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唯一敢以姓氏做國號的皇帝,死後被挫骨揚灰,骨灰被萬人喝掉

2021-01-15 騰訊網

人有人名,國有國號。

所謂國號,是對一個朝代的稱謂,它的歷史就和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史一樣悠久。

《史記 五帝本紀》載:自從黃帝到堯舜禹,同姓但是國號不同,目的為了彰顯某種明德。

這裡,可以基本理解為,國號的存在是君主以國之名去提倡一種積極的、美好的、崇高的嚮往。當然,還有第二種現象,即開國之君以曾經封地作為國號,例如的祖先,被封在秦地;的祖上曾是隨國公;的建立人趙匡胤為官最得意的是宋洲節度使,等等。

總而言之,出於或者「紀念故土」,或者「嚮往未來」的目的,沒有哪個朝代以姓氏為國號,除了一個:南朝陳。

西晉末年,八王之亂,直接引發的悲劇就是國家忙於內部鬥爭,無暇顧及外患,北方遊牧民族抓準時機,進攻中原腹地,史稱五胡亂華。晉朝宗室無奈,丟掉首都洛陽南遷,史稱東晉。

雖然王朝憑藉江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又存續了103年,但實際上,它已經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統一王朝了,與北方諸多少數民族政權分庭抗禮。

直到公元420年,南方劉裕篡位,建立劉宋,後又經歷齊、梁、、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南朝;與之對應是北朝的北魏、西魏、東魏、北周、北齊。

整體而言,這段歷史是混亂無比,又是精彩紛呈的,其中,陳國僅僅短暫的存在了32年。

陳國的創始人,叫做陳霸先,人如其名,雷厲風行。著名史學家呂思勉對他的評價是:劉徹與李世民不過平凡人,但陳霸先卻有大才。

陳霸先,出身貧寒,又不甘於普普通通潦草一生。青年時偶遇梁武帝的侄子蕭映,深受對方的賞識,遂被提拔為「村官兒」。

後,國家發生叛亂,陳霸先率領三千精兵積極參與平叛,並因為表現突出,被梁武帝看重,許他帶兵打仗,執行任務,這一年,陳霸先已經三十七歲有餘。

如果說蕭映是陳霸先第一個「伯樂」,那梁武帝就是他的第二個貴人,前者將其從貧民窟裡挖掘,後者給他機會發光發亮。

因為這份知遇之恩,陳霸先為梁國滅了李賁小朝廷,又幹掉自立為王的侯景,多次帶兵對抗北朝侵襲。時,將近九十歲高齡的梁武帝已經去世(被侯景囚禁餓死的),在打敗政治敵人王僧辯以後,陳霸先已經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因為擁立的小皇帝年幼,國家大事都以陳霸先為決策核心,他儼然成了權臣。

自古以來,功高震主、手握重兵,緊隨其後的很可能就是謀朝篡位,這無關於人品,亦不影響權臣最初的「忠心」,只是有時候,走到這一步,就做了,一如劉宋開創者劉裕。陳霸先也一樣。

公元557年,梁國最後一位小皇帝蕭方智主動禪位,陳霸先創建南朝陳,並且霸氣的以「陳」為國號,史無前例。

但凡小人物出身,上升都是艱難的,等到拼出個樣子來,已經不再年輕。例如曹操,自己打下的江山,兒子曹丕稱帝;又如司馬懿,自己搶來的江山,孫子司馬炎稱帝。

但是陳霸先非常倒黴:做了兩年皇帝,五十七歲時病逝。他的太子兒子正在北周做人質,算算年份,北周皇帝應當是宇文毓,又因為宇文毓手裡沒有實權,所以讓陳國太子做人質的事大概是宇文護決定的,不得不說太毒了。

為了穩定朝綱,大臣們秘不發喪,而是叫來陳霸先的侄子陳蒨回來登基。再往後,陳霸先的兒子們都英年早逝……斷子絕孫。

前面不是提到過,陳霸先的政敵王僧辨嗎?他的兒子王頒一直懷恨在心。

公元589年,陳國滅亡,王頒直接率領一群人來到陳霸先墳前,掘墳挖屍(不得不感概,古人洩憤的方式就是這麼暴力,李自成的起義軍挖了明朝祖先的墳,順治又挖了多爾袞的墳,可見古人視死如視生),只是王頒做的更過分:

他將仇人挫骨揚灰,並且讓成千上萬的人飲用撒有陳霸先骨灰的水……這個報復真是骨灰級的。

有誰能想得到,曾經那個勢如破竹,令無數人聞風喪膽的開國皇帝,死後落得如此下場。不過,根據陳霸先生前的做事風格,可能即便知道了,也會不往心裡去吧……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唐朝不叫李朝,為什麼不以姓氏為國號,有什麼依據嗎?
    唐朝稱李朝,宋朝稱趙朝,姓什麼稱什麼朝,我姓張,要在古代我也搞個張朝嗎?對不起,我丟不起這個人。我們至早從夏朝算起,我國第一個世襲制封建王朝的開端,到滿清滅亡,封建王朝結束,中間亂七八糟的朝代,幾乎沒有一個朝代會傻到用姓氏來給國家命名,那太傻了。
  • 萬曆皇帝死後究竟有多慘?遺體被公開砸碎焚毀,最後連骨灰都不剩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所有皇帝的事情都是最重要的事情,包括他們陵墓的建造,而皇帝也一直是我國後世考古專家所重點保護的對象,但是盜墓賊是防不住的,他們總有辦法潛入陵墓對其進行竊取。
  • 古代最特殊的宮女:一年洗一次澡,還把洗澡水喝掉,皇帝讓她三分
    大部分都是從進宮到年齡大了被趕出宮一直都是幹著苦活、累活,甚至連見一眼皇帝的面都沒機會類型的。就在這種概率中,電視劇中有個逆襲的甄嬛,在清朝也有位逆襲的侍女,但她不是皇帝的妃子,也不是什麼名門貴戚,只是出生在蒙古大草原上的一位平民家庭的女孩子——蘇茉兒。蘇沫兒,又稱蘇墨爾,蘇麻喇姑,大概生於明朝的萬曆年間。
  • 這個姓,在此省排名第一,曾出過兩個皇帝,一個皇帝不敢用自己姓
    其中,姓氏就不得不提。自古聰穎的中國人,為了便於不同氏族之間的通婚,創造性的發明了姓氏這個最能代表中國人血緣關係的制度。說起姓氏的由來,可謂是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尋到人類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制度時期。所以在中國最早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底,例如姚姓。姓是作為區分氏族的特定標誌符號,如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
  • 十六國的皇帝有多狠?石虎將兒子挫骨揚灰,最寵的孫子也難逃一劫
    古代的滅門慘案不少,但所謂虎毒不食子,像後趙皇帝石虎那樣滅掉自己太子石宣滿門的,確實比較罕見。在這個血腥的過程中,還發生了尤其慘烈的一幕:石宣的小兒子年僅數歲,聰明伶俐、乖巧可愛。所謂隔代尤親,石虎雖然一向殘暴,但對這個小孫子也是異常喜愛,平日裡少不了含飴弄孫,與尋常百姓家並無二致。
  • 古代皇帝做了個實驗,老虎直接跪地求饒
    獅子,草原之王,在中國古代,有一個單獨的名字"魁魁",如《水滸傳》中英雄鄧飛的綽號是"火眼魁魁";老虎,草原之王,在中國古代,有個別叫"大蟲"的,《水滸傳》中的英雄武松、李逵都打過老虎。在古代,皇帝對這個問題也很感興趣,為此還專門安排了實驗。做實驗的皇帝是北魏孝莊帝袁子友,《洛陽伽藍記》記載,孝莊帝看到這隻獅子是波斯的貢品,前面說過,獅子是外來的,在古代是很少見的。原來這頭獅子,在路上被叛軍首領搶了醜奴才。
  • 1966年萬曆皇帝被公開示眾,屍骨遭砸碎焚毀,最後骨灰都不剩
    我國在很的長一段時間裡面對於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遺產態度太過於"Z"傾,以至於在發掘整理古代文化遺產的時候有太多不恰當之處,最終致使許多珍貴文物遭到毀滅性的破壞。開掘定陵,萬曆皇帝之墓提起歷史上的萬曆皇帝,很多人可能想到的是那個在長達30年的時間裡面均未上朝的昏君。可是據現有歷史資料顯示。
  • 唐宋元明清:中國古代18個朝代國號的由來!轉走慢慢看
    孫堅死後,其子孫策向江東發展,公元196年,東漢朝廷封孫策為」吳侯」。孫策死後,其弟孫權接掌兵權。公元220年,曹魏建立,曹丕封孫權為「吳王」。公元229年5月23日,孫權稱帝,就以「吳」為國號。 為區別於前12世紀至春秋戰國之際存在的諸侯國吳國,以及五代時期楊行密建立的吳國,史學界一般在前面加上統治者的姓氏稱之為孫吳。因其居於三國之東,而有東吳之稱。
  • 秦始皇死後,他後代都死光了嗎?紛紛改名換姓,死也不敢姓「嬴」
    從此之後皇帝成了社會的最高掌權者,秦始皇在位期間嚴厲法度,統一度量,設置郡縣打破了傳統的分封制,可以說秦始皇留下來的制度今天看來還有教育意義,統一之後,各國百姓消除了彼此隔閡,共同謀發展。然而秦始皇統治下,勞民傷財修築長城,驪山陵墓,致使許多百姓流離失所,妻離子散,嚴苛的賦稅和刑罰壓得百姓喘不過氣來,平日裡惶惶不安,稍有不慎就會得罪朝廷權貴,連累家人,對此很多人敢怒不敢言。
  • 天津骨灰盒樓走俏引熱議,我們來談談給小盒子安家這件事
    在我國,幾乎所有出土的古代墓葬群中,還沒有發現過骨灰盒(佛骨舍利子儲存的方式除外)。骨灰盒是用來盛放骨灰的,而死後變成骨灰,是火葬和土葬的區別。從古代延續下來的潛意識是,火燒人或者火燒屍體,意味著多行不義或者刑罰。嘉慶賜和珅死,上吊留個全屍下葬,這是皇恩浩蕩,從來不是燒死你,給你留一把骨灰。也有留骨灰的,不過那就不是皇恩浩蕩,而是挫骨揚灰了。害怕火燒,從人的心理角度去分析,其實不難理解。
  • 史上最仁慈的皇帝,被口水噴到臉上不敢說話,死後全國哀悼
    在封建社會,皇帝就是國家權力最大的那個,任何人都要對皇帝畢恭畢敬,可以說掌握著一個國家的生殺大權。一般情況下,很少有人敢當面反駁皇上。但是,有一個皇上卻是當之無愧的史上最仁慈的皇上。他就是宋朝的第四個皇帝宋仁宗,甚至於被臣子的口水噴到都不敢說話,而在他死後,全國所有百姓都為他哀悼。
  • 古代皇帝死後,為何遺體要擺放幾個月才下葬,屍體不會腐爛嗎?
    皇帝是古代封建社會權力的巔頂之人,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當了皇帝,這個國家的所有人和土地就屬於皇帝管了,無論什麼事在皇帝哪兒都和普通人有很大不同,皇帝住的那可是最大的房子,娶最多的老婆,甚至連在死後都有很大的差別。
  • 中國古代姓氏文化淵遠流長,而「張」姓是個非常獨特的存在!
    中國古代姓氏文化淵遠流長,而在姓氏文化中大家有沒有發現「張」這個姓氏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存在呢?為什麼說他獨特呢?答案就在下面。首先,我們都知道的是,「張」在中國是排名位列第三的大姓,姓張的人口也是非常的多,但是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可以發現,竟然從來沒有出現過一位皇帝姓張,這一點是不是很讓人感到吃驚呢?人口這麼多的大姓居然從來沒出現過能稱帝的人才?然後,華夏民族自古以來就被世界各國尊稱為「禮儀之邦」,每當向別人詢問姓氏時,我們都會問「您貴姓?」
  • 東漢,西漢,南漢,北漢,前漢,後漢,漢不僅是民族,更是國號
    「漢」是我們的民族,但在歷史上漢不僅是一個民族更是很多政權的國號。能湊齊東南西北的也只有漢了。晉只有東晉西晉沒有南晉北晉,宋只有南宋北宋,沒有東宋和西宋。而漢既有東漢西漢,還有南漢北漢。另外漢還是歷史上用過次數最多的國號。
  • 人口不足3萬,卻是出過皇帝最多的姓氏,看看你是不是其中一員?
    縱觀姓氏文化的發展,其實早在三皇五帝時期便已出現,隨著時代的進步,  父系社會成為了社會的繼承之一,在這個時期姓氏文化逐漸穩固。  據《帝王世紀》記載:包羲「伏羲氏,風姓也。」這也是我國最早有關于姓氏的記載,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 印度恆河水那麼髒,上面漂浮著糞便、骨灰,為什麼印度人還敢喝呢?
    印度恆河水那麼髒,上面漂浮著糞便、骨灰,為什麼印度人還敢喝呢? 這幾年來,印度旅遊業發展的非常不錯,吸引了很多遊客前往印度旅遊。印度的恆河,在國際上有很高的知名度。恆河在印度的地位,就和長江黃河在中國的地位一樣,是很高的。但是因為印度發展過快,導致恆河汙染嚴重。很多工業廢水,都投入進恆河。
  • 歷史上最慘的皇帝,臨死前還找美女,最後被人風乾成臘肉,做了木乃伊
    說到木乃伊,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埃及金字塔,在古埃及人的觀念中,人死後靈魂依然存在,他們會在另一個世界繼續生活,所以不少法老王死後都會被做成木乃伊,等待死者的靈魂重新依附於肉體
  • 骨灰融為泥土 死後化作一棵樹
    核心提示: 死後化作一棵樹,不留墳頭、不刻碑、不能燃放爆竹、不能焚燒紙錢,骨灰盒埋入樹下,一年後降解,骨灰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今天,我省首個生態樹葬區,安葬了第一位逝者,她患肺癌去世,希望通過如此安葬方式倡導環保葬。
  • 人類的骨灰可以做鑽石?科學無限可能
    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已故之人最後都會變成骨灰裝進骨灰盒。那麼有沒有人產生過一個疑問:人類的骨灰最後會變成什麼呢?而骨頭還要經過再一次的碾壓、敲碎等,最後變成我們所見到的骨灰。如果早在古代,人們將骨灰埋在土地底下,並種上樹木的話,它還能夠為樹木提供很多營養成分、促進它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