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很多動物都是我們人類忠實的夥伴,有這些善解人意的動物夥伴在身邊,能為我們帶來很多快樂。我們人類判斷是否聰明的一個重要方法是測智商,那麼動物是不是聰明,又該如何測智商呢?其實科學家們很早就研究了這個問題,我們來看看他們都是想什麼辦法來判斷動物的智商的吧。
腦容量測試靈不靈
要判斷一種動物是否聰明、有多聰明是很困難的事。我們曾經迷信依靠腦容量大小來判斷智商,這是因為我們人類的腦容量的確很大,而我們又恰好很聰明。但藍鯨的腦容量超過人類幾倍,無論從何種角度來說,它們都不能說比人類更聰明。
鏡子測試能不能過
如果解剖學的路子走不通,我們可以嘗試用行為學來解釋智商。比如,通過鏡子測試來觀察動物是否能認出對面的那個影像就是它自己,許多被認為很聰明的動物,比如海豚和猩猩都順利通過了測試,但另一些,比如可以使用工具的渡鴉就無法通過,反而是它貌不驚人的親戚喜鵲通過了。這些個別的偏差使得我們無法完全信賴這一評價體系。
看看會不會用工具
使用工具,原本是人類引以為傲的「獨門絕技」,但是隨著這幾年的研究深入,這一偏執認識已被拋棄了。現在人們已經發現了猩猩、部分猴子、渡鴉等動物都可以使用工具,那麼是否可以說它們很聰明呢?恐怕也無法下定論,因為2006年,科學家們發現一種豬齒魚居然也可以使用工具,難道這種魚的智商比大象、海豚的智商更高嗎?由此看來,這些評判標準總有一些意外的出現,這使得我們對動物的智商評判產生了困惑。
檢驗一下服從能力
儘管我們缺乏一個工具去對比狗狗與其他生物的聰明程度,但各個不同品種的狗狗的種內智商對比,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評判體系。
早在1976年,加拿大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斯坦利·科倫就試圖通過狗狗與人的互動來建立一個智力的評判體系,他認為,人類最初馴化狗狗的目的就是為了訓練它為人類服務,那麼狗狗的工作和服從能力就是人與狗狗互動最多,也最能反映狗狗智商的環節。這近似於我們說的學習能力,也就是在人類的指導下狗狗能學到什麼,越聽話的狗狗應該越聰明。後來科倫出版了《狗的智商》一書,認定了邊境牧羊犬、貴賓犬、德國牧羊犬、金毛尋回犬、杜賓犬、喜樂蒂牧羊犬、拉布拉多獵犬、蝴蝶犬、羅威納犬和澳大利亞牧羊犬是最聰明的10種狗狗。因為這10種狗狗只需要學習5次就能明白一條新的指令是什麼意思,並且在聽到指令後能很快做出相應正確動作。
不過,和「鏡子測試」等智商測試方式一樣,科倫的服從能力測試也有它的不全面之處——不同品種狗狗的服從能力差異,並不是自然產生的,而是人們根據自己的需求對它們進行選育的結果。(任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