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六」排放標準影響,亞市的平行進口車業務已經發生了肉眼可見的變化,「亞市裡零星的幾家平行進口車商戶很快就會被集中到一條小小的店鋪街上」;亞市的二級經銷商也日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各大汽車品牌的4S店;而多重的政策利好,正推動著亞市的二手車業務板塊積極探索多元化的運營模式。
作為北京首家汽車交易市場,亞市長期扮演著北京車市風向標的角色。隨著政策的變革、產業以及消費的升級,亞市如今再次走到了轉型的十字路口。基於此,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通過實地調查和走訪,採訪汽車業內專家,探索亞市變遷背後的發展規律。今天推出第一篇——亞市變遷一:物是人非,有形市場走到「十字路口」?
戶外廣場上的很多平行進口車門店如今已人去樓空,依舊經營生意的商戶屈指可數,原來五花八門的平行進口車也少有蹤影;原本熱鬧的汽車銷售大廳如今也已物是人非,儘管二級經銷商們的廣告牌還依然懸掛在大廳裡,但它們中的大部分卻早已撤店,騰出來的空地成了威馬新車的停車場……這是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在上周二(11月24日)實地走訪北京北辰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亞市」)時看到的景象。
亞市曾經紅火的二級經銷商和平行進口車生意都遭遇困境 郭躍攝
作為北京首家汽車交易市場,亞市於1995年正式開業。2006年,為奧運村建設讓路,亞市從地理位置優越的亞運村搬遷至昌平區東三旗。「雖然地理位置變遠了,但交易市場的硬體在重新規劃後變得更加完備,這讓亞市實現了首次轉型」,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汽車市場分會常務副理事長、第一任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中心總經理蘇暉對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表述。
隨著政策的變革、產業以及消費的升級,亞市如今再次走到了轉型的十字路口。「按照現在的市場形勢,亞市必須再次轉型升級,才能跟上市場步伐」,蘇暉坦言。
平行進口車作為亞市曾經的「拳頭」業務,如今在廣場上甚至連產品都看不到了 郭躍攝
一年前,記者走進亞市的廣場時,滿眼都是途樂和普拉多等進口車。再早幾年,「大概2014年,我剛到亞市,正趕上它的輝煌時期,市場裡人山人海,廣場上停著成片的平行進口車,一排途樂、一排普拉多、一排蘭德酷路澤」,一位仍在亞市艱難經營平行進口車的商戶向記者回憶,「當時車也不愁賣,我們都是在遮陽傘下打著牌等著客戶上門,要是碰到砍價的消費者就不賣了」。
可如今,作為亞市曾經的「拳頭」業務,平行進口車市場受「國六」排放標準影響,已經發生了肉眼可見的變化。「我們店現在靠寄售中規進口車(通過廠家進口到中國的車型都是專門針對中國市場定製的,稱為中規車,平行進口車為美規車、歐規車等)來保證客流」,上述平行進口車商戶透露,「我認識的幾個經營平行進口車的老闆都已經轉行,亞市裡零星的幾家平行進口車商戶很快就會被集中到一條小小的店鋪街上」
亞市僅剩零星的幾家平行進口商鋪 郭躍攝
與平行進口車商戶數量大幅下降同步,亞市的二級經銷商也日漸式微。一位堅守的經銷商大姐以不常見的拉客方式向記者推銷汽車。在隨後攀談中,她直言,「別家都幹黃了」。
4S店正成為亞市的新車銷售主力 郭躍攝
取而代之的是各大汽車品牌的4S店。記者粗略統計,亞市內匯聚著奔馳、寶馬MINI、幾何汽車、廣汽新能源、上汽大眾、捷途、東風標緻、東風雪鐵龍、東風本田、觀致、廣汽豐田、上汽大通、進口大眾、廣汽菲克、斯巴魯等傳統車企的4S店。此外,小鵬、威馬、塞力斯、哪吒等造車新勢力也都在此有所布局。
大廳內的二級經銷商基本人去樓空 郭躍攝
「在亞市的商戶中,二級經銷商的佔比曾高達六成。但日益複雜的競爭環境,尤其是北京市場的獨特性,讓二級經銷商的生存基礎和環境不斷惡化,它們中大部分已出局」,蘇暉分析指出,「亞市目前全靠收取進駐4S店的攤位費也是不可取的,還得基於網際網路實現線上線下協同,並加大宣傳力度來喚回亞市的品牌熱度,從而才有可能再煥生機」。
作為亞市轉型升級的另一突破點,二手車業務正迎來多重政策利好。從取消二手車限遷,到降低徵收銷售增值稅,正推動著亞市的二手車業務板塊積極探索多元化的運營模式。記者在走訪時發現,大廳北側圈出的二手車交易散戶區依舊如常,用戶購車還是傳統的「逛街、找車、聊天、砍價」,商戶賣車仍然得具備能說會道和「火眼金睛」的本領。車輛最終會在買賣雙方多次商量後成交,這或許正是在二手車市場淘車的樂趣。
亞市二手車也在經歷「散戶」和平臺間的「博弈」 郭躍攝
環境更好的大廳內,如今已經變成了人人車的「地盤」。更大的品牌平臺、更透明的車價、更專業的講解、更有保障的檢測和售後,讓消費者在選購二手車時不再那麼茫然。
在利好政策的助推下,二手車市場正迎來發展的「春天」。「亞市如果能抓住二手車業務的機遇,加強品牌經營,將是其另一條出路」,蘇暉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郭躍)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郭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