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異經》中記載了一顆奇樹:「東方荒外有豫章焉,樹主九州。其高千丈,圍百丈,本上三百丈,本始有條枝,敷張如帳,上有玄狐黑猿。枝主一州,南北並列,面向西南。有九力士操斧伐之,以佔九州吉兇。斫復,其州有福;遲者州伯有病;積歲不復者,其州滅亡。」
譯文參考:東方荒外之地,有豫章樹,這顆樹主管九州。它高一千丈,腰圍有一百丈,樹往上三百丈高才有樹枝,樹枝伸展開如帷幕,樹上有玄狐黑猿。每個樹枝主管一個州,樹枝南北並列,面向西南。樹下有九個大力士拿著斧頭砍樹,他們要以此佔卜九州吉兇。砍完就恢復如初,則九州是福的徵兆;緩慢恢復,則九州諸侯有重病;數年不能恢復,則九州要滅亡。
探討一:《神異經》其書其人
《隋書·經籍志·史部》中有收錄《神異經》(東方朔撰),列其為地理圖書。地理圖書一共一百四十九傳,一同被列入的還有《山海經》(郭璞注)、《水經》(郭璞注)、《豫章記》(雷次宗撰)、《十洲記》(東方朔撰)等。隋朝以前的官方藏書經歷許多次歷史戰亂,很多早已遺失。隋朝官方收集圖書的來源,是在隋朝開皇三年,秘書監牛弘請求派人民間搜尋珍本圖書,搜集到的珍本經過校寫抄錄完畢後,原書交還本人。因此原書及作者是否偽造,也未可知。
東方朔在漢代是一奇人,在《史記》與《漢書》均有其傳記,其人故事詭譎傳奇,完全似是一個得道方士。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當時東方朔所處的漢武帝年間,正是方術大行其道的時代,受到漢武帝求長生的執念影響,神仙方術發展到頂峰,因此關於化外之地、虛無縹緲、奇異事物自然就受到極大追捧。相關的經典之作能夠在民間,經歷戰火而百年流傳不絕,或也有此因素。
探討二:豫章巨樹
豫章最為人們所熟悉的當是古代南昌的郡名,根據《漢書·地理志》記載,漢朝時南昌的郡名就為豫章,隸屬於揚州刺史部。《後漢書·郡國志》記載:「贛有豫章水。」顧名思義,豫章是一條河的名字,豫章郡名古稱或由此而來。另外,南昌的市樹為樟樹,樟樹一般高達10米~55米左右,直徑可達3米,樹冠廣展,枝葉茂密,氣勢雄偉,四季常青,在江西分布極廣。由此隱約可見,自古樟樹也是古代豫章郡的名片。
那麼豫章與樟樹是否有關聯?東方朔是否曾南下見過極其高大的樟樹有感而發寫了此篇?
不過,在《左傳》中有多次關於豫章的記載,但是多指地名,不過卻有一處指樹:
「魯哀公十六年,子期曰:『昔者吾以力事君,不可以弗終,抉豫章以殺人而後死。』」杜預註疏:「豫章,大木」。
其他古文獻中,豫章也多以地名出現,極少情況下指樹。也或許豫章曾為一種極大樹的代稱,而在特殊時代背景下被東方朔誇大引用。
參考文獻:1、肖華忠,李琦,李青.豫章郡得名的歷史地理考證【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3 28(3).
2、《漢書》、《後漢書》、《隋書》,中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