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15時12分,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商業運載火箭(下稱「穀神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國電高科天啟11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星河動力公司實施的首次發射任務,也是中國民營商業火箭首次進入5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是中國商業航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星河動力新一代商業運載火箭創新研發生產基地項目,位於簡陽市成都空天產業功能區。據知名金融服務公司摩根史坦利預計,到2040年全球太空經濟價值將達1萬億美元,這意味著成都的航天產業將有更大想像空間。
成都空天產業功能區效果圖。簡陽市委宣傳部供圖
劉百奇創立星河動力時,國內商業航天發展進入第二階段。
從2014年起,翎客航天、藍箭空間等一批民營商業火箭公司陸續成立。但2018年則被認為是全球商業航天發展全面加速的一年。
2018年2月初,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用「重型獵鷹」火箭將一輛跑車發射到太空。同年2月,劉百奇和4位夥伴創立星河動力。劉百奇生於1978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3年,後到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從事火箭總體設計工作。
當年4月,國家航天局相關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國家建設航天強國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是貫徹落實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商業航天發展。政策與資本推動下,當年國內多家民營火箭公司進行了試射。截至目前,在全國10餘家民營火箭公司中,星河動力是兩家有能力發射火箭入軌的公司之一。
「從全球範圍看,我們是從成立到火箭入軌用時最短、花錢最少的公司。」劉百奇說。
穀神星首飛成功,引發誰是中國「馬斯克」的討論。
但在劉百奇看來,「我不認為我們需要成為馬斯克,中國商業航天產業的市場環境、發展思路和美國不一樣,有很多問題等待我們自己去解決,只要解決了產業的問題,我們就可以成為一個值得尊重的企業。」
「中國民營商業火箭起步雖然比美國晚了整整30年,但是在國家政策支持下,一些技術人員敢於從過去穩定的體制內出來創業,在資本市場助力下,僅5年就實現太陽同步軌道的發射入軌,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標誌著中國商業航天時代的到來。」劉百奇說。
幾乎在星河動力創立的同時,位於簡陽的成都空天產業功能區就「找上了門」。
彼時,該功能區剛確認產業定位,是成都市66個產業功能區中唯一以航天產業為主導的功能區,核定範圍168.5平方公裡,定位為成都市航天裝備產業集群發展承載地,打造全國知名商業航天產業基地。
雙方都是初創,如何建立信任?成都空天產業功能區管委會副主任葉明洋介紹,當時幾次到北京與劉百奇團隊接洽,一方面宣講支持政策、功能區相關配套規劃,一方面也是考察。「首先看團隊,星河動力的技術人員都是資深航天工作從業者;再看投資方,當時星河動力獲得北航校友投資基金元航資本的天使輪投資。」
星河動力選擇簡陽,原因也很簡單。「功能區有一整套航天產業發展規劃,這對我們初創的商業航天企業來說是一塊沃土;功能區從政策、企業發展的物理空間及資金等方面都做了大量準備,所以我們來了。」劉百奇說。
今年9月25日,簡陽將成都空天產業功能區推介會開到北京。會上,發布《成都空天產業功能區機會清單》,涉及基礎及公服配套設施、產業孵化器、產業加速器3個類別15個項目。
業內人士看來,此次發布的機會清單,是成都空天產業功能區打破供需信息壁壘、打造商業航天產業新樣板的一次嘗試。
目前,成都空天產業功能區已籤約引進航天科技七院、星空年代等知名企業,其中四川航天高新技術軍民融合產業基地已建成投產、星空年代在匈牙利獲頒我國海外首張涵蓋網際網路直播和廣播電視轉播的全牌照。
劉百奇說,目前星河動力功能區廠房已建起,正積極開展量產準備相應工作。
穀神星首飛成功,極大提振投資者以及成都空天產業功能區的信心。
據知名金融服務公司摩根史坦利的預計,到2040年全球太空經濟價值將達到1萬億美元。那麼國內市場將會有多大?《航空知識》主編、航空專家王亞男認為,從未來看,中國的航天發射計劃很有可能有一部分任務會轉為由商業航天企業去承擔,但這一前景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些商業航天企業能否健康快速地發展。
今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的範圍,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新基建」範疇。對此,成都空天產業功能區有關人士認為:這將會成為我國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的最主要推手,未來10年內,我國商業航天90%的業務來源將與衛星網際網路相關。
「衛星網際網路要取得商業上的成功,面臨兩大關鍵問題,一是應用市場的培育,解決收入從哪裡來的問題;二是打造全新產業配套體系,降低衛星製造和火箭發射成本。」該功能區產業顧問李輝說,這些都是成都空天產業功能區的機會。
四川擁有廣泛的衛星網際網路應用場景。目前,成都空天產業功能區籌謀整合甘孜、阿壩、涼山等四川偏遠地區應急通訊、森林防火監控、地質災害監控的低成本寬帶接入等市場需求,共建衛星網際網路創新應用示範區。同時以衛星網際網路建設需求為牽引,以全新機制垂直整合國內外頂級創新資源,推動成都及四川成為具備國際影響力的商業航天及衛星網際網路產業重鎮。
成都空天產業功能區提前布局,已設立產業孵化器類項目4個、產業加速器類項目6個。同時還將成立「空天技術
創新工廠」,計劃通過5年時間,推動國內領先的關鍵技術能力快速形成量產產品,成為國家衛星網際網路工程重要的產業配套基地。
穀神星首發成功有哪些新突破?
穀神星是星河動力自主設計的四級固體運載火箭,一二三級採用固體發動機,四級為先進液體上面級,火箭直徑1.4米,全長19米,起飛質量30噸,5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300公斤,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約230公斤。
圍繞穀神星,星河動力有多項創新和突破。第一,穀神星是首款使用矢量發動機的民用火箭。星河動力CEO劉百奇介紹,使用矢量發動機意味著火箭會飛得更穩,可以更準確地控制火箭姿態,因而火箭飛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會更高;
第二,飛行高度再突破。穀神星此次高度達到5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這是民營火箭目前成功發射最高的一次。「5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是商業衛星一個標準作業軌道。」劉百奇介紹,目前民營衛星公司發射的微小型衛星一般在10公斤-200公斤,選擇的軌道基本上都是太陽同步軌道,高度為500公裡-700公裡;
第三,精確入軌。穀神星搭載的天啟11星,是國電高科公司搭建物聯網組網衛星中的一顆。將天啟11星送到原有兩顆衛星間,需要精確入軌。目前從衛星運營方了解的信息看,此次入軌質量非常高。「入軌是火箭公司最基本的門檻,跨過這道門檻才能談商業、市場。」劉百奇說。
(來源: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