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水,會出現兩種不同液體狀態嗎?

2020-12-03 中國數字科技館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

圖中所示為水的兩種不同局部結構區域間的變化

相變:圖中所示為液態水兩種不同局部結構間的變化

水會以不同的密度存在於兩種不同的液相中。這是瑞典、日本和韓國研究人員用超快的X射線散射測量過冷水滴的特性後,所得到的結論。

儘管作為地球上最重要和普遍存在的液體,水依舊是一個非常令人困惑的物質,它帶有與理想化液體完全不同的物理屬性。人們已經提出幾種理論來闡釋水的特性,但是實驗數據卻很少。

固態冰是水在零攝氏度以下時最穩定的一種相,但是液相在零下溫度時依然能保持亞穩態。在正常環境下,雜質如灰塵顆粒能提供晶核以使水能夠圍繞之形成冰晶體,所以結冰發生得很快。但是在實驗室裡,通過移除雜質使液態水過冷至零攝氏度以下是相對容易的。然而當溫度下降至更低時,分子運動減緩並且在大約零下四十攝氏度時,水分子彼此之間開始形成晶體,這種狀況使純淨的水也能非常迅速地結晶。

「無人地帶」

許多關於液態水的理論預言低溫時在高密度液體與低密度液體之間有一個相變。但是,這被估計發生在水的相圖中所謂「無人地帶」深處的溫度和壓力下,實驗是很難進行的。

在新的研究中,斯德哥爾摩大學(Stockholm University)的Anders Nilsson和同事通過把微米級的水滴分配進真空來進行蒸發冷卻。然後用飛秒級別的X射線雷射脈衝撞擊水滴,這會決定水分子的結構。每個水滴所能達到的溫度取決於在被X脈衝射線撞擊以前其在真空中運動的距離。

冰晶體在許多水滴中形成,但是研究人員從它們的X射線衍射圖樣中辨別了它們並且從分析中排除了這種水滴。通過研究純淨液體水滴的衍射圖樣,研究人員測量了可壓縮性是如何隨溫度變化的,並在負四十四攝氏度時發現了一個最大值。當處在高密度相和低密度相之間的動態平衡時,液體會變得更加軟。這是因為增加的壓力能夠被一些物質在從低密度相轉變為高密度相的過程中所化解。研究人員相信,這個可壓縮性的最大值出現在轉折點附近,液態水在這個轉折點由高密度和低密度大致相等比例的局部結構組成。

在低壓強下,這相變不是太急劇。相反地,在一個相下面應該有微小波動區域在其它相下的更大區域之內。如果這個模型是正確的,就能解釋水在外界環境下異常的特性,因為儘管水主要以高密度相的形式存在,但也會有小的、波動的低密度液體氣泡不斷地在其內部運動。

牛奶、油和水

通過使用分子動力學仿真將他們的實驗數據擬合成理論模型,研究人員認為在高壓強下,兩種液相之間轉折點的溫度將會降低。密度波動的長度尺度將也會增加,在八百大氣壓下會達到一個「臨界點」。Nilsson說:「在那種情況下液體將看起來像牛奶,因為波動將會達到一個可散射可見光的長度尺度。」研究人員預測在更高壓強和更低溫度下,高密度相和低密度相將會完全分開,以至於在一個特定的壓強相關的溫度下,「在一杯水中將會出現被相界分開的兩種不同液體——就像油和水一樣。」

義大利Roma Tra大學的Paola Gallo對此印象深刻。「這個小組成功地超越了之前獲得的過冷極限,」她說道,「這意味著在未來我們能夠進行得更深入。在某些領域,避免結晶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其中之一就是低溫貯藏。在這些例子中,解決方案會非常實用,所以精確地了解水在過冷階段中的密度和結構是非常重要的。」

英國盧瑟福?阿普爾頓實驗室(Rutherford Appleton Laboratory)的Alan Soper對此很有興趣但更保持懷疑態度。他指出測量水滴溫度的內在困難讓得出詳盡結論變得困難,他還認為研究人員所測得的可壓縮性的增加是非常微小的:「那僅僅是在散射中非常小的一個增加,並且它經過某種最大值……就像它正在進入正要結晶的階段並且分子正在重排以形成晶體。」他說道,「他們已經清楚地看到了一些東西並且是非常有趣的,」他總結說,「但是真正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也許是我們不能直接回答的。」

這項研究被發表於《科學》(Science)雜誌。

翻譯:鄧楚涵

審稿:柯奎宇

原文來自 環球科學

註:所有文章均由中國數字科技館合作單位或個人授權發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水到底是一種液體還是兩種液體
    它可以變成水蒸氣,也可以結成冰......我們似乎對水最了解不過了,但是,這看似普通的水卻仍然有很多待解的謎題,科學家甚至連它是一種液體還是兩種液體都還在爭論呢。        在第二臨界點水是兩種液體?        眾所周知,水有3種存在形態:液態、氣態和固態。如果壓強或溫度改變,水的狀態就可能發生變化。溫度不變,壓強減小,液態水會逐漸轉變為氣態水。
  • 水到底是什麼?它是一種液體,還是兩種液體
    如果壓強或溫度改變,水的狀態就可能發生變化。可是在這幾種形態轉化過程中,水會發生什麼變化呢?比如在液態和氣態相互轉化的過渡點上,水既會表現出液態水的性質,又會表現出氣態水的性質,如液似氣,兩種形態無法區分,過了這個點後,它就會變為非液即氣或非氣即液的狀態。這個點被稱為「臨界點」。
  • 水到底是一種液體還是兩種液體 | 科技之謎
    它可以變成水蒸氣,也可以結成冰......我們似乎對水最了解不過了,但是,這看似普通的水卻仍然有很多待解的謎題,科學家甚至連它是一種液體還是兩種液體都還在爭論呢。在第二臨界點水是兩種液體?眾所周知,水有3種存在形態:液態、氣態和固態。如果壓強或溫度改變,水的狀態就可能發生變化。
  • 水不是一種液體,而是兩種?!
    至少從伽利略時代起,科學家們就一直在探索水的奇異性,但都徒勞無功。直到現在,尼爾森等人的工作終於能讓我們對水的特性一窺究竟。他們給出的解釋和水本身一樣奇妙:水不是一種液體,而是兩種。水的示意圖/圖片來源:Lotus Studio在某種程度上,水有多種的形式,這並不奇怪。根據溫度和壓強的不同,水有三相:固相、液相和氣相。
  • 親子科學實驗:一杯水一根針也能做實驗
    預備材料:少半杯清水、少半杯食用油、少半杯肥皂水、筷子操作:1、將食用油倒入盛有水的杯子裡2、用筷子將油和水進行攪拌,觀察油和水的狀態。油與水本來是不相溶的兩種液體,密度小的油在上層,密度大的水在下層。加入沒加肥皂水之後,油被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液體叫乳化液,該過程就叫乳化。實驗原理:油能和肥皂水混合,混合的同時還發生了化學反應。
  • 不同密度的固體放入不同密度的液體,看看會發生什麼?
    大家還記得之前做過的彩虹瓶科學小實驗嗎?當我們把更「輕」的水加入到更「重」的水裡後,更「輕」的水浮在更「重」的水面上。通過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直觀分辨出哪種液體密度更大,哪種更小。今天,我們針對密度這個話題展開進一步的研究,除了液體,也將固體引入到實驗中來,看看不同密度的液體和固體同時出現時,會出現什麼有趣的現象。
  • 科學家證實,水在零下63攝氏度不結冰,存在兩種不同的液態
    11月20日,一項發表在《科學》雜誌的研究揭示了水的異常特性。研究人員發現,液態水對壓力和溫度的響應不僅和其它液體不同,甚至連本身都不同。也就是說,水可以以兩種不同的液態狀態存在。這一發現會影響許多科學和工程應用。
  • 如何才能壓縮液態水?壓縮後的水會變成一種全新的狀態
    水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物質之一,動植物的生存離不開水。作為一種普遍的溶劑,液態水使得各種化學反應能夠更快發生。一般來說,液體很難被壓縮,看似液體不像固體物質那樣緊密,但水的密度確實已經相當大了。相對於密度最大的氣體而言,水更接近於一種固體。
  • 一杯熱水和冷水同時放進冰箱,熱水會先結冰,這是為什麼?
    一個常見的事實是,如果你有一杯熱水和一杯冷水,然後把這兩種水都放在冰箱裡,那杯熱水就會先結冰。這個看似違反直覺的說法有什麼道理嗎?沸水真的比冷水凍得快嗎?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認為冷的一杯會先結冰,因為它會很快到達冰點。
  • 液態水為何那麼難以被壓縮?壓縮後的水會變成一種全新的狀態
    水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物質之一,動植物的生存離不開水。作為一種普遍的溶劑,液態水使得各種化學反應能夠更快發生。一般來說,液體很難被壓縮,看似液體不像固體物質那樣緊密,但水的密度確實已經相當大了。相對於密度最大的氣體而言,水更接近於一種固體。
  • 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與液體重力相等嗎?
    學習了液體壓強知識後,同學們知道了液體由於受重力的作用,對容器底部會產生壓力,因此對容器底部產生壓強。那麼問題來了,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與液體的重力會相等嗎?如果不相等,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力F=pS=ρghS,其中h為液體的高度,S為容器底面積,「hS」就是高度為h的液柱的體積,根據G=mg=ρvg=ρhSg可知,「ρghS」是這一液柱的重力。
  • -80℃的液態水被發現,由「兩種液體」組成
    科學家首次觀測到極冷液態水以兩種顯著不同的結構共存,並且這兩種結構的比例受溫度影響。圖片來源:zmescience.com在遠低於冰點的極低溫度下,水能夠以液態形式存在,並且還是兩種液體的混合體。
  • -80℃的液態水被發現,由「兩種液體」組成
    科學家首次觀測到極冷液態水以兩種顯著不同的結構共存,並且這兩種結構的比例受溫度影響。圖片來源:zmescience.com在遠低於冰點的極低溫度下,水能夠以液態形式存在,並且還是兩種液體的混合體。9 月 18 日,這項由美國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完成的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提供了難得的實驗數據來解釋水在溫度極低的外太空,以及大氣稀缺的地球環境等極端條件下表現出的古怪特性。
  • 量子粒子不同時處於兩種狀態
    同樣地,我們常常認為,一個量子粒子可以同時處在兩個地方,或者更一般地說,同時處於兩種狀態中,即可以同時具有兩種不同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價值。這種說法難以說是錯誤的,但嚴格地來說,很難說是準確的。嚴格說來,量子粒子不同時處於兩種狀態,但有時候它們看起來可能會是如此。有人可能會感到詫異,怎麼會是如此呢?
  • 魔力科學小實驗|一杯紫色的液體,咋能調出這麼多顏色?
    然而,在烹煮的過程中,也常會遇見這樣的情況:煮過紫薯的水變成了綠色,很多人甚至嚇到不敢吃!紫米一清洗就掉色,難道顏色是染出來的?山藥蒸煮過後表面出現了藍紫色,看起來還有些恐怖。將浸泡後的紫色液體倒入玻璃瓶內。取6個塑料杯放在桌上一字排開,分別倒入碳酸飲料,綠茶,白米醋,礦泉水,蘇打水,檸檬酸。然後將玻璃瓶內的紫色液體依次倒入塑料杯中。
  • 人體每天需要喝八杯水嗎?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
    如果你不喝水會怎麼樣?當人體處於缺水狀態時,會帶來一系列不良反應,如頭痛、頭暈、乏力、喉嚨口渴等,因此喝水非常重要。然而飲用水並不是完全鬆懈的,此前有各種傳言稱人體每天需要喝8杯水,真的是這樣嗎?人體每天需要喝八杯水嗎?這不一定,要看分數。
  • 超臨界水是什麼水?它會是「弱水」嗎?為什麼?
    超臨界水簡單的來說就是一種介於液體和氣體之間的水,而且在這種狀態下,水的氣態和液態是非常均勻的混合在一起的,它既會氣體那樣逃逸,也會像液體那樣流動。那麼,超臨界水是如何形成的呢?超臨界水的形成有兩個必要的條件:高溫和高壓。
  • 最新研究:零下80℃,水以液態形式存在,且由兩種液體混合而成
    圖片來源:PNNL官網科技日報北京9月21日電 (記者劉霞)美國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的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指出,他們首次對超冷水進行測量後發現,在零下80攝氏度的極低溫度下,水以液態形式存在,且由兩種液體混合而成
  • 研究人員證明了水在-63攝氏度下,具有兩種液態
    每個人都知道水是什麼。它是我們所知道生命的關鍵。水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對壓力和溫度變化的反應,可以和其他液體完全不同。是什麼原因導致水對壓力和溫度的反應與其他液體不同,科學家們已經研究了一段時間。
  • -80℃的液態水被發現,由「兩種液體」組成且穩定存在
    科學家首次觀測到極冷液態水以兩種顯著不同的結構共存,並且這兩種結構的比例受溫度影響。,並且還是兩種液體的混合體。一些科學家們迫切地想知道水可不可能在 -83.15℃(190 K)的極低溫度下真實存在,過冷水是否只是液態水轉化為固相這一過程中的「必經之路」?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極冷溫度下液態水不僅僅相對穩定性較好,它還能以兩種結構構象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