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反應速率
各種化學反應進行的快慢程度不同。
化學反應的速率
概念: 用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濃度的減少 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大(均取正值)來表示。
結論: 在同一個化學反應裡,用不同物質表示同一段時間內的化學反應速率時,其數值不一定相同,數值之比等於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
注意:
(1)不同物質表示的反應速率的比值一定等於化學方程式中相應的化學計量數之比。
(2)在同一反應中用不同物質來表示時,其數值可以不同,但都表示同一個反應的速率。因此,表示化學反應的速率時,必須說明反應物中哪種物質做標準。
(3)一般來說,化學反應速率指某一段時間內的反應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指瞬時速率。
(4)比較同一個反應的速率大小時,應選用同一種物質。
思考
(1)在相同條件下,鈉和鎂同時與水反應,誰反應的更快?為什麼?這說明化學反應速率的決定因素是什麼?
內因:決定化學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應物自身的性質。
(2)不同的化學反應,其反應速率是不相同的,那麼同一化學反應在不同條件下的反應速率又怎樣呢?
哪些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有影響?
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等。
反應速率理論簡介
碰撞理論
化學反應發生的先決條件是反應物分子必須發生碰撞。
只有少數分子的碰撞才能發生反應,這種能夠發生反應的碰撞稱為有效碰撞。
反應體系中能量較高且能發生反應的分子稱為活化分子。能發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
分子從常態轉變為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所需要的能量稱為活化能(Ea)。Ea等於活化分子的最低能量和反應物分子平均能量的差值。
有效碰撞的條件: 具備足夠的能量 具有合適的碰撞取向
過渡狀態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