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又火了!曾突然回國「震驚」所有美國人 如今所創公司IPO在即

2021-01-13 金融界

來源:中國基金報

作者: 喬麥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創始的生物醫藥公司諾誠健華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施一公博士為全球著名結構生物學家,這位前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突然辭職回國,這一舉動當時震驚了所有美國人,因此在中美都備受關注。

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施博士曾在普林斯頓大學擔任多個職位,包括助理、副教授及教授。自2007年11月起,施博士在清華大學擔任多個職位,包括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副校長及大學教授。2016年,施博士創立西湖大學,並自2018年4月起出任首任校長。

醫藥公司諾誠健華赴港IPO

港交所官網信息顯示,生物醫藥公司諾誠健華醫藥今日遞交港股上市申請,摩根史坦利和高盛擔任聯席保薦人。

公開資料顯示,諾誠健華成立於2013年,於2015年11月3日在開曼群島註冊,2016年在中國開始研發,最近一輪估值為8.8億美元。公司擬將此次上市集資用於核心候選產品和其他臨床及IND階段候選藥物的研發和商業化。

諾誠健華是一家處於臨床階段的生物醫藥公司,開發及商業化同類最佳或首創的用於治療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子靶向藥物,並使其在全球商業化。公司在不到四年的時間內,發現並研發了九種候選藥物,包括一種處於註冊性試驗的候選藥物、兩種處於I/II期臨床試驗的候選藥物及六種處於IND準備階段的候選藥物。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2018年,全球腫瘤藥物市場規模達到1281億美元,而自身免疫藥物的全球市場規模則達到1137億美元。諾誠健華的管線中有三種處於臨床階段並涵蓋了主要癌症適應症且具有潛力成為同類最佳及╱或首創的腫瘤候選藥物,包括奧布替尼(預期將於2019年底向中國藥監局提交新藥申請)、ICP-192及ICP-105。

研發方面,諾誠健華的藥物發現團隊由約100名僱員組成,臨床開發團隊由約50名僱員組成。公司已在北京和南京戰略性地設立了研發中心,目前正在廣州建造一個佔地50000平方米的生產設施用於商業化大規模生產,年產能為十億粒藥片,預期將於2020年第四季度完工並投入使用。

此外,諾誠健華在上海設有項目管理中心,在美國新澤西和波士頓設有分支機構開展商務合作與臨床試驗管理。

施一公為公司聯合創始人

這家公司的一大看點在於,其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和崔霽松博士聯合創立。

諾誠健華的內部研發能力由全球知名的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博士(諾誠健華聯合創始人兼科學顧問委員會主席)及癌症基因組學專家張澤民博士(諾誠健華科學顧問)提供支持。

公司已分別與施一公博士及張澤民博士訂立獨家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各有關協議,施一公博士及張澤民博士對該公司的研發活動提供若干協助和指導,合作費用視乎具體項目而單獨確定。合作產生的智慧財產權將分配予負責開發該智慧財產權的一方,而共同或利用公司提供的關鍵資源所開發的智慧財產權的所有權將通過雙方協定或依法確定。兩份協議訂有專有條文限制施一公博士及張澤民博士與任何第三方訂立類似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諾誠健華的產品尚未獲準進行商業銷售,公司尚未從產品銷售產生任何收益。

自成立以來的各年度內持續產生經營虧損,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經營虧損分別為人民幣3.417億元、人民幣5.540億元,且截至2018年及2019年6月30日止6個月,經營虧損分別為人民幣2.794億元及人民幣3.219億元。

而且諾誠健華預期,在至少未來幾年經營開支會增加,因為需要進一步進行臨床前研究、繼續進行在研藥物的臨床開發、就候選藥物尋求監管批准及製造在研藥物、推出管線產品以及增聘必要人員以經營的業務。

施一公有多牛?

「我的時間是以秒計算的。」施一公曾這樣對新華社記者說。

11年前,作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生物系建系以來最年輕的終身教授,施一公拒絕了1000萬美元的科研經費資助,回到中國。回到清華後,施一公組建生命科學研究團隊,每天花十幾個小時在實驗室。

2017年,施一公摘取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得100萬美元獎金,表彰他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體這一關鍵複合物的結構,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層面機理的重大貢獻。

據中新網報導,2015年,施一公率領團隊解析了超高解析度的剪接體三維結構,被業界稱為近30年來中國在基礎生命科學領域對世界科學做出的最大貢獻。因在生命科學領域作出的卓越貢獻。

剪接體,是人類細胞中必不可少的「分子機器」之一,但人類對其工作機理的了解,一直缺乏結構生物學的證據。

北京時間2015年8月21日,施一公教授帶領的研究組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連續在線發表兩篇研究「剪接體」的論文,並首次報導了解析度高達3.6埃的「剪接體」分子結構。這項成果不僅標誌著人類對生命過程和本質的理解又向前邁進了關鍵一步,也標誌著困擾國際生命科學界二十幾年的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中的一個關鍵步驟、一直以來充滿神秘感的剪接體的三維結構終被揭示。

在施一公之前,發國際頂級期刊CNS(Cell,Nature和Science)對於中國學者來說非常困難。而施一公發CNS易如反掌,不僅一年能發很多篇,2016年8月26日更是有兩篇姊妹論文在Science上同時發表。此外,他還能在這些期刊上發一個主題(剪接體)的連載。

據報導,此次諾誠健華的上市申請書並未披露公司上市融資金額,而上市前最後一輪融資的估值為8.8億美元,約合61.6億元人民幣。據此計算,施一公夫婦持有的15.34%股份價值近10億元。上市後,此部分股權價值有望進一步提升。

三股東為基金大佬林利軍

有望藉此IPO一戰成名

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的三股東林利軍為基金業大佬,曾創立匯添富基金並擔任總經理10年之久,隨後創立了正心谷創新資本公司,並擔任董事長。

公開資料顯示,1973年出生的林利軍,擁有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歷,2004年開始創立匯添富基金之前,曾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中國證監會工作,並在1998年參與了中國第一隻公募基金髮行。

匯添富基金公司2005年正式成立,在林利軍連續擔任匯添富基金總經理的10年間,匯添富基金公司發展迅速,成為國內一流和上海資產規模領先的公募基金公司。

2015年辭職後,林利軍創立了正心谷創新資本公司,並在私募基金領域大專拳腳,剛開始以股權基金為主,隨後也涉及到一批證券私募產品。

林利軍成這樣回顧投資諾誠健華的過程。

諾誠健華成立於2013年底,由原來保諾(BioDuro)的總經理兼首席科學官崔霽松博士領銜的管理團隊加上明星科學家施一公博士作為科學顧問委員會主席的強大顧問團的強強聯手,公司的BTK項目在國內開發處於領先地位。最近的1.6億美金融資額也讓我們懷疑這場資本的「寒冬」是否真的存在。

林利軍曾說,「諾誠健華這個團隊很厲害,執行力非常強,大家凝聚在一起,就是大家互相認識、互相了解,重新建一個團隊非常難。BioDuro原來的研發能力非常強,他們出來之後又重新在一起做諾誠健華。另外,他們的研發能力超級好,pipeline研發能力非常好。」

林利軍說:「我當時看他們BTK的數據,BTK是一個非常乾淨的藥,結合BTK的精確程度很高,當你去和JNJ Imbruvica比,發現它的副作用會非常小,不會引起別的問題。這個團隊做藥的能力非常強,對化學和生物學的理解非常深,他們這種能力是平臺型的,他們做的每一個產品都是這樣的,他們現在做的FGFR4也是同樣的。」

相關焦點

  • 施一公的妻子很牛:清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畢業,支持施一公回國
    舒紅兵的妻子王延軼火了疫情期間,雙黃連口服液突然火起來了,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武漢病毒研究所發表的一則生明中稱雙黃連對新型冠狀病毒有著抑制作用。事發之後,武漢病毒研究所受到了無數網友的抨擊和質疑,所長王延軼更是備受爭議,她更是被人送了一個稱呼「雙黃連仙女」。
  • 施一公:2萬清華校友寧在美國平庸,也不願回國高光!
    人民大學金燦榮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說到,如今有25萬華人在美國矽谷工作,其中僅清華的畢業生就有2萬。2萬清華畢業生是個什麼概念?清華大學每年招收人數大約在3800人左右,也就是如今矽谷有著清華大學5年的所有畢業生。也應了施一公的話:2萬清華人寧願在美國平庸,也不願回國高光!
  • 施一公:從清華大學副校長到西湖大學校長,回國科研拒絕美國高薪
    說到施一公院士,相信很多人不會陌生。如今,施一公院士已經是西湖大學的校長,成為了中國高等教育方面的新希望。但是在背後卻有著太多的艱辛。雖然當時有人認為施一公放棄國外優越的條件回到中國很不明智,多少人希望能夠留在美國,拿到美國國籍,但施一公院士卻通通放棄,也從沒有後悔曾經的選擇,因為中國有他的根,有他的親人,更有他深愛的祖國,因此,就算擁有留在美國的能力,即便是他國再好,但是他清楚中國才是自己的家。
  • 美女科學家顏寧,13年前跟隨恩師施一公回國,如今為何負氣歸美?
    當時的施一公先生在普林斯頓大學任助理教授,而顏寧抓住施一公先生回國作報告的契機,毛遂自薦,用一封近似「猖狂自大」的自薦信得到了施一公的青睞,於是她就去往普林斯頓大學繼續進修。在那裡學習了四年,她成功獲得生物學的博士學位。並且她在膜蛋白領域可以說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 第二個「錢學森」:在美國待遇優厚,卻毅然決然選擇回國
    當時美國為了阻止他回國,曾許諾給他許多好處,沒想到錢學森不為所動,無奈之下美國還採取了強硬手段,但都沒能留住錢學森。最終克服了重重苦難,錢學森還是順利回到了國內。無獨有偶,另一位科學家也做出了同樣的選擇,他放棄了美國的優渥條件,毅然回國做建設,被稱為&34;,他的名字叫做施一公,同樣是一位著名的科學家,推動了我國科學事業的發展與進步。
  • 施一公背後的女人有多強?曾是高考狀元,施一公因她回國!
    防疫正當時,舒紅兵妻子所領導的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因為發布了不當消息,舒紅兵的妻子是武漢病毒所的所長,而舒紅兵也被捲入了這場風波,而作為其妻子的王延軼年僅30餘歲,竟然都是一位正廳級幹部,這給許多人留下很大的想像空間。
  • 施一公妻子:曾經的高考狀元,勸說丈夫回國,如今還是賢內助!
    施一公兩個關鍵詞:校長,科學家校長:施一公作為曾經的清華副校長,一直有創辦一所與國外名校齊名、趕超清華北大的中國大學的願景,因而在2018年,施一公放棄清華副校長身份,在杭州創辦了以國外名校辦學理念與規模為借鑑,聚焦前沿科學技術的西湖大學,這也是施一公在事業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 舒紅兵因妻子被人質疑,而施一公之妻則被人誇讚,網友:她是狀元
    如今全國人民都在為了疫情而努力,尤其武漢是重災區,大家都希望這場災難快點過去。作為武漢病毒所的主要負責人,王延軼所長因「雙黃連」可算是火了一把,導致她本人至今處在網友的口水中。甚至有部分網友抨擊她年紀輕輕就有此成就,完全是沾了丈夫的光。而她的丈夫則是大名鼎鼎的舒紅兵,武大的副校長,中國科學院的院士,因此質疑聲一波高過一波。
  • 施一公:放棄美國國籍,就任清華副校長,創立公司至今身家15億
    在1967年5月,施一公先生出生於河南鄭州。他的家庭是一個知識氛圍較為濃厚的家庭。施一公先生的父親曾「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而他的母親則畢業於曾被稱為「八大學院」之一的北京礦業學院。早在高中時期,施一公先生就開始進行具備一定專業性質的體育訓練。他曾練習過從800米到3000米的長跑,而當得知清華的「長跑隊只招收專業運動員」後,施一公先生便轉而開始練習競走。
  • 頂尖科學家棄美回國,曾放言不回國就像欠了債
    很多人的一生都在追求榮華富貴,甚至有人為追求榮華富貴,不擇手段,能夠視名利如糞土的人少之又少。不過,其中也有一些代表人物。在這些人中,最受關注的應該就是錢學森,當初的他,在美國明明有著大好的發展,可是他卻著急著想要回到中國,希望能夠為建設新中國,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 施一公:清華學生留學後大多都不回國,在美國碌碌無為卻很滿足
    清華大學原副校長、著名教育學者施一公坦言,在其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幾年間,有一千多名的清華學生留學外國,其中大部分都留在了美國。施一公:多數清華大學生在美國碌碌無為卻不回國施一公也曾留學美國,因此對留學問題有較深的感觸。
  • 留學生為何在美國碌碌無為也不願回國?施一公:因為他們知足常樂
    很多人都說,我國的教育一直在給別人做「嫁衣」,甚至還養出了一群「白眼狼」,而留學生為什不回國這個問題也值得我們去深思。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那些看起來滿身榮耀、光彩熠熠的留學生,他們實際上在外國混得並不好。他們在我國是頂尖的精英學霸,但是在美國卻過著碌碌無為的生活,其實這一點不必要好奇,能夠留學的學生很多都是精英群,當精英群匯集的時候可想而知競爭有多大。
  • 創業者施一公創業者施一公
    2008 年,施一公婉拒千萬美元科研經費,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職,放棄了 500 平方米的獨棟花園別墅,回到他的母校清華,就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教授、博導。2014 年 3 月,施一公從瑞典國王手中接過了晶體學領域的最高獎項——愛明諾夫獎,這是他回國後所贏得的第一個國際最高獎項。
  • 施一公:我被信仰追問——回國為什麼是最好選擇
    「剛到美國時,我並沒有很強的回國願望,覺得這輩子可能就在美國呆下去了,這可能與我的家庭和個人經歷有關。1987年,父親的突然去世對我打擊很大。這是一場意外,但卻是一場可以避免的意外。當他出車禍被送到醫院時,血壓是130/80,心跳每分鐘62,是一個活人,只是昏迷了。
  • 施一公:回國就是回家,學術界潛規則改變不了人格
    最近,曾被譽為「中國物理天才」的哈佛終身教授尹希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即使美國再亂,自己也不會回國發展。有許多人說是中國的學術氛圍逼走了這些科學家們,但是仔細回味這句話,又何嘗不是他們為了滿足個人私利的藉口,因為國家給不了自己想要的資源和錢財,而美國資源多、錢多,所以於自己發展「更有利」,大呼著「科學無國界」,然後心安理得的更改國籍享受榮耀。
  • 八成清華留學生定居國外,不願回國,施一公:他們因傾向知足常樂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們注意到清華大學畢業生出國留學,在國外學成畢業後不願意回國,回國率偏低的現象引發了社會的熱議。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屆清華畢業生前往國外留學的有1146人,在他們學成畢業後,願意回國發展的僅有218人,其中超過八成的清華大學出國留學生不願意回歸祖國。
  • 舒紅兵因妻子備受爭議,施一公之妻則令人敬佩,曾是86年高考狀元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王延軼領銜的武漢病毒所發布了不嚴謹的信息,作為武漢病毒所主要負責人的王延軼被推上風口浪尖。而且,王延軼年紀輕輕的就已經位居高位,其中諸多細節難免讓人產生遐想。而同樣是中科院院士,施一公與舒紅兵之間也頗有些「淵源」。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選結果公布,呼聲極高的施一公落選,武漢大學舒紅兵成功當選,這樣的結果令許多人大呼意外。
  • 施一公棄美國國籍12年,不屑高薪回國做老師:我從不把錢看眼裡
    在一次訪談中,我聽到一位教授這樣談到:「美國有34個州,而在這些研究性大學科學院裡,擔任教授相關等職務的華人有大約2600人,正教授就有800多人。」言外之意:這些選擇從清華北大等高等學府留學出去的學子,有很多都選擇留在了海外。而這,確實太令人痛心。
  • 為何超過八成的清華留學生都不回國?施一公:中國學生有「通病」
    在生活中,所有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份責任,一份擔當。你的每一步選擇,其實都是自由的,然而很多人的選擇只安於現狀,進入了這個舒適圈就不想出來了。81%的清華留學生不回國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是背叛?還是其他原因。
  • 創業者施一公
    2008年,施一公婉拒千萬美元科研經費,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職,放棄了500平方米的獨棟花園別墅,回到他的母校清華,就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教授、博導。2014年3月,施一公從瑞典國王手中接過了晶體學領域的最高獎項——愛明諾夫獎,這是他回國後所贏得的第一個國際最高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