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要上天 | 地球知識局

2020-10-15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


NO.1673-伊朗航天夢


作者:重光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當下,一個國家若是想躋身世界大國之列,掌握航天技術是必不可少的,要想投入航天競賽,必定以發達的經濟與先進的科技作為基礎,航天成就背後是實打實的國家實力。


不僅在地球上競爭,還要到太空中比賽

(圖片:NASA )▼


而在中東,意欲上天的國家可不少,除了早已起步的以色列,還有近年來勢頭正盛的阿聯。


不管是猶太人,還是阿拉伯人,一個個國家爭先恐後地豎起發射架,將火箭對準了七重天。而這一切,都被波斯人看在眼裡……


都想爭個一席之地

(圖片:saeediex / shutterstock)▼


作為中東領土面積與人口數量數一數二的地區大國,伊朗自然不甘落後於體量遠比自己小、又與自己多年不對付的以色列與阿聯。


我大伊朗怎麼能不上太空呢▼



攜手蘇聯


時間回到30年前,彼時的伊朗剛從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中緩過勁來,當此百廢待興之時,若可完成一項舉世矚目的大工程,定可鼓舞民心,從而平復民眾因戰爭摧殘而孳生的不滿情緒,進而緩解國內矛盾,為經濟與社會加速發展打下基礎。


兩伊戰爭摧殘了一代伊朗人

國家基礎深受重創,大家都需要希望

(圖片:Wikipedia)▼


時任伊朗總統拉夫桑賈尼思來想去,最終敲定這項大工程非航天計劃莫屬。不過,要把人像先知穆罕默德登宵那般送上天可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在此方面一無技術,二無人員的伊朗必須「抱大腿」。


立下一個大計劃

(左:拉夫桑賈尼 右:哈梅內伊)

(圖片:Khamenei.ir / Wikipedia)▼


1990年,在與蘇聯總統戈巴契夫的峰會上,拉夫桑賈尼首次向蘇聯方面透露了將伊朗航天員送入太空的想法。此後,通過進一步的磋商,拉夫桑賈尼與戈巴契夫原則上達成了一項協議——伊朗航天員將與蘇聯航天員一道乘坐「暴風雪」號太空梭飛往「和平」號空間站。


1989年「暴風雪」號在巴黎航空展上展出

(圖片:DAVE CASEY / Wikipedia)▼


然而,造化弄人,1990年的蘇聯已是風燭殘年,國勢江河日下,經濟處在崩潰的邊緣。自身難保的蘇聯,已經沒有心力操作新的天空計劃,伊朗參與的航天合作自然更是舉步維艱。


而且就在協議達成後的一年,蘇聯轟然解體,疲於應付經濟危機與車臣戰事的俄羅斯自顧不暇,連本國的航天計劃也難以為繼:2001年,「和平」號空間站因俄聯邦航天局經費不足停止運營,並墜入南太平洋;2002年,「暴風雪」號太空梭所在的機庫又因年久失修而坍塌,「暴風雪」號就此被砸成了一堆廢銅爛鐵。


「和平」號空間站是人類首個可長期居住的空間研究中心

是人類航天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

(圖片:NASA)▼


隨著「大腿」的消失,伊朗的載人航天計劃就此悄然陷入停滯。


自力更生


千禧年後,伊朗在中東的地緣環境愈發惡化——2002年,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將伊朗與伊拉克以及朝鮮一道列為「邪惡軸心」,聲稱三國「支持恐怖主義」。2003年,美軍入侵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倒臺。隔壁鄰居家變了天,伊朗脊背一涼,擔心下一個倒大黴的就是自己。


說打就打,說抓就抓

隔壁伊朗,非常緊張

(圖片:wikipedia@US Army photo)▼


為了自保,伊朗在拿著巴列維王朝時期的老底子加速推進核計劃的同時,重新打起了自行開展航天工程的念頭。


航天工程除了可以鼓舞民心,還另有玄機。儘管航天事業表面上看起來人畜無害,只是把人送上天轉圈,順帶搞搞研究,仿佛是民用的,但實際上航天工業卻和軍用技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發射衛星與載人飛船所需的火箭技術與彈道飛彈技術異曲同工,美國、蘇聯與中國的所有早期運載火箭都是從軍用彈道飛彈改裝而來的。


美國1958年發射的PGM-11紅石

正是由二戰期間德軍研製的V-2火箭改進而來

(圖片:NASA / Wikipedia)▼


假使伊朗在航天領域有所突破,那麼其先進的火箭技術反過來又會促進其彈道飛彈技術的發展,進而提升本國自衛乃至進攻的能力。由此看來,推動航天工程對於承受著美國重壓的伊朗來說自然是兩全其美的。


許多伊朗政要也知曉推進航天工程的益處,屢屢發布聲明,熱情洋溢地呼籲伊朗開發基於彈道飛彈技術的太空飛行器。


2003年12月,伊朗伊斯蘭議會通過法案,設立伊朗航天局,負責推進研發、製造、發射與運營國產衛星,推進運載火箭研發等航天項目。次年2月,塞姆南航天中心落成開放,伊朗自此有了自己的「飛天基地」。


2005年,雖然此時伊朗在航天技術研發方面尚無顯著進展,但依然「放了個大衛星」。當年11月21日,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IRNA)報導稱,伊朗已經制定了一項載人航天計劃,同時該國還計劃自行開發航天飛船與太空實驗室。


伊朗航空航天研究中心改成了伊朗空間研究中心

仍在「很好」地運營著

只不過在載人航天方面還沒出什麼成果

(圖片:http://www.isrc.ac.ir/)▼


為實現這一壯舉,伊朗航天局規劃了三步走的任務流程:先從伊朗本國的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國產運載火箭,將國產衛星送入太空;隨後在太空中進行空間生物學研究,為身處太空中的人類與動物開發生命維持系統;最後建立伊朗國產的衛星定位系統。


帶著最高領袖的期望

(圖片:Fars News Agency)▼


三步任務流程看起來野心勃勃,得到的預算卻少得可憐,伊朗航天局每年在明面上獲得的預算不過幾千萬美元,這對燒錢如流水的航天競賽而言無異於杯水車薪。


不過,從表現上看,伊朗航天局實際上的發展卻充滿活力,勢頭迅猛,這不僅無疑表明其真正拿到手的資金肯定不止幾千萬美元,而且也顯示出伊朗心底裡想發展的是航天技術這把「雙刃劍」的另一面「刃」。


今年4月伊朗使用「信使」二級運載火箭

搭載了自主研製的「光明」號軍用衛星

這也是伊朗發射成功的第一顆軍事衛星

(圖片:https://www.tasnimnews.com/)▼


2014年,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空天軍副司令馬吉德·穆薩維在接受媒體時坦言,伊朗太空計劃的真正任務是「實現技術進步」,將本國此前為安撫歐洲國家而自行設立的飛彈射程限制提升到遠超以往的2000公裡。穆薩維此言已赤裸裸地表明,看似「民用」的航天計劃完全是彈道飛彈計劃的「加速器」。


2008年2月,在伊朗航天局成立還不到四年的時候,伊朗推出了「信使」號運載火箭的全尺寸模型。同年8月,「信使1」號運載火箭帶著「希望1」號衛星發射升空,但未能成功進入軌道。


失敗的消息還是美國國防部爆出來的

伊朗是不承認的,老冤家了

(左二:信使—1模型)

(圖片:Fars News Agency)▼


首戰不力的伊朗航天局在短短半年後捲土重來,於2009年2月總算成功將「希望2」號衛星送入了軌道,伊朗由此成了第九個航天國家——可從本國領土發射國產運載火箭,並將國產衛星送入軌道的國家。


伊朗第一顆國產衛星—奧米德

(圖片:Mardetanha / Wikipedia)▼


飛彈升天


進入10年代後,伊朗航天計劃繼續在曲折中前進:「信使1A」與「信使1B」分別於2011年6月與2012年2月成功將兩顆地球觀測衛星送入軌道,但之後的2012年與2013年的三次衛星發射卻接連以失敗告終。與此同時,伊朗於2013年成功將兩隻猴子送入太空,並使其安全返回地球。


將動物送到太空的做法早有先例

伊朗的太空計劃也是借鑑了大國的成果

(伊朗送上太空的第二隻猴子—法瑪)

(圖片:https://www.bbc.com/)▼


上述成績表明伊朗已在航天領域摸到了一點門道,而與之相通的彈道飛彈領域伊朗自然也開始加速「點科技樹」了。


2006年3月,伊朗成功試射了「流星-3B」型中程地對地彈道飛彈,其射程高達2000公裡,不僅可打擊沙特等海灣阿拉伯國家全境,而且連以色列全境也可完全覆蓋,更不用提伊拉克與敘利亞這種近在咫尺的國家了。


「流星-3」型是採用了俄羅斯的飛彈技術

伊朗自行研製的中程戰略飛彈系列

又分為A,B,C,D四種變體

(先知軍事演習中的「流星-3」飛彈)

(圖片:Hossein Velayati / wikipedia)▼


隨後,伊朗又在「流星-3」型的基礎上,研製出了「力量-110」型中程地對地彈道飛彈,射程達2000公裡。與「流星-3」型相比,「力量-110」型不僅機動性更強,而且發射準備時間僅需30分鐘,此前的「流星-3」型則需要數個小時。2015年,「力量-110」型試射成功。


「力量-110」型是「流星-3」型的改進升級版

(圖片:Tasnim News Agency)▼


2015年,伊朗再次推出更為先進的中程地對地彈道飛彈——「支柱」型,射程可達2000公裡。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刊文指出,「支柱」型採用了全新的鼻錐設計,這使得該飛彈可在飛抵目標上空時就引爆彈頭,無需直接命中目標,由此一來,「支柱」型與其他伊朗擁有的彈道飛彈相比,更適合用於發動化學、生物甚至核攻擊。


支柱型飛彈「埃馬德」是「流星-3」型的衍生物

但它並不算是一種全新的飛彈

算是一種重裝運載工具了

(圖片:Wikimedia)▼


除此之外,「支柱」型還擁有重新設計過的再入大氣層系統,制導與控制系統更加穩定而精確,這使得伊朗擁有了首款精確制飛彈道飛彈。


值得注意的是,在伊朗彈道飛彈技術突飛猛進的同時,促成這一飛躍的航天計劃卻陷入了停滯,在2013年後,伊朗再也沒有將生物送入太空。


2017年,消息人士透露稱,由於手頭拮据,伊朗已經取消了載人航天計劃,不過有知情人士出面否認了這一講法,強調載人航天計劃還在進行之中。此外,截至2020年5月,伊朗成功入軌的衛星竟然僅有區區5顆,這麼多年只送了一個手就點的過來的衛星上天實在說不過去。


意不在航天在飛彈

(圖片:saeediex / Shutterstock)▼


由此看來,伊朗開展航天計劃,本質上只是「曲線救國」,通過「民用」航天研發項目累計運載火箭技術,轉而將其用於彈道飛彈計劃,使自己的死敵——以色列與沙特盡在本國飛彈射程之內。


彈道飛彈的一個用處:搭載核武

(圖片:美國能源部)▼


畢竟要獲得世界大國的地位,單靠打嘴炮譴責猶太復國主義政權壓迫巴勒斯坦人民,抨擊腐敗成風的沙特王室背離先知正道是遠遠不夠的。若伊朗真正要把自己所認為的「真理」強加在中東各國之上,射程遠超敵手的「大炮」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Matyas Rehak / Shutterstock


END

相關焦點

  • 沙特王子是如何上天的?| 地球知識局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至於太空飛行期間,他將按照佛羅裡達時間把齋,並儘可能地面向地球做一天五次的禮拜。就在蘇爾坦忙著滿世界推銷旅遊產品的時候,沙特在中東的航天領跑者地位被死對頭伊朗盯上了。2005年,伊朗成功將一枚俄羅斯製造的衛星送入太空,隨後又發射了國產衛星,載著老鼠、烏龜和幾隻猴子在太空兜了幾圈。
  • 伊朗代理人,正在滲透這個國家|地球知識局
    Department of State/ wikipedia)▼但從實際結果來看,還是伊朗對卡迪米政府的影響力更強。這是因為川普上臺之後,美國在中東日益呈現出戰略收縮的態勢,對伊拉克的控制力本身就有所減弱。伊朗抓緊時間不斷輸出什葉派伊斯蘭教和自身政治影響力,並在伊拉克扶持代理人力量,大力輸出「真主黨模式」,以至於伊拉克政治問題的幾乎所有方面都要考慮伊朗的利益。
  • 專訪「地球知識局」公眾號創始人:嚴肅科普也能「玩梗」
    從理工科碩士到新媒體人,從沒有基礎到歷史、地理、管理樣樣精通,「地球知識局」公眾號聯合創始人田地心在2020新媒體行業南方峰會上分享了新媒體經驗。「地球知識局」公眾號聯合創始人理工科碩士轉型為新媒體人「17年我還在德國留學的時候,『地球知識局』創始人就找到我
  • 伊朗太空猴上天被疑造假 官員稱媒體報導用錯照片
    伊朗官方媒體此前報導稱伊朗向太空發射一個載有猴子的太空艙,並隨後在地面成功取回該太空艙,但日前西方媒體紛紛對伊朗是否執行過此次發射或者是否發射成功進行質疑,伊朗相關專家回應稱伊朗確實發射了載有猴子的太空艙,稱伊媒體報導時用錯猴子照片。   質疑   上天和「下地」的猴子不是同一隻?
  • | 地球知識局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NO.1729-摩洛哥與西撒哈拉  作者:深眸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近日,北非國家摩洛哥的對外行動成為聯合國和地區國家關注的焦點。
  •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月球和太陽三者的運動有關,當三者恰巧處於直線,且月球處於日地之間的時候,月球就會擋住部分太陽射向地球的光。而如果地月日三顆天體的直線位置特別正,月球遮擋太陽形成月影的中心點位於地球之上,那麼位於地球月影覆蓋區域的人就能觀測到太陽完全被月球擋住所形成的日全食或日環食。
  • 漢朝為什麼要對古希臘文明開戰?|地球知識局
    經過與智囊集團的探討,他們得出了一個結論:要想增加即將到來的漢匈全面戰爭的勝率,就需要儘可能多的盟友在另一個方向牽扯匈奴人的兵力,讓其腹背受敵。這個假想中的盟友,被他們定為了月氏國。在匈奴崛起前,月氏原本是活躍於今甘肅西部祁連山一帶的遊牧民族,根據《後漢書·西羌傳》記載:月氏「被服飲食言語略與羌同」可推斷,月氏是講漢藏語系、有東方血脈的人群。
  • 富士山真的要噴發了?|地球知識局
    這個消息被誤讀為政府預測富士山又要噴發,引發了日本國內外不小的恐慌。只是估計了大規模噴發對富士山周邊的影響預測規模和寶永大噴發相似(圖片來自mainichi/ twitter)▼其實如果留意近幾年的相關新聞,會發現此類消息屢見不鮮,富士山每年都要「被噴發」幾次。那麼引發這次討論的起因到底是什麼?
  • |地球知識局
    結合能把豬刮上天的風口,讓人不覺產生這樣的懷疑——說好的全球變暖呢?歡迎來北極(阿拉斯加北極鎮,非真正的北極)體驗一下全球變暖▼極端天氣現象的成因很多,很難一概而論,眾多條件還會互相影響,這就導致真實原因往往無法直觀感受到,甚至與直覺完全相悖。就說今年的寒冬,其實恰恰部分源於全球變暖,是不是很反常識?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791 中國自然無法接受蘇聯的一些無理提議 要堅持自主處理內政問題▼
  • 世界第一溼地,著火了 | 地球知識局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地球上最綠的一個大洲,真地球之肺(圖片:Anton Shahrai / shutterstock當然,這些都是在縱火者表現誠實的情況下,如果意圖欺瞞並被發現,則要再被加1~4年的拘留刑期。
  • 非洲,難上加難 | 地球知識局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NO.1587-病毒改變非洲 製圖:豹妹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儘管有無數人高呼非洲將是本世紀的希望大陸,但如今非洲依舊是地球上最貧困、最混亂、最不為人關注的大陸。
  • 美國天眼塌了 | 地球知識局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其目的很簡單,就是要讓美國的軍事科技強過對手和假想敵,以保持國力優勢。所以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以繼續增強雷達探測的精度,計劃局先在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的誇賈林環礁建造了幾臺雷達,但效果沒有達到預期,尤其是仍無法具體了解地球電離層F層的情況,所以只能在另外地方再修建一座。
  • 一場被隱瞞的核洩漏 | 地球知識局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在爆炸影響的區域約有27萬人居住,當局僅疏散了11000人,甚至有4個村莊並未被告知要疏散。,也被西方稱為「地球的墳墓」(The Grave of The Earth)。
  • | 地球知識局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這個分布頗為分散基本在青海西部的一眾高原湖泊周邊生存環境相比酒泉其實要差很多蒙古族與藏族在青海的大致分布哈薩克人初來乍到人數較少又是分散於多個牧區,要想紮根還需要很長時間
  • 俄羅斯,解凍之危 | 地球知識局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而正規媒體前去採訪一度被阻撓,聯邦政府開始下狠手整治這件事的時候,該地已經成為了地球上汙染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要解決這些問題,重整國有企業利益關係和保護凍土兩手都要抓。
  •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卡普恰蓋水庫對伊犁河徑流特徵及下遊生態徑流的影響》,趙萍、夏自強、陳起川、周文婧《哈薩克斯坦巴爾喀什湖-阿拉湖流域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吳淼、張小雲、王麗賢、吉力力《中亞主要湖泊水文遙感動態監測研究》,吳素雲《亞洲中部乾旱區湖泊的地域分異性研究》,李均力、包安明、胡汝驥、王亞俊*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 該國首都,正在「陷落」| 地球知識局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何況,這座城市的成長還遠沒有止步城市的邊界還在擴展,水源地也要擴展到更遠更深solving-mexico-citys-cataclysmic-cycle-of-drowning-drying-and-sinking/3.https://faculty.washington.edu/jwh/207mexic.htm*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法國內政大臣蓋拉德·達曼寧(GéraldDarmanin)提出要向這兩個國家派遣援助物資。他在推特上寫道:「法國與土耳其和希臘人民並肩面對這一可怕的磨難。」
  • 英國油田,正在枯竭 | 地球知識局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要不怎麼布倫特原油知名度如此之高呢(圖片:g0d4ather / Shutterstock)▼北方大量油氣田通向阿伯丁成就了這裡發達的能源產業(下圖僅作示意,詳細線路和分布要複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