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分驅動」下車企應該如何選擇混動技術路線?

2020-11-26 電動邦

隨著補貼逐漸退坡並將於2022年底徹底退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正在由「政策驅動」轉變為「市場驅動」。不過,即使市場因素成為主導,政策仍然在發揮作用,尤其是雙積分政策對車企生產銷售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的強制作用,是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

側重於鼓勵純電動汽車的補貼政策逐漸退出、新版雙積分政策中增加了對低油耗車輛的鼓勵,給混合動力車型的發展創造了更大的空間。

8月13日,在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主辦、中汽翰思管理諮詢公司、上海國際汽車城協辦的第十二屆國際汽車變速器及驅動技術研討會(TMC2020)上,多位專家和車企高端對於如何選擇混動技術路線、以及適合不同構型的專用混動變速器DHT(Dedicated Hybrid Transmission)的發展給出了建議。

下一代動力傳統系統趨勢:低碳化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駿認為,車企在實現雙積分目標時必須要考慮雙積分的平衡成本,也就是實現雙積分目標要付出的代價。

李駿認為,按照上述的雙積分平衡成本計算方法,平衡成本越高,企業經營壓力越大。如果要降低雙積分平衡成本,就要減少NEV數量,增加機電混合動力車型的數量。

目前,車企想達到雙積分的要求有三個途徑,一是像很多造車新勢力那樣,只生產純電動汽車,這樣雖然不會產生燃油負積分,但是要承擔生產純電動汽車的額外成本;二是只生產燃油汽車,但需要很多新能源積分來平衡雙積分,這兩種方案都不是最優方案。最好的方案是在發展電動汽車的同時,通過發展低油耗的混合動力汽車,把雙積分的平衡成本降下來。

而要實現節能汽車的低碳化,車企必須要建立新的混合動力發動機和變速箱的技術路線,發動機可以採用相比渦輪增壓成本更低的自然吸氣發動機,但是要通過改進結構設計提高熱效率。變速器則要做下一代機電耦合的專用混動變速器DHT(Dedicated Hybrid Transmission)。

不同構型混動技術各有千秋

混動技術有多種不同構型,比如P2/P2.5的單電機方案(主要匹配的變速器包括CVT和DCT),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車企多採用這種方案。按照電機所處位置的不同,還有P1+P2、P1+P3、P0+P4、P2+P4等多種構型。P2是將電機安裝在發動機和變速箱之間,P2.5則是將電機集成在變速箱內部。

日本車企多採用雙電機方案,比如日產的e-Power技術採用了串聯結構,豐田的THS和本田iMMD技術都採用了混聯結構。

中國市場上目前並沒有佔主流的混動技術路線,主要原因是多數中國品牌車企在混動領域缺乏核心的技術,更多的是依託Tier1來開發混動車型。

不同構型的混動架構的技術特性如何?如上圖所示,蜂巢傳動科技有限公司傳動研究院院長陳曉峰分析認為,豐田的THS在設計成本、搭載性和燃油經濟性方面比較突出,但動力和駕駛性能較弱,NVH和換擋平順性表現一般。

本田的iMMD在搭載性、駕駛性能、易於控制和燃油經濟性方面突出,但在動力性能和NVH&換擋平順性方面表現一般。

單電機的P2構型在燃油經濟性方面不及雙電機構型,但在設計成本、動力性能方面比較突出,尤其是中高速性能。而且,中高速時的油耗表現也不錯。

P2+P4的構型可以實現純電四驅模式,動力和駕駛性能也很突出,但最大的缺點是成本比較高。不過,所有的PHEV都可以獲得綠牌,對消費者有吸引力,對車企來說還可以獲得NEV積分。

主機廠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混動構型?

這麼多不同的混動構型應該怎麼選擇?不同的車企有不同的考慮。

上海捷能汽車技術有限公司電驅動系統部總工程師葛海龍表示,就上汽來說,首推P2.5的單電機構型,因為P2.5能夠在經濟性和動力性做到最好的平衡,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吉利汽車集團動力總成研究院變速器平臺資深總工程師Tejinder SINGH認為,政府的政策法規和客戶的需求都需要考量,但對客戶需求的考量更多一些。

對於低端車型來說,48V是不錯的解決方案,也適合現有的變速器。但在中國48V的解決方案還未成為主流。

雙電機DHT方案比較適合中端車型,無論是燃油經濟性、或者是車輛的操控感、以及不同的駕駛模式,都能給客戶卓越的體驗。對於更加高端的車型,還可以通過雙電機DHT+P4的方案,能夠提供更好的動力性能和駕駛體驗。

供應商怎麼辦?技術平臺化是個選擇

節能和新能源汽車領域多種多樣的技術路線也給供應商帶來了挑戰。在HEV、PHEV、BEV和REEV等多種解決方案中,除了BEV的動力系統結構相對簡單以外,其他路線的動力系統都有很多種不同的構型。

麥格納動力總成亞太區董事總經理兼業務發展及戰略合作副總裁李響表示,中國市場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中國的政策法規變化之快,讓大家很難適應,包括主機廠和零部件供應商都是如此。

據麥格納統計,下一代NEV主流的動力總成構型超過40種,每一種的研發投入可能都達到幾十億元,供應商不可能每一種都研發。

作為供應商,麥格納的策略是把經過成熟市場驗證的下一代動力總成的功能單元固化,相當於一個總成有十幾種或者幾十種功能單元,不同的功能單元模塊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結構不同、電氣化程度不同的動力系統,從而滿足不同主機廠和終端消費者對車輛電氣化不同程度的要求。

蜂巢易創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鄭立朋表示,麥格納的「技術平臺化」是可行的,但零部件公司的開發必須緊跟主機廠的需求,以DHT為例,首先必須要看主機廠提供的是什麼樣的發動機,只有依據發動機的技術特性,才能匹配適合的混動構型和變速箱。

政策多變導致中國車企混動技術儲備不足

不過,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是,雖然新版雙積分政策鼓勵發展低油耗車輛,但很多中國車企並未做好準備,因為中國政府政策的多變性讓很多缺乏混動技術積累的本土車企在數年前放棄了繼續開發混合動力技術。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動力總成開發部總工程師張社民說,目前中國的混合動力技術比日本車企落後5到10年。

但實際上,東風汽車2012年就開始開發混合動力技術,但由於HEV車型不被政府視作新能源汽車,無法獲得國家補貼和新能源積分,因此,東風汽車停止了研發混合動力技術。隨著政府又重新開始鼓勵低油耗的HEV,車企又開始研發HEV,但過去幾年損失的時間沒有辦法可以彌補。

「目前來說,我們對混合動力技術的儲備是不夠的」,張社民說。

相關焦點

  • 這是一篇技術流文章,本田IMMD混動技術相比豐田混動如何?
    本田第三代IMMD技術,擁有混動(Hybrid)、純電(EV)、發動機三種動力模式,這三種動力模式分別應用在不同的工況下,三種模式無縫切換,兼顧動力、平順性以及。這麼說大家可能不清楚,這不就是本田CRV的那套混動系統嗎?有什麼特別的嗎?它與豐田的混動技術有什麼區別呢?
  • 坐擁5款「強混」車型 廣汽本田成合資車企混動標杆
    作者:時代財經 楊方 編輯:潘卓倫 在純電技術愈發受到車企重視之際,混動及其相關車型同樣以其獨特的技術路線和方式長青於汽車行業。 目前,廣汽本田已成為國內擁有混動車型最多的合資車企,包括銳 混動聯盟四款車型連同廣汽Acura NEW CDX SPORT HYBRID,廣汽本田旗下共擁有5款混動車型。
  • 混動汽車規模逐步加大 DHT市場未來可期
    近年來,混合動力汽車的受重視度及市場佔有率日趨提升,推動變速箱技術發生新的變化,在這過程,專用混動變速箱技術DHT(Dedicated Hybrid Transmission)因結構緊密、節能高效等優勢,引發了車企越來越多的關注。
  • 本田INSPIRE七折可落地,混動和T動,應該選哪個?
    在本田B級車系列當中,INSPIRE和雅閣應該是代表之作了。兩者定位於中型車,都是相同平臺的兄弟車型,INSPIRE由東風本田生產製造,而雅閣是廣汽本田負責。目前2019款INSPIRE的售價為18.28-24.98萬元,在同級別車型中,正與雅閣、天籟、凱美瑞等車型爭奪市場份額,競爭是相當地激烈。
  • 插電向左純電向右 插電混動究竟會逆襲還是走向沒落?_易車網
    ,由於城市路況在電力充足的情況下基本可以保證電機驅動,同時減去了頻繁加減速、啟停等帶來的高油耗,插電混動車型的優勢完全凸顯,甚至可以實現完全零油耗; 在城市無電狀況下,同樣由於車身自重等因素插電混動車型也要高出不少,因此插電混動車型的使用跟用車條件還是密切相關的。
  • 國內車企都做插電混動,日系做油電混合?哪個技術含量更高?
    就以目前的車型來看,我國的車企基本都在做插電混動車型,而日系車企一般都在做油電混合車型,這兩種混動技術各有各的優缺點。插電混動車型的純電續航裡程更長,在短途行駛時就不需要使用燃油,這是相比油電混動車型最大的優勢,不過缺點是需要外部充電,而且大部分插電混動車型都不支持快充,也就說基本都需要3個小時以上的充電時間,不太適合沒有私家充電樁的消費者
  • 更接近純電動的插電式混動 解析本田插電式混動系統
    插電式混動(PHEV)的技術方案相較於油電混動(HEV)的方案要更加激進一些,表面上來看是電池容量的差別,深層的根源上來說,PHEV的價值基礎在於成熟的HEV,如果沒有這個,那麼所謂高效的混動就免談。在終歸市場轉型是現階段入局中國車市傳統車企的頭等大事,年初的本田就已經對外宣布了它在中國的短期目標:2025年以前引入20款以上新能源車型,這其中,插電式混動赫然在列。
  • 【變革·破局】緯湃科技王海波:我們用媲美強混的48V、供應全球的...
    中國與歐洲的情況大不相同,在雙積分政策的驅動下,一開始就以純電動汽車為主。今年雙積分修訂版強調48V的作用,因此48V在中國會有一些起色。大陸從一開始就開發了從48V到強混、插電和純電動相關的全系產品,客戶可以選擇適合他們需求的產品。
  • 上汽通用兩條腿並行戰略詮釋大驅動的未來
    在2017年產量排名前20的合資車企中,有14家新能源汽車積分為0,積分最多的是上汽通用,也是唯一積分過萬的合資車企。以上汽通用這家背靠百年通用,並且深耕中國20年的企業為第一視角。我們便可以見證一家合資車企,是如何整合全球優勢資源,在這場行業變革中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 純電和插電混動,誰才是未來霸主?
    因考慮到成本費用問題,從單純的經濟性看來,它的出現還很難達到和柴油車同樣的水平,除非電池技術停滯不前、雙積分制度破產、放棄油耗目標等情況同時發生。  電動車受國家政策的影響,但目前不論是銷量還是質量來說都沒法和混合動力比較的,仍然需要一段時間的發展,最總在小型車輛上會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我個人感覺混動屬於過渡產品,今後的發展應該在純電動以及燃料電池以及其他的能源。
  • 增程、混動、純電新能源車型層出不窮,選新能源還需搞清三大難點
    而關於新能源的動力方式也開始出現各路創新,從最初的電池帶動電機驅動車輛,到後來的油電混合動力,再到最近一兩年才開始興起的增程式混動車型。那麼面對如此混雜的新能源市場,到底該如何選擇呢?
  • 破局、立局、定局 | 深遠影響中國汽車產業的《雙積分辦法》解讀
    《雙積分辦法》決定了未來中國汽車產品新格局,大排量車型將一去不返,汽車電氣化加速發展,混動車型將佔據主流車型地位,純電動車型成為整車廠自主強推產品,形成極具中國特色的汽車發展路線。 ■憑什麼這麼說?《雙積分辦法》的積分計算很複雜,積分管理細則繁冗,要想回答問題,沒捷徑,必須得深入文本中去,死摳細節才能找到答案。
  • 堅守混動技術23年,豐田汽車為何對鋰電池避而遠之?
    二者體量雖相差甚遠,但這並不妨礙特斯拉市值成功超越豐田成為全球市值最高車企,超高市值是整個汽車行業對特斯拉發展純電動汽車模式的一種認可。汽車行業已步入新能源時代,各家車企都在調整戰略研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核心發展技術,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已經成為動力電池主流選擇。
  • 真實案例看燃油、混動與純電的選擇
    關於燃油、混動和純電的話題,相信大家沒少見到。不過與很多專家的「上帝視角」不同,近日車雲菌接觸的一個真實購車案例似乎更具說服力。這位理性購車人的篩選過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為何當下混動車越來越受到認可和追捧的原因。案例簡介:從三款車中最後鎖定亞洲龍雙擎這個案例應該說比較典型。一個八五後的中產家庭,想買一輛價格在20-30萬元之間的家用車。
  • 豐田混動精妙黑科技「行星齒輪」,成就國人大愛的亞洲龍雙擎
    "世界上混動有兩種,一種是豐田混動,一種是其他混動",這個流傳甚廣的說法,是豐田混動地位的最佳證明。長達22年混動技術研發歷史中,豐田不僅在全球市場引領潮流,還是中國混動市場的真正開拓者。值得注意的是,行星齒輪不僅是一個高科技零件,還代表著一套混動技術體系的運行邏輯。相對完美的混動理論構想中,行星齒輪是繞不開的環節,作為全球混動鼻祖,率先完成行星齒輪設計的豐田混動建立高度,在更成熟的理論框架裡不斷完善,提升技術實戰能力,讓後來者無法企及。
  • 新能源汽車:插電增程·插電混動·純電驅動,哪種模式會是未來?
    新能源汽車共計分為三類,分別為:插電混動,增程電驅,純電驅動。普通家用代步車型主要選擇插電和純電兩類,商用車型以增程混動為主,為什麼會有這種區分呢?解析問題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增程,增程系統的特點與製造成本,找到答案後自然會理解剩餘兩類系統的優缺點。
  • 用混動全面拉升產品競爭力,享域銳·混動這波操作絕了
    不過由於這項技術成本過高,多數車企只能把這項技術使用在中高端車型上。在A級車市場,能夠選擇的車型少之又少。直到東風本田享域銳·混動的出現,讓消費者的駕享生活又多了一種選擇。 1 定位精準 全面領先同級 作為東風本田混動家族的第4款產品,享域銳·混動的出現,進一步完善了混動陣營的戰略布局,而13.99萬的起售價,將尖端的混動技術帶進了更多的普通家庭。
  • 純油、插電混動、純電驅動到底怎麼選?
    圖片來自網絡隨之而衍生出來的純電車和插電混動車也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所以,這些車型如何選擇成為了一部分想要購車朋友們的大問題。所以,這裡就跟大家聊一聊我們普通人,對於這些車型如何選擇。純油車型純油車型比較適合對於車輛性能有著較高要求的那部分人選擇購買,或者沉迷於發動機律動和有聲浪追求的人。這些實實在在的機械帶來的運動感,是用其他科技無法取代的。當然,純油車型的排量肯定是這三種車型裡最高的,比較介意的也可以考慮其他車型哦。純電驅動車型
  • 「湯叔解惑」通用Voltec雙行星齒輪混動技術詳解
    在美系陣營當中,通用算是擁抱新能源最早的車企了。早在上世紀90年代,通用就設計製造出來了一款掛GM標誌的純電動車,只是由於當時成本過高、性能有限,完全沒有商業化價值,所以最終沒有量產上市銷售。不過從理念上來說通用算是非常超前的,也是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汽車的電氣化構思。
  • 豐田THS混動PK本田iMMD,技術成熟還性能出眾,到底值不值得買?
    日益嚴格的環保法規,讓各大車企各顯神通,小排量三缸渦輪、強混、輕混、插電混動、純電車型百花齊放,若問起非插電混合動力,你能想到哪些車企?作為混合動力的代表,豐田THS和本田iMMD絕對排得上號。通過這篇文章,小編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兩田」的混動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