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希格斯玻色子引發的討論,微調與自然性,孰是孰非

2020-12-05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當實際觀測到的參數看起來需要精確調整才能符合理論預期時,一部分物理學家認為這是巧合,而另一部分物理學家卻希望從中發現更多的奧秘。

物理學家在2012年首次觀測到希格斯玻色子時,他們觀察到這種粒子的質量非常之小:1250億電子伏特,即125十億電子伏特。這個觀測結果成為了困擾著當今量子物理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的一大典型問題:微調與自然性的問題。

要理解被觀測到的希格斯質量如此之低為何可疑,首先你必須知道這一觀測結果實際上匯總了兩個部分:裸希格斯質量(我們所不知道的)加上所有其他標準模型粒子的質量,這些來自標準模型粒子的質量統稱為「量子修正」。

方程中的第二個數字是一個巨大的負數,大約是- 1018 GeV。與之相比,方程的結果125gev非常小,近乎於零。這意味著希格斯粒子的質量幾乎是它的相反數,差不多正好抵消它。對一些物理學家來說,這個奇怪的巧合難以接受。

也有可能不是裸希格斯質量在平衡這個方程;或許還有一些物理學家不知道的因素作用於量子修正。

不論怎樣,許多物理學家困惑於這種情況。裸希格斯質量與其他標準模型粒子質量幾乎完全相抵消的根本原因尚未明確,堅持「本就該這樣」的說法無法令人滿意。.

可觀察到的參數似乎不會自然而然地來自某一理論,而是必須經過慎重而巧妙地調整以符合理論,這一過程被稱為「微調」。

「總而言之,我們想從自身的理論或是說所處的宇宙中,得到沒有過多人為修飾的數據」

理論上來講,「當你最終得到的這些數據的大小彼此間存在很大差異,你可以接受這只是體現了自然如何運作的觀點,數字的大小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麻薩諸塞大學安姆斯特分校物理學助理教授維利納·馬丁內斯·奧特肖恩說道。「要不然,你也可以提出補救微調的方法,這通常需要人為添加新的粒子。」

微調的對立面是自然。「這就像是硬幣的正反兩面,」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物理學助理教授、理論家史蒂芬尼·戈裡說。「只有當你能用基本一致的順序寫下這個理論的參數,我們才能說這一理論是自然成立的。」

那麼我們在理論中最多可以做多少微調呢?「這是有可能決定粒子物理學未來的一大基本辯論,」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從事超環面儀器工作的哈佛大學粒子物理學和宇宙學實驗室博士後小勞倫斯·李說。

是什麼驅使我們研究微調與自然性?

關於微調與自然性的最早著作或許出現在1937年,當時保羅·狄拉克提出了「大數字假設」,試圖通過比較宇宙中巨大常數的比例來弄清它們的意義。粲夸克的發現源於對自然性的追求;科學家們從理論上證明了這種粒子的存在,以此來解釋粒子之間沒有相互作用的現象。

「從實驗的角度來看,微調問題在某種意義上確實有助於指導我們的研究方向,」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物理學副教授約瑟夫·哈利說。

有時,他解釋說,某個參數可能看起來是經過微調的(就像希格斯粒子的質量),直到實驗揭示出某一隱藏的潛在問題——我們前所未知的附加方程。「一旦我們獲取到更完善的理論,就會想,『哦,它必須是那個固定值,只是原因不明。』」

李也是一名實驗主義者,他認為微調問題是自己從事研究的強烈動力。他說:「總而言之,我們想從自身的理論或是說所處的宇宙中,得到沒有過多人為修飾的數據」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物理學家都認為微調是一個難題。對於他們來講,兩個參數有幾乎正好相反的數值從而相互抵消,不需要特殊的原因。畢竟巧合總會發生。

例如,從地球上觀察太陽和月亮在天空中的大小大致相同。這意味著當這三個天體剛好排成一條直線時,月球會完全擋住太陽,從而產生了日全食。我們已經習慣於這一事實且不需要任何科學的解釋,科學家們甚至計算出了太陽和月球的大小匹配程度的微調值:2%,即1/50。(李指出,這個令人愉快的巧合與希格斯玻色子的難題仍有很大不同,希格斯玻色子的質量需要進行大約1 / 1034的微調。)

其他物理學家認為最好能擺脫表觀微調,但這並不一定是他們從事研究的主要動力。馬丁內斯·奧斯庫恩說:「雖然自然性是我們開展實驗的主要動力,但它並不是唯一的動力。」她研究的超對稱性理論,可同時解決希格斯玻色子的微調問題,並提供暗物質粒子選項。

不論表觀微調讓物理學家們多麼困擾,在理想主義世界裡,物理學家們會找到萬物的終極理論,它可以解釋宇宙中每一個觀測所得參數的根本原因。如果物理學家達到了那個程度,黑利說,「那你就真的徹底徵服了物理學。」

作者:Madeleine O』Keefe

FY: 貓咪不愛睡懶覺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發現希格斯玻色子,就意味著物理學會因此而終結嗎?
    同樣地,希格斯玻色子與所有的標準模型都非常兼容,如果沒有希格斯玻色子,那粒子物理學就會崩潰。但你可能會想,希格斯玻色子不是意味著物理學的終結嗎?你這樣想的話,就是被科學簡化主義誤導了。它是怎麼解釋物體運作的呢?
  • 神話般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預測與發現
    新機制引入了一個新的量子場,我們今天稱之為希格斯場,其量子表現形式是希格斯玻色子。只有與希格斯場相互作用的粒子才能獲得質量。正是這種機制創造了標準模型的所有複雜性。原本的這個機制只是想解釋W玻色子和Z玻色子的質量,但科學家們很快發現,他們可以擴展這個新機制,以解釋所有大質量基本粒子的質量。
  • 希格斯玻色子到底蘊藏著什麼秘密?希格斯玻色子是宇宙摧毀者嗎
    不過很快夸克開始相互凝聚起來,此時產生的就是希格斯玻色子,因為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其實希格斯玻色子是宇宙萬物產生的基礎,所以我們也其為上帝粒子,因為希格斯玻色子產生的凝聚力,逐漸將物質形成。所以希格斯玻色子隱藏著宇宙的形成之謎,甚至一旦我們認識到希格斯玻色子的話,那麼宇宙大爆炸之前的秘密,也許人類也會全部解開,這就是希格斯玻色子隱藏的秘密,現在科學家研究發現了一些希格斯玻色子。
  • 邢志忠:我與希格斯玻色子
    2011年11月29日,我在科學網上貼出了題為「圍追堵截希格斯之戰已進入生死關頭」的博文,因為有傳言稱ATLAS和CMS實驗組已經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看到了希格斯玻色子的蛛絲馬跡。12月5日,我給正在德國從事博士後研究的周順博士和張賀博士寫郵件,建議他們在標準模型中重新研究希格斯質量對費米子質量隨能標演化的影響。
  • 【科技新詞】希格斯玻色子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聲稱,他們首次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的一些線索,並推算出它的質量為124~126GeV。  標準高能物理學模型曾把基本粒子分成3類:夸克、輕子與玻色子。為了修補這個缺陷,英國物理學家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場的存在,並進而預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設想中的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質的質量之源,是電子和夸克等形成質量的基礎。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構成的場中,受其作用而產生慣性,最終才有了質量。令人遺憾的是,希格斯玻色子至今尚未在實驗中被觀察到,也是標準高能物理學模型中最後一種未被發現的粒子。  希格斯玻色子是一種自旋為0的玻色子。
  • 希格斯玻色子究竟是什麼?
    粒子物理學通常很難與政治和名人八卦競爭新聞頭條,但希格斯玻色子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正是2012年7月4日發生的事情,當時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一種粒子,它的行為方式與他們預期的希格斯玻色子的行為方式一致。
  • 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
    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是一種沒有質量的粒子,是所有的粒子中最為著名的一個,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並且這個粒子是所有的62個粒子中唯一一個沒有質量的粒子,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中自旋為零的玻色子。  在粒子物理高能粒子物理的微觀粒子中『玻色子是可以與費米子對稱耦合』形成可測量的『實粒子』,希格斯粒子是希格斯玻色子的『反粒子』希格斯場的場量子化激發產生希格斯實粒子,它通過自相互作用的介質而獲得質量。  希格斯玻色子是因物理學者彼得•希格斯命名,物理學家利昂•萊德曼無意中為希格斯玻色子起了「上帝粒子」這麼一個名字。
  • 希格斯玻色子讓萬物擁有質量
    希格斯玻色子讓萬物擁有質量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3.10.09 星期三     標準粒子模型理論中共預言了62種基本粒子的存在,希格斯玻色子正是該理論依賴的基石。作為物質的質量之源,希格斯玻色子連接著粒子獲得質量的領域。
  • 為什麼說物理學仍隱藏在希格斯玻色子之中?
    在粒子對撞機中,當粒子以接近光速碰撞在一起時,它們的動能轉化為物質,偶爾會產生諸如希格斯玻色子這樣的重粒子。然後,希格斯粒子迅速變成其他粒子,比如一對頂夸克或者W玻色子,其中每種結果的概率取決於希格斯玻色子與粒子耦合的強度。通過精確測定希格斯粒子衰變的概率,並把結果與標準模型的預測值進行比較,就能發現是否有什麼遺漏,因為所有概率加起來必須是1。
  • 希格斯玻色子證明:宇宙不該存在?
    倫敦國王學院(King s College London)的英國宇宙學家最近發表研究稱,2012年探測到的希格斯玻色子與近期的天文學觀測顯示,按照標準模型(Standard Model),「大爆炸」後產生的宇宙不到一秒就會毀滅。按照現有理論,宇宙在「大爆炸」之後誕生,隨後便經歷了短期的急速膨脹階段(即暴脹期)。
  • 希格斯玻色子真的被製造出來了嗎?
    沒有質量的粒子的碰撞似乎不能產生「能夠賦予質量」的希格斯玻色子,但是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中,只要一秒鐘就會產生希格斯玻色子。愛因斯坦最著名的理論,通常都會被寫成E=mc^2,告訴我們能量和物質只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
  • 希格斯玻色子為什麼被稱為「上帝粒子」?
    希格斯玻色子源於上個世紀60年代的理論預言,在2012年,該粒子首次被歐洲核子研究組織通過強子對撞機尋找到,希格斯玻色子對標準模型的完善至關重要。我們通常認為由於希格斯玻色子賦予了傳遞短程力的玻色子(弱力和強力的傳播子)以質量,所以才構成了原子核的穩定。這種重要意義不亞於上帝創世。所以我們應該將希格斯玻色子命名為「上帝粒子」來彰顯其重要性。但事實遠非如此,上帝粒子最早起源於已故科普作家—萊昂·萊德曼在1993年出版的科普著作《上帝粒子》的書名。
  • 復旦教授解讀尋找希格斯玻色子的意義
    復旦大學物理系教授吳詠時什麼是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是物理學標準模型當中最後一個待發現的粒子。7月4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學家宣布,在尋找希格斯玻色子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一個新粒子,與希格斯玻色子有吻合之處。
  • 趣說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
    史蒂文搶著說:你的意思是櫻桃就相當於希格斯玻色子?戴夫:也不盡然。我們把奶昔看成希格斯場,櫻桃則是在希格斯場中穿行的粒子,而奶昔給了櫻桃質量。史蒂文:我懂了!所以奶昔裡的分子就好比希格斯玻色子。戴夫:差不多,希格斯場中要產生希格斯玻色子是需要激發作用的。舉個例子:比如我把櫻桃扔進奶昔裡,你可以把這想像成向場中施加能量。
  • 希格斯玻色子的證明或許能解釋萬物的來源
    對於希格斯玻色子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很多人聽都沒有聽過,但是對於上帝粒子卻很多人都知道,希格斯玻色子別名又稱上帝粒子,是粒子物理學標準預言的一種玻色子,並且在2012年的時候被正式確定存在,希格斯玻色子是物理學中所有粒子中最後被發現的一個粒子,對於希格斯玻色子的證明能夠解釋物理學上很多的問題,但是對於其在理論及現實中的應用卻比較少,其中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能夠證明物質的來源,甚至有學者提出,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能夠說明宇宙本不應該存在,雖然很多科學家非常推崇上帝粒子,但是上帝粒子也不能解釋宇宙中的所有問題。
  • 中國計劃建造希格斯玻色子工廠 加速邁向物理學前沿
    參考消息網4月1日報導 港媒稱,在物理學界7年前證實了一種基本粒子的存在之後,科學家們開始把目光聚焦於一項建造希格斯玻色子工廠的計劃。而來自中國的團隊在世界範圍內首次公布了這項計劃的詳細概念設計方案。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3月30日報導,7年前發生在法國和瑞士邊境的一系列碰撞實驗證實了一種基本粒子的存在,這在中國物理學家王貽芳的心裡引發了連鎖反應。大型強子對撞機(由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運行的價值上百億美元的大型機器)中的亞原子撞擊實驗已證實,難以捉摸的希格斯玻色子是存在的。
  • 首次觀察到希格斯玻色子最重要衰變
    希格斯玻色子可以衰變成各種不同粒子,之前科學家們已經觀察到其衰變成光子、T-粒子以及W玻色子和Z玻色子等過程。不過,這些已經觀察到的衰變雖有重要意義,但其在希格斯玻色子的衰變中只佔不到30%,而希格斯玻色子衰變成一對底夸克,才是其最頻繁發生的衰變過程,佔比高達58%。
  • 數理科學|希格斯玻色子之後的生活
    2012年7月的一天,物理學登上了世界新聞的中心: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早在1964年,人們就對這種難以捉摸的小粒子進行了預測,並最終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瞥見了它的蹤跡。
  • 史蒂芬霍金為什麼對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感到失望?
    史蒂芬霍金為什麼對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感到失望?我想我可以用一種表意上合理且歷史悠久的方式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於霍金在2013年證實了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時所說的話。他引用了幾個地方的話說,如果沒有找到[希格斯玻色子],那麼[h]將會更加有趣。在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末期,我曾在理論物理領域擔任研究生,博士生和博士後。
  • 物理學:希格斯玻色子頂級夸克與裡程碑對撞機的發現有關?
    物理學:希格斯玻色子頂級夸克與裡程碑對撞機的發現有關?來自CMS團隊和另一項稱為ATLAS的合作測量結果表明希格斯玻色子在頂夸克質量的大值中起著關鍵作用。雖然這肯定是標準模型的一個關鍵特徵 - 物理學中的總體理論描述了物質的基本組成部分和管理它們相互作用的力量 - 這是第一次通過實驗驗證一位發言人稱之為「壓倒一切的重要性。