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高中生物那點事
新課標下的新高考即將開啟,最後一屆舊高考模式在不同尋常的2020年七月份已圓滿結束。今年全國Ⅰ卷理綜生物試題有幾個明顯變化。
1.內容、範圍不變,考查理解能力和實踐能力加強
作為過渡期的高考,全國高考Ⅰ卷理綜生物試題題型結構保持不變,依舊是6+4+2選1模式。六個選擇題中,1,2和4題考查必修一的知識,第5題考查必修二的知識,3,6題考查必修三的知識;在四個大題中的知識點分布是29題和30題考查必修一的知識,31題考查必修三的知識,32題考查必修二的生物變異及育種知識;2選1考查選修知識。
命題指導思想仍然是立足教材、聯繫實際、突出能力、注重創新,滲透生物學核心素養的考查。試題的基礎性,原創性、靈活度加強了,突出了學科特色,以科學實驗為載體,聯繫社會,與時俱進。試題以生活實際、生產實踐中的實際問題為例,考查考生的思想方法、實踐能力和責任擔當。
考試內容分布和試題類型,保持相對穩定。試題的難度和區分度較合適。考查主幹知識的範圍基本穩定,沒有超出教材範圍的題,整套試題都是以基礎知識的考查為主。在知識考查的基礎上,注重理解能力和實驗能力的考查,通過創設情境,聯繫實際,倡導學以致用,體現了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整套題目在知識上覆蓋了高中生物的重點知識內容,考查了學生知識的理解深度和掌握能力。靈活度加強的題有第2 題、第5題、第30題和第32題。第2題考查細胞呼吸中O2吸收量和CO2釋放量的比例關係,由於涉及到呼吸類型,呼吸產物及相關比例問題,考慮到因素較多,雖然學生對內容比較熟悉,但容易出錯。
2.考查信息處理和科學表達進一步加強
試題偏重考查生物學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需要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內涵,掌握知識間的相互聯繫,聯繫知識和生活、生產,科技,理解生物學本質。選擇題中的第1題、第3題、第6題,均以教材基礎知識做題幹;必做的幾個大題第29題、第31題第(1)(2)小問、第32題第(1)小問都是以基礎知識為考查點。在考查生物科學和技術基礎知識的同時,考查科學探究的方法、獲取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第29題是一道新題型,有一定的綜合性,但是主要考察的還是教材基本知識,要求考生能根據相關結構的名稱,理解突出,高爾基體,細胞膜,葉綠體類囊體膜幾種膜結構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以及幾種膜結構的主要生物學功能。
考生要注意梳理邏輯關係,找準關鍵詞,組織語言進行答題。試題設問體現對考生組織語言並使用專業名詞和術語進行條理清晰、邏輯嚴謹表述的要求,需要考生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聯繫課本,對題目進行解答。
第31題以教材重要的疾病模型——糖尿病為背景,圍繞嚴重危害我國居民健康的真實問題,促進考生將所學知識進行遷移轉化,並引導學生推測該研究的意義。第31題第(2)(3)小問考察了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做到學以致用是解題的關鍵。特別是第31題第(3)問,在設置實驗問題方面,在設計上靈活,有思考的空間卻又沒有偏離中學教材內容範疇,既考查了基礎知識,又考查了考生思維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
3.重視立德樹人和生物學核心素養的考查
試題考查內容主要放在必修一二在細胞代謝,遺傳與農業生產中體現生物學的社會責任。第30題,32題試題考查學生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也反映了生物學相關的實際應用,引導學生將在實際生活層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科學技術的應用。第30題將農業生產中的栽培措施比如中耕,施肥同時合理灌溉,間作,讓考生從生物學的角度來進行解釋原因,理由,試題貼近生活實際,體現了生物學科價值所在。
第32題同樣將遺傳學理論用於指導農業生產實踐,試題第(1)小問考查生物學方面的最基本的知識,引導學生將在微觀層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質;試題第(2)小問略有一定的難度,為什麼誘變育種獲得的新性狀不能穩定遺傳以及相關解決措施?需要學生對課本知識理解透徹,引導學生將遺傳基本定律、減數分裂和配子形成等遺傳學知識和原理應用於育種的生產實踐,合理地設計育種方案,綜合分析後得出結論。
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中 「社會責任」是指基於生物學的認識,參與個人與社會事務的討論,作出理性解釋和判斷,解決生產生活問題。第37題要求考生對高效降解環境汙染有機物S的細菌分離過程進行深入思考,深度考查對微生物分離、純化等內容,積極倡導環境保護理念和社會責任的擔當。第38題要求考生掌握製備抗病毒的單克隆抗體的具體流程,同時對相關原理和目的進行分析,促進學生對當代先進的生物科技應用的理解。
這幾年的高考題在考查生物學基礎知識,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方面,都遵循了既考查生物學的基本事實和核心概念,又考查生物學的基本原理,並且綜合考查生物學表達能力,即運用生物學基本術語和恰當的形式進行規範表達。「立德樹人」是生物試題命制的思想核心。試題緊密圍繞這一根本任務,以生態環保、糧食安全、健康醫療等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創設情境,讓考生基於生物學認識,以造福人類的態度和價值觀,積極運用生物學的知識與方法,發表見解,為社會與經濟發展建言獻策,樹立社會責任意識與責任擔當,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1.知識點分布
2.考點在各教材中所佔的分值
1.新課標、新高考模式雖然作了明確的調整,但課堂教學使用的還是舊教材,考查的基礎知識和教材內容不會變化,使得人們對新高考模式考舊教材這種新形式感到迷茫。從今年試題考查情形來看,明年高考的知識內容和範圍應該實行平穩過渡,不會有過大改變,相關聯的基礎知識(特別是必修一)仍將是考查重點。所以,我們仍然要強化「雙基」,抓好必修,重視選修,全面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方法的運用能力;
2.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是要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備考時要以此作為制定教學目標的依據;今年高考試題的命題意圖全篇貫穿了這一思想,幾乎每道題都是以生活實際、生產實踐中的實際問題為例,設置情景,考查考生的思想方法、實踐能力和責任擔當。同時在考察核心素養,立德樹人等方面也加大了比重。
3.教學方法要依據新課標作出適應性轉型;生物題目在理科綜合中的整體難度不大,但是在題目信息獲取和文字表述過程中,考生往往會遇到理解不準確及表達不準確導致失分的情況,所以考生需要在複習時注意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訓練,注重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能夠利用題目信息,進行信息轉化,聯繫課本,構建模型,對題目進行解答。在今年高考試題中出現不少原因歸納類型的填空,這類命題是生物學解題中難度較大的一種題型,需要考生在平時練習中注重鍛鍊自己的綜合能力。
4.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促進回歸課堂,引導夯實基礎;在試題中體現回歸課堂的理念,注重對主幹知識、課堂實驗的考查,有利於增強考生在考試中的實際獲得感。考生必須對基礎知識理解透徹,才能將所學融會貫通。這樣的試題設計,呈現出關注課堂學習,考查能力分層,摒棄低效重複「刷題」,引導夯實基礎的特點。在2020年高考生物試題中並沒有出現太多難題,比如遺傳規律的計算,實驗設計,因此在接下來的備考中可以酌情調整教學策略,在平時教學過程中,主要精力應放在基礎知識,主幹知識上。
5.注意引導學生終身學習,重視累積;高考不是學習的終點,而是人生的新起點。生物高考試題中的37和38兩道選修題和當代社會科學技術息息相關,涉及不少先進的技術理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帶領學生體會這些技術發展後促進我們生活社會進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解決生產生活問題的能力,參與個人與社會事務的討論,作出理性解釋和判斷。生物學科將考查考生科學素養、促進考生終身學習作為高考的總體考核目標,充分體現了考試的育人導向與教育價值。
注意:如需電子版,請私信回復關鍵詞「2907」,即可獲取下載連結。
全國一卷
全國二卷
全國三卷
注意:如需電子版,請私信回復關鍵詞「2907」,即可獲取下載連結。
聲明 本文由高中生學習綜合整理自高中生物那點事、網絡!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