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說來危害高粱的蚜蟲有7種,尤以高粱蚜為害最重,高粱蚜蟲又叫膩蟲、油蟲,每年在6月下旬至7月初是高粱蚜發生的高峰,野生寄主有荻草、水稗草、抓根草等,成蟲和若蟲在葉背與葉鞘內外刺吸高粱汁液,並排洩蜜露沾汙葉片,引起黴菌,影響葉片光合作用的正常進行,致使植株發紅、枯萎或使莖稈彎曲、變脆,或不能抽穗、或抽穗不能開花,發生嚴重年份,成為毀滅性災害。
生活習性:
高粱蚜一年發生十多代,以卵主要在荻草(也叫紅草、紅毛梗、捲毛紅)葉背及葉鞘內(很少在莖部)越冬。高粱葉鞘上雖有越冬卵,但第二年春天孵化後,多因無處取食而死亡。來年4月,卵開始孵化成為幹母,沿根旁土縫爬到荻草尚未出士的芽或嫩莖上取食,孤雌生殖1~2代後,便逐漸出現有翅蚜向高粱苗上遷飛。而仍留在荻草上的高梁蚜,隨著氣溫的上升移到地上嫩莖及葉背繼續繁殖為害。
發生條件:
影響發生的主要因素為氣象條件和天敵數量。氣象條件尤以溼度的影響最為突出,一般乾旱 適溫,如旬平均溫度24~28°C、相對溼度60~ 70%、旬降雨量在20毫米以下時,最適其繁殖和為害。如溫度高於37°C或低於10°C,相對溼度在75%以上,旬降雨量超過50亳米,其繁殖就受到抑制。地勢低洼、背風的高粱地發生早、受害重,晚播、黑土地以及含糖量大得多穗高梁及雜交高粱制種田,發生也較重。
防治方法:
1、剷除越冬寄主,消滅蚜卵,九月下旬以後到次春越冬卵孵化前,將田間荻草全部齊根剷除,就地燒掉或漚肥;2、徹底消滅蚜窩在低葉期,防止擴大蔓延,在七月上旬,適時打去下部有蚜的3~4片葉子,並用手摸一下葉鞘,殺死鞘內蚜蟲;3、用小掃帚掃除高粱葉上的蚜蟲,集中殺死,一般連掃3~4次。
4、適時播種,保護天敵也能減輕病害;5、藥劑防治,在抽穗前消滅,不上至心葉及旗葉為宜,每畝噴施1.5%樂果粉5斤、或40%樂果劑2000倍液,高粱後期,植株老化後,對藥液吸收差,效果不好。以上就是高粱蚜蟲的防治方法,歡迎一起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