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環境狀況惡化CO2排放密度世界第一(圖)
臺灣暖化速度約是全球兩倍令人擔憂 中國臺灣網4月13日消息據臺媒報導,聯合國最新一項報告指出,臺灣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以土地面積平均來說是世界第一,是全球平均值的3倍,由此造成臺灣氣候暖化速率約是全球平均值的
-
全球暖化 臺灣發燒
這個問題,「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已經追問了五、六年。曾任職NOAA的他歸納,除了反映暖化的全球現象,臺灣人口密度全世界第二高、每單位能源消耗量位居全球前三名,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臺灣人的「碳」息 就以造成地球暖化的「禍首」溫室氣體為例,從一九九○到二○○四年,臺灣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倍速成長一一一%,是全球成長值的四倍速度,每人平均年排放量超過十二噸,是全球平均值的三倍。
-
二十世紀 臺灣暖化超速 快全球兩倍
聯合國日前對暖化效應對全球可能造成的衝擊發出警訊,島內學者研究分析,臺灣在二十世紀的百年氣候暖化速率約為全球平均值的二倍,導致日夜溫差變小、全年日照時數縮短,降雨強度增強等異象,未來可能面臨的衝擊比多數國家和地區更嚴峻。
-
臺灣CO2排放密度世界第一
,增加至現今的380ppmv;而臺灣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以土地面積平均來說是世界第一,每人平均年排放量超過12噸,是全球平均值的三倍。6.4度。有研究表明,如果全球平均氣溫升高2度,地球上15%至40%的物種將瀕臨滅絕;若氣溫上升4度
-
臺灣上世紀平均氣溫增加1.1度 為全球平均值2倍
中國臺灣網12月4日消息 臺灣「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主任劉紹臣今天表示,20世紀臺灣均溫增加約攝氏1.1度,全球地面均溫增0.6度,預測21世紀全球將增溫3至6倍,極端天氣現象更明顯,夏季豪雨也將倍數增加。
-
研究顯示:到本世紀末臺灣年平均氣溫恐增2至3度
研究顯示:到本世紀末臺灣年平均氣溫恐增2至3度 2011年11月09日 20:50: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1月9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
-
臺灣百年平均氣溫上升1.4度 夏季變長冬季縮短
中國臺灣網4月21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中央氣象局」統計分析臺灣地區百年氣候變化發現,平均氣溫上升,四季也明顯變暖,尤其2月到4月的春季、10月到11月的秋季,增溫幅度相對較高,出現夏季變長、冬季縮短的特殊現象。
-
格陵蘭島的冰融速度比過去快了4倍?科學家,冰都將在本世紀融化
研究表明,格陵蘭島的冰融化的速度比過去12,000年中的任何時候都快,這將使海平面升高並可能對洋流產生顯著影響。這項研究表明,到本世紀末,僅格陵蘭島,冰的損失增加可能會導致海平面上升2cm至10cm 。
-
臺媒:全球暖化最快速 臺北2050年被淹沒
臺灣最新一期《時報周刊》報導,前兩次暖化都造成部分文明的滅亡,而這次的全球暖化情況又比之前嚴重,大家不免擔心,這會對人類造成什麼樣的浩劫。根據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研究發現,全球暖化,將導致北極在二○四○的夏天消失大部分。目前北極大約以八.六%的速率在衰退,相當於每年消失六萬多平方公裡的冰山面積。
-
生態頭條 | 冰川融化速度比預測的快三四倍 全球海平面上升逾八毫米
這三大冰川融化的全部冰水,可以將全球海平面提升大約1.3米。論文指出,由於氣候變暖使得格陵蘭島的冰川和南極洲的冰蓋融化成為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最大來源。研究人員發現,格陵蘭島三大冰川即雅各布港冰川在1880年至2012年之間消融了超過1.5萬億噸冰,而康克魯斯瓦格冰川和赫爾海姆冰川在1900年至2012年之間分別損失了1.4萬億噸和310億噸冰。研究團隊指出,融冰已經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超過八毫米。
-
全球海平面上升 速度快遠超預計
原標題:全球海平面上升 速度快遠超預計 本報訊 據外媒報導,科學雜誌《自然》1月14日發表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稱,當今世界海平面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上升,這將導致人們在未來更難適應氣候變化。 該研究稱,自1990年起海平面上升速度驟然加快,每十年上升1.2英寸(約合3.04釐米)左右,比1900到1990年的上升速度快2.5倍。研究表明,海平面上升加速的主要原因是全球變暖導致格陵蘭島和南極洲西部的冰蓋和冰川融化速度加快。
-
廣州氣溫每10年升0.4℃ 深圳將來或變熱帶氣候
時報記者 蕭嘉寧 攝 時報訊 (記者 蔣雋) 近50年來珠三角地區氣溫增溫速度達到每10年0.3℃,而廣州甚至高於珠三角平均水平,達到0.4℃/10年。專家預測,未來20年廣東的氣溫仍將進一步升高,並可能導致旱澇不定等「非典型」天氣現象增多。
-
氣候變暖速度比全球快2倍!哈薩克斯坦正面臨這些嚴峻現實
【原標題】哈薩克斯坦的氣候變暖速度比全球變暖快2倍 據Energyprom.kz網站28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1976年至2017年間,全球氣溫上升了0.18℃,但哈薩克斯坦氣候變暖速度幾乎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達到了0.34℃。
-
格陵蘭島融冰速度比30年前快7倍,海平面上升10.6毫米
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格陵蘭島的融冰速度比之前預測的要快,融冰速度是上世紀90年代的7倍,按照目前的趨勢,到本世紀末,格陵蘭島的冰層融化將導致每年1億人遭遇洪水襲擊,這些都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件。研究人員使用了26個不同的調查數據來計算1992年到2018年間冰蓋的變化,評估了11個不同衛星任務的數據,這些衛星任務測量了冰蓋體積、流量和重力的變化。研究小組利用區域氣候模型表明,一半的冰損失是由於氣溫上升導致的融化,而另一半是由於海洋溫度上升導致的冰川流量增加。自1992年以來,格陵蘭島已經損失了3.8萬億公噸的冰,這足以使全球海平面上升10.6毫米。
-
格陵蘭島冰雪損失上升速度快於預期
格陵蘭的冰流失速度是1990年代的7倍,並且正在追蹤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高端氣候變暖情景,到2100年,將有4000萬人遭受沿海洪災。冰蓋質量平衡比對演練(IMBIE)團隊組合了26個獨立的調查,以計算1992年至2018年格陵蘭島冰蓋質量的變化。總共使用了11個不同衛星任務的數據,包括冰蓋變化的測量值體積,流量和重力。今天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調查結果表明,格陵蘭島自1992年以來已經損失了3.8萬億噸冰,足以使全球海平面上升10.6毫米。
-
北半球氣溫又升0.1度了!創128年新高,海平面上升或影響6.4億人
根據科學數據顯示,2019年10月比此前紀錄2016年和2018年10月都高出0.1度,可能很多人覺得這0.1度沒有高出什麼,但是0.1屬於一個平均新高溫度,它確實創下了新高。在氣溫的數值之中,0.1度已經是非常的高了,所以保護地球吧,人類不然真的是為時已晚。
-
科學家警告:美國東海平面加速上升,2200年全球海平面或上升10米
科學家對美國緬因州至阿拉斯加沿岸的32個監測站近51年水位觀測結果進行分析,發現海平面上升速度遠超歷年水平,呈明顯上升趨勢。科學家警告稱,這對紐約、休斯頓等低海拔城市來說意味著災難的降臨……VIMS 2019年報告單顯示,在美國東、西海岸的32個監測站中有27個海平面上升,其中25個站點的水位上升速度高於2018年。
-
格陵蘭冰川融化速度創紀錄,比過去12000年來的任何時候都快4倍
根據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數據,格陵蘭冰川融化速度創紀錄,比過去12000年來的任何時候都快4倍。新的研究強調了本世紀預計的損失會有多嚴重,並駁斥了當前的冰川融化是自然循環的一部分的謬論。他們認為,人們目前對冰川融化速度的預測是「極端和不尋常的」,去年冰川的融化量創下了新紀錄。該研究論文的主要作者之一、布法羅文理學院大學的傑森·布林博士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基本上,我們人類已經改變了我們的地球,以至於本世紀冰川融化的速度,比過去12000年來的任何時候都要快。如果我們不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地球兩極的冰川終將全部融化消失。」
-
如果地球的自轉速度加快4倍會怎樣?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地球在自轉,不同地區的自轉線速度不同,緯度越高速度越慢。赤道的自轉線速度最高,達到時速1674公裡。相比之下,在北緯或南緯60度的自轉線速度僅為赤道的一半,時速為837公裡。如果把地球自轉速度加快每小時一公裡,赤道上的海平面就會上升幾釐米,因為水從地球兩極轉移到那裡。事實上,地球過去的自轉速度要比現在快。4億年前,地球上的一天為21.5小時。而在40億年前,地球剛形成之後不久,那時地球的自轉速度是現在的4倍,一天僅有6小時。這不禁令人好奇,如果現在地球的自轉速度加快4倍,達到40億年前的水平,那麼除了一天時間變得更短之外,還會帶來什麼影響?
-
多災多難的2020年,地磁場變化速度比預期快10倍,加速生物毀滅
保護著地球萬物的地磁場平均每幾十萬年翻轉一次,翻轉過程可能持續數千年,這段期間,磁場抵抗來自外太空輻射的能力會減弱,而當代社會高度依賴的導航系統也會受影響。不過最近一篇新研究指出,地磁場改變方向的速度可能比以前想像中還要快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