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3月13日訊 (記者郭會橋 通訊員歐陽豔萍 王敏)廢舊的報紙除了賣給回收站,還能做什麼?武漢市東西湖區吳家山三小的孩子們告訴你:還能變成美麗的圖畫,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開始在這些五顏六色的溼紙團上展現出來。記者今天獲悉,在上周末舉行的吉慶街民俗文化旅遊節上,該校20餘名學生帶著他們自製的紙漿畫,以及仿古法造紙工藝,吸引了不少中外遊客。
在吳家山三小的紙漿樂展臺上,小朋友們分工明確,碎紙、浸溼、調色、風乾、作畫……不一會兒,小朋友們腦洞大開的作品就完成了。三(5)班陳田語說,她從一年級開始學紙漿畫,可以動手製作成各種各樣的造型,有烏龜、兔子等動物,也有顏色各異的植物。「我們製作的優秀作品,老師還懸掛在學校的樓道、走廊。這樣就讓我們懂得了,只要善於思考和勤於動手,生活中的美也可以通過自己去創造。」
吳家山三小紙漿樂工作坊的馮月華教師告訴記者,從2015年起,該校將紙漿畫作為該校的校本課程,每周一節課,老師帶著孩子們以各種廢報紙、宣紙等為原材料,通過學生的再創造變廢為寶,既培養學生們的動手能力、環保意識以及想像力。
目前,吳家山三小先後開發了紙漿樂、柔力球、中國鼓、唯衣坊等50多門各具特色的校本課程。校長熊強表示,通過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為培養學生們的核心素養搭起平臺,實現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