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誕生記

2021-01-08 騰訊網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名稱,成為新中國的國號,響徹世界。

很多人不知道,在確定這一國號之前,曾經有過一番爭議,特別是圍繞使用簡稱討論激烈。本文所講述的,就是國號背後的故事。

中共早期的建國構想

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建立新中國作為奮鬥目標。二大時,面對軍閥割據混戰局面,黨提出了建立共和國的構想。到了1931年,囿於當時的情形,中共在江西瑞金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蘇維埃」顯然具有鮮明的蘇聯色彩。

抗日戰爭期間,民族矛盾突顯。1935年12月,瓦窯堡會議指出:「蘇維埃工農共和國及其中央政府宣告:把自己改變為蘇維埃人民共和國。」這是中共在新的形勢和任務下做出的一種調整,但仍沒有放棄「蘇維埃」的稱謂。1936年8月,為適應全民族抗戰的需要,中共在《中國共產黨致中國國民黨書》中,將「蘇維埃人民共和國」改為「民主共和國」,表示「我們贊助建立全中國統一的民主共和國」。

1940年,毛澤東發表《新民主主義論》,回答了新民主主義革命要建立什麼樣的國家問題。毛澤東強調:「現在所要建立的中華民主共和國,只能是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們聯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這就是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由此可見,「民主」與「共和」已成為中國共產黨建國的重要價值取向。

黃炎培、張志讓提出條陳

1948年4月底,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頒布「五一口號」,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實現並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這一口號開啟了協商建立新中國的序幕,得到各方面積極回應。毛澤東在8月1日給各民主黨派的復電中,提出要「建立獨立、自由、富強和統一的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此後一段時間,一直沿用「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這個名稱。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協籌備會開幕。毛澤東在新政協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高呼「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萬歲」!

國家稱號關乎國體,茲事體大。出席新政協籌備會的一些代表對「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這個名稱提出了不同意見。黃炎培、張志讓專門給新政協籌備會寫了一個《提議國名定為「中華人民民主國」簡稱「中華民國」或「中華民主國」》的條陳。條陳提出:我國國名似可將原擬「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改為「中華人民民主國」,簡稱「中華民國」或「中華民主國」。將來進入社會主義階段時,即可改稱「中華社會主義民主國」。他們提出了四個理由。其一,「民主」「共和」兩字並無兼列必要:按我國現代所用「共和國」一名詞,似純系翻譯西文Republic(列坡勃立克)一詞,與「共和」兩字在我國經典上之原意並無關係。西文「列坡勃立克」一詞當初並非不可譯為「民主國」。蓋西文「德謨克拉西」(Democracy)與「列坡勃立克」(Republic)兩詞含義原無根本區別,不過前者係指民主的政治體制,而後者係指民主的國家,而在西文中向未有以「德謨克拉西」為字根而用以指國家之詞,而「列坡勃立克」即所謂「共和國」,則系一現存名詞。其二,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蘇聯等國家的國名,其中的「共和」皆可譯為「民主」,可見「民主」「共和」並無兼列必要。其三,「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名稱過長,「共和」既無必要,如上所述,自以節省為便。其四,至於簡稱「中華民國」,雖名稱較舊,「中華民主國」名稱較新,然「中華民國」四字最為簡短方便,恐終不能廢棄。

黃炎培、張志讓的意見引起籌備會常務委員會的重視。秘書長李維漢6月19日批示「抄送主任、副主任委員與各組長」。

張奚若為新中國起名

新政協籌備會常務委員會分六個小組承擔相關的籌備工作。其中,第四小組負責起草政府組織法草案。董必武任組長、黃炎培任副組長。1949年6月18日,第四小組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廣泛交換意見後,推舉以張志讓為召集人的7人委員會準備討論提綱。

6月23日,起草提綱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董必武開場提出討論的要點,首先就是「對國家名稱,有不同意見」。在發言中,張東蓀認為,國家名稱與制度比起來,制度更重要。林勵儒提出,國家名稱無論是用哪一個,皆簡稱「中華民國」,故有把國家性質表明的必要。張奚若說:「有幾位老先生稱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名字太長,說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名。我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比叫中華人民民主國好。有人民二字就可不要民主二字。焉有人民而不民主哉?且民主一詞Democracy來自希臘字,與人民同意。」他認為這個名稱雖長,解釋起來容易明白。「是共和而非專制,民主而非君主,人民而非布爾喬亞的國家。」

為慎重起見,此次會議將「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民主國(皆簡稱:中華民國)」,並列提出來,供代表們討論。

7月8日,第四小組召開第二次全體會議,討論提綱起草委員會提出的「政府組織法中的基本問題」。代表們就新中國的國家名稱、國家屬性、政府組織的基本原則、最高政權機關等問題進行討論,並推舉董必武、張奚若、閻寶航、王崑崙、張志讓5人組成起草委員會,負責起草政府組織法草案。起草委員會起草了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草案,分別提交小組會議討論,並徵詢錢端升、王之相、鄧初民等法學專家的意見。

8月17日,第四小組第三次全體會議修正通過了《政府組織法初步草案》,提交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常委會審議。從這次會議的檔案資料上可知,「新政治協商會議」已改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後改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筆者注)」,國家名稱已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名稱的改變應該在當年8月份。薄一波曾回憶說:「1949年8月14日,我參加了中央政治局會議,會上決定:一、新政協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二、國號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三、9月10日正式開會(後因文件起草未完成,改為9月21日)。」

9月7日,周恩來向政協代表及各方面有關人士作《關於中國人民政協的幾個問題》報告。關於國名問題,他解釋說:在中央政府組織法草案上去掉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的「民主」二字,去掉的原因是感覺到「民主」與「共和」有共同的意義,無須重複,作為國家還是用「共和」二字比較好。周恩來進一步說明:辛亥革命後,中國的國名是「中華民國」,有共和的意思,但並不完全,可以雙關的解釋,而且令人費解。現在我們應該把舊民主主義和新民主主義區別開來。因為在辛亥革命時,十月革命尚未成功,那時只能是舊民主主義的。在那以後由不完備的舊民主主義進步到完備的新民主主義。今天,為了使國家的名稱合乎國家的本質,所以我們的國名應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9月17日,新政協籌備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原則通過政協組織法草案、政府組織法草案和《共同綱領》草案,提交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討論。

在提交全體會議的文件裡,新的國名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董必武在9月22日全體會議上,就政府組織法草擬過程作出說明。總綱的第一個問題是國家名稱,他說:本來過去許多人寫文章或演講都用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黃炎培、張志讓兩先生曾經寫過一個節略,主張用中華人民民主國。張奚若以為不如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現在採用了這個名稱。因為共和國說明了我們的國體,「人民」二字在今天新民主主義的中國是指工、農、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這「已經把人民民主專政的意思表達出來,不必再把『民主』二字重複一次了」。

要不要簡稱「中華民國」

對國號爭議最大的是簡稱問題。正如黃炎培、張志讓的條陳中所指出的,人們已經習慣了「中華民國」這個稱謂。在政協討論時,一些代表提出,應該將簡稱寫入《共同綱領》。這是個習慣稱謂,寫進綱領可以照顧到統一戰線中的各個組織。但更多代表認為,「中華民國」代表舊中國的統治,新中國應是新民主主義的,反對將「中華民國」簡稱寫入《共同綱領》。雷潔瓊、張奚若等建議統一將「中華民國」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有代表提出,既不要寫「中華民國」,也不要寫「中國」,「中國」只是習慣用法。鑑於不能形成統一意見,只有提交人民政協正式會議討論。

新政協籌備會已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新中國的名稱。然而,在提交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的文件中,《共同綱領》和政府組織法中的國號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都帶著一個括號,裡面寫著「簡稱中華民國」六個字。是否應去掉原稿中的這句「簡稱中華民國」呢?

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後,儘管會務繁重,周恩來還是於9月26日上午11時半,在東交民巷六國飯店舉行宴會,邀請20多位政協代表參加。他們大多是70歲上下的老者,有張元濟、何香凝、周善培、符定一、馬寅初、徐特立、吳玉章、張瀾、黃炎培、簡玉階、陳叔通、沈鈞儒、陳嘉庚、司徒美堂、林伯渠、張難先、郭沫若、沈雁冰等。

宴會之前,周恩來先講了開場白。他說:今天請來赴宴的,都是辛亥革命時期的長輩……我國有句老話,叫作「請教長者」,今天的會就是如此。在討論文件時,各位看見國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有一個「簡稱中華民國」的括號。這個簡稱,有兩種不同意見,有的說好,有的說不必要了。常委會特叫我來請教老前輩,看看有什麼高見。老前輩對「中華民國」這四個字,也許還有點舊感情。

黃炎培首先發言說:我國老百姓教育很落後,感情上習慣用「中華民國」。一旦改掉,會引起不必要的反感,留個簡稱,三年之後再去掉,並無不可。

辛亥革命老人、72歲的何香凝接著說:「中華民國」是孫中山先生革命的一個結果,是用許多烈士鮮血換來的。關於改國號問題,我個人認為,如果能照舊用它,也是好的;大家不贊成,我就不堅持我的意見。

隨後發言的周善培是位前清進士,在辛亥革命後隱居38年之久。他態度堅決地反對用簡稱,說:我反對仍要簡稱,什麼「中華民國」,這是一個群眾對它毫無好感的名稱。20多年來更是被蔣介石弄得不堪言狀了。我主張就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表示此次人民革命和辛亥革命的性質各不相同。

81歲高齡的美洲僑領司徒美堂聽不懂北方話,由其秘書司徒丙鶴陪同參加新政協。這次,也由司徒丙鶴把別人的發言譯給他聽。聽到此,司徒美堂猛地站起來,要求發言。宴會廳裡靜下來了,只聽他說:我也是參加辛亥革命的人,我尊敬孫中山先生,但對於「中華民國」四個字,則絕無好感。理由是,那是中華「官」國,與「民」無涉。22年來更被蔣介石與「CC派」弄得天怒人怨,真是痛心疾首。接著,他又激動地說:我們試問,共產黨所領導的這次革命是不是跟辛亥革命不同?如果大家認為不同,那麼我們的國號應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拋掉「中華民國」的爛招牌。國號是一個極其莊嚴的東西,一改就得改好,為什麼要三年之後才改?語云:「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令不行。」仍然叫作「中華民國」,何以昭告天下百姓?我們好像偷偷摸摸似的。革命勝利了,連國號也不敢改?我堅決反對什麼簡稱,堅決主張光明正大地用中華人民共和國。

司徒美堂的這番話,慷慨激昂,擲地有聲。言畢,大廳裡頓時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

馬寅初立即表示贊同,並說:括號中的簡稱不倫不類,不像話,應該去掉!

張瀾、陳叔通也表示反對用簡稱。

這時,法學專家沈鈞儒又從法學角度作了闡釋:如果有些群眾還要寫「中華民國」,那是他們的一時之便,我們也不必明令禁止。至於堂堂的立國文件裡加上簡稱「中華民國」的括號,這的確是法律上的一個大漏洞。不合法律觀點,也萬萬不應如此。遍觀世界各國國號,只有字母上的縮寫,而沒有載之於立國文件上的其他簡稱。將來在行文上,用國家名義與別國訂約時,也有不便。所以我也主張不用那個「簡稱中華民國」。

陳嘉庚發言說:我也不同意用括號裡的簡稱。大家對「中華民國」絕無好感,落後的人可能一時不會習慣,但過些時候就會好的。他的廈門話,旁人聽不懂,由秘書莊明理翻譯成普通話。

當天發言者18人,有16人主張不用簡稱。

最後,周恩來表示,要把大家發表的意見綜合報給大會主席團常委參考,並由主席團常委作出最後決定。

1949年9月27日下午,中國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去掉國號後面「中華民國」的簡稱。自此,新中國有了自己正式的名字:中華人民共和國。

來源:人民政協報

責編:郝多

編審:陳衛平 張斌

相關焦點

  • 各國全稱:美利堅合眾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那日本又是什麼呢?
    我國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是也許很少有人知道它的來歷,剛建國之初我國的全稱是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當時很多人覺得這個國家的名字太長,後來經過多次的決議,最終就去掉了民主二字,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
  • 我國臺灣省的「經國號」戰鬥機
    經國號戰鬥機「經國號」是我國臺灣省研製的一種雙發超音速戰鬥機。「經國號」戰鬥機的型號為F-CK-1(Ching-kuo),是自製防禦戰鬥機( Indigenous Defense Fighter ,IDF)項目的成果。註:儘管後來「經國號」改名了,但本文將沿用「經國號」這名字。
  • 韓國英文國號之爭:是Korea還是Corea
    朝鮮在同年12月舉辦的「語言學·歷史學聯合學術討論會(平壤)」以及2003年的「3·1民族大會(首爾)」上都把國號一事提到了討論議程。而2003年8月21日在平壤舉行的「為了糾正國號英文標記的北南討論會」,則是對國號問題討論的高潮。
  • 取「國號」的習慣流傳已久,那依據什麼來取,意義又是什麼呢?
    國號作為一個政權最具代表性的象徵,實際上不僅蘊含著豐富而又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和國家認同感,而且還往往蘊含著某個非常美好的憧憬和國人希冀。在中國古代時期,國號的選擇歷來都是統治者頗為重視的一項,並且往往在政權建立之初便隨之誕生,甚至有的在政權尚未完全建立之時,便開始籌劃對於國號的制定。
  • 為什麼商朝滅亡以後,後世沒有以「商」作為國號的朝代了?
    首先,我們先要了解一下歷朝歷代選擇國號的標準。一般來說,一個王朝國號的選取,往往和開國君主之前的某些封號、官位有關。所以當這些諸侯由於各種原因推翻前朝,登基稱帝後,他們往往就會選擇自己曾經的封號作為國號。所以,一般來說,朝代的國號多數與某個地名有關。當然也有很多其他情況,在這裡先不贅述。那麼,為什麼後世沒有以商作為國號的王朝了呢?很大原因可能是因為不存在「商」這個地名。
  • 中國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那日本全稱是啥?說了你別不信
    中國是東方大國,它的全稱叫「中華人民共和國」,不過在古代,中國這個詞只是形容詞,並不是一個國家的簡稱,只是代表著中央的意思,也就是說是一個地區的中心地帶。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這個詞逐漸變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
  • 東漢,西漢,南漢,北漢,前漢,後漢,漢不僅是民族,更是國號
    「漢」是我們的民族,但在歷史上漢不僅是一個民族更是很多政權的國號。能湊齊東南西北的也只有漢了。晉只有東晉西晉沒有南晉北晉,宋只有南宋北宋,沒有東宋和西宋。而漢既有東漢西漢,還有南漢北漢。另外漢還是歷史上用過次數最多的國號。
  • 中國歷史上,十八個朝代的名稱及來歷,國號的決定有5個來由
    每朝代的創建者要首先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確立國號(朝代名稱)。國號就是一個國家的稱號。 《史記·五帝本紀》曰:「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 那麼國號由什麼決定呢?
  • 唐宋元明清:中國古代18個朝代國號的由來!轉走慢慢看
    司馬炎後來代魏稱帝,就用晉作為國號。李淵是隋朝時行宮居晉陽留守,以尊「隋」為名起兵,每戰必克,直入長安,在隋恭帝楊侑禪讓後便以「唐」為國號。因國君姓李,故稱李唐,尊稱為大唐。「遼」、「契丹」二號的本義,「契丹」可解為「鑌鐵」,乃民族之號;「遼」則國號,得名於遼水。也有學者認為「遼國」一號得名於「遼遠」之意。
  • 古代唯一敢以姓氏做國號的皇帝,死後被挫骨揚灰,骨灰被萬人喝掉
    人有人名,國有國號。 所謂國號,是對一個朝代的稱謂,它的歷史就和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史一樣悠久。 《史記 五帝本紀》載:自從黃帝到堯舜禹,同姓但是國號不同,目的為了彰顯某種明德。
  • 為什麼唐朝不叫李朝,為什麼不以姓氏為國號,有什麼依據嗎?
    秦:秦先祖為周天子牧馬有功,被封於,秦始皇統一後,沿用了秦國號;漢:劉邦這裡比較有趣,他是沛郡人,因此早先都叫他沛公,後來封為漢王,稱帝後便延續了這個國號;魏蜀吳:曹操自立魏王,曹丕篡漢後沿用;蜀漢的國號是漢,不是蜀,是兩漢的延續,前綴蜀只是為了區分兩漢,因此稱蜀漢或季漢;吳國嘛…
  • 世界上、歷史上有哪些國號重名的現象?後來都是如何解決的?
    世界上、歷史上有哪些國號重名的現象?後來都是如何解決的?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中國歷史上很多政權為了爭奪正統地位,總是取相同的國名,造成了很多矛盾。其實,很多人不知道,世界範圍內,也有類似情況。聽我給你慢慢來說。
  • 歷史上最迷信的王朝——商王朝,它的國號「商」竟來源於一種鳥
    導語:歷史上最迷信的王朝——商王朝,它的國號「商」竟來源於一種鳥。甲骨文是我國已知的最早的、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它不但印證了商王朝的存在,還完整地展現出了商王朝的社會風貌,它還告訴我們商王朝的國號「商」的來源。
  • 揭秘:天舟一號「VIP」氣凝膠誕生記
    揭秘:天舟一號「VIP」氣凝膠誕生記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7年04月23日 12:36 A-A+   接到研製任務後,306所研製團隊經過多輪試驗和驗證,將現有的氣凝膠材料「真空化」,由此,基於氣凝膠材料的「真空絕熱板」誕生了,它能有效地避免空氣對流引起的熱傳遞,使得其導熱係數較原有的氣凝膠材料大幅降低,隔熱性能提高了近一倍,同時又具備了很好的隔氣性和耐刺穿性。
  • 宇宙誕生記再出新版本
    原標題:宇宙誕生記再出新版本 本報記者 劉霞 綜合外電   今日視點   宇宙學家們最新提出的觀點向大爆炸理論發起了挑戰,他們認為,所謂宇宙大爆炸只不過是四維恆星塌縮所產生的「海市蜃樓」。   而且,現有的宇宙學也很難解釋,這樣暴烈的大爆炸如何產生一個溫度幾乎完全均勻的宇宙,因為,自從宇宙誕生以來,似乎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宇宙的溫度達到平衡。   對於大多數宇宙學家來說,有關宇宙的這種一致性最合情合理的解釋是,在時間開始後不久,某種未知的能量(科學家們現在稱之為「暗能量」)使年輕的宇宙以超過光速的速度快速暴脹。
  • 揭秘:中國首張3D地形圖誕生記
    (原標題:3D地形圖誕生記)從古至今,感知戰場環境,掌握地理地形,始終是兵家擺兵布陣的基礎。特別是在現代戰爭中,地圖更被視作對敵實施精確作戰的「眼睛」。那麼,首張3D地形圖是如何誕生的?這支曾榮獲「軍隊科技創新群體獎」的創新團隊在執行保障任務過程中常常感覺到,傳統的軍事地形圖有著難以克服的弊端:計算機地形顯示雖然逼真,但範圍受到影響,野戰條件下更是受到諸多局限;而地形沙盤對局部戰場環境的顯示不夠精細。
  • 塔斯馬尼亞博士聯合會誕生一周年記
    博士聯合會的成立,是繼2014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成功訪問塔斯馬尼亞後,在中國駐墨爾本總領事館教育組的關懷下,塔斯馬尼亞大學校方的支持下,中國人民和塔斯馬尼亞人們之間友誼的又一成果。與塔斯馬尼亞大學中國學聯一起,協助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墨爾本總領事館,首次在塔斯馬尼亞大學舉辦「領保進校園」專題講座;   八、2015年10月至12月,和塔斯馬尼亞大學中國學聯一起,協辦了由塔斯馬尼亞華人專家學者協會主辦的「塔中之光」——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夫人彭麗媛女士訪問塔斯馬尼亞一周年視覺藝術展覽活動(攝影展和繪畫展兩個主題活動),本次活動得到了塔州各大華人社團、華人華僑
  • 呵護千猴成長 全球首個體細胞克隆猴誕生記
    中新網上海1月26日電 題:呵護千猴成長 全球首個體細胞克隆猴誕生記  中新網記者 鄭瑩瑩  1月25日,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細胞》以封面文章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一項令世界矚目的成果:成功培育全球首個體細胞克隆猴。  小猴「中中」,2017年11月27日誕生,是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同年12月5日,小猴「華華」誕生。
  •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為鄰接中華人民共和國陸地領土和內水的一帶海域。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陸地領土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及其沿海島嶼、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各島、澎湖列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其他一切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島嶼。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基線向陸地一側的水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水。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屬於(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屬於( )。 2019-01-28 17:52  來源:  字體:大小  列印 【單選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屬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