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李思博
中藥飲片的養護是中藥調劑員一項重要工作,由於中藥飲片品種繁多、性質各異,如果養護不當就會發生蟲蛀、發黴、變色、泛油、腐爛等變質現象,嚴重的就不能藥用。
可是一般都對飲片的蟲蛀、發黴、泛油比較重視,對一些養護的細節忽略了,常見有以下三種情況。
芳香類飲片裝鬥後的密封問題
芳香類中藥飲片由於含有揮髮油,在儲存過程中防止泛油和揮髮油的散失非常關鍵,可是一般的做法是將此類飲片直接裝入藥鬥就可以了,沒有將藥鬥內的食品級塑膠袋(裝飲片用)密封好。時間長了,含有揮髮油的飲片氣味散失,影響飲片的質量。
正確做法:將含有揮髮油、具有芳香氣味的中藥飲片如當歸、肉桂、沉香等放入塑膠袋內密封,在低溫環境(不超過20℃)儲存。
常見含揮髮油、具芳香氣味的中藥飲片:
1.傘形科:白芷、當歸、柴胡、川芎、獨活、羌活、防風、前胡、藁本。
2.菊科:木香、蒼朮、川木香、白朮、艾葉。
3.姜科:莪朮、鬱金、薑黃、高良姜。
4.木蘭科:厚樸、辛夷。
5.樟科:肉桂。
6.唇形科:薄荷、荊芥、藿香、蘇子(炒蘇子)、香薷。
7.莎草科:香附。
8.柏科:柏子仁。
9.薔薇科:桃仁、杏仁。
10.瑞香科:沉香。
11.姜科:豆蔻、砂仁。
12.檀香科:檀香。
13. 馬兜鈴科:細辛。
舉例說明:如細辛含揮髮油,主要成分是甲基丁香油酚。所以細辛不僅要用封閉式的包裝,而且還要在避光、低溫涼爽條件下儲存,不宜暴曬。揮髮油在見光、高溫條件下揮發、散失較快,低溫、避光條件下揮發受到抑制。
堅硬外殼類飲片,粉碎成粗顆粒
用前搗碎的飲片,常為具有堅硬外殼或堅韌種皮的種子類飲片。這類飲片,含有豐富的油脂、揮髮油、澱粉、糖、蛋白質及其他易變質的成分。緻密的殼、皮是保證飲片質量穩定的天然屏障。
過早搗碎易導致其成分發生氧化、分解、揮發以及微生物汙染等,可發生變色、走油、黴變、蟲蛀現象,影響飲片的質量,一般是調劑時臨時搗碎。
調劑前臨時搗碎的品種:牛蒡子、使君子、決明子、萊菔子、白芥子、皂莢子、酸棗仁、鬱李仁、火麻仁、瓜蔞子、赤小豆、蓽茇、白果、荔枝核、牽牛子、黑大豆、蕤仁、砂仁、白豆蔻、益智仁、草果仁、草豆蔻等。
現實中能夠搗碎的飲片:砂仁、白豆蔻、益智仁、草果仁、草豆蔻等,由於表皮脆弱,容易搗碎。
未按要求搗碎的飲片(表皮堅硬):牛蒡子、萊菔子、白芥子、決明子、酸棗仁、鬱李仁、火麻仁、白果、荔枝核、牽牛子、蕤仁等。
不搗碎的後果:以上表皮堅硬的,現實中一般藥店不進行搗碎,這樣就影響了飲片在煎煮過程中有效成分的釋放,也就是制約了藥效的充分發揮。
正確做法:上述具有堅硬外殼的飲片,如牛蒡子等應該用時搗碎。如果用搗藥缸不易搗碎,可用粉碎機進行簡單的破碎操作,打成粗顆粒。一般藥店都配置小型粉碎機。
舉例說明:如牛蒡子的種皮較厚,質地堅韌,用搗藥缸不能破碎。通過適當的粉碎,能增大藥材與溶媒的接觸面積,提高煎煮得率,有利於活性成分煎出。
怕擠壓飲片應特殊存放
蟬蛻、全蠍、紫蘇葉、桑葉、香葉、菊花、野菊花、玫瑰花、羅布麻等,由於質地脆,擠壓的時候容易破碎,存放時應該放到寬鬆的鬥譜中,互相不能擠壓。一旦擠壓破碎,不好銷售,另外對飲片的煎煮也有影響。
舉例說明:如蟬蛻應該放置竹簍或寬敞的鬥譜中,保持乾燥,防塵、防擠壓。
中藥飲片的養護、存放是個專業、細緻的工作,對於飲片調劑員來說上述三個養護細節要記住。
原標題:飲片養護,三個細節易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