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黑子新見解

2020-10-25 戰鬥—光陰的故事

太陽黑子新見解

原創/簡浩

太陽黑子是太陽上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現象。然而,太陽黑子從何而來?為何會產生太陽黑子?太陽黑子對我們有何影響?太陽黑子如何出現又如何消失?為何太陽黑子會「成長」?我認為,世界科學家對太陽黑子這些諸多問題的認識與解釋,有出入、不準確、不全面。

科技日報2020年9月1日刊文《火星大小黑子不罕見 對地影響尚難判斷》稱:

近日,國外媒體報導:一位天文愛好者觀測到太陽上出現一個火星大小的巨大黑子,它被認為在未來幾天可能會逐漸增大,並產生強烈的太陽耀斑。

世界公認首次明確的太陽黑子記錄出現在公元前28年,據《漢書•五行志》記載:「成帝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直到1610年,伽利略發明了天文望遠鏡,人們才開始系統而全面的觀測太陽黑子。

為此,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太陽活動重點實驗室項目研究員李婷,「太陽黑子是具有強磁場的磁流管從太陽光球層下浮現上來而形成的。」李婷表示。太陽黑子的「出生」源於太陽磁場,它的「死亡」也離不開磁場。李婷表示,太陽黑子的消失是由於磁場逐漸變弱,等離子體對流不再受到強磁場的抑制,從而逐漸消失。

李婷表示,太陽黑子的變大和其活動區域的磁場持續浮現有關。如果該區域有持續不斷的磁場浮現,為黑子提供「食物」,黑子就會變大。通常認為黑子越大,儲存的磁場能量越高,產生大耀斑的可能性也越大,就越有可能對地球和人類活動造成影響。

下面我談談對太陽黑子諸多問題提出不同新見解、新認識:

——太陽黑子從何而來?

我認為,太陽黑子的本質是太陽大氣層(即日冕層)旋渦的「風暴眼」。並不是如李婷所說「太陽黑子是具有強磁場的磁流管從太陽光球層下浮現上來而形成的。」

其實,我認為,太陽黑子與太陽磁場或局部磁場沒有關係。同時,太陽磁場也不是在太陽大氣層面漂浮流動不定,更沒有磁流管。太陽磁場在低維度和赤道兩側是相對穩定,在太陽兩極才會稍有變化。

我認為,太陽黑子從何而來是簡單的天文基本常識。

——為何會產生太陽黑子?太陽黑子如何出現又如何消失?

我認為,太陽黑子多數是從太陽赤道兩側的外大氣層形成,為什麼?太陽大氣層也稱日冕層,日冕層溫度(約大於幾十萬攝氏度)比太陽表面溫度(約5000攝氏度)高的太多,那是因為「熱能升騰效應」所致,簡單地說,就是熱氣上升,就像蠟燭火苗的上部比底部熱是同樣道理,這是天文之謎。為此,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還專門發射了「帕克號」太陽探測器,飛抵近距離探測太陽,搞明白太陽日冕層為什麼比太陽表面溫度高。由於日冕層的氣溫高,加之太陽自轉的推動力,日冕層的「氣旋風暴眼」即黑子會經常性的形成。

太陽黑子的形成機制:因為太陽赤道低維度與高維度之間的溫度差、氣密差、氣壓差所致,才會產生「熱氣旋風暴眼」即太陽黑子,赤道兩側的黑子向太陽高維度兩極日冕層螺旋流動,太陽北半球的黑子會順時針螺旋流動,太陽南半球的黑子會逆時針螺旋流動。太陽表面與日冕層高低維度的溫度差、氣密差、氣壓差,都是處於隨時不停的變化之中。

太陽黑子的消失機制:當黑子螺旋流動到高維度時,隨著黑子中心與高維度日冕層溫度差、氣密差、氣壓差的減小,這時的黑子會自然就消失了。

這兩種機制同地球上的颱風或颶風的形成與消失很像似。

——為何太陽黑子會「成長」?

太陽黑子剛在低維度形成時,黑子都比較小,因為形成黑子的溫度差、氣密差、氣壓差還比較小,一旦黑子從低維流動到高維時,黑子的溫度差、氣密差、氣壓差逐漸增大,於是「氣旋風暴眼」即黑子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同時,黑子的螺旋動力也越來越大,這就是黑子會「成長」的根本原因。

——太陽黑子對我們有何影響?

太陽的體量太大、能量太大,地球在太陽面前太渺小,太陽打個「噴嚏」,地球就會受到影響。主要有三大影響:一是巨型黑子會向太空拋撒大量高能帶電粒子,會對地球的電氣設備和衛星產生破壞作用。二是太陽黑子風暴眼的中心會形成黑子耀斑,對地球產生強輻射作用,對地球的人造衛星、電氣設備、無線電波產生破壞作用。三是黑子還對地球氣候也會產生影響。

總之,太陽黑子還有更多、更深層次的科學奧秘、奧妙,都不是簡單孤立而是相互關聯,從而構成博大精深的天文學體系。目前,世界科研圈存在兩大薄弱短板:一是最大的宏觀方面的天文學、地球物理學、宇宙探索;二是最小的微觀方面的生命科學、量子科學、超能量學。薄弱與短板原因主要是缺乏對宏觀科學與微觀科學的理解力、想像力、創新力、開創力。

相關焦點

  • 2019年太陽黑子缺席280多天,最近新周期的太陽黑子出現!
    太陽黑子的活動周期大約是11年,目前正處於太陽黑子活動的空隙期,而且已經接近尾聲;在2019年內有288天沒有出現太陽黑子,前面有連續40天沒出現太陽黑子,在12月25日,太陽南半球出現兩個新的太陽黑子,預示著第25個太陽黑子活動周期的到來,預計會在2025年7月達到頂峰。
  • 兩個新太陽黑子出現!新一輪太陽活動周期即將開始
    12月24日,美國宇航局軌道太陽動力學觀測站上的儀器捕捉到了來自新太陽黑子周期的兩個太陽黑子的圖像(圖片來源:NASA太陽動力學觀測臺)很長時間以來,我們太陽的表面都處於相對平靜的狀態,但最近出現的兩個新太陽黑子打破了這片寧靜,它們的出現預示著一個新太陽黑子活動周期的開始,這將會導致地球有時候會出現劇烈的太空天氣狀況和通訊或電網中斷。12月24日,NASA的太陽動力學觀測臺觀測到這兩個被命名為NOAA 2753和2754的新太陽黑子。
  • 太陽黑子進入新活動周期
    2月23日,青島觀象臺發布了2008年太陽黑子相對數,去年曾連續3個月未出現過太陽黑子。而據介紹,今年起,「太陽活動」進入第24個高峰周期,青島觀象臺堅持每天觀測,以預報其爆發期的到來,提醒相關部門做好防範。
  • 太陽黑子
    日斑[sunspot] 即太陽黑子。太陽黑子是在太陽的光球層上發生的一種太陽活動,是太陽活動中最基本,最明顯的活動現象。一般認為,太陽黑子實際上是太陽表面一種熾熱氣體的巨大漩渦,溫度大約為4500攝氏度。因為比太陽的光球層表面溫度要低,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點。太陽黑子很少單獨活動。常常成群出現。
  • 太陽黑子的秘密:黑子是如何聚集的
    天文學家知道黑子是太陽表面的強磁場區域。當兒時玩磁鐵時就發現磁極會互相排斥。按理說,太陽的強磁場區域也同樣應該互相排斥。可事實上,天文觀測清楚地顯示太陽表面有物質從黑子流出。
  • 《X戰警:新變種人》新預告 「太陽黑子」爆發
    《X戰警:新變種人》新預告 「太陽黑子」爆發loading 《X戰警:新變種人
  • 美國宇航局發現大量新太陽黑子 太陽或進入活動增加期
    【CNMO新聞】據外媒BGR消息,NASA(美國宇航局)最近發現了一批新的太陽黑子和太陽耀斑,這可能表明太陽正進入活動增加的時期。NASA在新的博客文章中解釋說,新發現的太陽耀斑並不是特別大,並且沒有在NOAA(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太空天氣預報中心進行註冊,但是NASA用自己的硬體設施檢測到了它們。
  • 太陽黑子是什麼東西 太陽黑子有什麼影響
    黑子是太陽表面可以看到的最突出的現象。一個中等大小的黑子大概和地球的大小差不多。黑子的形成和消失要經歷幾天到幾個星期不等。  當強磁場浮現到太陽表面,該區域的背景溫度緩慢地從6000攝氏度降至4000攝氏度,這時該區域以暗點形式出現在太陽表面。在黑子中心最黑的部分被稱作本影,本影是磁場最強的區域。
  • 太陽黑子周期
    太陽黑子是在太陽的光球層上發生的一種太陽活動,黑子實際上是太陽表面一種熾熱氣體的巨大漩渦
  • 什麼是「太陽黑子」?「太陽黑子」會對地球造成影響嗎?
    其實對於「太陽黑子」從古代的時候就有過這樣的記載,但是當時人們看到的「太陽黑子」是被理解為一些「神靈現象」。但現在由於人類科技的發展人們已經了解過「太陽黑子」並且科學家們發表說「太陽黑子」只是太陽表明的一種自然現象。但是關於「太陽黑子」還是少之又少。
  • 太陽黑子是什麼?
    說起太陽黑子,大多數人可能會說聽說過,但不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跟人類有什麼關係。太陽黑子,不僅跟人類有關係,而且關係重大。因此,人類研究太陽黑子活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    據了解,我國《漢書》中有記載: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
  • 太陽黑子_天極網
    太陽黑子(sunspot)是在太陽的光球層上發生的一種太陽活動,是太陽活動中最基本、最明顯的。一般認為,太陽黑子實際上是太陽表面一種熾熱氣體的巨大漩渦,溫度大約為3000-4500℃。
  • 關於太陽黑子的認知被推翻 等離子體的流動成就了神奇的太陽黑子
    太陽黑子是太陽最基本最明顯的活動太陽黑子(sunspot)是太陽最基本和最明顯的活動之一,它發生在太陽的光球層上。太陽黑子一般被認為是發生在太陽表面的巨大高溫熾熱氣體漩渦,溫度大約在3000到4500攝氏度之間。
  • 周圍磁場環境 影響太陽黑子壽命
    科技日報訊 (記者趙漢斌)眾所周知,成熟的太陽黑子一般由中心的本影及外圍稍亮的暈狀半影組成。黑子半影的出現,也是區別普通黑子與小氣孔的標準。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了解到,該臺撫仙湖太陽觀測與研究基地在太陽黑子半影的形成與消失過程研究上取得了新進展。
  • 藏文科普 | 揭開太陽黑子的秘密……
    ,日面上經常會出現一些黑點,這就是太陽黑子。古代歐洲因為觀念等原因,缺乏早期的太陽黑子記錄。直到公元17世紀,隨著望遠鏡的發明,歐洲人才開始對太陽黑子的數量、位置等進行系統地觀測和記錄。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日復一日地觀測太陽,手繪了太陽圓面上黑子的圖像,通過比較不同日期的圖像,伽利略發現黑子們在太陽上的位置有規律地變化著,從而正確推斷出黑子不是太陽和地球之間或者地球大氣中的某種雲朵,而是太陽表面的真實特徵。到了19世紀,德國天文學家海因裡希·施瓦貝對太陽黑子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觀測和記錄,發現日面上黑子的數目會周期性的增加和減少。
  • 太陽黑子對地球的影響
    黑子既然是太陽上物質的一種激烈的活動現象,所以對地球的影響很明顯。        當太陽上有大群黑子出現的時候,地球上的指南針會亂抖動,不能正確地指示方向;平時很善於識別方向的信鴿會迷路;無線電通訊也會受到嚴重阻礙,甚至會突然中斷一段時間,這些反常現象將會對飛機、輪船和人造衛星的安全航行、還有電視傳真等等方面造成很大的威脅。
  • 太陽黑子突然失蹤 新冰期提前?專家急了(圖)
    我們都知道,當我們用科學的方法觀察太陽時,會發現它的表面往往存在許多暗點,這些暗點是太陽強磁性活動抑制對流所產生的低溫區,它的學名叫太陽黑子。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俄聯邦科學院物理學院的天文實驗室日前爆出一個驚人消息,由兩周前拍攝的太陽另一面轉向地球時的照片分析,該角度的太陽無任何太陽黑子,太陽表面光澤剔透,無任何瑕疵,就像剛出生嬰孩的肌膚一樣
  • 科學家重修太陽黑子記錄
    圖片來源:NASA/SDO/HMI  天文學家終於糾正了一個涉及到科學史上最長觀測記錄的令人尷尬的矛盾:關於太陽黑子活動的數據可以回溯到4個世紀之前。這項研究對於理解太陽曾經如何以及仍將如何影響地球上的生命具有重要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修訂後的太陽黑子統計結果表明,太陽活動在最近幾十年並未像人們曾經以為的那樣變得頻繁。
  • 證實,太陽黑子上方存在共振腔
    ❝這一發現不僅解釋了一個持續幾十年的謎團,還提供了一種利用太陽大氣的共振來推斷其大氣特性的新方法。
  • NASA:太陽黑子已經出現新變化
    然後我們來說說太陽黑子的問題,太陽黑子自從太陽進入到「極小值」時期,一直說地球可能會進入小冰河,因為部分科學家們認為太陽黑子短時間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