市運轉的需求,還要從遠處水庫和更深層的地下索取更多水源。


其實說起墨西哥城的取水管道,當地人都會特別自豪,認為這是現代水力工程的奇蹟之一。那裡從城外向城中心輸送水的管道總長度超過了12000公裡,城郊供居民飲用和提取的水井深度普遍超過了300米。


何況,這座城市的成長還遠沒有止步

城市的邊界還在擴展,水源地也要擴展到更遠更深

(圖片:John Dorton / Shutterstock)▼


抽取和運送這些水資源所需要的消耗的能量是巨大的,更令人心痛的是這座本來就乾渴的城市面臨著不可避免的水源浪費。由於地面的不均勻沉降,一些埋於地下的運水管道受到擠壓而破損,這些管道往往不能得到及時的維修,導致40%的水在被輸送的過程中跑冒滴漏。


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因為缺水而從地下深處取水,取出來的水因為地面沉降的原因,一部分不能得到利用就被蒸發流失掉了,人們只能繼續向更深的地下索取水資源,導致地面沉降愈發嚴重。


墨西哥城市政府為了保證城市的水源供應,已經投入了大量資金,不過城市居民用水並沒有得到有效保障,仍有20%的居民家中不能做到打開水龍頭就有水。他們只能常年把水龍頭打開著,來迎接那一周可能僅有1個小時的供水時間。


這座大首都也同樣存在著大片貧民區

不同階級在用水待遇上自然也不同

但即便如此,日子可能也比在農村要強得多

(圖片:Ulrike Stein / Shutterstock)▼


由於汙染,水龍頭的水不能直接喝,更多的人選擇集資租用卡車運送飲用水。在墨西哥城,每天約有500輛往返於市郊和城區的運水卡車承載著郊區深井打出的飲用水,用奔忙來緩解這座城市的乾渴。


填補撕裂的傷口


上個世紀整個墨西哥城下沉了9米,這個世紀的頭20年繼續以平均每年6釐米的速度向下「沉沒」。然而「平均」是一個有迷惑性的詞彙,事實上在有些街區,一年的沉降能達到30釐米。


不可控制的地面沉降讓建築陷入了危險之中,市中心的數百座教堂和民宅因為地面塌陷而被廢置或者拆除;墨西哥城的地鐵二號線由於地面不規則沉降導致軌道也變得上下起伏。


(圖片:erlucho / Shutterstock)▼


最明顯的證據還是墨西哥立國的標誌——獨立紀念碑。


作為世界上最高的紀念碑,它矗立在市中心開闊林蔭大道的轉盤中央,建築頂端鍍金的天使俯視著身下的車流,她是墨西哥人的驕傲。


紀念墨西哥獨立戰爭100周年的獨立天使紀念碑

墨西哥城最知名的地標之一

(圖片:Aberu.Go / Shutterstock)▼


當時的墨西哥總統在1910年為它剪彩時,紀念碑基座僅有9層臺階,但隨著這片區域地面的嚴重沉降,最終必須在基座上增加14個大臺階,以使紀念碑仍與街道連接。


新加階梯的高度也就是這片區域地面下沉的高度了

(圖片:ItzaVU / Shutterstock)▼


現如今地面沉降已經對墨西哥城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產生了威脅,首都最擁擠的街區「伊斯塔帕拉帕」,一條街居住了約200萬人,同樣也是城市裡缺水現象最嚴重的街區。之前還有新聞報導稱白天這條街上的道路路面突然開裂,一名少年不慎跌入巨大的裂縫中喪生。


可目前墨西哥城的人口還在以每年35萬的數量增加。據滑鐵盧大學的地質學家艾倫·摩根(Alan Morgan)研究,首都周邊地區地下水位每年下降約3英尺,由於降水率低於蒸發率這種下降是不可逆的,如果目前的地下水年抽取量不變的話,預計50年之內首都的地下淺層含水層將被完全抽空。


到那時墨西哥城無疑會更糟,整個城市的建築基礎、水井、街道和下水道系統都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城市也可能因此癱瘓。


它帶來的唯一「好處」,或許是創造了一批就業崗位——現在墨西哥城專門有一批工人隊伍負責填補由於地面沉降導致建築物開裂出現的裂縫,據統計,維修隊員們每年大概能堵上40000條裂縫。


在湖中小島建立城市的時候,或許連阿茲特克最好的預言家也不會想到,現在的首都會在當時水面下方的2米處。這樣乾渴、擁擠、骯髒的下沉城市,在極端氣候日益嚴重的當下充滿了危機,說不定哪一天一場暴雨就會讓它恢復成歐洲殖民者來之前的樣子。


中美洲式賽博朋克,在這裡就能看到全貌。



參考文獻:

1.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17/02/17/world/americas/mexico-city-sinking.html

2.https://qz.com/1281506/solving-mexico-citys-cataclysmic-cycle-of-drowning-drying-and-sinking/

3.https://faculty.washington.edu/jwh/207mexic.htm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Suriel Ramzal / Shutterstock


END

相關焦點

  • 英國油田,正在枯竭 | 地球知識局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海上油田開採的技術門檻線相當高但這對於歐洲發達國家恰恰是強項(正在蘇格蘭沿海維護的石油勘探平臺當然,正因為難度大,成本高這種大型海工裝備本身也是個門檻很高的大市場中國也正在這方面加速追趕
  • 專訪「地球知識局」公眾號創始人:嚴肅科普也能「玩梗」
    從理工科碩士到新媒體人,從沒有基礎到歷史、地理、管理樣樣精通,「地球知識局」公眾號聯合創始人田地心在2020新媒體行業南方峰會上分享了新媒體經驗。「地球知識局」公眾號聯合創始人理工科碩士轉型為新媒體人「17年我還在德國留學的時候,『地球知識局』創始人就找到我
  • 伊朗代理人,正在滲透這個國家|地球知識局
    數十年來,大國博弈、教派衝突和民族糾紛在伊拉克的不斷疊加,直接導致該國政治運作的艱難和政府管理的混亂,妥協成為伊拉克政治文化的突出色彩。對內三分天下,對外各有盟友狀況比較複雜,團結全國不容易▼本月初,4月9日就已被總統薩利赫任命為總理的卡迪米終於組閣成功,伊拉克政治似乎轉入正軌。這就是一屆擅長妥協,能讓美伊雙方都感到放心的伊拉克政府。
  • 陷落系列男主新片《末日逃生》國內定檔,網友:輪到地球陷落了
    《聖經》中描述的大災難開始降臨地球,巴特勒再次被迫進入危機管理模式,他的家人的生命受到威脅。經常看災難片的朋友們對傑拉德·巴特勒並不陌生,他曾在"陷落電影三部曲(《奧林匹斯的陷落》、《倫敦陷落》、《冰海陷落》)"中飾演邁克·班寧,在一系列政治襲擊事件中,他是美國總統的保鏢。巴特勒與導演沃夫重聚,沃夫曾擔任巴特勒最近一部電影《天使陷落》的導演和編劇。
  • 好萊塢「陷落」電影宇宙繼續拍,這次彗星撞地球,全球都陷落了
    「陷落」系列雖然不是頂級製作,但是憑藉著樸實的情節,夠硬的動作場面讓人恍惚憶起上個世紀好萊塢動作片的輝煌時刻,而傑拉德·巴特勒也因為這個復古的動作系列而被大家調侃稱為「一個走到哪哪就陷落」的男人,而他的一些最新大片也總被有意的被翻譯成「xx陷落」的形式,比如跟「陷落」系列毫無關係的《冰海陷落》。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791 「131工程"是為核戰爭時供國家領導層進駐的防空工程 可做短期地下首都之用 (圖片:Vmenkov/Wikipedia)▼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土耳其採取了緊急措施,衛生部長法赫雷丁·科卡(Fahrettin Koca)發推文說,伊茲密爾市已經集結了有38輛救護車,2架救護直升機和35個醫療救援隊正在實施救援活動
  • 伊朗,要上天 | 地球知識局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不僅在地球上競爭,還要到太空中比賽(圖片:NASA )▼當年11月21日,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IRNA)報導稱,伊朗已經制定了一項載人航天計劃,同時該國還計劃自行開發航天飛船與太空實驗室。
  • 盤點傑拉德·巴特勒的電影宇宙:他在哪裡,陷落在哪裡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倪自放傑拉德·巴特勒主演的新科幻災難片《格陵蘭》今日發布預告,在這部影片中,巴特勒要和《天使陷落》系列的導演裡克·羅曼·沃夫重聚。這一回,陷落的換成了地球,傑拉德要對抗的是能毀滅星球的彗星。
  • | 地球知識局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NO.1729-摩洛哥與西撒哈拉  作者:深眸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近日,北非國家摩洛哥的對外行動成為聯合國和地區國家關注的焦點。
  • | 地球知識局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完成中小學教育後,蘇爾坦便負笈美國,習得一口流利的英語,並拿下了丹佛大學的傳播學學士學位,之後又斬獲了雪城大學的的社會政治學碩士學位。學成歸國後,蘇爾坦自1982年起在沙特信息部國際通訊局擔任研究員,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期間,蘇爾坦還擔任了沙特代表團媒體委員會副主任一職。
  • 世界第一溼地,著火了 | 地球知識局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地球上最綠的一個大洲,真地球之肺(圖片:Anton Shahrai / shutterstock一臺正在作業的農業機械在清理沒用的乾草時,意外引發火災,並引起該地區的大火。
  •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2009年,巴爾喀什湖流域人口約362萬,前首都、哈國最大城市阿拉木圖也位於該流域。《卡普恰蓋水庫對伊犁河徑流特徵及下遊生態徑流的影響》,趙萍、夏自強、陳起川、周文婧《哈薩克斯坦巴爾喀什湖-阿拉湖流域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吳淼、張小雲、王麗賢、吉力力《中亞主要湖泊水文遙感動態監測研究》,吳素雲《亞洲中部乾旱區湖泊的地域分異性研究》,李均力、包安明、胡汝驥、王亞俊*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 地球陷落,極限逃亡!災難大片《末日逃生》明日上線新片大片
    最終將統治地球長達1.6億年的恐龍帝國推向大滅絕時光變換  歷史重現當彗星「預告」來臨將在24h後撞擊地球經常看災難片的朋友們對傑拉德·巴特勒並不陌生,他曾主演過《奧林匹斯的陷落》《倫敦陷落》《冰海陷落》《天使陷落》等災難電影,一路走哪兒哪兒陷落,江湖人稱「陷落哥「。經歷了這麼多,這一次終於輪到地球陷落了.
  •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月球和太陽三者的運動有關,當三者恰巧處於直線,且月球處於日地之間的時候,月球就會擋住部分太陽射向地球的光。而如果地月日三顆天體的直線位置特別正,月球遮擋太陽形成月影的中心點位於地球之上,那麼位於地球月影覆蓋區域的人就能觀測到太陽完全被月球擋住所形成的日全食或日環食。
  • 義大利,農民工太難了|地球知識局
    義大利農業生產以小而精的私人農場為主(圖片:federico neri / Shutterstock)▼然而,在這令人豔羨的表現之下,也隱藏著該國農業發展的陰暗環節,那就是受人剝削而求助無門的臨時外籍農民工們。義大利的農業吸引力客觀來看,義大利並不具有大規模發展農業的區位條件。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Shutterstock)▼ 擁有6.3億網民的印度,借著人口優勢成為全球第二大網際網路人口的所在國,但在該國網際網路的普及仍是個大問題
  • 非洲,難上加難 | 地球知識局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NO.1587-病毒改變非洲 製圖:豹妹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儘管有無數人高呼非洲將是本世紀的希望大陸,但如今非洲依舊是地球上最貧困、最混亂、最不為人關注的大陸。
  • 一場被隱瞞的核洩漏 | 地球知識局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秘密核事故1957年9月29日晚上,車里雅賓斯克州克什特姆的居民描述,自己正在門口做家務時,發現東北天空中出現了「極光」,光呈現強烈的紅色,有時又會變成淡粉色、淡藍色。
  • 美國天眼塌了 | 地球知識局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上世紀50年代後期,美蘇冷戰第一階段期間,蘇聯在拜科努爾發射了斯普特尼克1號衛星,成為首個將人造地球衛星送上太空的國家所以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以繼續增強雷達探測的精度,計劃局先在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的誇賈林環礁建造了幾臺雷達,但效果沒有達到預期,尤其是仍無法具體了解地球電離層F層的情況,所以只能在另外地方再修建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