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秒懂|2021新高考備考指南,掌握各科得分技巧!

2021-01-15 騰訊網

FOUR丨秒懂

2021年,福建、河北、遼寧、江蘇、湖北、湖南、廣東、重慶8省市迎來「3+1+2」新高考模式。

「3+1+2」是這樣的:

「3」指的是:語文、數學、英語,統一高考,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題;

「1」指的是:物理和歷史,考生從中選一科,這是學業水平考試(學考)的選擇性考試,由福建省自己命題;

「2」指的是:考生從四門中選兩門,即從化學、生物、地理和政治四科中選兩門,這是學業水平考試(學考)的選擇性考試,由各省命題。

12種考法(見附表)

計分方式

「3」:語文、數學、外語3科滿分均為150分,總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

「1」:物理或歷史必選一科,滿分為100分,以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

「2」:政治、地理、化學、生物任選2科,每科滿分均為100分,以等級賦分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

也就是說,涉及到「等級轉換賦分」的科目,是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這4門要以等級賦分後的成績計入總成績。等級賦分主要是為了抹平學科難度不同的分數差異。

舉個例子:某高校某專業要求必考的科目是物理。現在有兩個考生,甲同學選考科目為物理、化學、歷史,乙同學為物理、歷史、地理。假設這次考試地理的難度較低,而化學難度很高。比較卷面分數的話,選了化學甲同學可能較低,那就不能保持考試公平,而用這幾門成績在所有考生中的百分比來計算分數,能最大抹平了由於學科難度差異帶來的不公平現象。

備註:

1、等級賦分制不是按照考生的卷面分數來計算成績。遵循「原始分數——百分比例——等級——轉化分數」的等級賦分路徑。

2、等級賦分由相關主管部門自動完成,大家在查詢到自己的高考成績時,看到的已經是賦分後的分數,不需要大家自行換算。

關於

新高考背景下2021備考指南

01

語 文

務必全面細緻

不能只盯住「常見考點」

第三批高考改革試點省份,明年將實施新高考,我們必須適應新時代國家人才培養戰略,認真研究高中新課標新教材,準確把握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深刻領會今年新高考全國 I 卷和 II 卷精神實質,積極推進課程改革的深化與發展,全面優化複習備考工作,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發展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

1、在文言文閱讀方面,重視經典課文的複習。保證一定的閱讀量,養成天天閱讀的習慣,重視誦讀,增強語感。抓實抓好文言實詞以及文化常識的積累,突出關鍵詞和整句的翻譯訓練,注意古今差異,更要關注古今相同、相通、相融之處。語言文字運用,必須適應新高考的變化,複習務必全面、細緻,不能只盯住「常見考點」。做實做好基礎知識(特別是語病知識)的梳理與探究,強調情境性和任務性,學會從語義、語境、用法等多個角度思考問題,關注語言策略與技能的「適切性」。課外提倡閱讀主流媒體的文章,關注科技創新成果,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對文質兼美的新鮮佳作,鼓勵熟讀成誦。

2、論述類文本閱讀,關注貼近時代、貼近生活的論述類文本,注重論點、論據、論證之間的關聯分析,加強邏輯推理、信息加工等認知的關鍵能力的培養。強化複雜信息處理能力,擴大閱讀面,克服畏難畏新的心理,注意在生活和跨學科的學習中學習論述類文本。注意選擇題的特殊性,理解試題命制的合理性、嚴密性、排他性,提高正選率。實用類文本閱讀,培養多個來源、多則文本的信息加工處理的能力,學會選用恰當的策略,篩選、比較、分析、概括、運用信息文體寫作繼續加強應用文寫作,儘量多一些演講稿、書信、倡議書、慰問信、讀後感、觀後感等訓練,提升整體寫作能力。

3、文學類文本閱讀,深入領會新課程標準的評價要求,拓展文學欣賞的必備知識,錘鍊閱讀鑑賞的關鍵能力,多涉獵風格多樣的中外文學作品,利用好小說欣賞的選修教材,了解現當代小說在「敘述」「虛構」「場景」「主題」「人物」「情節」「結構」「情感」等方面的創新之處。古代詩歌閱讀教學,要落實新課標理念,重點抓審美體驗與比較鑑賞。既要利用必備名篇掌握詩歌中的典型形象與常用手法,以助閱讀中舉一反三,也可以適當拓寬所閱讀的詩歌的類型,了解古代文人唱和酬答、奉和應制、寄贈、哭吊、題畫等社交活動,理解其中的詩人情感與文化信息。學會比較兩個以上文學作品在主題、表現形式、作品風格上的異同,能對同一個作品的不同闡釋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質疑。

4、對於現當代文學作品,要了解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程,加深對中國革命傳統的認識和理解;深入理解革命志士英勇奮鬥、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理解人民群眾勤勞勇敢、正真樸實的性格,理解新中國建設者愛崗敬業、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02

數 學

適應題型和結構上的創新改革

1、要及時了解高考動態,密切關注教育部考試中心頒布的綱領性文件,明確考試導向。2020年高考數學試卷以貼近生活的真實素材創設問題情境,試題重視數學的本質,突出對邏輯思維、運算求解、空間想像、數學建模、創新等關鍵能力的考查,與《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要求一致。因此,在複習備考中要時刻關注國家的方針政策、關注考試中心專家的有關論述。

2、要認真研究近年的高考試題,特別是新課標全國卷試題以及新高考全國卷試題,應通過對試題考點考向的分析,理清考試的熱點問題,明確相關內容的考查知識點及其要求層次,弄清能力和思想方法要求,做到科學備考。例如,對於2020年新高考數學全國 I 卷的第20題第(1)問,從設問中可以明顯地感受到新高考數學試題的「新穎性」特點,考點雖然常規,但是思維靈活性卻大大增加。

3、要多從一題多解、多題一解的角度研究試題。在複習中,要以通性通法為重點,適當依託一題多解,開拓思維。例如導數解答題的切線問題、零點問題、不等式證明問題、不等式恆成立問題等相關題目層出不窮、目不睱接,只要善於研究,就能從更一般的角度分析解決問題。

4、從2020年高考的實測情況看,學生在基本運算、識圖作圖等方面的技能還存在較大問題,因此要認真查找在這方面存在缺漏的原因,明確訓練目標。如在運算技能方面,要加強對指數和對數運算、等差和等比數列的基本運算、數列求和、三角恆等變換、解方程(組)、解不等式(組)、向量運算、求導運算以及近似計算等的合理訓練。在識圖作圖方面,要求加強根據函數的性質作出對應圖象並把握其圖象特徵,能作出解析幾何問題中的示意圖以及立體幾何問題中的輔助線或輔助面等的合理訓練。要加強把握函數解析式變化與其圖象變換的對應關係、準確把握平面圖形的摺疊及立體圖形的展開、根據需要合理地對立體圖形進行割補、根據需要迅速地作出統計圖表或從統計圖表中迅速獲取有用信息等的訓練。

5、注重重複性和再現性訓練,特別是對於重點、難點知識,再現性訓練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我省考生在解析幾何模塊答題情況極不理想,沒有做好再現性訓練是主要原因之一,由於這部分內容難度大、教學緊,如果高二下學期都沒有進行必要的滾動性和再現性訓練,就會導致到了高三總複習時,解析幾何相關知識極度陌生,這意味著在高二下學期應該做好高二上學期知識的再現性訓練。對於選擇題、填空題要進行限時訓練,滲透答題技巧,特別是對部分選擇、填空題,應學會用特殊化策略、數形結合、極端原理、逆推驗證等方法解決問題,提高答題速度和準確率。對於解答題的前三題要加強模型識別、掌握常規解法、規範解題步驟,做到書寫嚴謹,避免過程失分;解答題的壓軸題力爭第一步不丟分,第二步至少要得到基本的步驟分。

6、新高考數學在題型和試卷結構上進行了創新性改革,引入了多選題和結構不良試題兩種新題型。多選題的引入,讓數學基礎和數學能力在不同層次的考生都有了發揮的空間,同時更加精確地發揮數學科考試的區分選拔功能。如新高考數學全國 I 卷第9題、新高考數學全國 II 卷第10題,全面考查直線與圓錐曲線的基本概念及性質特徵,難度較小,大部分考生都能較為容易地把全部正確答案選出來。而新高考數學全國 I 卷的第12題為新定義的題型,雖然題型新穎難度較大,但選出備選項A應問題不大。因此,在平常的教學與考試中,應克服畏難的心理,敢於動手求解,力求正確應答多選題前兩題、後兩題至少選出一個正確備選項。結構不良試題的引入,為檢測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提供了一個有效的載體。如新高考數學全國 I 卷第18題和新高考數學全國 II 卷的第17題考查利用正餘弦定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解的情況的判斷,總體而言本題難度較小,選擇前兩個條件進行解題,難度差別不大;若選擇第三個條件,則解法更為簡潔,凸現了結構不良試題在高考「服務選才」功能方面的獨特價值。因此,在平常的教學與考試中,應著重加強這兩塊內容的基礎性訓練,再以其他考點的結構不良試題作為輔助,讓學生能夠較為輕鬆地面對這種新題型。

03

英 語

把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作為重要任務

1、在新課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要正確把握高考內容與形式改革的方向,關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在試題中的考查,體會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在高考試題中的體現。

2、高三複習要把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作為重要的任務。第一,要進行廣泛的閱讀。高考試題中的閱讀材料體現豐富的文化內涵,體裁多樣,有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等,試題的語篇材料選材新穎,貼近時代生活,話題涉及自然、社會、科學、文化,因此要加大語言輸入量,閱讀不同題材和不同體裁的閱讀材料,充分利用網際網路、英語電視節目、英語報刊,了解最新的時事、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信息動態,開拓文化視野,提高人文素養。第二,要加強閱讀理解能力的訓練。在閱讀訓練過程中,應著重培養閱讀策略意識和閱讀技巧,重點訓練把握文章主旨大意與中心思想的能力,捕捉文章事實細節的能力,推理判斷的能力,猜測詞義和句義的能力。此外還要重視培養良好的閱讀心理素質和閱讀習慣,如遇到生詞能快速排除閱讀障礙,利用有效的閱讀策略和閱讀技巧獲取有用的信息等。第三,通過閱讀鞏固和擴大詞彙量,進一步豐富語言知識,加深對中西方國家不同文化差異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第四,要加強思維訓練,注重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訪談、對話等連續性文本,以及圖表、圖示、網頁、廣告、漫畫等非連續性文本的訓練。

3、加強聽力微技能訓練,重視聽力話題詞彙的積累,從而提高聽力水平;堅持聽讀結合,聽完後再選取某些聽力內容進行朗讀,訓練語音及朗讀技巧,提高語感;精聽與泛聽相結合,對高考真題反覆聽,體會其語言特點、語音特色。聽力訓練不僅要重視量的積累,更要注意聽的質量。完形填空是綜合性較強的試題,考查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運用詞彙的能力。第一,重視詞彙積累,特別是要掌握核心詞彙的用法。第二,加強解題指導,把握語篇整體,通過上下文語境進行合理推測。第三,優化訓練策略,除了用高考題型進行訓練外,也可設計不提供選項的完形填空練習,在沒有備選項的情況下,根據文本內在的聯繫以及上下文語境,填寫空缺單詞,提高語篇語境理解能力和語篇分析能力第四,結合近幾年的試題特點,精選難度相當、風格一致的語篇進行練習以提高考試的適應性。在提升書面表達能力時,要認真審題,領會題目要求,並根據提示用正確的人稱和時態書寫。

04

物 理

把握物理學科的命題趨勢

1、基於真實的生活實踐情境設置物理問題,是物理命題的一個趨勢,是物理學科考試體現應用性的重要路徑。2020年高考物理試題的情境材料來源廣泛,既關注最新科技發展成果,也關注身邊生活實際。在情境融合時,應把握幾個要領:一是情境材料的選擇要遵循適切性原則,如「電動平衡車」的素材適合與「摩擦力」建立關聯而不適用與「質點的運動」建立關聯;二是要注重模型建構能力和推理論證能力的協同發展,而不能只是一個簡單的背景呈現,要實現從「解題」到「解決問題」的轉變,提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2、讀圖、用圖能力是建立在物理學科5種關鍵能力基礎上的一種綜合能力或素養的體現,全國高考物理試卷中十分注重對圖像信息的讀取和加工能力的考查。如2020年全國 I 卷第17題、20題、22題,要求考生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分析處理相關物理問題。因此,要著力培養學生的信息獲取及加工能力,加強物理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適當利用數學軟體對各類物理規律圖像進行繪製,強化對物理關係圖像的直接體驗,提升信息獲取、整理、加工的能力。

3、高考實驗試題往往基於教材中的實驗進行改造,增強試題的開放性和探究性,創新實驗設計,引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在較高的層次上考查考生的實驗探究能力。這就要求學生能將物理實驗的相關知識、原理、方法和技能與新的情境相結合完成實驗。加強物理實驗,首先要重視課程標準及教材中的實驗(包括演示實驗、小實驗和探究性實驗),學習並掌握基本儀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基本測量工具的讀數方法、實驗儀器的選擇原則,領悟物理實驗的原理和設計思想,明確規範的實驗步驟,會正確處理實驗數據並進行誤差分析。其次,在課標要求的基本實驗基礎上,通過設置新的實驗目的,對實驗方案進行拓展和遷移,提高實驗探究能力。第三,能夠正確分析和處理實驗數據,並對實驗結果進行交流、評估、反思,促進學生對實驗原理的深刻理解,並能發現實驗方案或操作過程中的可改進之處,培養創新能力。

4、規範、專業的書寫表達,能體現考生思維的邏輯性和嚴謹性。強化解題書寫訓練,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物理思維水平,又能減少因不規範表達而造成的失分。

05

化 學

夯實學科基礎,學會設計實驗方案

1、夯實學科基礎,規範用語書寫,注重知識的內化遷移。規範化學用語書寫是提升成績的重要措施,化學用語既包括化學符號的書寫,也包括化學專用語言的正確表述,以及在分析、解決化學問題的思維過程的準確思維語言。高考中有大量考生因書寫化學用語不規範而失分嚴重,如化學式書寫錯誤、有機物結構式中表示化學鍵的「—」指向不準、有機物中的基團與離子符號相混淆等;化學用語表達能力弱,詞不達意等等。因此,學生必須進行化學用語規範訓練,做到邏輯清晰,書寫規範,表達精準。

2、實驗依然是中學化學的軟肋,要走進實驗室真實感受實驗的過程,加強對化學實驗原理的理解和運用,培養科學的實驗研究方法,提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多問「怎樣做」「為什麼這樣做」「還可以怎樣做」,培養創新意識。要用新視角重新審視已經做過的實驗,學會觀察分析、學會控制條件、學會解釋現象並得出相應結論、學會設計實驗方案並改進實驗。另外,適當精選體現科學探究思維歷程的探究性實驗試題,開展相關訓練,能夠根據實驗試題的要求,多角度思考問題,尋求多種可行性解決方案,學會設計實驗方案或對提出的實驗方案進行分析、評價等等。

06

生 物

達到學業質量標準的三、四級水平

1、2021年生物科將由統一高考理科綜合科目變為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在生物科考試功能定位轉變的背景下,需要重新審視和研究考試內容與形式的改革。2019年教育部考試中心發布了《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為生物科考試內容改革和命題提供了理論依據。

2、根據2003年版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的內容要求,參照2017年版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的學業質量標準,明確學科考試內容與要求。生物學科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要求達到學業質量標準中的三、四級水平,即在相對複雜程度的情境中運用各種重要概念和方法解決問題的程度水平。一般來說,解決問題的情境相對複雜,解決問題的程度要求相對較高。

3、重視生物學重要概念的學習,建構完整的生物學知識網絡。一些學生在答題中的失誤,主要是因為對重要概念的理解深度不夠,知識呈碎片化,沒有建構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複習中應回歸教材,依據課程標準中的學業質量水平,突破重難點知識,深化對概念的理解,在此過程中建立知識之間的整體聯繫。考生要通過基於大概念的學習目標來構建生物學重要概念,理解領會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及其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的應用,不要過多、過深地補充或增加課程標準、教材以外的知識內容。

4、要培養在不同複雜程度的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生物學情境包括生活實踐情境和學習探索情境,具體可以是生活常識、課堂實驗探究,也可以是科學實驗、科技新進展、科學史等。要培養在陌生情境中解答問題的習慣,不懼可能出現的、看似複雜的生物學新名詞、新方法,只要學會在新情境中獲取有效信息,準確結合所學的生物學知識,正確應用生物學科學思維、方法即可。

5、要重視實驗教學,提高實驗探究能力。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實驗素材,包括技能性實驗、探究性實驗、調查實驗和科學史中的實驗等素材,掌握實驗的原理,了解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開展探究活動,要學會查閱資料、設計實驗、使用儀器、觀察分析、得出結果、解釋結果,以及設計、評價或改進實驗方案,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生要將所學的科學探究方法遷移到新的問題情境中去解決問題,準確運用生物學術語闡明實驗結果。

07

政 治

突出重點內容和高頻考點

2020高考中多數學生在思想政治學科取得較好成績,在文綜成績中的貢獻率最大。但是在複習中仍然要注意以下幾點:

1、高考試題重視知識但不要求死記硬背,而是注重對學科重點知識的深入理解和綜合運用。首先要全面掌握規定的考點,突出重點內容和高頻考點。在首輪複習中,要全面掌握課內基本概念、原理、觀點和《普通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規定的考點,在此基礎上突出如價格、供求關係、公司的經營與發展、政府等在知識體系中處於核心地位的知識,突出如市場經濟、公民政治參與、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聯繫觀、價值觀等高頻考點。其次,要理清教材沒有或不清晰的考點。要聯繫教材已有內容分析考綱要求,對於教材中沒有出現或呈現不清晰的考點進行分類處理,理解掌握其中有價值的知識。第三,要關注知識拓展延伸,注意新知學習。高考試題經常會引入一些新的概念、規律和原理,包括時事熱詞、人文知識和學科新知,考查考生的知識面和知識拓展與遷移能力。第四,要理清知識內在聯繫,注重邏輯關係。在全面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按學科邏輯關係構建知識體系,還可以以時事熱點為主線,按生活邏輯挖掘知識聯繫,使以往掌握的一個個孤立的知識點變為體系化的知識系統。

2、高考試題重視以能力為核心的學科素養考核,關注學科關鍵能力的運用和思維方法的滲透。因此,在複習過程中要進行能力專題訓練,精選針對性強的試題,通過演練提高學科能力。要關注時事學習,關心社會、分析熱點,在對實際問題剖析、解讀、推導中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以高考題型分析訓練為抓手,進行必要的題型訓練,提高實際答題能力。一方面要突出主觀題訓練,以少而精的經典題例,訓練審題技巧和答題方法。在審題訓練中重點關注素材解讀,明確材料主旨和關鍵詞句,做好知識定位、指向定位和主體定位,以此為基礎進行答題構思、組織答案,學會事理交融的答題方式,關注答案的條理性、結構的邏輯性和語言的規範性。另一方面要突出訓練講評,做到少考多講,老師要講清試題立意、構題形式、答題思路、易犯錯誤等,引導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切實提高答題能力。

08

歷 史

要凸顯育人目標

作為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的試點省份,2021年高考開始實行「3+1+2」模式,歷史等六個等級性考試科目重回分省自主命題。從文綜改為單科考試安排,在考試時長、試卷結構、分值比例等方面,與文綜模式下的全國卷試題模式會有一些變化,但福建卷定要凸顯「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貫徹「一核四層四翼」評價體系的考查宗旨、原則和命題理念等要求。有鑑於此,針對2021屆的複習備考提出以下建議:

1、認真研究高考命題要求與變化。2021年我省高考將迎來重大變革,複習備考要首先研究新高考、新課程的新形勢、新要求,研究教育部2020年修訂的2017年版《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學科核心素養四個層級的水平表現劃分,領會其內含的學科內容特性和技能要求。同時關注福建省教育考試院即將出臺的有關等級性考試的文件,有的放矢。

2、認真研究近年高考真題、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歷史試題評析》和《福建省高考學科評價報告》,綜合2020年山東、北京等先行改革地區的試卷,研究領會命題立意,熟悉命題思路,把握考試內容改革的要求,提升複習備考效率。

3、落實基礎,建構主幹知識體系。對主幹知識的落實要貫穿複習始終,應該重視主幹知識的梳理,關注知識體系的建構和內化,把握基本規律、原則和方法、以古今貫通、縱橫聯繫的方式把知識進行整合,拓展視野,拉長時空,避免知識的碎片化,夯實基礎。

4、深化概念理解,把握階段特徵。近年來高考命題不斷加強對歷史概念和階段特徵的考查力度,今年的第42題更是明確指向「階段特徵」這個問題。要注重以典型性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或歷史現象為載體,通過分析前因後果、相互關係,在把握歷史發展線索和史實的過程中,深化概念理解,把握概念的主要類型、考查的主要內涵,力求準確到位。

5、提升關鍵能力,強化「問題意識」。高考命題關鍵能力的考查,指向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的能力、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歷史探究能力等3項關鍵能力。2020年全國 I 卷試題和前幾年全國卷一樣,都是在運用新材料創設新情境的基礎上,考查考生關鍵能力。因此,高三複習不能簡單停留在對基礎知識的機械記憶層面,應該以問題為導向,立足教材而又超越教材,通過加強課外閱讀,並將它與課內主幹知識聯繫,加深對書本主幹知識的理解運用,提升知識遷移運用能力。

6、強調現實問題的歷史思考。「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高考要為時代的發展服務,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現代公民。考生要對現實問題進行歷史思考,聯繫社會生活和現實熱點問題,把「家事、國事、天下事」與所學內容聯繫起來,學會以史為鑑。

7、複習不是「簡單重複」,複習的核心功能是「溫故而知新」。高效率的複習是以新帶舊,即利用新知識引領舊知識的複習,利用新問題深化舊知識的理解。因此必須明確各輪次的備考目標和複習重點。現以三輪複習為例,各輪次複習需要抓住以下要點:

第一輪複習,主要目標是打基礎。把課標和教科書專題的體例初步轉換為通史體例,初步形成古代——近代——現代的歷史時空觀念。梳理考點,抓住高考關注的「必備知識」;突出重點,掌握必考的重要史實、基本概念和主要原理;拓展視野,在重點內容上補充閱讀材料,拓展知識視野;深化理解,站在歷史專業高度理解主要史實和概念;學以致用,在理解基礎上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

第二輪複習,主要目標是通史下的歷史專題的知識網絡定型。加強專題限時訓練,以專題知識為主線,以高頻考點為重點,注重專題的橫向聯繫,深化理解,形成立體的知識網絡;強化大題量專題限時訓練,有效提高答卷速度,著力培養知識遷移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建議在這個階段合理控制考練密度,專題限時訓練與專題複習配套。

第三輪複習,主要目標是歷史知識與能力的內化規範。進行組合訓練,全面提升。在進行各種規範訓練的同時,以某一模塊為抓手,嘗試多角度切入,融會貫通主幹知識。通過綜合考試、拓展閱讀、單題突破、真題再練、錯題重做等方式合理搭配、交叉進行,全面提高閱讀理解、獨立思考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後,在考前衝刺階段,通過適度考練、心理調適、查漏補缺,回歸學科知識體系。可以按照通史體系,系統梳理一遍課本的知識要點,獨立完成大事年表的編制,重構和回歸學科知識體系。

09

地 理

應以薄弱短板作為突破口

2021年起,「3+1+2」新高考方案,高考方式進入選擇模式,語數英仍然採用全國卷,物化生史地政六科由各省自主命題,地理學科由全國卷回歸自主命題卷,由綜合卷變為單科卷,面臨試卷結構、命題風格等方面的變化,對備考提出了新的要求。

1、2021年的高考複習,應以薄弱短板為突破口,師生相互配合,開展深度教學與深度學習。隨著高考命題從知識立意——能力立意——素養立意的轉變,高考複習中應加強和提升學生的深度學習和進階思維(高階思維)研究。例如運用思維地圖梳理知識,進行意義記憶與理解,把握各知識點的縱橫聯繫,以直觀形象的方式表達知識結構,建構相關知識的網絡體系,促進發展與培養學科進階思維。

2、為了適應新高考複習與新課標學習,要注意以下策略的調整:一是主幹知識複習要化繁為簡,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把握各知識點的縱橫聯繫,建構相關知識的網絡體系。二是根據國家卷綜合題按「主題+區域+地理過程」命題思路,平時練習與階段性考題的設計要追求主題探究,注重向縱深發展。三是注重校本作業與微專題指導,微專題應注意以核心考點及用圖能力為突破口進行考查。例如,在複習必修 I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之後,可設計「河流水體」「湖泊水體」「海洋水體」「地下水體」「冰川水體」五個微專題進行深度探究,通過搭建豐富多樣的學習探究情境和生活實踐情境,精心創設新穎問題,著重考查地理信息整理與加工能力、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辯證思維與批判性思維能力,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3、根據全國卷試題按「主題+區域+地理過程」命題思路,平時練習與階段考試命題的設計要追求主題探究,進行解題策略與答題建模訓練,其過程可揭示為:知識梳理建構——答題思路建模——正確答案整合——解題策略遷移。只要根據這一原理,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適當調整思維方式與解題策略,就能掌握遷移運用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和學習效果。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解讀圖文材料,科學審題。全面提取文字信息和圖表信息,確保信息無遺漏,可以在文字材料中畫出關鍵詞,特別是圖表材料要通過思維加工將圖形、數據信息轉化為文字信息。

其次,實現試題內容與儲備知識間的內在轉化。將試題設問內容與所學知識建立聯繫,運用地理思維將知識重新組合、遷移轉化,可以建立思維地(導)圖和答題模板。

第三,答題條件清晰,規範書寫。在高三備考複習階段要訓練表述規範、合理,要正確使用地理術語,要講究層次性、邏輯性,卷面要整潔、清晰。能夠多角度、條理清晰地表述,學會分點作答,不能泛泛而談。規範書寫,不能寫錯別字,字跡要求工整。

-END-

相關焦點

  • 2021新高考預演,英語考試變化居然這麼多?
    > 本文由尚恩「少一門」高考英語教研組整理編輯 目前,新高考改革在全國範圍內逐步推進,新高考考什麼?根據會議透露:2021年1月23日至25日,福建省將舉行新高考適應性考試,且明年不再組織2021屆的高三省質檢。而本次新高考適應性考試中的語,數,英三科將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題,這樣八省份或將統一時間一起參與此次適應性考試。所以,這次考試不僅對新高考改革省份考生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對未實施新高考改革省份的考生意義也是重大。 什麼是「新高考適應性考試」?
  • 高考倒計時!南大附中儋州市一中資深教師支招高考各科備考
    數學老師謝明賢:打破守舊的數學備考策略2020年是海南新高考的第一年,針對新高考的新形勢和新特點,題型結構跟以往有點不同,首次出現多選題和填空題的一題兩空,因此高三數學的後期備考,必須大膽變革和創新,以思想方法、解題策略和應試技巧為主線,打破知識結構的先後順序,打破守舊的數學備考策略,真正把方法學到手,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應試技巧,從容走好複習備考之路
  • 2020高考英語備考策略與解題技巧——語法填空
    面臨考試,考生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心理壓力,但不管怎麼說,大局未定,一切皆有可能,在緊張學習備考的同時,還要善於掌握一些解題技巧和備考策略,為高效衝刺高考提供保障。#高考英語備考有什麼解題技巧?等等。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英語的語法填空,幫助考生備考。語法填空是英語考試中的一種題型。一般是挖空一篇文章,然後根據提示詞或上下文完成填空。主要考得是語法知識點。語法填空一般10題,每題1分,總共10分,以記敘文為主,兼有議論文、說明文,大概200多字。
  • 「3+1+2」江蘇高考新政策正式出爐,附新高考指南!
    最新消息,昨天下午4點,「江蘇省普通高考綜合改革新聞發布會」在省政府新聞發布廳召開」,經過大半年的等待,江蘇省2021新高考改革方案終於面世!   也就是說,新高考方案確定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2021年參加高考的江蘇考生滿分為
  • 2021高考改革丨選科對新高考「蝴蝶效應」之歷史篇
    今天距離2021年高考還剩144天,與去年相比,2021年有14個省市地區實行新高考。據悉,第三批實行新高考的地區會採用「3+1+2」的選科模式。「3」是語文、數學、外語,全國統考;「1+2」為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其中「1」為物理、歷史科目2選1;「2」是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科目中選擇2科。如何從多種組合中辨別這些學科的學習重點與誤區,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考試組合,任何細枝末節都可能對新高考產生意想不到的「蝴蝶效應」。
  • 2021高考改革丨選科對新高考蝴蝶效應之地理篇
    據悉,2021年全國共14個省市地區實行新高考,其中8個省市將「3+3」模式改成「3+1+2」,新高考選科重要性逐漸凸顯。根據各地最新發布的高考政策,除了三大必考主科外,作為「選項」的六個學科可以排列組合出的多種方式,每一個學科有哪些學習痛點和誤區,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組合,如何複習備考等等,任何一個細枝末節都可能對新高考產生意想不到的蝴蝶效應。今天我們來聊聊新高考選科的大熱門——地理。
  • 高考數學得分技巧 怎樣迅速提分
    高考數學得分技巧 怎樣迅速提分距離高考已經沒剩幾天了,對於今年高考的小夥伴們來說,這些高考的「黑經驗」簡直就是送分的,今天有途網小編和大家說說高考數學得分技巧 ,教你怎樣迅速提分,歡迎閱讀。1.帶個量角器進考場,遇見解析幾何馬上可以知道是多少度,小題求角基本馬上解了,要是求別的也可以代換,關係。
  • 2021高考官方模擬考時間確定!
    2021年,廣東、福建、江蘇、河北、遼寧、湖北、湖南、重慶等八省市也將實施新高考。11月25日,福建省教育廳舉行2021年新高考適應性考試工作視頻會議。會議透露:2021年1月23日至25日,將舉行新高考適應性考試,且明年不再組織2021屆的高三省質檢。
  • 2021新高考適應性8省聯考,教育部命題,明年1月開考!江蘇考生...
    如果江蘇和其他新高考省份也組織新高考適應性考試,會跟福建一樣式在2021年1月23日-25日進行嗎?據聽說,江蘇新高考適應性考試時間也是1月23日-25日,南京部分學校已發通知省模考1月23日-25日,一模推遲到2月22號,具體消息請大家靜候官方通知,小圖將第一時間發布,敬請關注!
  • 鄭外名師送上備考寶典 高考倒計時100天 想逆襲這麼做!
    距離高考還有一百天,本網記者特邀請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各科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各科備考指南。希望能幫到即將參加高考的小夥伴們!科目:語文
  • 2021高考英語預測來了!英語閱讀理解和作文怎麼備考?快收藏
    2021高考英語預測來了!英語閱讀理解和作文怎麼備考?快收藏,我們知道2021年高考戰爭即將拉開帷幕,考生在接下來的兩三輪複習中如何快速提高成績?掌握的正確方法越多,對複習的效率提升越高,今天在這裡和大家一起談論2021大高考的英語預測。
  • 最新:2021年廣東省高考選擇性考試科目變化情況及備考建議
    2021 年是廣東省實施「 3+1+2 」新高考方案的第一年,因 此, 2021 年廣東省計入高考總分的物理、歷史、政治、地理、 化學、生物選擇性考試科目的試題將由廣東省考試院組織命制和實施 考試 。為了讓高三教師更清晰地了解各學科變化的情況, 調整好備考的策略和方法, 更加精準對標 2021 年的新高考要求,市教科院高中教研中 心的學科教研員編寫了《 2021 年廣東省高考 選擇性考試科目 變化情況及備考建議 》。
  • 2021高考官方模擬考時間確定!連考3天,統一改卷!
    2021年,廣東、福建、江蘇、河北、遼寧、湖北、湖南、重慶等八省市也將實施新高考。11月25日,福建省教育廳舉行2021年新高考適應性考試工作視頻會議。會議透露:2021年1月23日至25日,將舉行新高考適應性考試,且明年不再組織2021屆的高三省質檢。據悉,這次新高考適應性考試語數英三科將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這樣,八省份或將統一時間參與此次適應性考試。
  • 深圳教研院對新高考選考科目的變化情況分析及備考建議
    2021年是廣東省實施「3+1+2"新高考方案的第一年,因此, 2021年廣東省計入高考總分的物理、歷史、政治、地理、化學、生物選擇性考試科目的試題將由廣東省考試院組織命制和實施考試。由於新高考方案中考試科目的作用和地位發生變化,考試時間有改變,因此試題的題型、題量等都有所變化,命題的思路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
  • 高考數學——備考策略研究,解析幾何計算的5個技巧!
    縱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平面解析幾何命題的主要特點有∶一是以過特殊點的直線與圓錐曲線相交為基礎設計"連環題",結合曲線的定義及幾何性質,利用待定係數法先行確定曲線的標準方程,進一步研究弦長、圖形面積、最值、取值範圍等;二是以不同曲線(圓、橢圓、拋物線)的位置關係為基礎設計
  • 最後一個月各科複習攻略(權威專家整理)!
    中教君為您整理了最後一個月高考複習攻略,重要的是,裡面提供了各科複習方法哦。雖說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功夫在平時,但是對於高考來說,各個階段有其階段性的學習特點,掌握這些特點和複習方法,考生們能在考場上多得分呢!  考前一個月,如何合理安排時間?  延續階段(5月中旬以前):延續以前的學習方法,充分利用時間!
  • 最後50天 高考各科複習衝刺戰略
    本周,我們邀請9位泉州老師,透析省質檢,傳授最後50天高考各科衝刺戰略,希望同學們能有所收穫。  在最後的提升期內,如何反思、總結、跟進,並儘快熟悉和掌握考試技巧,對考生打好6月人生最重要的一役,無疑至關重要。在此,我們感謝泉州一中高三備課組為本報提供的解讀,並祝大家愉快度過這段緊張的日子。
  • 名師解讀2018年高考各科考試大綱
    以下是名校名師對2018年高考各科考試大綱的解讀,希望對高考生們有所幫助。適應新變化 高考更從容山東省實驗中學高三語文備課組長 曹文輝 從《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來看,相較去年考綱無論是考核目標與要求,還是考試範圍與要求等方面,都沒怎麼變化,所以可以認為明年全國卷語文命題將整體保持穩定,個別地方可能微調。
  • 2021高考官方模擬考!連考3天,統一改卷!
    11月25日,福建省教育廳舉行2021年新高考適應性考試工作視頻會議。會議透露:2021年1月23日至25日,將舉行新高考適應性考試,且明年不再組織2021屆的高三省質檢。 據悉,這次新高考適應性考試語數英三科將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這樣,八省份或將統一時間參與此次適應性考試。
  • 2019高考命題開始!命題人揭露:題型是這樣合成的!
    各科新變化及備考建議 語文 2019年語文考綱的字詞表述有略微調整,在考核目標中,兩處提到「據普通高校對新生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要求」這一指導思想,2018年僅表述為「素質的要求」,這表明2019年高考將強化「立德樹人」的總體要求和對理性邏輯思維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