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後為何要口含一物下葬?並非迷信,有相關科學依據

2021-01-21 扒拉筆跡

在農村長大的人,或者參加過葬禮、見過不少世面的人,應該對民間的一種喪葬習俗有所了解:人死後,家人收拾遺體、擇時下葬時,大多會讓死者含上一件物品,用這種方式送到入土為安。其實,這種習俗並不都是迷信,也有相關的科學依據。

在古代,有錢人會用玉蟬,或者金銀等寶物送給死者口中,條件差的家庭,則會用銅錢代替。到了近代,很多地方流傳著這樣的說法,這些東西是用來為死者來世買路的,這種說法當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在裡面,但首先是對死者的一種尊嚴。

早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已經有了一套"兇禮"。《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兇禮者,哀國家之哀,喪禮者,哀死亡之喪",當時的葬禮稱為兇禮。由此可見,在古代,人們非常重視葬禮,更重視讓逝者有尊嚴地離開人世。這就是為什麼會有喪葬儀式,然後是下葬過程。

而在這個葬禮過程中,由於死者需要在家裡放置幾天,地位高的人可能需要放置更長的時間才下葬,活著的人難免要看看死者的遺體,讓死者嘴裡含著什麼,一是屬於死者的尊嚴,二是也可以避免死者臉上很快就垮下來,看著心理上不舒服。

古人常採用一些方法來保持死者的屍體不腐,如馬王堆漢墓中的辛追夫人。宋代包拯墓出土後,專家們還發現包拯體內有汞元素,以保持身體不腐。這說明,即使逝者已逝,人們還是希望他的身體能保持較好的狀態,把東西放在逝者的嘴裡,也是一種方式。

據史料記載,魏文帝曹丕的貞後是用頭髮蓋在臉上、用糠堵著嘴下葬的。原因是曹丕不想給她追封,因為她被曹丕拒絕了。這也可以從側面看出,死者口中所含物品關乎身份尊嚴。此外,在葬禮過程中,還有一項重要的程序:為死者著裝,包括面部。

因為人死後,有時嘴巴和舌頭的位置不合適,加上死者臉上的妝容也需要一種工具來維持。所以在這一點上,往死者嘴裡放東西,也可以保持死者遺體的可視性,而且人死後,腹部可能會散發氣味,從嘴裡漏出來,所以這個東西也可以起到阻擋氣味散發的作用。

春秋時期的儒家經典《公羊傳》記載:"孝子故以自言,生以事人,死以事人,不忍空言,天子以珠說話,諸侯以玉說話,大官以翠說話,士人以貝說話,春秋之制也。"那時的人們埋葬了他們的父母。就像是一個。

可以清楚地看到,即使是這樣的小東西,在古代也有明顯的等級差別,皇帝用珍珠,王子用玉,其他人用的東西就不那麼珍貴了。到了現代,由於各地風俗不同,人們給死者的東西與身份無關,主要是根據當地的風俗習慣。其實,無論其中包含著什麼,都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希望逝者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好。

相關焦點

  • 為何人死後不能馬上下葬?需停屍三天呢?是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
    儘管我們已經不再是那個封建落後的國家了,人們的思想也越來越先進,但是仍舊有些地方有些人的思想仍舊是無法跟上這個不斷向前發展的時代。比如,如今在我們國家的一些農村地區,仍舊保留著古老的一些習俗習慣,這些習俗習慣有的是封建迷信的,但有些卻不是表面看的那麼簡單。就比如今天小編要和大家介紹的這個習俗習慣,那就是在中國的一些農村地區,人死後是不能馬上下葬的,需停屍三天。
  • 人死後下葬時,為何要給嘴裡含一東西?是一種科學手段
    赤條條來,光塌塌去,從古至今,生老病死每個人都無法逃脫。人死後,他的身體、名字、甚至思想和精神都要跟世界一一告別,唯有音容笑貌殘存在一些親朋好友的記憶裡。隨著時間的推移,甚至連這些記憶也將煙消雲散,到那時,他就真真正正跟世界毫無瓜葛。
  • 人死後為何一定要停屍三天?其實並非迷信,還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眾所周知,在我國的喪葬習俗中,有這樣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即死者去世後,一般要在靈堂裡停靈三天才能下葬。這3天裡,死者家屬會為其舉辦盛大的追悼會,也是告別禮。三天哀悼結束後,死者才會正式入土為安。
  • 人死之後為何要在家中停放三天?並非完全是迷信,有一定科學依據
    中國人對死者有種敬畏之心,死者為大,對喪葬禮儀也十分重視。在喪葬禮儀中,有一種是,在人死後要在家中停放三天。那麼古人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這就要說到春秋戰國時期的神醫扁鵲。據史料記載,扁鵲得到長桑君的真傳後,開始當一個行腳醫生,行走江湖。在路過虢國的時候,發現全國上下都處在悲傷之中,一問才知道,原來是虢國的儲君年紀輕輕就病死了。
  • 人死後為何要停屍三天?扁鵲告訴你:並非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
    ,而是要在家裡停屍三天,設置靈堂,並且不能關門,而家人要守靈。有一種說法是人死後的靈魂不肯離開人世,離開親人,所以停屍三天給靈魂一個告別的時間。其實這是迷信說法,真正的原因還是有歷史背景的。    自此扁鵲的醫術也得到世人認可,認為他有妙手回春的醫術。而在歷史上,因為當時的科技非常落後,並不能正真確診人是不是假死,以至於許多人因為「屍厥症」,而被下葬,最後是在棺材裡窒息而死。
  • 人死後臉上為何要蓋一張紙,並非迷信,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古往今來,中國人都講求死後要「入土為安」說法,在人去世後,死者臉上都會蓋一張紙,至於為何要這樣做,估計很多人都很難說清原因,可能是祖輩流傳下的習俗,可能是一種迷信。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說怎麼回事吧!這裡有關於死後用紙蓋臉,有個小故事。
  • 人死後為何要在家停屍三天?專家:其中並非迷信,有一定科學依據
    這些文化之所以可以流傳數千年,有一定的迷信態度,時至今日,有諸多已經被取消了,當然,保存下來的也不在少數,如葬禮中的一項制度,人去世後要先停屍3天,即使是現在,我們依然保留,許多人說這是迷信的一種說法,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 並非迷信,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
    其實這並非迷信,科學家已經給出了答案。火葬中奇怪的現象古人在對很多事情不夠了解的情況下,相信人死後會去到另一個世界,並認為「人死後入土為安」,所以一直比較推崇土葬。直到宋朝由於土地兼併現象越來越嚴重,導致很多平民缺少土地或沒有土地,連吃飯都成問題,更別說需要花費不少錢的土葬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只能選擇火葬了。
  • 為何人死後會託夢給親人?專家給出解釋,並非迷信而是有現實依據
    在崇尚科技的21世紀看來,「託夢」顯得十分神幻,但科學家、哲學家等人都研究過人的夢境,發現夢境與現實世界具有一定的聯繫,並非都是封建迷信,人死後託夢給親人的情況也不是不可能。「夢境」是由畫面和人的情緒構成的,早在數千年前,古人便開始解析夢,相信做夢是有原因的,東漢思想家王符曾說:「夫奇異之夢,多有收而少無為者矣。」並且古人還賦予了夢境能預言人的未來禍福的能力,但現今進行科學地研究人的夢境後,發現夢境實際上並不具有這個能力。
  • 古代皇帝死後,為何遺體要擺放幾個月才下葬,屍體不會腐爛嗎?
    我們知道,在中國有一個不成文的傳統習俗,就是在人死後要「停屍3天」,這個習俗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叫扁鵲的名醫,他曾遊歷到虢國時救治過虢國的太子。
  • 為何人死後會「託夢」給親人?這究竟是封建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
    文/仗劍走天涯為何人死後會「託夢」給親人?這究竟是封建迷信,還是具有科學依據?雖然很多人都能夠正確地對待做夢了,可是在夢中所發生的這些現象,每當醒來也都是久久不能夠平復的。甚至還有人在做夢的時候,夢見自己已經逝去的親人。為什麼明明這個人已經死了,還會在夢中遇見了?難道所謂的託夢給親人的現象,真的是存在的嗎?這究竟是一種封建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的正常現象呢?
  • 人死之後為什麼要在臉蓋層白布?並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
    人死之後為什麼要在臉蓋層白布?並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所以我們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自然規律不可逆,樹立正確的科學觀世界觀,人生觀,愛惜自己的生命。但是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古代和現如今,人死之後為什麼要在臉蓋層白布呢?有人覺得這是迷信的做法,其實這並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下。
  • 為何火化爐焚燒屍體時,會聽到哭聲?其實並非迷信,而有科學依據
    從20世紀開始,火葬在世界各地被提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方面是土葬要佔有更多的土地資源,據了解,目前中國大陸的火葬比例是53%、日本超過了90%,美國是26%、英國是70%。
  • 人離世後,為何要穿著壽衣下葬?原來有科學依據,還真不是防屍變
    因此,喪葬儀式有很多的要求。在舉辦喪葬儀式時也一定要嚴格遵循禮制。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喪葬禮儀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我國的喪葬文化也隨之發生變化。古代的喪葬禮儀繁瑣,在新的文化衝擊下,人們開始摒棄一些繁瑣禮制。相比之下,現代的喪葬禮儀比較簡潔。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儘管喪葬禮儀形式發生變化,但都體現了我國人民對禮儀文化的重視。
  • 在影視劇中,為何我國殭屍都穿著清朝官服?專家:並非迷信
    大家都看過殭屍類的電影,知道殭屍是人死後受地理環境、氣溫溼度以及受一些科學物質影響下,屍體產生變異而成。這就是人們所謂的活死人,和西方的生化怪物一樣,殭屍是人們臆想出來的沒有死透的人詐屍的現象。可是大家發現沒有,中國的殭屍群體都是臉部煞白,手臂筆直抬高至身前,穿著清朝官服蹦著出場的。
  • 火化時為何能聽到「哭聲」?工作人員:並非迷信,其實有科學依據
    火化時為何能聽到「哭聲」?工作人員:並非迷信,其實有科學依據「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 為何老人常說睡覺不要頭朝西?並非封建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
    有可能是一株植物、一種動物、一棟建築,也有可能是一種風俗習慣,總能給人帶來許多驚喜。而我國較為傳統的時候,老一輩總能說出一些看似「封建」的話語,其實某些話在如今,都是能用科學去解釋的。估計有小夥伴好奇,為何老人常說睡覺不要頭朝西呢?難道是有什麼忌諱嗎?畢竟睡覺的方向,在大多數人看來,都是沒有什麼關係的,但其實這並非是封建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為何慈禧死後一年才下葬,出殯當天臭氣燻天,只因「黃道吉日」
    中國史上有諸多的歷史人物妄想「長生不老」,但是長生不老對於一個身體會隨著時間慢慢衰老的肉體來說簡直就是遙不可及,除了秦始皇有過這種念想之外,臭名昭著的慈禧也有過此種妄念,可是為何慈禧死後一年才下葬,出殯當天臭氣燻天,就只是因為「好日子」嗎?
  • 並非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
    有不少人喜歡用雞肉做成佳餚,更是偏好一些特別的部位,比如雞腳、雞頭等。但是很多人就比較困惑,為什麼鴨頭那麼多人吃,卻很少人吃雞頭呢?老人說:吃雞頭如食砒霜,這是真的嗎?你還真別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啊!不能吃雞頭,這並非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 人死後需要守夜,為啥偏偏不讓貓靠近屍體?這次真不是迷信!
    人死後需要守夜,為啥偏偏不讓貓靠近屍體?這次真不是迷信! 說起老一輩的「封建迷信」,可能很多年輕人都有話要說。比如房間裡不能打傘,晚上不能照鏡子之類的,應該是全中國的老年人通用的。即便是建國後不能成精的現在,在一些偏僻的農村,依然有著各種各樣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