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上世紀平均氣溫增加1.1度 為全球平均值2倍

2020-11-30 中國網

中國臺灣網12月4日消息 臺灣「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主任劉紹臣今天表示,20世紀臺灣均溫增加約攝氏1.1度,全球地面均溫增0.6度,預測21世紀全球將增溫3至6倍,極端天氣現象更明顯,夏季豪雨也將倍數增加。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表示,20世紀全球地面平均氣溫增加0.6度,主要與溫室效應有關,臺灣增溫1.1度,是全球均值2倍,除溫室效應外,可能也與熱島效應有關。

劉紹臣也說,預測21世紀全球均溫的增溫幅度約為20世紀的3到6倍,也就是增溫1.8到4.0度。

全球極端天氣有愈來愈嚴重趨勢,劉紹臣表示,世界各地近幾年陸續有大雨增加、小雨減少的現象。且颱風也明顯增加,颱風帶來的強降雨,比過去45年增加1倍。

以臺灣為例,劉紹臣說,每年颱風帶給臺灣40%的雨量,前10%強降雨量幾乎全是颱風帶來的。他表示,全球溫度每增加1度,臺灣強降雨增加140%,毛毛雨會減少70%。若與45年前相比,當時1年有70天會下毛毛雨,現在只有35天。

劉紹臣表示,強降雨會帶來水災,但中小雨、毛毛雨減少的影響更是不容忽視。因為中小雨、毛毛雨多半集中在春、冬兩季,若這時雨量減少,將可能引發嚴重旱災。

他說,夏季豪雨導致水災,在21世紀末將以倍數增加、增強,缺水地區旱災更嚴重。解決之道就是阻止地球暖化、節能減碳,甚至以地球工程方式解決。

劉紹臣表示,節能減碳要解決地球暖化,要花相當長時間的努力,其它因應措施應同時啟動,例如尋求替代能源,包括太陽能、風力發電、生質能源等。另外,核能雖有核廢料及安全性等缺點,但在可控制範圍內,是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發展非碳能源的首選。(高大林)

相關焦點

  • 臺灣百年平均氣溫上升1.4度 夏季變長冬季縮短
    中國臺灣網4月21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中央氣象局」統計分析臺灣地區百年氣候變化發現,平均氣溫上升,四季也明顯變暖,尤其2月到4月的春季、10月到11月的秋季,增溫幅度相對較高,出現夏季變長、冬季縮短的特殊現象。
  • 臺灣暖化速度快全球2倍!冬天每10年上升0.4度
    聯合國對全球暖化可能造成的衝擊發出警訊,島內學者研究分析,臺灣氣候暖化速率約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從1901年到2000年上升了1.1度。學者警告,暖化導致日夜溫差縮小,夏天也會逐漸變長,冬天平均每10年上升0.3至0.4度,厚重的冬季衣物在臺灣也會逐漸失去市場。
  • 臺灣地區2月平均氣溫創下21年來當月最低溫紀錄
    中國臺灣網3月3日消息據臺氣象部門指出,今年2月臺灣地區平均溫度僅有16.32度,創下了近21年來的當月最低溫,同時名列臺灣歷年來2月低溫排行榜第7名;而島內2月的歷史最低溫為1968年的14.4度。  據臺媒報導,反常的是,今年臺灣地區的冬天一開始溫度高於平均值,直到1月底才有連續冷空氣報到。
  • 研究顯示:到本世紀末臺灣年平均氣溫恐增2至3度
    研究顯示:到本世紀末臺灣年平均氣溫恐增2至3度 2011年11月09日 20:50: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1月9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
  • 臺灣今夏平均氣溫29.01度 創下68年新高
    中新網9月3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今年夏天有多熱?民間氣象公司統計臺灣13個平地站6至8月平均氣溫,顯示今夏全臺均溫為29.01度,創下自1947年以來新高紀錄。不過今年8月受低壓帶所帶來的連續降雨影響,臺北均溫卻是2001年以來最涼的一次,氣象專家感嘆,現今氣候更加難以捉摸。
  • 外媒:平均氣溫上升1度 全球氣候踏入"未知領域"
    中國網11月11日訊 據英國媒體11月9日報導,英國氣象局的科學家們表示,到2015年末,全球氣溫較之工業化以前將上升1度,這標誌著全球氣候將踏入「未知區域」。此外,2015年還將成為史上最熱的一年,其氣溫遠遠高於往年的記錄。
  • 臺灣島發「低燒」 近百年平均氣溫升0.8度(圖)
    臺灣島百年來平均溫度上升0.8度。圖為福壽山農場的鴛鴦湖,10月時湖底竟然出現龜裂。(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12月30日消息 臺灣氣象部門發布近百年臺灣島的氣候變化報告顯示,「臺灣島在發燒」,而且越來越熱。
  • 臺灣CO2排放密度世界第一
    ,增加至現今的380ppmv;而臺灣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以土地面積平均來說是世界第一,每人平均年排放量超過12噸,是全球平均值的三倍。  在聯合國IPCC今年發表的第一份報告指出,從現在開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升高
  • 未來5年全球平均氣溫或升高1℃
    本報綜合訊7月上旬,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最新氣候預測稱,未來5年(2020-2024年),每年全球年均氣溫有可能比工業化前(1850-1900年)水平至少高出1℃,並且,其中至少一年的氣溫高出1.5℃的可能性達到20%。
  • 二十世紀 臺灣暖化超速 快全球兩倍
    聯合國日前對暖化效應對全球可能造成的衝擊發出警訊,島內學者研究分析,臺灣在二十世紀的百年氣候暖化速率約為全球平均值的二倍,導致日夜溫差變小、全年日照時數縮短,降雨強度增強等異象,未來可能面臨的衝擊比多數國家和地區更嚴峻。
  • 世界氣象組織:1月全球氣溫創同期最高記錄
    世界氣象組織2月19日發布消息稱,受厄爾尼諾和氣候變化影響,全球氣溫在2015年創下最高記錄後,2016年1月全球氣溫繼續創新高。
  • 深圳出現史上第二暖冬 2019/2020年冬季平均氣溫為18.1℃
    記者從市氣象臺獲悉,根據《暖冬等級》標準,2019/2020年冬季(2019年12月~2020年2月),深圳市迎來了1953年以來的第5個強暖冬年,這是繼1998/1999年、2008/2009年、2016/2017年、2018/2019年後,深圳再次出現強暖冬,也是歷史上第二暖。
  • 臺灣2020年平均氣溫再創新高 雨量偏少
    新華社臺北12月29日電(記者吳濟海、傅雙琪)臺灣氣象部門29日介紹,繼2019年之後,2020年臺灣平均氣溫再次刷新紀錄,成為有觀測紀錄以來最暖的一年;年累積雨量偏少,尤其中部山區僅約氣候平均值的5至7成。
  • 全球平均氣溫升幅限1.5度,不是為了它們,而是為了我們自身
    最近很多人都在爭議著一個問題,全球氣候到底有沒有變暖,有的人說變暖了,有的人說沒有。而小編不是氣候學家,也不好給出一個實打實的根據,但是今天小編看到一個新聞,卻吸引了小編的注意:2018年10月8日,聯合國發出特別報告,警示應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的幅度控制在1.5度以內,否則全球將會陷入危機。圖片來源於網絡而這篇報告的詳細報告裡說明了,目前全球平均氣溫的升溫幅度已經達到了1度。
  • 中國氣溫升溫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結果顯示,1901—2017年,中國地表年平均氣溫呈顯著上升趨勢,近20年是20世紀初以來的最暖時期。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介紹,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顯著區。1951—2017年,中國地表年平均氣溫平均每10年升高0.24℃,升溫率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且區域間差異明顯,北方增溫速率明顯大於南方地區,西部地區大於東部,其中青藏地區增溫速率最大。
  • 平均氣溫20.5攝氏度 臺灣遭遇最暖冬季
    但根據臺灣氣象部門觀測,過去這個冬季臺灣平均氣溫20.5攝氏度,高於歷史平均值2.2攝氏度,為臺氣象部門自1947年有完整記錄以來最暖冬季,預估3月至5月臺灣氣溫持續偏暖,春雨量正常至偏少。臺氣象部門的觀測顯示,過去一季(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明顯偏暖,整季無寒流南下,僅有5波冷氣團及1波強烈冷氣團影響,氣象部門90%的氣象站皆破歷史紀錄,22站創冬季均溫新高。
  • 臺灣7月平均氣溫30攝氏度 創臺50年來最熱紀錄
    中新網8月16日電 根據臺灣氣象部門的分析報告,島內7月平均氣溫創下臺灣地區近50多年以來的最熱紀錄,而累積雨量則是臺灣地區近50多年以來最少。  據臺灣東森新聞報導,臺灣氣象部門統計分析,7月臺灣本島平地的平均氣溫30攝氏度,比歷年7月平均高了1.3攝氏度;而臺北因盆地的地形作用,氣溫上升更明顯,多達21天最高溫超過35攝氏度,最高溫曾出現38.6攝氏度,是臺北氣象站7月有史以來最高溫。
  • 平均氣溫只要升高6度就是世界末日來臨,溫室效應絕非危言聳聽
    據監測統計,近一百年來地球平均氣溫已經升高了0.46度(攝氏度,後同)。有人可能認為這點溫度沒什麼,不就是感都感覺不到的半度不到嗎?但就是這小小的半度,全球性災害氣候已經頻現。什麼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現象等等不斷湧現,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以後,全球洪水、乾旱、高溫、風暴、冰凍等極端氣候事件加劇,災害造成的全球經濟損失以指數級上升。
  • 臺灣環境狀況惡化CO2排放密度世界第一(圖)
    臺灣暖化速度約是全球兩倍令人擔憂  中國臺灣網4月13日消息據臺媒報導,聯合國最新一項報告指出,臺灣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以土地面積平均來說是世界第一,是全球平均值的3倍,由此造成臺灣氣候暖化速率約是全球平均值的
  • 臺灣氣象部門:2019年全臺平均氣溫或創歷年新高
    中新網12月25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根據臺灣氣象部門統計,臺灣今年截至12月23日平均氣溫高達攝氏24.55度。氣象部門指出,由於年底前不會有太強的冷空氣南下,有機會創下1947年有紀錄以來的新高,成為最熱的一年。資料圖: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