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死後,為何遺體要擺放幾個月才下葬,屍體不會腐爛嗎?

2021-01-21 騰訊網

皇帝是古代封建社會權力的巔頂之人,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當了皇帝,這個國家的所有人和土地就屬於皇帝管了,無論什麼事在皇帝哪兒都和普通人有很大不同,皇帝住的那可是最大的房子,娶最多的老婆,甚至連在死後都有很大的差別。

我們知道,在中國有一個不成文的傳統習俗,就是在人死後要「停屍3天」,這個習俗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叫扁鵲的名醫,他曾遊歷到虢國時救治過虢國的太子。

當時的虢國的太子因為暈眩進入了假死的狀態,遍請了名醫依舊沒有用差點就要下葬了,好在扁鵲會把脈,發現太子依舊有脈弱,連忙給太子針灸,又以藥物輔助這才救起了太子。所以民間便有了要「停屍三天」傳統習俗,為的就是確定死者是否進入了「假死」狀態。

當然還要有些地方是放置七天,以便親人前來吊念。但是再長也沒有古代的皇帝長,古代的皇帝死後遺體要擺放足足3個月才下葬。這種習俗又是從何而來的呢?且不說是不是進入假死了,放置這麼久屍體難道不會腐爛嗎?

別擔心,之所以放置這麼久其實就是為了處理屍體的。在開頭就說了,皇帝在很多地方都和普通百姓有很大不同,死後屍體的處理方式也極為的複雜,但是其中最為主要的一環就是「防腐」。

皇帝離世之後,要先將遺體放入加入了香料的熱水中浸泡,然後再由專門的人來進行全面的洗浴。在洗乾淨了之後,再用黑黍釀成的白酒塗抹全身,並逐漸的滲透到體內,為的就是消毒還有清除體內的汙垢。

雖然當時科學手段不發達,但是從常識上也能知道,不乾淨的東西更容易造成腐爛。這一系列的手段就是為了防腐。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還是有一定根據的,並非全都是迷信使然,在進行過沐浴之後接下來就要進入正題了。

沐浴完之後自然就是要穿衣服,去世的皇帝遺體身上會穿上各種華麗的服裝,其次在靈柩棺材裡會擺放許多充滿濃香的中草藥。這些都是為了拖延遺體發黴還有腐爛所用的,當然其中還會有香料,為了的就是掩蓋屍體的臭氣。

除此之外,在皇帝的棺槨旁還會加入木炭,因為黑木炭能吸走空氣中潮溼的成分,使遺體的能保持乾燥,不至於因為潮溼而加快腐爛。當然如果天氣炎熱,還會在靈柩周圍擺放很多冰塊,使其不會過早發黴發臭。

經過了一系列的工序之後,皇帝的遺體自然能保持長時間不腐了。比如說清末的慈禧太后,便是因為工程浩大在他死後墳墓都沒有修建好,以至於慈禧在死後一年後才下葬。若不是有這重重的防腐手段,只怕也早已經腐爛成一具骸骨了。

相關焦點

  • 古代皇帝去世後,遺體要放幾個月才下葬,不怕腐爛嗎?
    皇帝葬禮也是封建社會的一件大事,古代皇帝死去後遺體要放幾個月才下葬,不怕腐爛了嗎? 古代家裡死人了要設立靈堂,而且要把逝者的遺體在靈堂裡停放三天才會按照地點下葬,而皇帝死後遺體存放的時間會更長,有足足三個月的時間,這麼長的時間有講究嗎?不怕遺體腐爛了嗎?
  • 在古代,皇帝駕崩後為什麼會「停屍」一段才入土?不怕腐爛嗎?
    不過古代皇室成員的喪葬制度,卻讓人覺得有點毛骨悚然,尤其是有很多皇帝、太后,他們死後很久都不會下葬這在以"入土為安"為喪葬主要思想的古代看起來格格不入,而且如果屍身腐爛了,豈不是"大不敬"嗎?
  • 為何慈禧死後一年才下葬,出殯當天臭氣燻天,只因「黃道吉日」
    中國史上有諸多的歷史人物妄想「長生不老」,但是長生不老對於一個身體會隨著時間慢慢衰老的肉體來說簡直就是遙不可及,除了秦始皇有過這種念想之外,臭名昭著的慈禧也有過此種妄念,可是為何慈禧死後一年才下葬,出殯當天臭氣燻天,就只是因為「好日子」嗎?
  • 人死後為何要口含一物下葬?並非迷信,有相關科學依據
    在農村長大的人,或者參加過葬禮、見過不少世面的人,應該對民間的一種喪葬習俗有所了解:人死後,家人收拾遺體、擇時下葬時,大多會讓死者含上一件物品,用這種方式送到入土為安。其實,這種習俗並不都是迷信,也有相關的科學依據。
  • 人在零下196度的液氮中,瞬間變粉末,可能是最環保的下葬形式!
    人在零下196度的液氮中,瞬間變成粉末,可能是最環保的下葬形式!人類在死亡之後,必經的一個過程就是下葬。在古代,君王們大多都相信,人在死亡之後其實是有靈魂存在的。因此他們大多都會在生前,就為自己建造一些陵墓,希望自己在去世之後,還可以延續生前的繁華。
  • 皇帝下葬的過程是怎樣的?下葬後,最後一名工匠是如何出來的呢?
    導讀:皇帝下葬的過程是怎樣的?下葬後,最後一名工匠是如何出來的呢?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歷史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皇帝下葬的過程是怎樣的?下葬後,最後一名工匠是如何出來的呢?
  • 為何人死後不能馬上下葬?需停屍三天呢?是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
    就比如今天小編要和大家介紹的這個習俗習慣,那就是在中國的一些農村地區,人死後是不能馬上下葬的,需停屍三天。那麼,有麼有讀者朋友們知道為何人死後不能馬上下葬?需停屍三天呢?是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是怎麼一回事吧。
  • 人離世後,為何要穿著壽衣下葬?原來有科學依據,還真不是防屍變
    在舉辦喪葬儀式時也一定要嚴格遵循禮制。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喪葬禮儀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我國的喪葬文化也隨之發生變化。古代的喪葬禮儀繁瑣,在新的文化衝擊下,人們開始摒棄一些繁瑣禮制。相比之下,現代的喪葬禮儀比較簡潔。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儘管喪葬禮儀形式發生變化,但都體現了我國人民對禮儀文化的重視。
  • 遙寄哀思:人死後為何要守靈?守靈時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像再早千古一帝秦始皇命喪於沙丘,而在之前,早已知命不休矣,大造地下皇宮,來安葬死後的自己。在死後到下葬的這段時間裡,必然會有人守護,想必是最早的守靈起源了。為何守靈守靈愈來愈成為一種習俗,為人們所遵循,之所以會守靈有下列幾方面的原因:一是在古代,人們篤信人死後,有魂靈,而魂靈所去往的地方是陰間。當一個人去世後,他首先會到陰間探探路,而後回到家裡看一看在世的親人。
  • 當我們死去:揭秘死後體內可怕化學過程
    細菌和真菌分解身體,導致身體腐爛。旁白稱:「在埋葬或者火化你的遺體前,你的家人會為你舉行一場葬禮。為了延緩分解腐爛過程,讓葬禮上你的容貌看起來和生前一樣,你的遺體要進行防腐處理。防腐處理分為兩個步驟。首先,利用泵和你的循環系統將各種防腐化學物質注入體內,例如甲醛或者戊二醛。接下來,你的所有內臟被摘除,與循環系統接觸的所有區域充滿相同的化學物質。」
  • 死後都不得安寧的皇后 下葬六十多年後被盜墓者刨開肚子尋金
    死後都不得安寧的皇后 下葬六十多年後被盜墓者刨開肚子尋金時間:2017-07-11 14:54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死後都不得安寧的皇后 下葬六十多年後被盜墓者刨開肚子尋金 在我國古代的封建社會中女人向來是受到欺壓的一方,在那個社會中婦女沒有話語權也不可以插手一些重要的事務。
  • 如果人死後,沒有親人給他燒紙錢會怎樣?燒紙錢真只是封建迷信嗎
    喪禮、婚禮、祭天、加冠被統稱為我國古代的四大禮,每一項都非常繁瑣。就拿喪禮來說,我國的傳統葬禮就分為了送終、報喪、入殮、停棺(一般為7天)、居喪、弔唁、送三、出殯、下葬等等環節,每一步都有禁忌。而在整個喪禮的進行過程中,都要有專人來幫逝者燒紙錢,不能中斷。
  • 腐爛的屍體不能說話,卻可以拆穿不在場證明
    至於屍體腐爛的每個階段有多久,科學家發現,不同季節屍體的腐爛節奏也有所不同。總體看來,天氣越熱,屍體腐爛越快。觀察時間是1981年5月-1982年5月,為期一年丨參考文獻4此前的文獻記載當中,沒有誰對人類遺體上的昆蟲活動做過如此詳盡的觀察實驗。
  • 原來人的屍體長時間在太空中會灰飛煙滅,不過並不會腐爛!
    不過人在死後,屍體大多數會被火化和土葬。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人的屍體是在「太空」中,那又會怎樣?會被腐爛嗎?在地球上,人死後屍體都會隨著時間的逝去而慢慢腐爛,是因為在空氣當中和身體內都有大量的微生物,而它們在大自然中承擔的是分解者的工作。不過地球上和太空中卻是大大不同的。
  • 他是史上第一痴情皇帝,妻子死後不讓下葬,打開棺材愛撫妻子屍體
    不管是影視作品還是史籍記載,皇帝專一併很愛一個人的似乎很少,但是在五代十國的後燕卻出現了這麼一位君主,他愛自己的皇后愛到在其死後,都要愛撫皇后屍體的地步。這個皇上就是後燕的亡國之君,慕容熙。其實後燕的歷史很短,只有24年,在那個亂世這樣短命的王朝很多,君主更是不計其數,但是唯獨慕容熙能憑藉他妻子死後的「壯舉」而為人所熟知,也算是難得了。
  • 珠穆朗瑪峰的溫度很低,人死後不腐爛,那裡能看到古代中國人嗎?
    即便是在最暖和的時候去攀登珠峰,仍然要面臨低溫的嚴峻挑戰。 由於珠峰的氣溫非常低,如果人在這種環境中死亡,遺體會被冰凍而不會腐爛。既然如此,人們是否在珠峰上面發現古代中國人呢?古人是否攀登過珠峰呢?
  • 科普:為啥人死後身體會腐爛 而活著卻不會?
    而人死後,屍體會慢慢腐爛,最終剩下一具白骨。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人在死後會腐爛,而活著的時候卻不會呢? 不看完還真不知道,人死後並不是一了百了,身體竟然還在進行很多事情…… 一點都不驚悚,但如果膽子太小,還是找個膽子大的一起看吧。
  • 人死後的幾個月內,如果不進行處理,屍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咱們就能不見不散啦~【本文首發於「39健康網」頭條帳號】每個人都要面對死亡,它是生命必經的過程,從出生那天開始,我們就離它越來越近。但是屍體不會一直僵硬,一般在36個小時後,肌肉又會放鬆,水分逐漸流失,人體的皮膚開始變得又皺又幹。死亡幾天內屍體中有大約100萬億個微生物,來輔助分解死去的身體。死亡幾天內,胃腸道中的厭氧細菌開始蝕穿腹部器官,這就是屍體腐敗的過程,自此屍體開始變臭。
  • 人死後下葬時,為何要給嘴裡含一東西?是一種科學手段
    人死後,他的身體、名字、甚至思想和精神都要跟世界一一告別,唯有音容笑貌殘存在一些親朋好友的記憶裡。隨著時間的推移,甚至連這些記憶也將煙消雲散,到那時,他就真真正正跟世界毫無瓜葛。每個人不論從事哪種職業,生前都會多多少少為社會做出貢獻,因此,凡是死去的人,親人們都會挑選一個黃道吉日,為他舉辦隆重的葬禮,讓他體體面面的跟世界告別,算是對他人生價值的一種認可。
  • 明萬曆皇帝「北鬥七星」葬式揭秘(組圖)
    明定陵1956年5月開始挖掘,1957年打開地下玄宮,至今已過了半個世紀,但是萬曆皇帝的葬式為何採用「仰面朝天,右手扶著自己的面頰」的怪異姿勢,一直是個未解之謎。後殿(玄堂)的正面棺床上停放著三口棺槨,中間的特別大,是萬曆皇帝朱翊鈞的棺槨。另兩口分別是皇后孝端和孝靖的棺槨。 據王秀玲介紹,當時定陵發掘時,最引人注目的是墓主人的屍體保存情況。萬曆皇帝屍體放置在一條錦被上,錦被兩邊上折,蓋住屍體。屍體頭西腳東仰臥,肌肉已經腐爛,僅剩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