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蘿拉」登陸美國 致死至少6人
王宏彬
四級颶風「蘿拉」27日凌晨登陸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西南部沿海地區,而後向東北方向移動,席捲該州大部分地區,造成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至少6人死亡。
「蘿拉」當天凌晨在路州小城卡梅倫登陸,登陸時最高持續風速達到240公裡每小時。路州州長約翰·愛德華茲在記者會上說,這是史上在路州登陸過「最強勁」的颶風,比2005年的「卡特裡娜」還厲害。1600多人在那場颶風中喪生。
不過「蘿拉」的破壞力比「卡特裡娜」輕許多。愛德華茲說:「顯然我們沒有遭受先前預想的災難性損失,儘管我們的損失也不小。」
氣象部門先前預測,「蘿拉」將帶來風暴潮,浪高可達六米,海水將越過堤岸漫進陸地60公裡。不過,幸運的是,「蘿拉」登陸前向東移動,海水因而沒能北上灌入沿岸地區。
「蘿拉」登陸11個小時後,減弱為熱帶氣旋,移動到路州以北的阿肯色州,風速降至65公裡每小時。氣象專家說,「蘿拉」可能在向東移動的過程中再積攢能量,有可能給美國東北部地區帶去強降雨。
路州官員說,「蘿拉」在該州導致6人死亡,其中4人被颳倒的樹壓死。災情最重的當屬「小賭城」萊克查爾斯市。當地居民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照片和視頻顯示,一片又一片的房屋部分倒塌,沒塌的部分也缺屋頂少雨蓬,有的樹木被連根拔起,有的被一劈兩半,一座失去地基的賭場「隨波逐流」撞上一座橋,機場的飛機像搭積木一樣疊在一起。
萊克查爾斯市法院前的一座雕像幾天前剛被當地官員投票「保下來」,也在這場颶風中轟然倒地。當初豎起這座雕像是為紀念美國內戰時期南方邦聯的將士,如今雕像招致民權人士的反對。黑人男子喬治·弗洛伊德今年5月遭警察暴力執法後死亡,引發全美多地抗議示威。一些示威者認為,部分邦聯人物雕像象徵維護奴隸制,因而掀起移除或破壞雕像的運動。
在萊克查爾斯市的鄰城莫斯布拉特,情況也好不到哪去。當地居民布萊特·蓋伊曼告訴美聯社記者,凌晨兩點時,「蘿拉」來了,「聽起來像是飛機引擎的轟隆聲」,過後「一片狼藉,像是經歷了1000股龍捲風」。
在路州另一城市韋斯特萊克,一座化工廠起火,冒起滾滾黑煙。當地政府敦促附近居民緊關門窗,關閉空調,以防吸入有毒氣體。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相關部門已經派飛機巡查災區,排查是否有其他工業洩露事件。
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定於本周末視察災區。
美聯社報導,今年以來,已有7個熱帶風暴陸續登陸美國,創下歷史紀錄。往年8月底前最高紀錄是6個,發生在1886年和1916年。(完)(新華社專特稿)
關鍵詞:「蘿拉」(Lau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