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分制引發新能源車高耗能質疑 純電動路線或迎來細化修正

2020-11-26 經濟觀察網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劉曉林 王國信 在走過導入期進入成長期之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路線可能會迎來調整。「首先是政策的技術路線,純電動還是混合動力還是增程式?」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舉辦的2017年全球鋰產業國際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電動車協會創始主席陳清泉在演講中這樣提問。這是陳清泉又一次拋出這個問題。

除了陳清泉,在今年上半年還有兩位工程院院士在研究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並結合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特點之後,提出現行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路線需要進行調整。曾參與2016年發布的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孔輝在今年初一份建言中寫道:「國家大力推動的『達標』電動車的發展,對缺車的地方沒有意義,因為國家鼓勵推行的電動車,結構複雜耗電量大,使用沉重的動力電池,價高效低。」在郭孔輝看來,現在的電動車存在著高耗能的問題。

在業內向來以犀利敢言而聞名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則將這個問題進行了更加細緻而深入的剖析。在楊裕生看來,新能源汽車在後補貼時代需要一個全新的指導思想,而原來的重點發展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的方向已經不合時宜。「要發展以減排為核心要求的純電動車。」楊裕生表示,「純電動車有可能是排放嚴重的車,長距離和豪華型純電動汽車必然要多裝電池,這導致耗電量大,而中國的電主要來自燃煤。」

純電動技術路線確立於2009年,正式發布於2012年,中間經歷比較長的時間,也經過高層的探討,最後確定重點發展純電驅動的電動汽車,包括除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2012年3月,科技部「十二五」《電動汽車科技發展規劃》正式提出了純電驅動的技術轉型戰略。此後2014年,純電驅動實現了產業化。「從中長期來看,電動汽車發展路線要增加新的要求。」國家強國戰略諮詢委員會、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指出。他認為,在長期發展技術路線圖中,電動車的發展路徑要在此前提出的「電動化、輕量化、智能化」等三化的要求上,增加「能源低碳化、製造的生態化、網聯化」三個新的要求。

新能源汽車積分制的擔憂

之所以要提出新的「六化」要求,原因在於電動車並不完全是清潔的。「電動汽車行駛過程是零排放的,但發電的過程是有排放的,不但有二氧化碳還有PM2.5等有毒氣體排放,簡單說電動車是清潔的,不能令人信服,需要拿出數據來。」國家86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諮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指出。由於使用能源的來源並不清潔,這導致了明年即將實行的新能源汽車積分制度也存在漏洞。「特斯拉可以靠賣積分在美國每年得到數以億計的美元,彌補公司的虧本,但在新加坡它由於高耗電(即高排放)而不得不受罰。」楊裕生指出。目前我國在新能源積分制度上基本是與美國加州掛鈎,加州的積分與純電動裡程掛鈎,簡單來說,加州零排放車的積分=0.5+0.01×純電動英裡,而部分零排放車型的積分=0.3+0.01×純電動英裡,特斯拉-S最高可獲得四分積分。「這種提法是不完善的,可能導致鼓勵高排放車的發展。」楊裕生指出。實際上,對電動車高續航裡程的追求已經成為當下發展的主要趨勢,續航500公裡,甚至超過500公裡的電動車都有此苗頭。2016年,在工信部第一次提出新能源積分制算法的時候,基本上是直接照搬了加州的積分記分方式,只是將英裡改為了公裡計算。「電動車本身不減排,而買它積分的車更加不能減排,這違背了政府減排宗旨。」楊裕生表示。

楊裕生院士提出了新的計算方式,他建議將減少用電,減輕CO2排放與積分掛鈎,不要鼓勵長裡程純電動車,而新能源汽車積分的方式也變為節油積分+減排積分。其中,節油積分可以借鑑加州模式,純電動車0.5,插電式0.3。減排積分則按照與燃油車排放量相比的減排量計算。無獨有偶,王秉剛在近期也提出了類似的計算法則。

王秉剛建議我國借鑑新加坡的辦法。新加坡政府在有關規定中有一個「碳排放因子」指數,通過計算電排放因子(每一度電要造成的碳排放)與燃油排放因子(每一升油造成的碳排放),使用這兩個排放因子估算每個車型的每公裡碳排放。「我們要根據自己的情況發布碳排放因子的權威數據,並定期更新,同時給出全國平均值和地區平均值。」王秉剛說。

儘管兩種方式有所不同,但根源都指向同一個地方——現行的新能源汽車積分制度在方式上存在漏洞,而這可能導致我國以節能減排為目的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出現偏差,甚至事與願違。「我們的政策應該鼓勵低電耗產品,要防止片面強調長裡程而不顧消耗的傾向。」王秉剛說。

還有什麼漏洞可鑽?

今年,新能源汽車積分制度已經進行了微調。6月13日,國務院法制辦發布了由工信部起草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徵詢意見稿)》,但上述的電動車排放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但作為一個大概率事件,未來隨著國家節能減排任務的提升,這一政策將面臨著新的調整。

對於電動車的節能減排,作為國家電動車計劃智囊團成員之一的歐陽明高建議在技術路線上增加「三化」,即電動化要與能源低碳化相結合,輕量化和製造的生態化結合,智能化要跟網聯化結合。細化來說,就是電動車的能量來源要實現清潔化,也包括電池技術的進步。而在製造上,也要實現全生產過程的清潔化,特別是對生產技術的改進,應該在燃油車的標準上再提升;另外,智能化要跟網聯化結合。

而王秉剛的意見是,電力公司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一方面,電力的來源要更多向清潔生產方式轉變,發展水電、風電、核電等,逐步減少煤電的供應,從源頭上減少排放,節約能源。其次供應可以適當地向新能源汽車進行特別支持。「由於大部分電動汽車會在夜間充電,利用的是電網的低谷階段,要鼓勵商業模式像這方面轉變,而電力公司也要進行支持。」王秉剛說。

但是,新能源汽積分制度還有一個致命的漏洞。在積分制度中,積分主要來自產量和產品本身的續航裡程,那麼這意味著多生產則可以多獲得積分。儘管目前最新的徵求意見稿中,具體到積分的價格和交易機制仍未出現。但對車企的要求已經十分明確,2018至2020年度,乘用車企業的銷售車輛中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8%、10%、12%。這意味著未來的積分將是一個炙手可熱的資源。

比如德國大眾,在面對達標壓力一再呼籲中國政府延遲積分制度的施行,並呼籲對其中某些條款的改變。由於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積分制度主要參照美國加州的「零排放汽車(ZEV)計劃」積分制度,我們可以大致估算一個積分的價值。在加州,當年未達標企業可向積分富餘企業購買,兩年內補足積分合規或繳納每個積分5000美元的罰款。而合規企業既可出售富餘積分獲得收益,也可將積分存儲起來供未來使用。如果等同換算,中國的積分違規罰款可能在5000元-40000元左右,新能源積分價格應該會略低於罰款金額。

這對企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在近日,一家新造車企業高層毫不諱言對此的覬覦,該高層表示,新能源汽車積分未來將成為公司收入的一部分。而對於政策制定者來說,怎麼避免積分制帶來新一輪惡性交易出現,也是一個難解的考題。

 

相關焦點

  • 氫能源和純電動汽車,誰更香?
    支持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產業深度融合,推動電動化與網聯化、智能化技術互融協同發展,推進標準對接和數據共享。二要加強充換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快充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鄉公共充電網絡。」這標誌著我國綠色能源消費領域將迎來新的增長點,也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規劃中不僅說明了純電動的發展規劃,也將氫能源納入了規劃內容,這也是氫能源汽車發展非常重要的裡程碑事件。
  • 純電動乘用車能耗現狀及提升措施分析
    能耗體系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用於淘汰技術落後能耗高的產品,可用於新車型準入,實施時間為2019年7月1日。第二階段為促進先進技術在純電動乘用車上的應用,進一步促進能耗的降低,具體執行時間根據第一階段限值執行情況另行通知。
  • 電動e周匯:雙積分管理辦法將修正,比亞迪宋Pro DM/EV上市
    電動e周匯,匯聚上周五至本周四電動大事件,短時間了解新能源市場最新動向。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本周期(7/5~7/12)電動圈又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大事發生吧!7月5日 · 周五 · 武漢一吉利帝豪EV自燃7月5日下午三時許,武漢洪山區某新能源汽車充電站裡,一輛吉利電動汽車突然冒出滾滾黑煙,煙霧主要來自尾部車底,不過好在現場沒有出現明火。
  • 工信部徵求新能源汽車積分修正意見,燃料電池汽車積分上限為6分
    三、完善了傳統能源乘用車燃料消耗量引導和積分靈活性措施。四、更新了小規模企業核算優惠。五、其他修改內容。在《乘用車相關技術指標測試方法及要求》中提到,對純電動乘用車和燃料電池乘用車,應採用中國輕型汽車行駛工況測試循環確定車型電能消耗量和續駛裡程。
  • 80萬的國產純電SUV、豐田氫能源車!北京車展五款熱門新能源車點評
    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消費市場,所以,每年在國內上市的新能源車型層出不窮。2020北京車展,又有不少新能源車亮相。以下,我們就帶來其中最值得關注的五款車型的相關分析。
  • 歐陽明高:新能源汽車優勢針對可再生能源時代,純電動汽車2030迎爆發
    而在純電動汽車市場,歐陽明高表示,不論是安全性還是能量密度方面,頭部動力電池供應商都將研發從單體轉向系統方向。此外,他還認為,純電動汽車在2025年將迎來性價比新突破,並在2030年之後性價比優勢明顯超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 破局、立局、定局 | 深遠影響中國汽車產業的《雙積分辦法》解讀
    《雙積分辦法》決定了未來中國汽車產品新格局,大排量車型將一去不返,汽車電氣化加速發展,混動車型將佔據主流車型地位,純電動車型成為整車廠自主強推產品,形成極具中國特色的汽車發展路線。 ■憑什麼這麼說?《雙積分辦法》的積分計算很複雜,積分管理細則繁冗,要想回答問題,沒捷徑,必須得深入文本中去,死摳細節才能找到答案。
  • 「積分驅動」下車企應該如何選擇混動技術路線?
    不過,即使市場因素成為主導,政策仍然在發揮作用,尤其是雙積分政策對車企生產銷售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的強制作用,是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側重於鼓勵純電動汽車的補貼政策逐漸退出、新版雙積分政策中增加了對低油耗車輛的鼓勵,給混合動力車型的發展創造了更大的空間。
  • 新能源車的新氣象與新問題
    剛剛過去的四月,新能源車尤其是純電動車毫無疑問是汽車行業的話題焦點,一方面,未來2年你能看到並有可能開上的重磅新能源產品在上海車展已經初露崢嶸;但另一方面,接踵而來的幾輛靜止狀態下燃燒的電動車,將電動車產品的安全問題推到風口浪尖。
  • 再樹旅遊包車客運新標杆,宇通新7系純電動客車交付廣州
    廣東省廣州旅遊團體客運市場迎來標誌性變革,宇通客車再次參與其中。 近日,2020年廣州包車客運首批宇通新能源車交付儀式隆重舉行,30輛宇通新7系純電動客車ZK6117BEV車型正式啟程,發往廣州市博覽大通旅遊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覽大通」)。
  • 新能源車如何分類及新能源汽車發展階段深度解讀?
    隨著全球性的能源危機及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新能源車普及推廣正成為各國政府關注的焦點,也帶動了一大批新能源車企的快速成長,如美國的特斯拉颳起了電動汽車的旋風,蘋果和谷歌也都開啟了智能汽車計劃,在國內掀起了蔚來、小鵬、樂視和百度等網際網路造車運動,更有格力董明珠孤注一擲的投資珠海銀隆,也同樣把眼光放在新能源車
  • 同階制霸微型純電動車圈的Boss—新奔奔EV
    今天所說的主角,其實就是一款各方面都還不錯的微型純電動汽車—長安新奔奔EV。此前電動邦的諸多文章也提到過,長安新奔奔EV的外觀相較燃油版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只是加入了更多的新能源元素。諸如前進氣隔柵處封閉的藍色飾條,藍色的輪轂等,與新能源車的身份也是相得益彰。新奔奔EV尾部加入了純電動汽車的身份銘牌,位於尾門的右側,而LOGO周圈也是有藍色的裝飾。
  • 雙積分政策修訂:打破「唯高裡程論」 更看重降油耗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提高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是相對合理的,同時調整積分計算方法可解決新能源車積分相對偏高的問題。正積分獲取難度加大「以前車企往往喜歡卡在雙積分政策門檻推出高續航裡程車型,但高續航裡程對於電池密度有更高的技術要求。頻發的電動車自燃事件為我們敲響了警鐘,不能只注重高續航。」
  • 新能源車觀察:透視廣州車展上的競爭新格局
    與不久前落幕的北京車展相比,新能源車在本次廣州車展上展現出了更清晰的趨勢:自主品牌集中邁向高端化,合資品牌產品更貼切實際;新能源車產品的市場走向逐步明朗,「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產業發展路徑更為明確。
  • 財政部宋秋玲:燃料電池汽車和純電動汽車技術是互補、共存,而不是...
    當前新能源汽車處於新的歷史方位上,如何更好發揮體制優勢和市場優勢,形成汽車產業的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產業發展體系,加快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實現汽車強國夢,是汽車行業面臨的共同重大問題。一是技術路線存在動搖問題。近期部分業內人士片面解讀國家將不再支持純電動,轉而支持燃料電池汽車,部分企業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開始動搖。事實上,由於我國燃料電池汽車核心技術和零部件技術尚未突破,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標準法規缺失,氫氣作為能源管理的體系尚未建立等原因,目前尚不具備大規模的推廣應用條件。
  • 新能源車補貼新政出爐 小型代步車好日子到頭了
    其中,純電動汽車續航裡程低於150公裡的車型不再享有補貼;續航裡程在150~250公裡(不含)的車型補貼從原來的3.6萬元下調至1.5萬元~2.4萬元,下調幅度約33%~58%不等;續航裡程300~400公裡(不含)的車型補貼從原來的4.4萬元上調至4.5萬元;續航裡程400公裡及以上的車型,補貼則上調至5萬元。
  • 產業規劃未提補貼 中國新能源車企急需「強筋壯骨」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產業規劃未提補貼,中國新能源車企急需「強筋壯骨」《規劃》並未提及補貼問題,這些表述引發了業內部分企業關於補貼退坡過急的擔憂。12月3日,工信部開始就備受關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劃》」)公開徵求意見。
  • 一文搞懂新能源車油耗積分的計算規則
    為了強化CAFC及新能源配額的考核,工信部將實施CAFC&NEV積分並管制度,即平均油耗積分和新能源車積分並管的新政策。為了應對政策需求,國內各大車企都開始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產品,部分車企還將新能源汽車事業成立子公司單獨運營。目前,傳統汽車企業已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覆的新能源乘用車企業已有北汽、奇瑞、江鈴、吉利(知豆)。
  • 純電動汽車結構認知,純電動汽車結構及檢修
    純電動汽車除了CAN總線整車控制系統外,增加了電機控制系統和電池管理系統等,因此純電動汽車的通信和控制技術比傳統汽車要求更高、結構更複雜、控制更精確。純電動汽車由電能驅動,能源來源廣泛,低能耗和低噪聲,且沒有任何尾氣排放,符合環保和節能的理念,是最理想的綠色環保工具。
  • 早知道:雙積分管理辦法出臺 促進更多車企生產新能源車
    精研科技、金辰股份、萬隆光電今日申購;雙積分管理辦法出臺,促進更多車企生產新能源車;工信部加大對水泥、玻璃去產能政策支持,加速過剩產能退出;國家存儲器基地廠房提前封頂,產業迎加速發展期;阿里巴巴重兵布陣雲通信,開啟千億級市場;環保汽車需求推動,16年來鈀金價格首次超越鉑金;阿里將在杭州建「智能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