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什麼叫「腐爛」。
在生物學名詞解釋裡,腐爛也叫腐敗,是動物或植物蛋白和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最終回到大自然的一個物質循環過程。那麼人體的腐爛或腐敗是一個什麼樣的具體過程呢?
這個過程大概有五步:
第一步,叫新鮮階段。這個階段的人剛死去,再沒有氧氣提供給細胞,這時蟄伏於人體中的一些厭氧菌類,就是不需要氧氣生存,有氧反而難活,沒氧卻如魚得水的一些細菌活躍起來,它們大量繁殖,這些繁殖過程就是消化機體營養的過程,它們吃了屍體代謝的結果就是產生臭氣;
第二步,進入腫脹階段。已變得不新鮮的屍體由於厭氧菌作用,氣體開始充滿腹部和各種組織中,屍體腫脹不堪;第三步,叫「積極腐爛」。這一階段開始有昆蟲參與進來,如蠅蛆什麼的,它們開始清理屍體;第四步,叫「自溶階段」。這個階段的屍體在自身消化酶作用下,一些器官如腸道等開始溶解;最後一步,就是全面腐爛過程,細菌昆蟲大量繁殖參與到腐蝕和消化過程,這種腐爛一直會持續幾個月,最終只剩下骸骨了。
屍體腐爛所需的條件。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利用一些方法,讓屍體或肉類保持新鮮,或減緩停止蛋白質有機物腐敗過程,比如用冷櫃延緩屍體腐敗;用冰箱可以冷藏動物肉類;通過抽真空殺菌辦法讓食物保持期延長等等。
這就說明,屍體的腐敗至少需要兩個必要條件:一是要有細菌和昆蟲的參與;二是要有適宜的溫度和水分,還一定程度需要氧氣。知道了這兩點,我們就可以想像屍體漂浮在太空中會是一個什麼樣子了。
太空漂浮的屍體沒有腐爛的條件。
在太空是沒有空氣的,因此只可能有厭氧菌存活,這一點似乎在新鮮屍體時可以對其腐爛發揮作用。但是且慢,腐爛還需要適宜的溫度,溫度越低腐爛越慢,溫度太低,就停止腐爛了。
而太空中溫度極低,近地軌道溫度都低於-100℃,遙遠的太空溫度接近絕對零度,也就是-270攝氏度以下,在這樣的低溫中,即便細菌不被凍死,也會完全失去了活動能力,因此腐敗無法進行。
而且,由於太空高度真空,氣壓幾乎為零,屍體會在這種環境中極快脫水成為乾屍,任何細菌在沒有水分情況下,是無法生存的,就更別說昆蟲了。沒有了細菌和昆蟲的參與,屍體腐敗是無法進行的。
在太空漂浮的屍體會永存,但也可能有兩個歸宿。
如果屍體暴露在太空環境,會成為乾屍,一千年,一萬年,甚至億年以後依然不壞。這些漂浮的乾屍只有兩種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一種是受到隕石衝擊,碎裂成更小的碎片;還有一種就是飄到某顆星球的引力圈,被引力捕獲墜落到這個星球上。如果這個星球有大氣存在,就會在大氣層裡燒毀,如果沒有則會「吧唧」摔在星球表面,碎為齏粉。
這是屍體暴露在太空環境的情況,如果屍體在飛船有氧有適宜溫度情況下,不做保護的話,就會像在地球上一樣腐爛掉。
就是這樣,歡迎討論,感謝閱讀。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看,敬請理解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