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晶片+自主AI框架,百度CTO王海峰攜百度大腦6.0亮相

2020-11-30 澎湃新聞

曉查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如果讓你和10年前、20年前的自己進行一場對話,你想說些什麼?

剛剛,百度用AI技術帶我們體驗了一把「穿越」的感覺,面對20年前的自己。

今天「百度世界大會」首次與「央視新聞」合作,總臺央視主持人康輝和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百度CTO王海峰,「5個人」進行了一次特殊的對話。

明明只有康輝、李彥宏和王海峰三人,為何會變成「5個人」的對話呢?

原來另外的「兩個人」,分別是AI製造的康輝、李彥宏年輕時的自己。

兩位虛擬人根據康輝和李彥宏20年前的形象、記憶和所擁有的知識打造,形象、動作、聲音高度逼近真人。

在這場特殊的對話裡,不僅康輝、李彥宏能和20年前的「小康」、「小李」流暢閒聊,甚至兩個虛擬人之間也來了一場親切互動。

百度說,這是具備認知能力、可機機對話的終端虛擬人。

而這一場對話背後,百度積攢了10年的技術。

驅動「小康」、「小李」兩位虛擬人的,是10年來不斷進化的「百度大腦」。

百度CTO王海峰表示兩位虛擬人整合了視覺、語音、語言與知識等多種模態的AI技術,具備了認知能力。但這還只是百度大腦最新能力的「冰山一角」。

接著,這位百度CTO從聽、說、看,思考等多個層面,展示百度大腦升級到6.0之後的最新進展。

而且王海峰強調,百度大腦的AI能力,正在通過雲和開放平臺輸出給社會各界,支持各行各業智能化升級。此外,還有縱貫百度大腦各層的安全體系,為AI技術及應用保駕護航。

概括起來就是:百度大腦,正在成為AI新型基礎設施。

百度大腦十年進化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為了讓虛擬人具備語音、視覺、知識等多方技能,作為技術底座的百度大腦「十年磨一劍」,才實現了現場酷炫的虛擬人對話效果。

今年對百度大腦來說意義尤為特殊,因為它真的走過了十年,經歷了AI技術從沉寂到興盛:

2010年,百度大腦開始基礎能力積累,AI布局初具雛形;

2016年,百度大腦1.0正式發布,開源飛槳深度學習框架上線;

2017年,百度大腦2.0形成了完整的技術體系,AI能力全面開放;

2018年,百度大腦3.0發布,核心技術進入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階段;

2019年,百度大腦5.0完整升級為軟硬體一體的AI平臺。

那麼,到了第十個年頭,百度大腦成功升級6.0後又帶來了哪些新變化?

過去一年,百度大腦又在AI計算架構、算法、能力上做出了創新和重要升級,已經成為智能時代的「AI新型基礎設施」。

如果說,百度大腦的第一個十年是完成了能力進化和體系構建,那麼下一個十年,百度大腦的目標就是將最先進的AI技術落地化。

過去每一次百度大腦的升級都以技術為關鍵詞,而今年百度著重突出「AI新型基礎設施」,契合國家戰略中的「新基建」,也符合百度2019年產業智能化的落地思路。

所以百度大腦6.0的全新升級,一言以蔽之就是:在完成技術升級的同時,也要在「新基建」中扮演重要角色,讓各行各業快速運用AI技術,加速產業智能化。

百度大腦6.0完整圖景

虛擬人互動,讓我們直觀地看到了百度大腦一個應用,但百度大腦驅動的,不止於此。

本屆大會上亮相的百度無人車、小度音箱、度曉曉,背後的技術支持,都來自百度大腦。

包括我們手機裡安裝的百度輸入法、地圖、搜索,背後也是靠百度大腦的AI技術。

所以,百度大腦是百度技術多年積累和業務實踐的集大成,從硬體到軟體,從技術底層到應用場景無所不包,也是百度技術的原動力。

而且百度還要把它作為整個AI基建時代的動力貢獻出來,並得到了產業界的廣泛響應。

百度大腦6.0—AI新型基礎設施,已開放270多項領先的AI能力,凝聚230萬開發者,企業發布的模型數量超過31萬,是業內最全面、最領先、服務規模最大的 AI 開放平臺,將更敏捷、更高效支撐AI工業大生產,助力產業智能化提速。

今年,百度大腦6.0除了下沉到「新基建」,也有全方位的升級和完善。

無論是在軟硬體維度的「基礎層」,還是在技能維度的「技術層」。

AI晶片百度崑崙

首先,百度大腦6.0交出第一份硬答卷:

啟動了2年的百度「崑崙」晶片項目,完成第一代晶片的量產和交付使用,第二代晶片已經提上日程,預計明年量產。

在當前大環境下,這個量產和交付進展,毫無疑問也是一針強心劑,從產業到整個國家,意義和價值不言自明。

實際上,如此速度,雖然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百度在AI晶片方面,實際十年前就已經開始探索。早在2010年,百度就已經在用FPGA研發AI架構,2011年就部署上線。

如今,百度崑崙晶片的生態環境已初步建立,支持多款國產處理器,適用於語音、圖像、NLP等多個場景。

百度方面披露,截止到今天,百度崑崙晶片已經和正在部署接近2萬片,向十幾個客戶完成交付。

比如部署在百度搜尋引擎上的百度「崑崙1」晶片,相比英偉達T4 GPU,百度崑崙1的性能在不同模型下有1.5-3倍的提升。

另外,王海峰也在現場表示,百度「崑崙2」晶片已提上日程,這款晶片採用7nm先進的工藝,相對第一代性能提高了3倍,將於明年上半年量產。

AI開源平臺飛槳

談百度大腦,也不得不提最大國產開源深度學習平臺——飛槳。

作為中國首個開源的產業級深度學習平臺,百度飛槳在此次升級中,依然地位頗隆。

飛槳到今年已升級到2.0版。本次升級可以用「動靜統一、軟硬結合」8個字來形容,升級內容包括兩個方面:

動態方面,圖功能升級實現了動靜態的結合,讓用戶更容易開發模型;全面升級的API體系,對開發者更加友好。

而硬體方面,百度稱飛槳與硬體結合,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甚至超過了TensorFlow和PyTorch國外兩大AI框架,可以適配22種晶片型號,覆蓋15家硬體廠商,對國產AI硬體的支持力度業界第一。

開發者擁護方面,也能體現飛槳影響力。

飛槳正在作為AI新基建的重要基礎設施,為產業智能化升級轉型輸出推動力。

當然,這也離不開百度在飛槳生態建設方面的努力。比如百度大腦在多個視頻平臺上推出了深度學習系列精品課程,並出版了配套的入門教材,幫助開發者快速掌握AI技術。

總之,面向國內AI硬體廠商,百度大腦有業界最廣泛的適配方案,面對開發者,也有相關課程培養開發者,這也體現了今年百度大腦作為「AI新型基礎設施」的理念。

結合技能和新進展來看,這種基礎設施的地位及作用,還會更清晰。

知識圖譜

百度大腦6.0的另一大進展,就是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知識圖譜。

百度的知識圖譜自2012年啟動,經過近10年的發展,已擁有超過50億實體和5500億的事實,每日調用次數超過400億次,覆蓋了100多個行業場景。

最近這一年,百度的知識圖譜技術實現了全面的升級,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和知識形態,構建了事件圖譜、多媒體圖譜、行業知識圖譜等多種圖譜。

語義理解框架文心(ERNIE)

還有自然語言理解能力——NLP框架「文心」(ERNIE)——取得進一步提升,尤其在中文語義理解上,文心依舊一馬當先。

新版文心,相比去年在8項NLP任務中,語義理解的準確率相比去年提升了2.07%。

今年,百度還提出了基於多流機制的預訓練語言生成技術——ERNIE-GEN和知識增強跨模態語義理解技術ERNIE-ViL。

ERNIE-ViL首次將場景圖知識融入到跨模態的預訓練模型中,在視覺問答、圖像檢索等5個典型的跨模態任務上取得了SOTA效果,並在跨模態語義理解權威榜單VCR上登頂榜首。

近期發布的文心語義理解平臺,將全面的NLP算法集、端到端的開發集和平臺化服務於一體,提供數據處理、模型訓練、模型評估、模型部署等環節提供一整套工具,一站式幫助企業實現智能化轉型。

視覺語音技術

此外,圖像和語言、語音和語言的一體化理解能力。

在圖像和語音的語言一體化理解方面,百度大腦的OCR識別準確率提升了24%,語音識別準確率和交互成功率大幅提升。

語音識別層面,百度推出端到端信號聲學一體化建模;語音合成層面,則是Meitron和單人千面合成個性化。

目前,百度語音交互技術日均調用量超過155億次,廣泛應用在移動端、智能家居、和語音IoT等場景。

視覺計算方面,百度大腦6.0讓視覺計算走向極致效率,為算法開發者開源Slim系列模型,為業界提供最小的文字、人臉識別等模型。

其他前沿技術

在鞏固基礎的前提下,百度大腦6.0也積極探索與融合前沿技術,將數據聯邦、量子計算等領域納入其中。

百度發布了全國首個面向疫情預測與追蹤的多方位數據協作平臺——百度數據聯邦平臺。

百度還推出了「量易伏」,這是國內首個雲端原生量子計算平臺。

針對開發者,量易伏提供基於Python的開源開放工具包QCompute。

百度還對量子機器學習工具集「量槳」進行了重磅升級:幫助開發者高效地搭建量子神經網絡,上線支持20多個量子比特的量槳模擬器。

最後,百度首次提出AI安全研究的三大維度:Security、Safety和Privacy,即強對抗環境下的安全威脅、非對抗條件下自然環境所產生的真實威脅和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

從技術大腦到AI基礎設施

毫無疑問,在百度創辦20年之際,這次升級後的百度大腦6.0,已不能用技術大腦視之了。

一方面,它依然是前沿技術邊界探索、最新AI技術輸出的集大成者。

另一方面,它也展現出平臺性、低門檻接入性,以及生產力特性——可以幫助非專業人士快速搭建AI系統,也讓百度大腦成為智能化轉型中的基礎設施。

或者就是百度強調的,AI新型基礎設施。

比如在最新的應用案例中,用百度大腦設計一個智能水運調度應用,非專業技術人員只需不到一天時間,就能完成AI圖像模型的訓練和部署,大大節省了尋找專業機器學習團隊的開發成本。

而這只是「黑科技」觸手可及的案例之一、冰山一角。

為了推動更多人加入進來,百度也放出「狠話」未來5年,還將繼續培養500萬,為中國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的發展提供AI人才保障。

此外,當前形勢下,最值得關注的就是這次在軟硬體方面的自研自主進展。

一方面是晶片,百度崑崙的新進展。

另一方面是作業系統,百度大腦和飛槳這樣的平臺,就是數位化轉型中的智能作業系統。

而百度現在在央視展示的,核心就是四個字:自主可控。

或許作為選項之一,未來可以避免被「卡脖子」。

而且李彥宏也表態,在這種基礎設施的投入上,會堅定不移走下去。

李彥宏表示:

晶片、作業系統這樣過去被「卡脖子」的技術,都是需要長期堅持的,它們的商業價值不可能在短短幾年之內就體現出來,需要我們的科技人員有雄心、有耐心、耐得住寂寞,而且有信仰。我們也有長期的考慮和耐心,希望把中國的這些被「卡脖子」的技術能夠一點一點突破,最後被市場廣泛接受。

但對於這樣的投入,李彥宏認為值得。

或許,這也是百度大腦可以十年發展、十年迭代之後,從一家公司的技術大腦成為整個產業的AI基礎設施的核心原因吧。

— 完 —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特色內容激勵計劃籤約帳號【量子位】原創內容,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原標題:《自研晶片+自主AI框架,百度CTO王海峰攜百度大腦6.0亮相,要做中國「AI新型基礎設施」》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AI晶片、框架、語言與知識、量子計算……百度大腦6.0發布
    百度大腦分論壇帶來這些「黑科技」的全面揭秘,展示了百度大腦的技術升級與演進。百度CTO王海峰發布了百度大腦6.0,升級為「AI新型基礎設施」。「知識增強的跨模態深度語義理解」讓百度大腦的理解能力更加強大,飛槳深度學習平臺與百度崑崙晶片的升級則為開發者提供了更優的算法開發平臺和更強大的算力。
  • 百度CTO王海峰:AI推動量子科技發展
    10月27日,百度CTO王海峰表示,「一方面,以深度學習框架和雲計算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技術有望在量子計算軟、硬體的研發過程中大顯身手,比如百度飛槳深度學習 平臺就包含了量子機器學習工具集『量槳』,可以支持開發者和科研人員更便捷地開發量子人工智慧應用;另一方面,隨著量子科技的發展,量子計算、量子通信以及量子精密測量等方面的先進成果也將逐步融入人工智慧的技術發展和應用落地之中
  • 百度大腦升級至6.0發布養成類虛擬助手「度曉曉」
    新浪科技訊 9月15日上午消息,在2020百度世界大會直播現場,百度CTO王海峰在現場發布全新升級的百度大腦6.0。據介紹,核心技術方面,百度大腦6.0已具備「知識增強的跨模態深度語義理解」能力。基於掌握的5500億知識,以及「知識增強的持續學習語義理解」技術,百度大腦綜合語音、語言、視覺等不同信息,實現跨模態語義理解,獲得對世界的統一認知。有了這一能力,機器就能聽懂語音,看懂圖像視頻,理解語言,進而理解真實世界。此外,百度還發布了一款搜索創新產品 「度曉曉」。
  • 百度CTO王海峰榮膺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百度CTO王海峰因其在人工智慧領域、尤其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卓越貢獻,成為AI產業界首位獲此殊榮的科技工作者。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主管,每兩年頒發一次。2010 年加入百度後,他帶領團隊先後突破大規模高質量翻譯知識獲取技術、多任務學習方法等,實現多方面的技術創新,打造出服務億萬用戶的百度翻譯,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並在 2015 年率先發布大規模神經網絡翻譯系統。目前,百度翻譯已支持203種語言互譯,日均翻譯量超過千億字符,促進經濟發展、文化交流與國際合作。
  • 一文回顧百度人工智慧2020上半年,王海峰:百度AI助力新基建提速
    百度AI在危機中捕捉和創造機遇,加大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6月11日,百度AI新基建版圖亮相。百度正在依託包括百度大腦、飛槳、智能雲、晶片、數據中心等在內的新型AI技術基礎設施,推動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金融、智慧能源、智慧醫療、工業網際網路和智能製造等領域實現產業智能化升級,目標是成為中國新基建AI服務最大提供商。
  • 云為基礎,AI為抓手!百度CTO披露智能雲全新戰略
    在「2020百度夏季雲智峰會」上,百度CTO王海峰向外界發布了百度智能雲全新戰略及架構,發布了AI中臺、知識中臺兩大創新平臺和新一代智能辦公平臺。他表示,全新升級的百度智能雲將在「以雲計算為基礎,以人工智慧為抓手,聚焦重要賽道」的全新戰略指引下,推動產業智能化發展,成為加速AI工業化大生產的關鍵力量。據了解,為了更好地執行新戰略,百度智能雲對業務架構進行了調整。新架構分為三層,底層是百度大腦,包括基礎層、感知層、認知層和安全,是百度核心技術引擎。
  • 百度CTO王海峰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11月9日消息,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於11月8日在北京舉行,百度CTO王海峰榮獲該獎項,成為AI產業界首位獲此殊榮的科技工作者。《電商報》了解到,王海峰本次獲獎,是因其在人工智慧領域、尤其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卓越貢獻。
  • 百度CTO王海峰獲光華工程科技獎 為中國工程科技界最高獎
    百度 CTO 王海峰因其在人工智慧領域、尤其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卓越貢獻,成為 AI 產業界首位獲此殊榮的科技工作者。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主管,每兩年頒發一次。2010 年加入百度後,他帶領團隊先後突破大規模高質量翻譯知識獲取技術、多任務學習方法等,實現多方面的技術創新,打造出服務億萬用戶的百度翻譯,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並在 2015 年率先發布大規模神經網絡翻譯系統。目前,百度翻譯已支持 203 種語言互譯,日均翻譯量超過千億字符,促進經濟發展、文化交流與國際合作。
  • 飛槳閃耀2019百度雲智峰會,軟硬結合助力產業智能化
    會上,百度自研深度學習平臺飛槳(PaddlePaddle)在大會上頻頻亮相,展現出AI時代的「作業系統」對AI落地的助推力。(百度副總裁、智能雲事業群組總經理尹世明:人工智慧正在進入工業化進程)雲智峰會上,百度智能雲首發智能計算全景圖,將全面助力產業智能化變革,幫助合作夥伴時間降本增效和業務創新;同時全新發布了諸多面向AI工業化的新產品,其中就有兩款產品深度融合了百度飛槳:全自研百度崑崙雲伺服器,針對雲端場景,基於百度自主研發的中國第一款雲端全功能AI晶片「崑崙」,運算能力比最新基於FPGA的
  • 百度王海峰:人工智慧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核心驅動力
    來源:中國經營網原標題:直擊烏鎮|百度王海峰:人工智慧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量本報實習記者 陳溢波 記者 張靖超 烏鎮報導10月21日,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水鄉烏鎮繼續隆重召開。百度大腦是百度經過多年人工智慧的技術積累和產業實踐的集大成,我們從2010年左右就開始布局人工智慧相關的各種基礎能力,經過多年的積累,在2016年形成初步完善的布局,因而發布百度大腦1.0。發展到今年,百度大腦不僅僅有很強的各方面的跟AI相關的軟的能力,從事也開始進入工業大生產的階段。
  • 百度王海峰出席中國認知計算和混合智能學術大會 深度解析「多模態...
    百度大腦迭代更新 逐步加深對客觀世界的認知在大會報告中,王海峰分享了百度大腦的最新進展。百度大腦是百度AI技術多年積累和業務實踐的集大成,包括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深度學習等AI核心技術和AI開放平臺,對內支持百度所有業務,對外全方位開放,助力合作夥伴和開發者,加速AI技術落地應用,賦能各行各業轉型升級。百度大腦的演進,從基礎技術積累,到建立完整的技術體系,再到核心技術進入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階段,同時伴隨著百度多年的業務實踐和AI能力的全面開放。
  • 百度黑科技天津辦證發布會開到央視文科生都看
    在現場,「小李」與「小康」就著電影《臥虎藏龍》展開了「多輪對話」,但藝術遇上理工男,對話感覺也是非常微秒……據百度CTO王海峰介紹,「小康」和「小李」融合了視覺、語音、語言與知識等多種模態的百度大腦AI技術。和以前人們見過的虛擬人相比,這個虛擬人具備了認知能力,會讓人覺得面對的是一個有思考能力的人。而且,虛擬人的門檻大大大降低。
  • 百度把黑科技發布會開到央視,主持人連連感嘆:文科生都看懂了
    今天,在百度創辦20年最重要發布會上,她首次對外亮相。伴隨著一曲《Yes!OK!》,度曉曉,她來了,她來了!△現場,李彥宏、康輝和沈抖也隨著度曉曉的歌舞搖擺也標誌著百度搜索實現了AI和移動生態下的進一步進化——更加服務化、人格化。
  • 從語音、視覺、語義到算法,百度大腦 5.0 全方位升級
    2019 年 7 月 3 日下午,百度 AI 開發者大會的百度大腦分論壇舉行。在上午的主論壇上,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峰正式發布百度大腦5.0。百度大腦 5.0 在算法突破、計算架構升級的基礎上,實現AI算法、計算架構和應用場景的融合創新,成為軟硬一體AI大生產平臺。下午百度大腦分論壇上,相關業務負責人分別詳細介紹百度大腦各能力具體的進展。
  • 2019百度AI開發者大會前夕,解讀百度大腦的半年「豹變」
    2016年,百度大腦系統亮相,在最近幾年的時間裡,百度大腦從基礎能力搭建和核心技術初步開放的1.0階段,到形成完整技術體系的2.0階段,再到去年百度開發者大會宣布百度大腦進入「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階段,進化速度堪稱驚人。在今年上半年,百度大腦在技術創新上繼續加速,語音、圖像、語言和知識、深度學習等多個核心技術不斷獲得重大突破,持續「豹變」。
  • 百度AI的2020
    ——百度 CTO 王海峰一、AI 新型基礎設施2020年,百度 AI 的四個剪影,描繪出 AI 進入工業化大生產,成為堅實的 AI 基礎設施。1.百度大腦6.0勾勒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第一個剪影,百度大腦6.0勾勒的核心技術自主創新。
  • 百度大腦獲中國電子學會年度科技獎,王海峰詳解語言與智能
    百度高級副總裁、AI 技術平臺體系 (AIG) 和基礎技術體系(TG)總負責人王海峰發表題為《語言與智能》的演講。此外,作為國內最早投身人工智慧的科技巨頭,百度於 2016 年發布的 AI 核心技術引擎「百度大腦核心技術及開放平臺」榮獲 2018 年度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百度大腦、Apollo、小度…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百度秀出智能經濟...
    作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平臺型企業,百度第三次赴約榕城、亮相峰會,帶來自身建設AI新型基礎設施、推動產業智能化及智能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成果。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在峰會主論壇發表主題演講,闡述智能經濟將為社會及經濟發展帶來的重要影響;以Apollo和小度為代表的兩大AI生態應用亮相展覽區,吸引眾多嘉賓和參觀市民前來打卡;「AI新型基礎設施」百度大腦也攜多項建設成果,舉辦一系列分享和交流活動。
  • 護航百度大腦 百度AI安全版圖亮相百度世界大會2020
    以「萬物智能」為主題,一年一度的百度世界2020大會於9月15日正式揭幕。在百度大腦分論壇上,百度副總裁馬傑發表了題為「智能為腦,安全為本」的主題演講,系統闡述了百度大腦在AI安全領域一系列能力布局和最新進展。
  • 再獲頂級諮詢機構認可 沙利文報告評百度AI實力全球第四 中國第一
    百度AI技術團隊實力雄厚,研發人員佔比高達61%,百度CTO王海峰、百度研究院David Forsyth 、Mark Liberman 等科學家享譽全球。2018年,百度研發投入達到全年營收的15.2%,遙遙領先於其他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