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定律,每個人都避免不了死亡。不過人在死後,屍體大多數會被火化和土葬。
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人的屍體是在「太空」中,那又會怎樣?會被腐爛嗎?
在地球上,人死後屍體都會隨著時間的逝去而慢慢腐爛,是因為在空氣當中和身體內都有大量的微生物,而它們在大自然中承擔的是分解者的工作。不過地球上和太空中卻是大大不同的。
首先我們來說說屍體腐爛的條件,屍體腐爛要有足夠高的溫度和足夠多的分解源,比如說細菌,因為有一種細菌叫做厭氧菌,它是不需要氧氣負責生命活動的,並且很多厭氧的細菌甚至在有氧空間內無法生存。所以氧氣其實並不是一個必要的因素。
在宇宙中,平均溫度是在-273攝氏度,可以說是絕對零度。那在這樣一個溫度極低的環境之中,任何的細菌都不會活動,新陳代謝也幾乎會停止,所以它們也就不會分解屍體,那這樣說的話,在太空中屍體並不會腐爛的,不過很可能會被凍成乾屍。
不過暴露在太空上的屍體,也不是一定安全的。很有可能會被輻射強烈的高能射線打磨身體的細胞結構,從而產生分解,也就是大家所說的灰飛煙滅。當然了,還有很多種情況,如果說屍體靠近行星的話,那就會被強大的引力所吸引,然後被吸附在星體上,成為行星的一部分,最後變成塵土。再如果漂浮到恆星附近,那麼結冰了的屍體就會瞬間氣化變成一縷青煙。
人類在探索宇宙過程中,在太空遇難的次數僅有一次,三位太空人在空間站執行任務,正準備返回地球的時候,出現了意外,導致飛船中的空氣一瞬間就消失了。這三位太空人被吸入太空中,如今他們的屍體也一直在太空中漂泊,至今不知身在何處。
當然了,太空人死後並不會發生網上所傳說的爆炸,只會身上器官開始滲出體液,屍體也會慢慢地變得臃腫。他們會像很多太空垃圾一樣漂浮在宇宙空間中,直到被分解成為塵埃為止。
對此大家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