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在烏鎮舉行的別克之夜上全球首發的VELITE 6以及Enspire純電動SUV概念車,獨樹一幟的外觀設計富於工業美感,車型的動力性和科技配置也讓整個汽車行業對 「別克藍」戰略下的的新技術,新理念有了全新的認識。
以此發布會為新起點,別克新能源汽車家族化的產品序列已經在逐步推進落地,上汽通用也正向外傳遞著自己對汽車產業趨勢的理解。這種趨勢,重點聚焦於汽車產業正在發生的核心變革——未來驅動系統的變革和發展。
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在前不久的「2018中國汽車論壇」上表示,一方面內燃機技術本身要用效率來降低排放為主線; 另一方面,內燃機電動化的轉型升級,研發高效率機電混合的系統是現在新能源汽車的方向。
萬鋼的總結其實就代表著未來驅動系統的發展趨勢,這也是上汽通用一直堅持的方向——即對高效低排放的新型內燃機和以純電為主的新能源這兩種驅動形式的改進推廣和兩者之間的相互融合。
愈發顯現的是,這種未來驅動理念正引領著全球汽車產業的創新和發展。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以及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市場所在地——中國,對於燃油消耗和排放標準都已經擬定出了嚴格的,長期的,可量化的時刻表和發展路線圖。這不僅體現在排放法規上,也體現在各國對高效率低排放驅動技術的鼓勵和支持。而想要驗證這一大趨勢中汽車產業的最終走向,坐擁3.1億汽車保有量的中國汽車消費市場(截至2017年底公安部數據)無疑樣本量最為豐富的參照對象,也是這場產業變革的風向標。
在中國汽車消費市場,外資,合資,國企,民營的各大汽車廠商一道,聯合上遊產業供應商如能源,材料等,紛紛亮劍。成果雖參差不齊,方向也各異,但都顯現出了緊跟行業變革的決心。其中佔據市場最大份額的合資企業顯然是重點關注對象。在2017年產量排名前20的合資車企中,有14家新能源汽車積分為0,積分最多的是上汽通用,也是唯一積分過萬的合資車企。以上汽通用這家背靠百年通用,並且深耕中國20年的企業為第一視角。我們便可以見證一家合資車企,是如何整合全球優勢資源,在這場行業變革中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全面布局小排量,邁向內燃機次時代
在環境汙染和化石燃料資源枯竭的雙重壓力下,市場留給大排量發動機的空間越來越小。世界各國都在制定越來越嚴苛的節能減排要求,「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少吃草」的理念下,發動機小型化搭配渦輪是滿足內燃機高效低排放的最佳解決方案。
2017年上汽通用全新一代Ecotec 1.3T/1.0T發動機,替換了1.4T和1.5L發動機,發動機體積,排量和油耗都有所降低,但是動力輸出卻相較上代內燃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新動力總成的高效率和低排放,也為消費者在燃油消耗費用上,實實在在的節省出了一筆錢,並改變了消費者們對於美系車燃油經濟性固有印象的認知。憑藉包含別克英朗,閱朗,GL6,雪佛蘭科沃茲,以及即將歸來的別克凱越這些豐富的產品投放,讓汽車內燃機次時代——高效小排量發動機時代更快來臨,迅速為廣大消費者所認可。
積極投入新能源,穩步推進變革與融合
在以純電為主的新能源動力為驅動形式的大趨勢下,上汽通用2016年一口氣導入邁銳寶XL 全混動、君威30H全混動、君越30H全混動、凱迪拉克CT6 30E 插電混動四款新能源產品,在2017年又推出別克Velite 5增程式混動和凱迪拉克XT5輕混。以迅速的動作,在豐富的產品線內實現了內燃機動力與電機驅動之間不同程度下的相互融合,完美契合不同車型的產品定位及使用場景。
與其他合資品牌相比,上汽通用除了快速向市場上投放以混合動力為主的新能源汽車外,還提前布局了集研發和製造為一體的動力電池系統發展中心。這個發展中心,可以稱之為上汽通用新能源產業布局的「軍事基地」,也體現出SGM對於電力驅動技術發展過程中的深刻思考。簡而言之概括為兩點,那就是——獨立自主,實測論證。
合資企業建造整車製造廠的新聞屢見不鮮,但是合資企業自建動力電池系統發展中心算是個大新聞了。因為絕大多數車企,都在新能源核心零部件上缺乏體系化建設,而上汽通用擁有自建汽車電池裝配廠後,更是率先實現了新能源產品電池全系國產。之前文中提到的上汽通用所有在產車型、包括未來要導入的新車型所需要的電池種類,這裡統統可以搞定。
除了電池裝配外,這裡還設有電池系統實驗室,可以實現自主完成從設計研發到測試再到生產一系列環節。此外,工程師們還在為通用電池核心技術做進一步的優化,如電芯化學成分配比、電池密度如何提升、如何降低電池成本等等。同時,電池的BMS熱管理控制系統和電控系統、包括水冷、承載結構等項目也是在此開發。
也許你會有疑問,行業裡上絕大多數主機廠都在使用一線供應商提供的成套方案,上汽通用電芯也是供應商提供的,完全可以直接採購現成的電池組,為什麼還要堅持自己研發自己生產?
熟悉通用汽車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在傳統汽車領域,通用汽車連變速箱都要自己設計自己生產。一個有趣的事實是,經過電池工廠講解人員介紹,電池生產車間實際上與通用自主開發的9速變速箱生產車間是連在一起的,甚至是連管理人員都在同一個辦公室。所以說,關鍵核心技術自己掌握、關鍵零部件自己生產是通用汽車長久以來堅持的理念。
在以電氣化為主的新能源領域,通用汽車在上世紀90年代的EV1就已經轟動世界。與日系車企選擇低成本低能量密度的混動電池為主的路線不同,一直堅持高成本高能量的鋰離子電池的路線,是通用汽車在電氣化領域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深耕中國這樣的新能源第一大市場,上汽通用一邊結合消費者需求和市場環境去有針對性地研發;同時大力豐富新能源產品線,讓動力電池技術滿足複雜多樣的需求,因此動力電池組這樣的核心零部件勢必要留下自己生產,動力電池發展中心幫助上汽通用在新能源領域做到了集「研發+製造」於一體,用自成一派的態度彰顯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硬實力。
安全源於反覆驗證
也許你還會有疑問,國產化生產的電池組,能否達到國際先進標準並保證安全、耐久、高性能呢?這個其實消費者完全不必擔心,作為通用汽車全球第二家以及北美之外第一家電池裝配工廠,上汽通用動力電池系統發展中心採用通用汽車最新一代電池技術,以及與通用汽車北美布朗斯敦電池裝配廠一致的、全球領先的組裝工藝和技術標準,可以完成晶片堆垛、模組組裝、電池組組裝的完整裝配和安全與質量檢測過程,並全面符合GMS全球製造體系的要求和標準。
除此之外,動力電池中心內還設有3個專門的電池包檢測試驗艙和1個電池包熱衝擊試驗艙,這就讓其具備了新能源電池開發功能以及電池質量、性能、安全測試等試驗認證能力。其中熱衝擊實驗室的環境溫度調節範圍-60到120攝氏度,可以模擬極端條件下的氣溫變化,幾分鐘就可以實現極熱到極寒的溫度變化。每個實驗室每天都會從生產線中抽檢一組動力電池進行測試,以檢查電池再各種惡劣氣候下的穩定性是否可以滿足性能及續航需求,提升可靠性。
值得一提的是,通用特色技術的液冷電池熱量管理系統,保證了電池工作溫度與穩定,實現每100萬個單體電池單元的故障低於2。因此上汽通用對新能源車最核心的三電,給出了超長質保政策!敢於給消費者吃定心丸,也是基於對電池組的安全性與可靠性的信心。
十字路口的論調也許只是潘洛斯階梯
驅動方式的改變,是人類社會生產力的重要標誌,每一次改變都是基於前一個階段的技術積累,假如從馬車直接跳到電動車,想想未免太過科幻。如果以「大驅動」這一更宏觀的視角去看待未來驅動系統的變革,非此即彼的執拗也許並不符合科學的發展規律,突然的變道可能也給不了無憂的前途。在內燃機和新能源的十字路口,沒有哪個方向是絕對正確的,一條路走到黑,只會陷入到顧此失彼的無限循環中。上汽通用的產業布局向我們證明了一個事實,高效低排放的新型內燃機和以純電為主的新能源這兩種驅動形式,都有值得挖掘的未來,並且能夠相互搭配發揮各自優勢。 而「大驅動」的未來,也必定會是最符合人類社會需求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